吴敬所

- 姓名:吴敬所
- 别名:
- 性别:
- 国籍: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吴敬所,江西抚州金溪人,号养莼子,明代人。编辑有《国色天香》。生卒年不详,生平事迹不详。
吴敬所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马商的女儿
劳伦斯是英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一名伟大的作家,他的很多作品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马商的女儿》是劳伦斯于1922年前后创作的短篇小说。小说讲述了马商Pervin一家在破产之后所面临的失落与绝望。劳伦斯重点选取了两个场景,一是家里三个儿子和女儿玛贝尔吃早餐,二是当天下午玛贝尔自杀,被医生杰克救起,进而两人之间产生爱情。这是一个精雕细琢的故事,劳伦斯以细腻的笔触、独到的观察力展现了工业文明背景下家庭关系的冷漠、人的自私、人在社会中的绝望与孤独,同时颂扬了爱情带给人的巨大希望。劳伦斯采用了多种叙事手法,故事里的人物都是性格鲜明,写景状物栩栩如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紫微集
诗文别集。又称《张巨山集》、《张紫微文集》、《张紫微先生集》、《张紫微集》。三十六卷。宋张嵲撰。《遂初堂书目》著录,不言卷数。《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著录为三十卷,《宋史·艺文志》同。《文渊阁书目》卷九著录《张紫微文集》一部十二册,卷一○复著录《张紫微集》一部三册,完全。后者为诗集,知嵲之诗集有单行本。《箓竹堂书目》卷三、卷四分别著录,同《文渊阁书目》,惟谓《张紫微文集》为十册。其集久佚,清高宗乾隆(1736—1795)间修《四库全书》,自《永乐大典》辑出,以其篇帙较富,编为三十六卷。计卷一至卷一○,收赋五首、四言诗二首、五古一百三十五首、七古二十二首、五律九十六首、五排四首、七律一百零一首、七排三首、七绝二百四十八首,卷一一至卷三六,收各体文七百零五篇,其中内外制四百十六篇。有影印《四库全书》文渊阁本、《湖北先正遗书》本。今人栾贵明《四库辑本别集拾遗》复自《永乐大典》残卷辑得诗一首、文一篇。
囤鱼肝油者
孙了红著。悬疑推理类小说。据说是这样:一个素不害病的人,不害病则已,一旦害病,要比一般人更重。不知道这种说法,到底是否有理。而这一次,我们这个故事中的主角,却遭遇到了类如上述的事情。这个故事中的主角,连名带姓,叫做余慰堂。这里并不说他真的害什么病,而是记着他所遭遇到的一件事。我们这个主角,一生所走的路,都是平坦顺利的路,从来不曾遇到一件事情,可以称为奇事。然而这一次,他竟遇到一件事情,比任何人所遇到的奇事还要奇。你们曾在古书上,看到过那些借尸还魂之类的故事吗?那些不很可信的故事,大半含着一些骇人的意味。根据传说,有些人在某种情形之下,自己的灵魂竟会走进另外一个躯壳而演出许多骇人听闻的奇事!
长生殿
传奇剧本。清初洪昇作。初名《沉香亭》,继改称《舞霓裳》,至三稿始定今名。剧本取材于杨贵妃与唐玄宗的历史故事。杨玉环册封为贵妃后,专幸夺宠,唐玄宗荒淫无度,朝政腐败,安禄山反叛,唐玄宗携杨贵妃逃入四川,行至马嵬,六军不肯前进,唐玄宗被迫杀了杨国忠,让杨贵妃自缢,反叛平息后,唐玄宗对贵妃思念不已,方士在蓬莱仙班觅得贵妃之魂,又用法术架起仙桥让唐玄宗飞上月宫,与贵妃团圆。剧中歌颂唐玄宗与杨贵妃生死不渝的爱情,揭露了他们的荒淫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的社会现实。剧作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结合起来,展开情节,刻画人物,场面壮阔,情节曲折,曲词清丽典雅,富有抒情色彩,剧中前后两折,宫调决不重复,遣词用韵,字字审慎。吴舒凫说: “爱文者喜其词,知音者赏其律,以是传闻益远。”(《长生殿序》)
尚书稗疏
四卷,清王夫之(1619-1692)撰。《尚书》研究著作;是书仅就《尚书》部分词、句诠释,非全解经文,取名《稗疏》,犹谓小注、浅注。稗,稻田杂草,其实细小,又非谷物,故以稗形容卑微。有“不贤识小”之意,谦词。又《庄子·知北游》:“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在梯稗。”’意谓道无所不在,甚至细之物中亦有道。“稗疏”似含有所疏解的至微处亦有道之所存。《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编诠释经文亦多出新意,其间有失之太凿者……则大抵词有根据,不同游谈,虽醇疵互见,而可取者较多矣。”
法华经说什么
《法华经》全称是《大乘妙法莲华经》,共七卷,二十八品,姚秦弘始八年(406)鸠摩罗什三藏所译,属于大乘实相法,是直指佛乘,开权显实,指示诸法实相的微妙法门。这是说明三乘、五乘都是方便,只有一乘即佛乘才是真实的经典,为天台宗立说的主要依据。 惟老通过深入浅出、幽默风趣的语言告诉我们,《法华经》是佛为了度众生,令众生“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因机施教,因病与药,并用了很多比喻,如火宅四车喻、穷子得宝喻、衣里藏珠喻、药草喻、凿井喻等来告诉我们,三乘(即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五乘(即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都是方便之说、权巧之说,惟有一个佛乘(十方国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才是实教,是究竟了义之说,即一切众生在菩萨行的引导下,终归都要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