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
鹤惊昆仑
《作者:王度庐》现代武侠小说。王度庐著。又名《舞鹤鸾鸣》。本书为“鹤—铁”系列五部曲的第一部(余为《宝剑金钗》、《剑气珠光》、《卧虎藏龙》、《铁骑银瓶》)。写于抗日战争前,天津励力出版社出版(1945年重版时改名《舞鹤鸾鸣》)。主要叙述江小鹤与鲍阿鸾爱恨情仇的故事。小鹤与阿鸾青梅竹马相恋,后江父却为阿鸾祖父鲍昆仑门下弟子所杀。小鹤为报父仇,远走他乡,投师九华奇侠学艺。十年后归来复仇,但碍着阿鸾而不忍下手;阿鸾痛感两家仇恨无法化解,决以身殉,其后为救祖父,急切中夺剑自戕,终因伤重不治而死。作者文笔细腻,叙事曲折,对老拳师鲍昆仑刚愎自用,受宵小蒙蔽,不知省察,反倒加意迴护,逼迫阿鸾嫁与骄傲自恃的纪广杰,纵容门徒龙志起作恶多端,以致造成一连串悲剧的性格,有细致入微的描绘,对小鹤阿鸾爱恨交织、悲矜激楚的凄迷心情亦有传神之笔。
-
宝剑金钗
《作者:王度庐》长篇小说。王度庐著。1939年上海励力出版社出版。江南鹤之徒李慕白与侠女俞秀莲相爱,当李得知俞秀莲已许配给孟思昭,便决心割断痴情。后李慕白与名妓谢翠纤相恋。但谢翠纤误以为李是一般的“江湖人”,因失望而嫁徐侍郎。后知李蒙不白之冤,愤愧之余,抽刀自刎。李慕白在祭谢之后入京,与孟思昭结为莫逆之交。在强敌世仇斗杀李慕白与俞秀莲时,孟思昭拔刀相助,终因寡不敌众而死。李慕白、俞秀莲因感孟思昭之义,两人终身不娶不嫁。书中着力描写李慕白为了促进孟、俞结合而处处遏制情欲,孟思昭发现李、俞相爱后而决意以身殉友,以报慕白知己之情和成全俞秀莲的终身幸福。作品通过侠士、侠女之间的情与义、善与恶的冲突表现人性的悲剧,是作者侠情小说的代表作。
-
剑气珠光
《作者:王度庐》《剑气珠光》清末民初北京武侠小说作家王度庐创作的武侠小说作品,又名《剑气珠光录》,主要讲述侠士李慕白和俞秀莲江湖历练之旅。武当派传人李慕白自《宝剑金钗》所述杀死瘦弥陀黄骥北,名震京师之后,又因与迫于道义压力无法与俞秀莲结婚、又因误会令侠伎谢纤娘自杀等情思纠结,意志消沉,对人生兴味索然,投案入狱。江南鹤救其出狱,交待他在退隐的汝州侠杨公久家养好身体后,乔装商人,到江南安徽当涂拜访静玄禅师之后,到池州与江南鹤会面。李慕白因此开始了一趟自我反省自我磨练的旅程。旅途中获取青冥宝剑、穴道图,又获悉杨公久之养孙杨豹获45颗奇大珍珠,因奇货可居而遭江湖围追。而珍珠是来自于宫廷,与德啸峰流放西北的冤案有莫大干系,因此他与江南鹤复命之后重新追踪此案。李慕白自江南复出后成为隐侠,暗中扶助俞秀莲孙正礼等解救杨丽英,助其杀死冯隆等人,并最终令德啸峰冤屈得雪。本书上半部分主人公为李慕白,下半部分为俞秀莲 。
-
炼魂谷
《作者:朱贞木》上文《飞天神龙》集内,说到崔仁虎、志精一同往柳花娘公馆营救崔永福父子时,仁虎误中飞刀被擒,精一不及援救,匆匆逃出柳花娘公馆。一路上别提多么难受。回到羊楼,因鸭关矶较近,便一口气跑回崔家。时,天将黎明,乡间路上行人甚少,精一放开脚步一阵狂奔,刚进崔家后村,寂静中忽听迎面远远地传来一阵马蹄声,这当然不是追赶自己的,但心中颇觉奇怪,不由放缓了脚步,想看来者是些什么人。忖量间,见从一带树林旁,如飞跑出七八匹快马来,越来越近,朦胧晓色中看去,当头一匹马上,坐着一个红巾包头的长毛,紧跟着的第二匹却是一头黑驴儿,驴背上驮了一个紫绢裹头、肩披黑色斗篷的女子,里面露出一身大红紧身袄裤,足蹬一双绿皮凤头小蛮靴,后边又是一连串五匹大马。精一一见这位女子,心有所触,也顾不得再看后面,便在路边立定。
-
十二金钱镖
《作者:宫白羽》宫白羽的长篇武侠技击小说《十二金钱镖》曾连载于1938年天津《庸报》副刊。1939年由正华学校印行出版,共8卷。作品描写飞豹子袁振武图占师妹未遂,与师弟十二金钱镖俞剑平结怨。20年后,飞豹子聚众劫镖,以报怨恨。镖客俞剑平拔剑出山寻镖,获悉贼踪,巧定六路排搜之计。飞豹子亦布天罗地网,诱捕众镖客,卒激起群雄争斗的场面。作品采用中国旧通俗小说的模式,借鉴新文学的表现手法。注重人物个性特征的刻画,富有人情味道;故事情节不落旧小说的窠穴。作者说:“我愿把小说中的人物,还它一个真面目,也跟我们平常人一样。好人也做坏事,坏人也许做好事。等之,好人也许遭恶运,坏人也许获善终,你虽然不平,却也没法,现实人生偏是这样!”作品出版后曾风靡一时,受到读者的青睐。建国后,多次再版,特别在港台、东南亚地区颇有影响。
-
蛮窟风云
《作者:朱贞木》《蛮窟风云》是民国作家朱贞木所著的一部长篇武侠小说,全书共分三十个章节 。现在先说金驼寨,在滇南石屏州异龙湖畔金驼峰上。这金驼峰也是云南著名哀牢。山脉的分支,面积有五六十里方圆。凡在金驼峰居住的尽是龙姓苗族,无形中这五六十里面积,变为龙家苗的势力范围,而且形势天险,出产富厚。在金驼峰深处,有一座高接云霄的峭壁,叫作插枪岩。岩壁中分,从顶挂下百丈长的一条大瀑布,终年喷琼曳玉,趋壑奔涧,弯弯曲曲分布成峰脚下二十八道溪涧,又从这许多溪涧汇聚一处,泄注于金驼峰后异龙湖中。这峰内二十八条溪涧是龙家苗族的水道,又是金驼峰的富源。原来金驼峰所以出名,因为峰势起伏,宛似骆驼,而且夕阳反照到处金光闪铄,蕴藏着无量金矿。插枪岩便是矿苗发现所在,终年无量金沙顺着瀑布冲刷而下,分流二十八道溪内。
-
塔儿冈
《作者:朱贞木》旧作《龙冈豹隐记》采取明末轶事为题材,资料甚丰。八年前撰述过六册,其后部三册,故事独立。后又续撰二册,完成一部分故事,易名“边塞风云”,合刊两厚册。唯有前部三册,因故事错综烦杂,迄今尚未续全。今为完成其全部故事计,仍拟分段续撰,故今重行整理,删去其起首琐烦杂事,撷取其中部严密之精华,修编为《塔儿冈》,刊印两册,首尾已全。经过如此剪裁,故事已臻紧凑严密,且又完成《龙冈豹隐记》一部分故事,从中未完轶事,乃是另一事迹,主角已不同,今再另起炉灶,在新作《酒侠鲁颠》《龙飞豹子》两书中分段叙出。此两书撰述下去,乃与《罗刹夫人》《边塞风云》及本书《塔儿冈》三书,互相牵连。故各书故事虽各独立,但人物线索,均息息相关,一一接笋。上述五段故事,共有百余万言,均系根据明末清初各家秘记,绝非凭空虚构,今以分段撰出,以完成旧作《龙冈豹隐记》全部故事。
-
飞天神龙
《作者:朱贞木》清朝末年,武当派掌门人、飞天神龙志道恒,少年时替含冤屈死的兄嫂复仇,杀死吉安府知府的恶少周小仁,并致死致伤了为周小仁护院、助阵的两名崆峒派武师,因此与崆峒派门人胡剑秋、赵甲叟等人结下冤仇。二十年后,胡剑秋、赵甲叟终率崆峒派众多高手前来寻仇,飞天神龙和侄儿志精一、侄女志真真寡不敌众,败走他乡,从此骨肉分离,分别演绎出一段段曲折、惊险和离奇的故事。飞天神龙虽在炼魂谷中为崆峒派恶人所擒,但终为江湖异人解救,并在众多剑客、侠士协助下,使崆峒派的复仇图谋化为泡影。而随着情节的展开,崔仁虎、邱乙揆、白衣秀士、汤尹师、庄蒙蒙、白了翁、裘潞等善恶分明、性格各异的人物相继登场。更有为爱所累的李三姑、千娇百媚的柳花娘和肋生双翅的美女岛主平江艳绿。小说的背景、舞台,也从潇湘两岸,转到浙西的炼魂谷和南海的艳魔岛。该书除武侠长篇《飞天神龙》外,还包括了《飞天神龙》的续集《炼魂谷》和《艳魔岛》。建国后,该书未再版发行过。
-
蜀山剑侠传
《作者:还珠楼主》长篇武侠小说。还珠楼主著。1932年起由天津励力出版社陆续出版,至1949年尚未终卷。正传50集,后传5集,计329回,约500万言。全书由人间社会、自然佳境、神话幻想、道家哲理和传统仕女等层面组成。在描写正道剑仙和邪恶怪魔之间的斗争中表现善与恶的主题。其中突出正邪两道的斗法,一边是妖魔横行,杀人如麻,民不聊生;另一边是正道剑仙苦修正果,拯救苍生。作品贬斥了弱肉强食、尔虞我诈、欲壑难填的邪魔外道,颂扬生命的伟大、道德的尊严。全书还在广袤的世界中触及一个“情”字,它是包括爱情、友情、亲情、师徒之情的“大情”。作者推崇爱情专一、至情至性,肉身虽灭,而爱情与灵魂永生;而纵欲无度、滥情不专则必堕入魔道。全书篇幅之浩大,结构之宏伟,文采之绚烂,幻想之雄奇以及融会中国传统文化之广博,在当时武侠作品中无出其右,在读者群中形成一股“《蜀山》迷”。但作品走的神魔一路不免陷入荒诞至极、天马行空、随意胡编之嫌,思想深度不足。
猜你喜欢的书
松桂堂全集
诗文别集。三十七卷,其中诗三十三卷。清彭孙遹撰。孙遹以诗词名家,清圣祖康熙间,举博学鸿儒,取为第一,生时即享大名,与诗坛领袖王士禛唱和,曾刊《彭王倡和集》。各种诗选、诗话亦多录其诗。 生前曾刊《南氵往集》三卷,收录康熙二年癸卯(1663)至五年丙午作品,录诗四百八十馀首。此集为孙遹游南粤三年之作。其手订全集,生前未能刊刻,授其子彭景曾。景曾家贫,后宦游又因挂累去官,一直未能刊刻,直至高宗乾隆八年(1743)方锓木问世。集前有钱陈群之序,详细叙述了,彭集问世过程。此集按年编纂,始于顺治十年(1653),迄于康熙三十八年。前三卷不编年,皆收应制之作,包括赋、乐章、省试及应制之诗。中间十一卷、十五卷、十六卷、十七卷至二十一卷皆未标明写作年代。乾隆八年刊刻此集时并附《南氵往集》三卷、《延露词》三卷,几乎包括了彭氏全部作品,但详检当时诗话及诗选本还有遗漏,仍可再辑。此《全集》收入《四库全书》,有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另有乾隆八年刻本传世。
识小录
明徐树丕撰。四卷。树丕字武子,号活埋麅道人,苏州长洲(今苏州)人,明诸生,入清不仕,著述自娱。是书札记读书心得,明代掌故逸闻,于明季史实及苏州人物风俗,尤有较多记述。向无刊本,1916年始据手稿影印。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品戒功德轻重经
《灵宝中盟经目》第十七种著录《太上洞玄灵宝三元品戒经》1卷,为六朝灵宝经。敦煌遗经有本经残卷。吉冈义丰、大渊忍尔均认为第三部分为后人增入。吉冈还认为本经出自萧梁初年。述考校功曹及三元品戒罪目。
宁极斋稿
诗词别集。南宋末陈深撰。一卷。深字子微,室号宁极斋。 世称宁极先生。宋习举子业,入元杜门著书,弟子从游甚众。著有《读春秋编》、《宁极乐府》,诗词则反存此集。有古体二十五首,五律三十六首,七律二十六首,五、七言绝句三十二首,词七首,另有铭文一篇,赞语二段。其诗多应酬仕宦之作,清人疑为子陈植之作,未有确据,臆度而已。今综观之,诗意闲雅,气韵不失古风,《七律·晓望城有感》:“呜呜寒角动城头,吹起千年故国愁,才见专诸操匕首、旋闻西子载扁舟。霜寒古寺钟声早,月落南园树影秋。一笑浮华易盈歇,白云长在水长流”,有亡国之音,落笔不俗,不当为子植之作。有民国四年(1915)李云鼎宜秋馆刊《宋人集乙编》本, 另有《四库全书》、《天尺楼丛钞》本,均附有其子陈植《慎独叟遗稿》一卷。清康熙间顾嗣立辑《元诗选》,也收是集。
少帅春秋
本书是十余位亲历者对中国现代史传奇人物张学良沉浮一生的集体回忆,涉及东北易帜、中原大战、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等众多历史事件,以及张学良与蒋介石的关系演变、与于凤至和赵四小姐的情感纠葛,为读者了解民国史提供了众多崭新视角和鲜见资料。这些亲历者,既有张学良的侍卫、女佣、英文教师,也有与其有过密切交往的外国记者、东北大学老校长,还有顾维钧、唐德刚等政、学界闻人,资料新颖全面,史料价值重大
靖海纪事
军事史料书。清初施琅撰。琅,字尊侯,号琢公,福建晋江人。随郑芝龙降清,康熙间任水师提督,率兵出征台湾。是书系其出征台湾及善后处理诸事的奏疏、告示、祭文以及官方嘉奖文等汇编。凡二卷,共39篇,皆按时序编次。记述了作者出征筹划、澎湖之役、平台湾之留弃、钱粮征收,以及有关清初东南沿海迁界之事等。有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刊本、《台湾文献丛刊》本、1983年福建人民出版社王铎全校注本等。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襄公二十二年(一说二十一年)十月庚子日(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其远祖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
岳飞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宋朝著名的抗金将领,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之一。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人,出身于佃农。父亲岳和,以务农为业,家境贫苦。岳飞生于北宋末年,幼时曾遇一次大水灾,母亲姚氏抱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