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传记

  • 关于江宁织造曹家档案史料

    关于江宁织造曹家档案史料

    《作者:佚名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1975年中华书局出版。共收录清康熙十六年(1677)十月至雍正十三年(1735)十二月清代内阁、宫中及内务府的题本、奏折和进贡单等档案200件,其中汉文档案139件,汉译满文档案61件。本书分正文与附录,正文187件,主要是曹玺、曹寅、曹颙和曹頫祖孙三代在江宁织造任内的奏折和奏疏、有关官员的奏折和题本及皇帝谕旨;附录十三件,是有关曹寅妻兄苏州织造李煦被抄家审处及曹寅之婿平郡王纳尔苏的档案史料。本汇编内的档案史料反映了曹氏家族深受康熙皇帝宠信,受命监视江南官场、密报民情、笼络士绅、充当康熙帝在江南耳目及奢华生活

  • 淡新档案选录行政编初集

    淡新档案选录行政编初集

    《作者:佚名淡新档案为台湾清朝淡水厅、新竹县与台北府城三行政单位的行政与司法档案。所涵盖的时间起自1776年(乾隆四十一年)至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事实上,1776年-1875年间,淡水厅统辖苗栗以北的北台湾,1875年之后,清朝废淡水厅后,再由新竹县与台北府统辖北台湾。而淡新档案则是这期间的清朝县级行政纪录文献。汇整后,淡新档案涵盖了该时段台湾大甲溪以北的地方政府行政及司法档案。

  • 道光年间各省民数谷数清册

    道光年间各省民数谷数清册

    《作者:佚名道光十五年 ( 1835年 ) 及道光二十八年户部汇造的各省民数、 谷数清册刊布 , 研究清代中晚期社会史参考。

  • 谈渊

    谈渊

    《作者:王陶宋代文言轶事小说。北宋王陶撰。仅一卷, 《宋史·艺文志》著录,今不存。 《绀珠集》及《说郛》卷三十四录遗文十余则。本书杂录五代至北宋前期的朝野遗闻。有关李煜的有三则,《李后主善诗》云:太祖一日小宴,顾江南国主李煜曰: “闻卿善诗,可举一联。”煜思久之,乃举《咏扇》诗云: “揖让月在手,摇动风满怀。”太祖答曰: “满怀之风何足尚!”从官莫不叹服。此时南唐已亡,李煜被俘归宋。在论诗中,写出宋太祖赵匡胤的英雄气概和李煜的文士本色。此外, 《于阗玉印》一则记及道士的异术, 《鹘露啼》记轻薄少年的滑稽诗,可知本书亦载神异谐谑之类的内容。

  • 万柳溪边旧话

    万柳溪边旧话

    《作者:尤玘一卷。元尤玘撰。尤玘字君玉,号知非子,无锡(今属江苏)人。宋著名诗人尤袤之后,官至户部尚书。生卒年不详。本书记载尤氏先世事,其中所记尤袤事迹颇多,可补正史之缺误。有清抄本(现藏北京图书馆)、《知不足斋丛书》(第十集)本、《学海类编》(集余一)本、《锡山尤氏丛刊》(甲集)本、《丛书集成初编》 (文学类) 本等。

  • 王文正笔录

    王文正笔录

    《作者:王曾宋代文言轶事小说,一名《沂公笔录》。北宋王曾(封沂国公、諡文正)撰。一卷,有《百川学海》、《学津讨原》、《榕园丛书》、《说库》、《粤雅堂丛书》、《十万卷楼丛书》等本。全书凡三十余条,所记多为北宋初年太祖、太宗、真宗三朝的朝廷旧闻,记及仁宗初年者仅一二条。由于作者谙习掌故,所记又多为亲见亲闻之事,故大多翔实可信。南宋李焘著《续资治通鉴长编》时,多采用本书内容。行文清畅,间亦有可讽读之篇,如:咸平、景德中,文靖李公沆在相位,王公旦任参知政事。时西北二方犹梗,羽书边奏,盖无虚日。……王公叹曰: “安得企见泰平,吾辈优游暇食矣。 ”李答曰

  • 野老纪闻

    野老纪闻

    《作者:王大成笔记。宋王大成著。一卷。作者乃王楙之父,此书亦附录于王楙《野客丛书》之后。全书共三十九条,主要记述当时朝野名士贤达的逸闻轶事,涉及到林逋、司马光、苏轼、苏辙、黄庭坚等著名文学家的事迹,于文学、史学的研究均有所补益。

  • 已畦琐语

    已畦琐语

    《作者:叶燮一卷, 清葉燮撰。治民有一定之法程则人知所遵而奸吏猾胥不敢上下其手同一事也赏则均赏罚则均罚故赏一人而天下劝罚一人而天下惩也乃有赏不足劝罚不足惩者可不深思其故乎

  • 蜀轺纪程

    蜀轺纪程

    《作者:文祥蜀轺纪程记载咸丰四年的四川之行,反映了当时中国西北及南方一些地区的政治、经济情况;

  • 沈馆录

    沈馆录

    《作者:佚名《沈馆录》共7卷。朝鲜人撰。崇德元年(1636),清太宗皇太极亲征朝鲜,第二年正月,朝鲜国王李倧力尽降清,以世子李澂等作为人质留在沈阳城德胜门内(今沈阳大南门),后称“高丽馆”,历时8年。《沈馆录》即在此地由留馆诸臣撰写,记述了李澂作为人质寄居沈阳期间的一段历史史实。上迄清崇德二年 (1637) 二月,下至顺治元年 (1644) 八月清世祖定都北京之前,是研究后金政权与朝鲜外交关系及清政权建立初期满族统治集团及社会情况的原始资料。此书被日本内藤湖南博士称为清初贵重之史料,可与实录相互印证。

  • 沈阳日记

    沈阳日记

    《作者:宣若海清崇德二年(1637)至顺治二年(1645)朝鲜国王子李 、李淏入质于清沈阳馆所期间,其侍讲院宰臣、讲官所记的日录,誊录为正、副本各一部。记日常生活细事,并随从清太宗皇太极征战松山、杏山及多尔衮破山海关进北京城等役中见闻。原收藏于朝鲜王室图书馆奎章阁中。日本内藤虎次郎将其铅排印刷收入《满蒙丛书》中。

  • 清波杂志[四库本]

    清波杂志[四库本]

    《作者:周煇宋代文言轶事小说。宋周煇撰。十二卷。有《知不足斋丛书》本、 《续古逸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等,常见本有《笔记小说大观》本。因为作者当时寓居杭州的清波门,故名其书为《清波杂志》。作者自序中说, 这些“杂志”是晚年回忆年青时的见闻的产物: “煇早侍先生长者,与聆前言往行有可传者,岁晚遗忘,十不二三,暇日因笔之。”故所记多为北宋末、南宋初的事。内容很杂,涉及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文化、艺术、 建筑、 衣饰、名胜、民风等多种方面,而以政治人物的言行所占比重最大。书中所记苏轼材料既多,评价也高,对王安石则颇多微词,可见作者的政

  • 清异录

    清异录

    《作者:陶谷宋代文言琐事小说。题宋初人陶谷著。 《直斋书录解题》以为“其为书殆似《云仙散录》,而语不类国初人,盖假托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则认为“当时文格,不过如是”,全书“如出一手,大抵即谷所造”。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则认为书中所载,多有陶谷身后之事,因断为“非谷所作”。但也可能陶谷原有此书稿,后人整理时又羼入若干内容。原本二卷, 见《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传本卷次不一。原本《说郛》卷六十一几乎全录原书,仅略有删节,题注云为“六卷”,并注陶谷“号金銮否人”。《宝颜堂秘笈》本、《唐宋丛书》本均作四卷,大致为从《说郛》录出而重析卷次

  • 清真居士年谱

    清真居士年谱

    《作者:陈思年谱。陈思编撰,《辽海丛书》本。本谱注重对清真生卒年号、游踪及作品创作年代的考证,对清真词中本事、文意的阐发,也较为精到。查阅本谱,可初步了解清真词创作的社会背景及其艺术特点。谱后附清郑文焯《清真词校后录要》,对清真词集版本也作了较为详核的考辨。

  • 稼轩先生年谱

    稼轩先生年谱

    《作者:陈思年谱。陈思编撰,《辽海丛书》本。

  • 辽阳闻见录

    辽阳闻见录

    《作者:顾云清顾云撰。二卷。云字石公,上元(今属江苏南京)人。曾任《吉林通志》总纂。光绪甲午二十年(1894)乙未二年,顾云随吉林将军长顺驻守辽阳,就其耳闻目睹甲午中日战争前后史事及人物轶事撰成是书。约一万二千字。上卷主述战争始末,涉及叶志超、李鸿章、袁世凯、丁汝昌、邓世昌、左宝贵等数十人事迹。下卷记甲午战争前后轶事。如记战事未启之前,吉林将军在辽阳、海城间获日间谍,于间谍帽中搜得辽阳图一份,极精,有“明治十三年石印”字样。当时是明治二十七年,证明十四年前日人就已偷绘中国地图。是书为研究甲午战争的重要史料。有《辽海丛书》本。

  • 旗军志

    旗军志

    《作者:金德纯一卷,清金德纯撰。德纯字素公,辽阳人,隶汉军正红旗。张潮叙称:“三韩金君素公作《旗军志》,叙八旗之由始,与其阀阅之等,爵秩之序,及春秋讲武之政,赏罚之法,备载而详志之。”该志记叙清代八旗制度详备,文字简洁有法。有《学海类编》本、《昭代丛书》本、《辽海丛书》本。

  • 嘉靖以来首辅传

    嘉靖以来首辅传

    《作者:王世贞八卷。明王世贞 (1526—1590)撰。王世贞,字元美,自号凤洲,弇州山人,太仓 (今江苏省太仓县)人。明嘉靖年间进士,官至南京刑部尚书。其学问渊博,为明前七子之首,主持文坛二十年之久,主张文必西汉,诗必盛唐,大历以后书勿读。一生著述丰富,有《弇山堂别集》、《弇州山人四部稿》等。《嘉靖以来首辅传》记载明世宗、穆宗、神宗三朝阁臣事迹。明太祖罢设丞相,至嘉靖始委政内阁,内阁为实际的执政机构,其首辅(首揆),即首席大学士,于政尤为重要。《嘉靖以来首辅传》所记从杨廷和到申时行都以首辅为主,间附其他阁臣事迹,故名。该书记录详细可信、次第得当,从中可见明中后

  • 今献备遗

    今献备遗

    《作者:项笃寿四十二卷。明项笃寿撰。项笃寿,字子长,秀水 (今浙江省嘉兴市)人。明嘉靖年间进士,官至兵部郎中,著有《小司马奏章》、《全史论赞》等。《今献备遗》取“姑备遗忘”之义,编采了从明洪武到宏治年间的名臣二百零四人的事迹,辑为列传。作为“私史”,其在明代众多私史中,行文决择简明有法,虽有不当、不确之处,但不少列传叙述详细,事迹考核清楚,有较高的史学价值,可与正史相参证。该书现存有明万历十一年项氏万卷堂刻本,收《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

  • 辽方镇年表

    辽方镇年表

    《作者:吴廷燮近人吴廷燮撰。一卷。起自天显十三年(938),止于保大二年(1122)。《辽史》方镇资料多未记载,吴氏依据纪、传所载,五京留守资料虽不完备,但粗可排列成表,兴中、黄龙、辽兴、武定虽资料断续,亦辑集成表,而五国、乌古、开远、天德等因资料缺佚过多,故特辑题名,以存厓略。汇入《历代方镇年表》。

  • 解脱纪行录

    解脱纪行录

    《作者:金科豫金科豫撰,一卷,志存记录,附录(行吟杂录)一卷。

  • 两汉纪字句异同考

    两汉纪字句异同考

    《作者:蒋国祚康熙中襄平蒋国祥、蒋国祚与袁宏《后汉纪》合刻,后附《两汉纪字句异同考》一卷。今用以参校,较旧本稍完善焉。

  • 东坡先生年谱

    东坡先生年谱

    《作者:王宗稷年谱。一卷。宋王宗稷编。宗稷五羊(广州别称)人。年谱从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1037)苏轼生于眉山编起,逐年排比,止于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苏轼六十六岁卒于常州。书写格式基本固定,在编年后先点明是年苏轼岁数,下述苏轼此年重要行事,然后主要以苏轼集中有关资料为依据进行注释。此谱成卷较早,疏漏不少,邵长蘅、查慎行补注苏诗,称其于作诗岁月编次多误,然《四部备要》本《东坡先生年谱》后有刊行者附语说:“《东坡先生年谱》,其援引多以《大全集》为据,虽若未尽善,然稽考先生出处,大略用心亦专矣。”《东坡先生年谱》向附《东坡七集》本、《东坡集

  • 杜工部年谱

    杜工部年谱

    《作者:赵子栎一卷。宋赵子栎(?~1137)撰。赵子栎字梦授,天水(今属甘肃)人。宋太祖赵匡胤六世孙。元琇六年(1091)进士,绍兴中官至宝文阁直学士。《杜工部年谱》又作《杜工部草堂诗年谱》,是为唐代大诗人杜甫所编的年谱。宋人为杜甫编纂年谱甚多,先后有吕大防、蔡兴宗、鲁訔、计敏夫、黄鹤、 吕若、鲍彪、梁权道、吴仁杰、徐宅等人著作问世。是谱考杜甫生于开元元年癸丑 (713),卒于大历六年辛亥之冬(771),而古今多数学者已考订杜甫生于睿宗先天元年(712),卒于大历五年(770)。本书现存最早的版本有南宋刊本 (现存北京),以后有元刊本 (现存上海),《四库全书》本,1957年

  • 杜工部诗年谱

    杜工部诗年谱

    《作者:鲁訔年谱。宋鲁訔撰。訔字寄卿,号冷斋,嘉兴(今属浙江)人。宋高宗绍兴朝进士,曾官福建提点刑狱公事。鲁有《编次杜工部集》十八卷,附《年谱》一卷,今《集》亡《谱》存。周采泉《杜集书录》说:“此《谱》今所见者,已为文字联贯,自成卷帙之一般年谱,其始当亦为以诗系年之《诗目谱》,此其所以名为《诗年谱》也。”其言或是。此《谱》确受《吕谱》影响,但篇幅加大,考辨增精,史事也有所增加,又能订正《吕谱》之误。此谱为《四库全书》“存目类”所著录,《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近时滏阳张氏(溍)、吴江朱氏(鹤龄)所注杜诗,其年大率仿此而推拓之。”又谓此《谱》“虽间

猜你喜欢的书

李太白集

李太白集

诗文别集。唐李白作。白字太白,故名。白生前曾有魏颢为之编集二卷;后李阳冰编其遗著为十卷,名《草堂集》;唐元和十二年范传正编李白集为二十卷。以上三本均已早佚。今传三十卷本为北宋宋敏求所编,清缪曰芑重刻,计序言、碑记一卷,歌诗二十三卷,杂著六卷。又有宋咸淳刻本三十卷,计诗二十卷,文十卷,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0年4月影印出版。此外历代均有李诗注本,校著者有宋杨齐贤集注、元萧士赟补注之《分类补注李太白诗》,后明郭云鹏就杨、萧原注本精简注文,附加文集,有《四部丛刊》影印本;有明胡震亨评注《李诗通》;清王琦《李太白诗集注》,该本参合诸本重编,并增附录六卷,较为详赡,中华书局曾加校补,于1977年排印再版;又今人瞿蜕园、朱金城有《李白集校注》,对王琦注本有所补正,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7月出版。

类编长安志

类编长安志

城镇志。元骆天骧纂,薛延年校正。十卷。天骧别号藏斋,长安(今属陕西)人。官京兆路儒学教授。骆氏在宋敏求《长安志》基础上,分门别类改编,故名“类编”。纂成于元贞二年(1296),十万余字。该书收集各种有关长安的传记方志,并搜录秦中历代碑刻、诗文及鸿儒故老记述,分类汇集,首创方志类书体例。全书共分34类,包括杂著、管治郡县、京城、宫殿室庭、圜丘郊社、明堂辟雍、苑囿池台、馆阁楼观、堂宅亭园、街市里第、寺观、庙祠、山水、川谷等。

处世悬镜

处世悬镜

《处世悬镜》是一本教人如何为人处世的经典古书。行为上,识为先;藏者盛,舍者得;曲为聪,止为智;忍为要,厚者成;信者无敌。世事无常,先求退安而后致荣达。

疡科指南医案

疡科指南医案

《疡科指南医案》是清代王乐亭、李耀南合撰的一本外科类中医文献,不分卷,成书年代不详。王乐亭生平履历不详。该书按照人体部位,从头至足依次记载王氏临证医案,后录发无定处、疗、梅疮等病。现仅存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梁溪替庵抄本,藏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太上老君说上七灭罪集福妙经

太上老君说上七灭罪集福妙经

太上老君说上七灭罪集福妙经,撰人不详。似出于唐代。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清部。经文仅千余字,乃太上老君宣讲道法。谓世间万民不信三宝,背正信邪。每到上七之日,有斗口使者抄录其善恶,上奏天曹,减尅寿算。老君遂派遣北斗七真为灭罪消灾兴福助善天尊,并说《上七妙经》。令善男善女每月上七之日修建章醮,供养烧香,念诵此经。如无力修奉,可以酎水献花,对北斗稽首礼拜,念诵北斗十大天尊及本命真君名号。如此则可消灾忏罪,请福延生。如不信者则有天,神夺其寿算,转生为禽兽,永失人身。

人生不过如此

人生不过如此

该书是国学大师、文化巨匠林语堂先生经典人生散文首次结集,记录了他以人生优游者的独特视角展现出诗样人生、才情人生、幽默人生、智慧人生的别样风情。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孔子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襄公二十二年(一说二十一年)十月庚子日(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其远祖

张衡

张衡

张衡(78年—139年),东汉著名辞赋家、文学家、科学家。《后汉书》有传。字平子。南阳郡西鄂(今河南南阳县)人。少时即善属文,西游三辅,作《温泉赋》;东入洛阳,观太学,问学于经学大师贾逵,遂通《五经》、六艺。永元(89—1

余象斗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