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巩

- 姓名:曾巩
- 别名:字子固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
- 出生日期:1019年9月30日
- 逝世日期:1083年4月30日
- 民族族群: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固。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属江西)。嘉祐二年(1057)登进士第。调太平州司法参军,召编校史馆书籍。迁馆阁校勘、集贤校理、英宗实录院检讨官。出为越州通判。历知齐、襄、洪等州,加直龙图阁,知福、明、亳、沧诸州。元丰三年(1080)宋神宗召见,留判三班院,加史馆修撰,专典五朝史事。元丰五年,拜中书舍人,丁母艰,病逝于江宁府。追谥文定。
曾巩曾任史馆修撰,整理校勘《战国策》、《说苑》、《新序》、《列女传》等,曾巩是欧阳修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支持者。在理论上,他和欧阳修一样,强调道对文的决定作用,而且比欧阳修等更为看重道,认为“夫道之大归非他,欲其得诸心,充诸身,扩而被之国家天下而已。非汲汲乎辞也。”为文重传道而轻文采,以淳朴自然,条理清晰,从容周详,说理透彻为特色,但儒学正统气味较为浓厚。文章中为数最多、成就最高的是议论文,记叙文次之。其议论文,主论警策,笔锋犀利,观点铺陈、蓄发颇见功力。常于纾徐曲折中缓缓道出,层层剥离。言质朴,但沉稳、深厚,有说服力,如《上欧舍人书》、《王平甫文集序》等文章佳品,均有一波三折、言尽意达之妙。记叙文也文词简洁,层次分明,精省得体,偶尔还可读到精雕细刻的写景之作,如《道山亭记》对山川地势的描写就极为工细。然而,文以载道的为文宗旨常令其记叙文中议论迭出,从中流露出的卫道气息尤为令人遗憾。曾巩诗作亦不少,现存约四百余首,风格亦简朴质实。虽也偶有佳作,但总起来讲成就不如其文,影响不大。曾巩文名在当时仅次于欧阳修,因师出欧门,风格和欧阳修也相近,所以颇有影响。《宋史·曾巩传》曰其“为文章,上下驰骋,愈出而愈工,本原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文词者,鲜能过也。”评价基本上是公正的,但由于曾巩既缺少司马迁的批判精神,也没有韩愈那不平则鸣的豪迈气概,固而实不及此二人,这也正是他成就难追欧阳修之所在。然而,他那种“古雅”、“平正”以传道见长的文风,使朱熹甚为推崇,成为旧时“正统派”古文家的模拟对象之一。曾巩著作今存有《元丰类稿》五十卷,有《四部丛刊》影元本。另有《续稿》四十卷、《外集》十卷,皆不传。佚文见于《宋文鉴》等选本。最早事迹出处《宋史》三一九卷。
猜你喜欢的书
城塞
“梦,醒了!”战国时代悲情谢幕的最后一战 “东军号称百万,竟无好汉一人!” 战国武士精神樱花般壮丽挽歌 关原之战结束后,德川家掌握天下大权。丰臣家自丰臣秀吉死后,逐渐衰败,至此已如困兽。德川家处心积虑,想要一举扫平丰臣家的势力。 小说主人公小幡勘兵卫以德川家间谍的身份进入大阪。丰臣家年轻的主公秀赖由母亲及其侍女团操控,对德川家怀有强烈的敌意。在德川家的蓄意挑衅和安排下,丰臣对德川宣战。对德川家心怀不满的各地浪人纷纷云集大阪城,其中不乏能征惯战的名将和勇士。 历史的两股激流,终于在此遭遇,将裹挟着的各色人物推上风口浪尖。
巨人传
长篇小说。拉伯雷著。出版于1532—1562(第五部在作者死后才问世)。《巨人传》原名《高康大和庞大固埃》,共五卷,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小说家拉伯雷创作的多传本长篇小说,出版于1532年-1564年。 这是一部讽刺小说,讲述两个巨人国王高康大及其儿子庞大固埃的神奇事迹:高康大不同凡响的出生;庞大固埃在巴黎求学时的奇遇;庞大固埃和高康大对婚姻问题的探讨;庞大固埃远渡重洋,寻访智慧源泉——“神瓶”,并最终如愿以偿。该作鞭挞了法国16世纪封建社会,是新兴资产阶级对封建教会统治发出的呐喊,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者对人、人性和人的创造力的肯定。在小说中,拉伯雷痛快淋漓地批判教会的虚伪和残酷,特别痛斥了天主教毒害儿童的经院教育。
阿西莫夫短篇小说集
阿西莫夫(1920一1992),美籍作家、生物化学家。他是一位撰写科幻小说和科学普及读物极有成就的多产作家,著书500多册,曾获得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共收录了阿西莫夫短篇小说43篇。
颐园论画
画学论著。清松年著。一卷。其内容为论用笔用墨、用水用色、山水、工笔与写意、人物、花卉、师法临摹、品评赏鉴与杂论,书后附诗。强调以造化为师,认为“凡天地间奇峰幽壑,老树长林,一一皆从一心独运。虽千幅百尺,生趣滔滔。文章之境如此,而画境亦如此也。”书前有作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原序。《中国画论类编》以俞剑华于1925年从友人关松坪处借得原本付梓石印收录,《画论丛刊》据俞氏本收录。书后均有俞剑华于1925年所作跋。1984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关和璋注评《颐园论画》,书前有潘絜兹所作序言。
风涛
历史小说,郑振铎著,世界书局,一九三九年出版。署名“郭源新”,是郑振铎的笔名。写明代后期东林党人与魏忠贤集团的政治斗争。小说歌颂了爱国者舍生忘死与权奸斗争的精神,其现实讽喻性是很明显的(陈福康语)。
中国通史(第一卷)
白寿彝总主编,共12卷、22册,1400余万字,系统地论述了自远古时代至1949年的中国历史。本书开创了一种新的综合体史书体裁,其中包括编年体、传记体、纪事本末体、图版语表体、史论体及章节体。全书从1979年开始,在数万名专家学者20年的努力下,于1999年全部出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年来部头最 大、水平最高的一部通史著述。《中国通史 第一卷——导论》本卷是白寿彝主编的多卷本《中国通史》的《导论》,即编纂理论部分。本书共分9章,着重论述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历史发展的地理条件,生产关系与阶级关系,国家与法,社会意识形态,史学体裁与历史文学,中国和世界等问题。本书采用序说、综述、典志、传记这种独创的新体例编写中国通史,贯串古今,以阐述多民族国家历史为主旨,联系世界历史考察问题,具有很高的学术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