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荃孙

缪荃孙
  • 姓名:缪荃孙
  • 别名:字炎之
  • 性别:
  • 朝代:元代
  • 出生地:江苏江阴人
  • 出生日期:1844.9.20
  • 逝世日期:1919.12.22
  • 民族族群:

缪荃孙(1844.9.20 —1919.12.22),字炎之,一字筱珊,晚号艺风。江苏江阴人。咸丰十年(1860)就读于丽正书院,从院长丁晏受经学、小学。同治三年(1864),随父至成都,从汤秋史研究文史,始治考订之学。六年,中举。光绪初,执贽于张之洞门下,代张撰《书目答问》,始为目录之学。光绪二年(1876),成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应张之洞之聘,助修《顺天府志》。八年,任国史馆协修。九年,任纂修。十四年,任总纂,撰成儒林、文苑、循吏、孝友、隐逸等五传二百余篇。同年,丁继母忧,里居数月,并主讲南菁书院。十七年,主讲山东济南栎源书院。十九年,充国史馆提调。二十年,大考翰詹,因“题字笔误”(夏孙桐《缪艺风先生行状》),由原三等一名改置三等一百二十四名,意不乐,遂有归志。张之洞闻之,招之武昌,修《湖北通志》。二十二年至二十七年,主讲江宁(今南京)钟山书院,兼领常州龙城书院。后钟山书院改为高等学堂,充监督,兼领中山学堂。二十九年,赴日考察学务。归国草创教育改革。未几,辞学堂监督,专办江南图书馆。宣统元年(1909),充京师图书馆正监督。二年至京,召对养心殿,诏以学部参议候补。1914年,任清史馆总纂,协修《江苏通志》、《江阴县志》。1919年,卒于沪。学宗“乾嘉诸志学派,治经以汉学为归。”“凡考古,述今,论治,论学,生平蕴蓄,皆于文集中见焉”(同上)。“诗多指事类情,主雅赡,不矜格调。晚好辑词而不多作”(同上)著有《艺风堂文集》八卷、《艺风堂续集》八卷、《艺风堂文漫存》一二卷、《艺风堂读书记》四卷、《艺风堂藏书记》八卷、《艺风堂续藏书记》八卷等;编有《续国朝碑传集》八六卷、《常州词录》三一卷等;编刻丛书有《云自在龛丛书》五集一九种、《对雨楼丛书》五卷、《藕香拾零》三八种等。生平事迹见夏孙桐《缪艺风先生行状》(《碑传集补》卷九○)。缪禄保《四品卿衔学部候补参议翰林院编修缪府君行述》(《碑传集三编》卷一○)、《艺风老人年谱》(北平文禄堂1936年刊本)等。

猜你喜欢的书

比较宪法

比较宪法

比较研究各国宪法问题的学术著作。王世杰、钱端升著。初版于1939年3月,1944年12月在重庆出版第3版,1948年12月又在上海增订第8版。王世杰,曾留学英国、法国,1920年获法学博士学位后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法律系教授、系主任、校教务长,武汉大学校长等。还著有《中国奴婢制度》等。本书分上、下册,6编:绪论、个人的基本权利及义务、公民团体、国家机关及其职权、宪法的修改、中国制宪法略及现行法制,共计18章。主要以现代一般宪法上所规定的问题为标准,对比、研究了各国宪法之特性、种类、观念之沿革;研究了国家的概念(包括名称、要素、主权、起源及根据)问题;并对各国对于个人的基本权利及义务的规定作了探讨和比较;分别系统地介绍和比较了各国关于选举权性质的学说、选举团体的组成(限制选权与普及选权、地域代表与职业代表)、选举区的划分理论、选民权利的范围以及选举程序;介绍了各国有关公民直接立法权、罢免权和公民总投票的理论和实践,比较研究了当时各国议会、行政机关、法院的组成、体制及其职权;研究了宪法修改的理论,对比了各国修改宪法的实践和法律规定。此外,还研究介绍了中国自清末至当时制宪的历史及其政治制度。是一部有一定学术价值的宪法学著作。

上清后圣道君列纪

上清后圣道君列纪

不著撰人。原题“方诸东官青童君传弟子王远游”。一卷。前部提及“后圣”李君、彭君及“道君”四人名。主要叙述后圣李君的事迹。李君名元一,讳玄水,字子光,一字山渊。相传为地皇后裔,玄帝时人,20岁弃家入道, 后紫微上真天帝玉清君迎登上清宫, 封为“上清金阙后圣帝君”,“下治十天,封掌兆民”。下设太师、大相等仙官三百六十人。后部载青童君论成仙者的骨相。认为“天录显于玄宫,则气候诊于躯形”。详述“上仙之相”、“次仙之相”等十余条。据刘师培《读道藏记》载:“此书之出, 实在唐代前。”收入《道藏》第198册。

太上正一阅箓仪

太上正一阅箓仪

太上正一阅箓仪。唐末杜光庭编集,系早期天师道阅箓仪改编本。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威仪类。唐末杜光庭删定。述阅简箓出其中神将神兵之科仪。

仲氏易

仲氏易

清毛奇龄撰。三十卷。《西河合集》本。此书训解《易》旨,以为《易》兼“五义”:为变易、交易、反易、对易、移易,立说颇有新意。《四库全书提要》指出:“初,奇龄之兄锡龄邃于《易》,而未著书,惟时时口授其子文辉;后奇龄乞假归里,锡龄已卒,乃摭文辉所闻者以己意润饰成是书。或传奇龄假归之后,僦居杭州,一日著一卦,凡六十四日而卦成,虽以其兄为辞,实即奇龄所自解。以理断之,或当然也。大旨谓《易》兼五义。

菩萨诃色欲法经

菩萨诃色欲法经

全一卷。姚秦鸠摩罗什译。又称菩萨诃色欲经、菩萨呵色法经、呵色欲法。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内容谓女色为世间之枷锁、重患、衰祸等;劝诫世人远离女色,勿受其蛊惑。

出家功德经

出家功德经

全一卷。东晋时所译,然译者佚名。收于大正藏第十六册。佛陀欲令阿难度化鞞罗羡那王子出家,乃令阿难为之解说出家之功德,谓出家乃胜于布施等一切功德,诸功德中以此为最上。初时,佛闻鞞罗羡那王子之音乐,记彼七日当命终,遂使阿难劝其一日一夜出家。以此出家功德,命终后生于天上,二十劫间不堕三涂,常生天上、人间,最后得辟支佛果。阿难又问助人出家之福与障人出家之罪,佛具答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