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知识

  • 《温凉盏》小说介绍   

    《温凉盏》清代白话长篇才子佳人小说。三十八回。不题撰人。成书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前。现仅存满汉合璧写本,藏日本京都大学图书馆。1995年春风文艺出版社“中国古代孤本小说”排印满汉合璧写本。明朝嘉靖年间,西台御史王七于,乃开封府永宁县安乐村人,年已五旬,夫人张氏,只生一子取名瑞林,从小聪明,读书过目成诵。生得唇红齿白一表人材。自幼与云御史的女儿秀兰订下婚约。王七于为官刚正,三次上书弹劾奸相严嵩,反被罢职休官,回乡为民。心中怒气不平,抑郁成病而亡。临终时把祖传之宝“温

  • 《人中画》小说介绍   

    题“风月主人书”。五篇。书成于明末。有清初啸花轩写刻本、乾 隆乙丑 (1745) 植桂堂刊三卷本与乾隆庚子 (1780) 泉州尚志堂四卷 本等。清初啸花轩写刻本《人中画》收五篇话本小说:一、《风流配》: 叙成都秀才司马玄成全举人吕柯功名婚姻,因而得吕的帮 助,先后与礼部侍郎华岳女峰莲以及尹女荇烟结成美满婚姻。二、《自作孽》: 叙明祁门廪生黄舆,品性端方,为童生汪费作保结,认师 生,又助以资,而汪为人骄而贪,先负黄之义。后夤缘任江西德安县令,因贪 赃枉法被勘罢官,气苦而亡。黄舆却获显

  • 《玉闺红全传》小说介绍   

    明代白话长篇艳情小说。一名《玉闺红》。原六卷三十回,现存二卷十回。题“东鲁落落平生撰”,其生平不详。成书于明崇祯三年(1630)前。原刊本有明金陵文润山房刊本,已佚,仅见首回首半页;现仅存民国丽华出版社铅印本。1995年台湾大英百科股份有限公司《思无邪汇宝》排印丽华出版社铅印本。明朝天启年间,太监魏忠贤把揽大权,干预政事,骄恣不法,又勾搭上了天启帝的乳母客氏,两人合谋,共同残害忠良。魏忠贤掌管东厂,乘机矫旨排除异己,做下许多祸国殃民之事。朝臣中有一监察御史名李世年,江南苏州人氏,行

  • 《巫山艳史》小说介绍   

    《巫山艳史》清代白话长篇艳情小说。一名《意中情》。四卷十六回,一作六卷十六回。不题撰人。成书于清康熙初年。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康熙啸花轩藏版本,四卷,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刊六卷本,藏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双红堂文库。1995年台湾大英百科股份有限公司“思无邪汇宝”排印清刊六卷本。北宋末年,苏州府长洲县有一少年文士李芳,字悦兰,姿容秀美,才华出众。父母双亡,又无兄弟姊妹,因得自由自在。春日独自郊游,偶入西庄罗提举花园,遇其女罗翠云,一见钟情,正欲叙谈,为书童催促回城。归途见一白兔,取

  • 《僧尼孽海》小说介绍   

    《僧尼孽海》明代文白相间短篇艳情小说集。两集四十二则。题“南陵风魔解元唐伯虎选辑”,又题“吴趋唐寅字子畏撰”,作者名为假托。成书于明天启年间。现存主要版本有明刊本,藏日本佐伯市图书馆佐伯文库;日本文化四年(1807)抄本,藏日本无穷会;抄本,藏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1985年台湾天一出版社“明清善本小说丛刊”影印日本文化四年抄本,1995年台湾大英百科股份有限公司“思无邪汇宝”排印明刊本。乾集沙门昙献齐武成帝

  • 《株林野史》小说介绍   

    《株林野史》或署“痴道人编辑”,或不署作者名,书凡六卷十六回。因其故事 曾截取于明冯梦龙原编,清蔡元放修订的《东周列国志》,而蔡元放约 生活于乾隆前后,嘉庆十五年御史伯依保奏禁小说之中,即有 《株林 野史》之名,故此书当成于《东周列国志》之后,嘉庆十五年之前。今 有石印本、上海小说社铅字排印本。中国明、清之际的艳情小说,有不少都是以历史上的风流艳事为题材的。其 中大人物多取自汉唐,小人物则多取自宋元。但以秦汉以前春秋时期艳事为题 材的历史小说还很少,似乎只有 《株林野史》等少数几种

  • 《碧玉楼》小说介绍   

    《碧玉楼》清代白话长篇艳情小说。又名《帏中乐》。六卷十八回。题“竹溪修正山人编次”,作者真实姓名不详。成书于清末。现仅存清积善堂刊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1995年台湾大英百科股份有限公司“思无邪汇宝”排印积善堂刊本。清积善堂刊本《碧玉楼》扉页书影河南汴梁一富豪王百顺,年方二十,相貌出众,风流倜傥,人品超群。娶妻张氏,名唤碧莲,美貌无双,性情温柔,夫妇之间百般和顺。然百顺体弱有病,碧莲渐生怨恨。百顺找朋友吴能商议此事,吴能随机应变,顺口说须到京城问医求方。当夜

  • 《梧桐影》小说介绍   

    《梧桐影》清代白话长篇艳情小说。 全称《觉世梧桐影》,一名《梧桐影词话》、《寻私觅趋梧桐影》。 十二回。不题撰人。 成书于清康熙、雍正年间。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啸花轩藏板本,藏大连图书馆、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清抄本,吴晓铃藏。1994年台湾大英百科股份有限公司“思无邪汇宝”排印啸花轩藏板本。明末清初代州商人子三拙生性顽劣,母亡后,被父兄送入城西西天寺剃度为僧,时年十三。 一年后,三拙嫌寺庙狭小,欲往五台山,请云游僧憨道人为之引路,并结拜为兄弟。 憨道人教三拙采战之法,二人相伴同

  • 《石点头》小说介绍   

    明席浪仙(天然智叟)著。十四卷。包括平话十四篇。书成于明崇祯年间。最早的版本为崇祯金阊叶敬池刊本,卷首有龙子犹序,又有清重刻本。1935年,戴望舒据叶敬池本重排标点本,收入施蛰存主编的贝叶山房《中国文学珍本丛书》。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再版。1985年、1986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和吉林文史出版社分别据贝叶山房本出版了新的校点本。

  • 《负情侬传》介绍   

    (王仲雍《懊恨曲》曰:“常恨负情侬,郎今果行许。”作《负情侬传》。)万历间,浙东李生,系某藩皋子,入资游北雍,与教坊女郎杜十娘情好最殷。往来经年,李资告匮,女郎母颇以生来为厌,然而两人交益欢。女姿态为平康绝代,兼以管弦歌舞,妙出一时,长安少年所借以代花月者也。母苦留连,始以言辞挑怒,李恭谨如初, 已而声色竟严,女益不堪,誓以身归李生。母自揣女非己出,而故事教坊落籍,非数百金不可,且熟知李囊无一钱,思有以困之,令愧不辨,庶日忘日去,乃戟掌诟女曰:“汝能耸郎君措三百金畀老身

  • 《生绡剪》小说介绍   

    作者为谷口生、 篱隐居、 铁舫、 浮萍居士、 白迂、 旧剑堂、园、一渔翁、不解道人、钝庵、瓮庵子、有砚斋、卷石草庵、无无室、抱龙居士等十五人。题 “集芙主人批评”、“井天居士较点”,未署编者,卷首有谷口生《弁语》,或即编者。十九回十八篇。无刊印时间,从书的内容考察,当编刊于清康熙二十年 (1681) 前后。存花幔楼原刊活字本,现有春风文艺出版社校点本。

  • 《章台柳》小说介绍   

    《章台柳》清代白话长篇才子佳人小说。四卷十六回。不题撰人。成书于清道光年间。现仅存清醉月楼刊本,藏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中华书局“古本小说丛刊”、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醉月楼刊本,1994年春风文艺出版社“中国古代珍稀本小说”排印醉月楼刊本。唐朝天宝年间邓州南阳才子韩翊,字君平,才貌俱佳,风流儒雅,却家室萧条,尚未婚配,为应礼部试而逗留京师。长安城李王孙,仗义疏财,广交朋友,与韩生意气相投,常常接济他。一次又赠他一匹

  • 《红楼圆梦》小说介绍   

    红楼圆梦清代白话长篇世情小说。又名《圆梦传》、《金陵十二钗后传》、《十二钗传红楼圆梦》。三十一回。不题撰人。据本书“楔子”知作者为梦梦先生,本号了了,生平不详。成书于清嘉庆年间。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嘉庆十九年(1814)红蔷阁藏板本,藏浙江省图书馆、日本天理图书馆、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上海书局石印本,藏天津图书馆;1934年上海新文化书社排印本,藏南京图书馆。1988年北京大学出版社“《红楼梦》资料丛书 ·续书rdq

  • 《续红楼梦新编》小说介绍   

    《续红楼梦新编》清代白话长篇世情小说。一名《续红楼梦》,又名《增补红楼梦》、《增红楼梦》、《红楼重梦》。四十回。题“海圃主人手制”,其真实姓名及生平不详。成书于清嘉庆年间。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嘉庆十年(1805)刊本;清嘉庆十年(1805)文秀堂刊本;清光绪十九年(1893)成德堂刊本。1987年春风文艺出版社“红楼续书选”排印本,1990年北京大学出版社“《红楼梦》资料丛书 ·续书”排印本。通灵宝玉被渺渺真人、茫茫

  • 《红风传》小说介绍   

    红风传清代白话长篇才子佳人小说。两卷十五回。不题撰人。成书于清嘉庆年以后。现存主要版本有清贵文堂刊本,十五卷,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上海萃文斋石印本,朴在渊藏。1995年春风文艺出版社“中国古代孤本小说”排印上海萃文斋石印本。清朝嘉庆年间,宛平知县江峒,膝下只生一女,名叫江秀英,年方一十七岁,生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随母亲住在老家山西洪洞县。江峒之妹嫁与山东荣大人,生有一子,名叫荣玉卿。那荣玉卿乃是天上东斗星临凡,江秀英是红鸾星降世,两人有宿世姻缘。但

  • 《锦绣衣》小说介绍   

    《锦绣衣》清代白话中篇世情小说集。全称《锦绣衣全台》。四卷十二回。题“潇湘迷津渡者编次,西陵醉花驿使、吴山热肠樵叟细评”,作者真实姓名不详。成书于清初。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刊本,藏日本无穷会织田文库;清残本,藏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清残本,1996年齐鲁书社《明清稀见小说丛刊》排印清刊本。换嫁衣江南句容县某村花家有兄弟三人,大郎花妍,字玉人;二郎花娇,字笑人;三郎花媚,字隽人。父母双亡,家资不富,靠数亩薄田勉强度日。玉人作风

  • 《春柳莺》小说介绍   

    《春柳莺》清代白话长篇才子佳人小说。十回。题“南北鹖冠史者编,石庐拚饮潜夫评”,作者姓名、生平不详。成书于清康熙元年(1662)。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康熙元年(1662)刊本,藏大连图书馆;清坊刊本,藏国家图书馆;清刊本,藏日本东京大学文学部;民国上海半斋出版社排印餐秀簃本,藏上海图书馆。1983年春风文艺出版社“明末清初小说选刊”排印清康熙元年刊本,中华书局“古本小说丛刊”影印清刊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

  • 《孤山再梦》小说介绍   

    孤山再梦清代白话长篇世情小说。三卷六回。题“渭滨笠夫编次,姑苏游客校集”。作者王羌特,字冠卿,号渭滨笠夫、梦醒主人、惊梦主人,伏羌人。成书于清康熙十五年(1676)前后。现仅存清抄本,藏中央党校图书馆。1987年春风文艺出版社“明末清初小说选刊”排印清抄本。江南姑苏有一钱姓夫妇,平日乐善好施,广行仁义,并在家中朝夕供奉观音菩萨像。一夜,妻子袁氏梦见观音菩萨将一枝梅花插在她的头上,醒来后便觉有了身孕,十月后产下一子,因梦中之事遂取名曰梅生。此子自幼骨骼清奇,相

  • 《闺门秘术》小说介绍   

    《闺门秘术》清代白话长篇才子佳人小说。一名《闺门秘术剑仙传》。四卷五十回。不题撰人。成书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沪上书局石印本,藏国家图书馆;清宣统二年(1910)石印本,藏上海图书馆。1994年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馆藏足本明清小说系列”排印本。唐朝山西大同府人华童,乃相门之后。妻子王氏,生三子二女。长子兆璧,次子兆琨,三子兆瑗,皆天资聪敏,在家读书。因安禄山起兵造反,华童携妻带儿女外逃。先逃到守坟仆人陶五兄弟陶发处住下。次日租下当地员

  • 《痴人福》小说介绍   

    清代白话长篇世情小说。四卷八回。不题撰人。成书于清嘉庆年间。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嘉庆十年(1805)云秀轩刊本,藏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上海书局石印本;1914年上海春记书庄印本,藏黑龙江大学图书馆。中华书局“古本小说丛刊”、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云秀轩刊本,1994年春风文艺出版社“中国古代珍稀本小说”排印云秀轩刊本。明代湖广荆州府豪富田北平,混名填不平。父母早逝,从小当家理事,拥有二百万家产

  • 《都是幻》小说介绍   

    清代白话中篇世情小说集。两集四卷十二回。题“潇湘迷津渡者辑”,其真实姓名不详。成书于清初。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初本衙藏板本,藏国家图书馆、芜湖市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本衙藏板本,1994年春风文艺出版社“中国古代珍稀本小说”排印本衙藏板本。梅魂幻明朝永乐年间,永乐帝爱梅如命,在御园中栽种梅树十二株,封为十二美人。永乐帝死后,洪熙帝将这十二株梅树迁至长陵,陪伴先帝,并派太监细心看护。转眼到

  • 《鼓掌绝尘》小说介绍   

    题“古吴金木散人编”,据题署和书序,知作者姓吴,明末苏州人,名不详。四集,四十回。本书完成于崇祯四年(1631)。存崇祯四年本衙藏板本,现有春风文艺出版社、江苏古籍出版社校点本。

  • 《觅灯因话》小说介绍   

    邵景詹明初洪武年间,瞿佑模拟唐人传奇作《剪灯新话》,风靡一时,仿效的人很多,传奇体文言小说颇有复苏之势。《剪灯余话》、《觅灯因话》就是这些仿效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两部。《觅灯因话》的作者邵景詹,生平事迹已不可考。但该书有作者自撰《小引》,可知其别号为自好子,书斋名遥青阁,此书撰于万历二十年(1592)壬辰,共2卷八篇。作者自己说是受《剪灯新话》的启发而作,取材于“耳闻目睹古今奇秘,……非幽冥果报之事,则至道名理之谈;怪而不欺,正而不腐,妍足以感,丑可以

  • 《剪灯余话》小说介绍   

    李昌祺宋代文言小说数量相当可观,但其功绩主要在于对轶闻奇事的收集整理,而不在于创作。虽然也有少数较好的作品,但总的来说,它们在题材上和表现手法上重因袭而不重独创,缺乏冲破唐人小说藩篱的能力和勇气,其结果是“既失六朝志怪之古质,复无唐人传奇之缠绵”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它既不能继承前代小说的优秀传统,更无法独辟蹊径,启迪后人。于是,文言小说的发展中落了。元明两代的文言小说基本上是宋以来中落趋势的延续。其间,元代的情况更糟。到明代,则有作者开始在困境中作突围的尝试。这尝试的代表作

  • 《林兰香》小说介绍   

    题“随缘下士编辑,寄旅散人评点”。书凡六十四回。寄旅散人的批语和子的序文,多次提到《金瓶梅》,却从未涉及《红楼梦》,推测书当作于《金瓶梅》之后,《红楼梦》之前。笔者认为作于康熙后期。有道光十八年 (1838) 年本衙藏版本。从首回和末回遥相呼应的叙说和感慨中,可以看出 《林兰香》 的创作缘起和旨意。首先,作者对于“幽闲贞静,堪称国香者”的女子,“不得于夫子,空度一生”的悲剧,颇为愤慨不平。为此,他要“借梦梦空空之事r

猜你喜欢的书

王常宗集

王常宗集

四卷。《补遗》一卷。《续补遗》一卷。明王彝(?—1375)撰。王彝,字常宗,其祖为蜀人,本姓陈氏。父为江苏昆山教授,遂迁嘉定(今属上海)。洪武初,以布衣召修《元史》,书成赐金币遣还。寻选入翰林,以母老乞归养,自号妫蜼子。后以魏观《上梁文》 事,与高启一齐被诛。是集本名 《三近斋稿》。系弘治中都穆所编,凡四卷,其中文三卷、诗一卷。刘廷璋、浦杲又辑补遗一卷。而世所传钞本,又有续补遗一卷,不知何人所辑。有清张蓉镜跋。但考其体例与全集相符,不似伪作。王彝之学出于天台孟梦恂,孟梦恂之学出于婺州(今浙江金华)的金履祥,本真德秀文章正宗之派,持论谨严,甚至有些过于偏激。因此其文学观较为保守,将元末较有生气、已成雄奇怪丽风格的杨维桢诗文,指斥为文妖。王彝诗文较为平淡,间或有精警之作。后人评价亦有不同。有人认为“其古文明畅英发”,王士祯《香祖笔记》则称:“今观其诗,歌行拟李贺、温庭筠,坠入恶道,余体亦不能佳,安能与高、杨相颉颃乎!”此评价贬抑较甚,不可为据。平心而论,其文大致淳谨,诗亦时有清畅之作,并非无可取之处。是集有明弘治刻本、清抄本存世,亦被收入《四库全书》。

欧阳修撰集

欧阳修撰集

诗文别集。宋欧阳澈著。澈集以宋吴沆所辑《飘然集》为最古,辑于绍兴二十六年(1156),并为之序。后陈思即据此本辑入《两宋名贤小集》卷一二九。嘉定十七年(1224),会稽胡衍又取其《上皇帝万言书》三篇合而刻之,厘为六卷。《宋史》本传所云之《飘然集》六卷,即此本。元季遭兵毁。明永乐十四年(1416)澈十世孙永康县丞齐重新编辑刊刻,更名为《欧阳修撰集》。金华唐光祖跋,称其书编为三卷,诗文、事迹为四卷,当时陈东同上之书,亦并取附为一卷,合为八卷。然永乐十五年崇仁知县王克义序,乃称“齐录公前后奏议,次继《飘然集》,分为六卷”。然仅分列不同,与八卷本实即一本。至万历四十二年(1614)澈二十世孙钺再刻,吴道南为序,而缺第八卷陈东之文。通行有《四库全书》本。七卷。卷一至三为《上皇帝万言书》、卷四至卷六为《飘然集》,收诗词及骈、散文各一篇,卷七为欧阳钺所辑《欧阳修撰事迹》。前有《欧阳修撰集》原序四篇。《乾坤正气集》所收之《欧阳修撰集》仅录其三书,无诗词。

老子道德经解题及读法

老子道德经解题及读法

本书据大华书局1934年版影印。全书分四个部分,分别谈了老子,《道德经》及其版本。读法。作者首先根据《庄子》和《史记》等书的记载,慨述了老子的身世及孔子问礼和道于老子的情形。接着,作者概述了各家关于《道德经》的论述,介绍了《道德经》各种板本。最后.作者强调读《道德经》的方法:第一要通其指意。老子之观道,始于“知常”,终于。斟玄”,两义一贯,就可以通道纪。第二要审其篇章。诸家对《道德经》分章未可信,原分章次盖不可知,读者要“好学深思,心知其意”。第三要旁籀渚子,即要阅读庄子、列子等诸子言老子的书,这样才能明白老子的指意。第四要会核众注,因为“一家之见,发义未宏。

易纬是类谋

易纬是类谋

旧题东汉郑玄注。一卷。《四库全书》本。又称《是类谋》,一作《筮类谋》。为《易纬八种》之一。其书久佚,此本乃辑自《永乐大典》。《四库全书》列此书于“经部易类附录”,《提要》指出:“案《是类谋》,一作《筮类谋》。马氏《经籍考》:一卷,郑康成注。其书通以韵语缀辑成文,古质错综,别为一体。《艺文类聚》、《太平御览》诸书引其文颇多,与此本参校并合。盖视诸纬略称完备。其间多言禨祥推验,并及姓辅名号,与《乾凿度》所引《易历》者义相发明。而《隋书·律历志》载周太史上士马显所上表,亦有‘玉羊金鸡’之语。则此书固隋以前言术数者所必及也。”

大学点睛补

大学点睛补

蕅益子年十二。谈理学而不知理。年二十。习玄门而不知玄。年二十三。参禅而不知禅。年二十七。习律而不知律。年三十六。演教而不知教。逮大病几绝。归卧九华。腐滓以为馔。糠粊以为粮。忘形骸。断世故。万虑尽灰。一心无寄。然后知儒也。玄也。佛也。禅也。律也。教也。无非杨叶与空拳也。随婴孩所欲而诱之。诱得其宜。则哑哑而笑。不得其宜。则呱呱而泣。泣笑自在婴孩。于父母奚加损焉。顾儿笑。则父母喜。儿泣。则父母忧。天性相关。有欲罢而不能者。伐柯伐柯。

毗尼日用切要香乳记

毗尼日用切要香乳记

简称《毗尼切要香乳记》、《香乳记》。律学著述。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书玉笺记。二卷。系清读体集《毗尼日用切要》的注释书。全书立五门:教兴、藏摄、宗趣、释题、解文。将《切要》中采集《华严经净行品》的五十四偈及密部中的三十七咒以类分作四十四门,依次注释。书后附戒相的注释。本书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刻板印行。今见载于日本《续藏经》。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房玄龄

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字乔,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父彦谦仕隋为刺史。玄龄幼聪敏、贯通典籍,善属文。开皇中,天下统一,人皆以为隋朝国运长久,玄龄则以为隋帝失政,亡迹已现。年十八举进士,授羽骑校,补隰城尉。李渊起兵

余象斗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

公羊高

公羊高

公羊高,战国时期齐国人。相传是孔子学生子夏的弟子。汉代今文经学的重要先驱者。以治《春秋》闻名于世。旧题《春秋公羊传》(亦称《公羊春秋》或《公羊传》)为其所作。据唐代徐彦《公羊传疏》说:“戴宏《序》云:"子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