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知识

  • 玄学与科学(节选)——评张君劢的《人生观》   

    玄学①真是个无赖鬼——在欧洲鬼混了二千多年,到近来渐渐没有地方混饭吃,忽然装起假幌子,挂起新招牌,大摇大摆的跑到中国来招摇撞骗。你要不相信,请你看看张君劢的《人生观》(见前)!张君劢是作者的朋友,玄学却是科学的对头。玄学的鬼附在张君劢身上,我们学科学的人不能不去打他;但是打的是玄学鬼,不是张君劢,读者不要误会。玄学的鬼是很利害的;已经附在一个人身上,再也不容易打得脱,因为我们打他的武器无非是客观的论理同事实,而玄学鬼早已在张君劢前后左右砌了几道墙。他叫他说人生观是“主观

  • 历代古文总集《古文辞类纂》   

    《古文辞类纂》75卷,清姚鼐编,书成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嘉庆时康绍庸刊刻初稿本,附有姚氏评语及圈点。道光时吴启昌重刻姚氏晚年定本,删去圈点。光绪时李承渊重刻本,又恢复圈点。民国十二年(1923)上海广益书局刊行徐斯异、阚家祺、郑家祚、胡惠生等人编撰的《评点笺注古文辞类纂》,广泛搜集古代及清代方苞、刘大櫆、姚鼐、梅曾亮、张裕钊、吴汝纶等人对入选文章的圈点和评语,有总批、眉批,并加简注。世界书局1935年重印徐刻本,有简注和诸家集评,每文题下加有单圈双圈和三 圈,读者可先阅三圈者。

  • 明代哲学著作《弘道书》   

    《弘道书》哲学文集。上中下三卷。明清间费密撰。刊行于清初。费密,字此度,号燕峰。生于明天启五年(1625年),卒于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四川新繁人。明崇祯己卯举人。张献忠推进四川后,流寓江苏泰州,隐居不仕,以著述终身。所著较富,有《弘道书》、《中传正记》、《燕峰集》等。所谓“弘道”,即所以广圣人之道。分上中下三卷,十五篇。上卷为统典论、辅弼录论、道脉谱论、古经旨论、原教、圣人取人定法论,中卷为礼乐祀典议五篇、先王传道述、圣门传道述、吾道述,下卷为圣门定旨两变序记。又有附表十张

  • 正史记载张果老   

    张果,尊称为张果老中唐道士。据传擅长法术,常隐居在恒州中条山,世人相传他活了数百岁。唐太宗、高宗都曾派使者召张果入京,被拒绝。武则天时,不得已奉诏出山,到半路又佯死未去。在唐玄宗的再三邀请下,张果进入宫中,由于屡显神迹而得到玄宗的信任和仰慕。玄宗想把玉真公主嫁给他,他拒不奉命,并恳求返回隐修之地。在回去的路上突然死去,传说是“尸解成仙。”玄宗在当地建栖霞观用以记念和祭祀张果。民间传说他常倒骑毛驴云游四方,劝化世人。[正 史]张果者,晦①乡里世系以自神,隐中条山,往来汾、晋间,世传数

  • 道教内丹丛书《古书隐楼藏书》   

    以道教内丹著作为主体的丛书。十四册,三十九种。清闵一得辑。成书于清道光十四年 (1834年)。闵一得,原名苕旉,字补之,一字小艮,自号懒云子。生于清乾隆二十三年 (1758年),卒于道光十六年 (1836年)。吴兴 (今浙江吴兴县) 人。清代著名道教学者。九岁奉道,先谒东篱高师于桐柏山,遂皈依龙门宗派。后遇金怀怀,白马李,李蓬头,皆龙门派西竺心宗诸师,相与讲论,多所契合。乾隆五十五年往云南鸡足山谒鸡足道者,得西竺斗法。有沈一炳者,为高东篱首座弟子。东篱死后,闵一得复从沈学道,以师礼事之。至沈逝世金盖山纯阳

  • 历代《道德真经注》的各种版本   

    ①见河上公《老子注》。②四卷。初唐李荣(生卒年不详)撰。李荣,初唐元天观道士,号任真子,为高宗、武后间人。撰有《道德真经注》四卷。仅存一至三十六章。旧题称: “元天观道士李荣注”。书分《道经》、《德经》二经。《道经》末章与《德经》原缺,后在敦煌卷子中发现此书下卷。因书前奏表称道士臣荣,所以都误认为李荣是息斋道人,进而认为此书为息斋道人所著。白云斋《道藏目录详注》在《道德真经义解》下误抄为息斋李荣注,实乃错误。然《道德真经注》与《道德真经义解》之间存在异端有四:其一,《道德真经义解》

  • 十八罗汉的名字及其简介   

    一、名字:坐鹿罗汉,举钵罗汉,托塔罗汉,骑象罗汉,笑狮罗汉 ,开心罗汉,探手罗汉,沉思罗汉,挖耳罗汉,布袋罗汉, 长眉罗汉,看门罗汉,静坐罗汉,过江罗汉,降龙罗汉 伏虎罗汉,欢喜罗汉,芭蕉罗汉。二、简介:罗汉,阿罗汉的简称,梵名(Arhat)。最早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意译上有三层解释:一说可以帮人除去生活中一切烦恼;二说可以接受天地间人天供养;三说可以帮人达到涅槃境界,不再受轮回之苦。即杀贼、应供、无生,是佛陀得道弟子修证最高的果位。修行圆满又具有引导众生向善的德行,堪受人天供养的圣者。罗汉者皆身心六根清

  • 史书的体例   

    1. 编年体以编年体纪录历史的方式最早起源于中国。如:《春秋》,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的;《左传》,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原名《春秋左氏传》,相传为春秋末年的鲁国史官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简称《左传》;《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也是我国编年体通史的杰作,北宋司马光(1019—1086)主编,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花了19年

  • 八仙分别代表什么   

    八仙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但是八仙代表着什么,一般人就不是很清楚了。八仙分别代表男、女、老、少、富、贵、贫、贱。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从八仙的身份和形象来说的。八仙,是指民间广为流传的道教八位神仙,即李铁拐、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由于八仙均为凡人得道,所以性情与百姓较为接近。 李铁拐,是传说中的八仙之首。相传姓李,名玄,又叫李凝阳、李洪水、李孔目。《列仙全传》等说他本来长得相貌堂堂,在砀山洞中修行。因为约定要参加老君的华山仙会,临走对弟子说:“我欲从游华

  • 历史上各时期的三杰   

    春秋三杰介子推、伍子胥、管仲。他们都是千百年来人们十分推崇的忠臣,介子推忠于其主,伍子胥忠于其君,管仲则忠君又爱国。战国三杰商鞅、肥义、屈原。他们是战国时期最受后人推崇的忠君爱国的的能臣,商鞅忠君,肥义爱国[1] ,屈原忠君爱国。汉初三杰张良、韩信、萧何合称“汉初三杰”。淮阴侯韩信善用兵,相国萧何善内政,留侯张良善谋略。刘邦称:“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字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 东汉三君、八俊、八顾、八及、八厨   

    东汉时期,太学生把敢于同宦官进行斗争的清流人物,冠以“三君”、“八俊”、“八顾”、“八及”、“八厨”等称号,表示对宦官集团的不满和蔑视,其中以“三君”窦武、刘淑、陈蕃为领军人物。典出《后汉书·党锢列传》:上曰“三君”,次曰“八俊”,次曰“八顾”,次曰“八及r

  • 中国历史人物   

    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 -唐诗四大家:李白、杜甫、白居易、元稹 -宋词四大家:苏轼、辛弃疾、柳永、李清照(周邦彦亦可)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明清小说四大家: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曹雪芹 -当代散文四大家:杨朔、魏巍、秦牧、刘伯羽(吴伯箫也不错) -初唐文坛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初唐四大书法家:欧阳洵、褚遂良、虞世南、薛稷 -唐代文章四友:杜审言、崔融、李峤、苏味道 -楷书四大家:唐代颜真卿、柳公权、欧阳洵、元之赵孟頫 -宋代书法四大家:蔡襄、黄庭坚

  • 史料笔记《挥麈录》   

    史料笔记。二十卷。南宋王明清撰。书成于宋乾道二年(1166年)至宋庆元三年(1197年)。王明清,字仲言。生于建炎元年(1127年),卒年不详。汝阴(今安徽阜阳)人。其父王铚倾注毕生精力编撰成《国朝史述》,当时秦桧专权,严禁家藏野史以议论朝政,其母胆小怕事将该书全部烧毁以求消灾灭祸,明清对此十分痛心。于是,他承其父志,利用先人丰富的藏书,在与亲朋交往谈论中凡有可记之事,都随时记下并考证清楚。历时三十余年撰成此书,命名为《挥麈录》,即执麈尾(拂尘)而谈的意思。《挥麈录》共分四部分:前录四卷一百条,成书于乾道

  • 金王若虚诗文别集《滹南遗老集》   

    《滹南遗老集》诗文别集。四十五卷。金王若虚撰。王若虚,字从之,号慵夫,入元后自称滹南遗老。生于金大定十四年(1174年),卒于南宋淳祐三年(1243年)。真定藁城(今河北藁城)人。登金承安二年经义进士。历官左司谏,转延州刺史,入为翰林直学士。金亡后,微服归里。越十年,与刘祁东游,卒于泰山。本书四十五卷中包括《五经辨惑》二卷,《论语辨惑》五卷,《孟子辨惑》一卷,《史记辨惑》十一卷,《诸史辨惑》二卷,《新唐书辨》三卷,《君事实辨》二卷,《臣事实辨》三卷,《议论辨惑》一卷,《著述辨惑》一卷,《杂辨》一卷,《谬误

  • 努尔哈赤《后金檄明万历皇帝文》   

    《后金檄明万历皇帝文》努尔哈赤述。载《清入关前史料选辑》第一辑。原件为大字印本,藏北京图书馆。全文约4000余字,虽有残缺,但大体意思明确。这份当年后金的宣传材料本无作者姓名及撰写时间,但从其内容及语气看,当为努尔哈赤口述,臣工执笔修润之文,写于天命四年即万历四十七年(1619)八月,后金灭叶赫之后。努尔哈赤作为曾受明赐封的都督佥事、龙虎将军的职官,30年来谨遵臣节,表现得十分恭顺,“看边效力,忠顺有年”,恪遵朝旨,做不侵不叛之臣,并多次受到明朝赏赐,本人也多次进京朝贡。尽管他东征

  • 资产阶级革命著作《革命军》   

    《革命军》是20世纪初年影响巨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宣传作品之一。邹容著。1903年5月上海大同书局印行出版。出版时正值全国革命思潮弥漫之际,《革命军》很快在各地翻印传布。如黄兴在湖南大量印刷,“散布到军商各界”。日知会派人到上海购买数百册,携回武汉散发。海外华侨亦以《革命军》排满言论激烈,大为欢迎。后邹容以“苏报案”入狱,各地为了躲避清政府的查禁又将《革命军》改名《图存篇》、《救世真言》或《革命先锋》等辗转翻印出版,据估计,销数累计超过100万册,占清末革命书刊

  • 《六十种曲》    毛晋

    《六十种曲》是古代戏曲作品选集。又称《汲古阁六十种曲》。明末毛晋编。明代戏曲发展到万历年间,出现了空前繁荣的盛况,为了适应广大读者或演出需要,南都金陵书坊富春堂、世德堂、文林阁、文秀堂等,刊刻了大量传奇剧本,后将各家的书版择优汇集,合刊为一编。是编总为6套,每套10种,共60种。每套前有书衣一叶,题“绣刻演剧第几套”。此实为最早的“六十种曲”。今已非常罕见,残存52种,北京图书馆仅有《琵琶记》、《荆钗记》、《香囊记》、《易鞋记》、《寻亲记》、《浣纱记》和 《

  • 明文总集《媚幽阁文娱》   

    《媚幽阁文娱》明文总集。明郑元勋(字超宗)编。共18卷。今存有明崇祯间刻本。集前有陈继儒、唐显悦序以及崇祯三年(1630)自序。清乾隆间将其列入《禁书总目》中,传本极稀。民国间《中国文学珍本丛书》第一集辑印了此集,使其得以较为广泛地流传。这是一部极有价值的晚明小品集。集前序较详尽地说明此集收文的特点。郑元勋自序说:“夫人情喜新厌故,喜慧厌拙,率为其常,而新与慧之中,何必非至道所寓,晏子、东方生谐戏行其谲谏,谁谓其功在碎首剖心之下?”又说:“文者奇葩,文翼之,怡人耳目,悦

  • 施耐庵墓志   

    公讳子安,字耐庵,生于元贞丙申岁,为至顺辛未进士。曾官钱塘二载,以不合当道权贵,弃官归里,闭门著述,追溯旧闻,郁郁不得志,赍恨以终。公之事略,余虽不得详,尚可缕述;公之面目,余虽不得亲见,仅想望其颜色。盖公殁于洪武庚戌岁,享年七十有五。届时余尚垂髫,及长,得识其门人罗贯中于闽,同寓逆旅,夜间灺烛畅谈先生轶事,有可歌可泣者,不禁相与慨然。先生之著作,有《志余》、《三国演义》、《隋唐志传》、《三遂平妖传》、《江湖豪客传》——即《水浒》。每成一稿,必与门人校对,以正亥鱼,其得力于罗贯中者

  • 明代通俗中篇猥亵小说《如意君传》   

    明代文言中篇艳情小说。全称《则天皇后如意君传》,一名《阃娱情传》。不分卷。题“吴门徐昌龄著”,其人不详,恐非真实姓名,或系伪托。成书于明成化至正德年间。现存主要版本有日本清閟阁刊本;日本木活字本,藏美国国会图书馆;日本袖珍排印本,藏荷兰莱敦大学汉学研究院。1985年台湾天一出版社“明清善本小说丛刊”影印日本清閟阁刊本及日本木活字本,1995年台湾大英百科股份有限公司“思无邪汇宝”排印日本清閟阁刊本。武则天初名媚娘,年十四被唐太宗纳入后

  • 查抄和珅家产清单   

    钦赐花园一所亭□□台二十座新添十六座 正屋一所十三进共七百三十间 东屋一所七进共三百六十间 西屋一所七进共三百五十间 徽式新屋一所七进共六百二十间 私设档子房一所共七百三十间 花园一所亭台六十四座 田地八千顷 银号十处本银六十万两 当铺十处本银八十万两号件未计金库 赤金五万八千两银库 元宝五万五千六百个 京锞五百八十三万个 苏锞三百一十五万个 洋钱五万八千元钱库 制钱一百五十万千文以上共约银五千四百余万两人参库 人参大小支数未计共重六百斤零玉器库 玉鼎十三座高二尺五寸 玉磬二十块 玉如意一百三十柄 镶玉如

  • 清代诗话《谈龙录》   

    诗话。一卷。清赵执信撰。赵执信(1662—1744),字伸符,号秋谷,晚号饴山老人。益都(今属山东)人。官至右春坊右赞善兼翰林院检讨。二十八岁被革职后,五十余年到处漫游。著有《饴山文集》、《饴山诗集》、《礼俗权衡》、《声调谱》和《谈龙录》。《谈龙录》共三十六则。此书专为批驳王士禛诗论而作,持论多本冯班、吴乔之说。赵执信服膺吴乔“诗之中须有人在”之说以为名言,批评王士禛诗伪饰失实。他说:“夫必使后世因其诗以知其人,而兼可以论世,是又与于礼义之大者也。若言与心违

  • 明代史料笔记《广阳杂记》   

    史料笔记。五卷。清刘继庄撰。成书于康熙时。刘献廷,字继庄,一字君贤,别号广阳子。生于顺治五年(1648年),卒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直隶大兴(今属北京市)人。他于十九岁时南游,长期隐居苏州洞庭山,一生不仕,以教读著述为事,性喜游历。康熙二十六年,刘献廷受当时在清廷任职的大官僚徐乾学之聘,一度到北京参与《明史》及《大清一统志》的纂修工作,与万斯同、顾祖禹等名流学者交往甚深。刘献廷在学术研究方面,以经世致用为宗旨。他认为,人苟不能利济天下,徒为身家之谋,则不能谓之人。刘献廷学识渊博,对于礼乐、象纬、医

  • 明代史料笔记《读书堂西征随笔》   

    《读书堂西征随笔》清汪景祺著。此书系作者随年羹尧西征途中的笔记整理而成,“读书堂”为其书室之名。此书不分卷次,杂记清初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史事,如年羹尧击败罗卜藏丹金的功绩,康熙年间西北吏治的腐败,青陕地区的民变,熊赐履撰修《明史》的经过和清初某些官吏的事迹等,同时述及一些风土人情与异闻。由于书中夹有讥讪清统治者的语句,被雍正帝御批:“悖谬狂乱,至于此极”,做为年羹尧之狱的附案,以大不敬罪将作者处斩。汪景祺,浙江钱塘人,康熙年间举人。由于仕途不畅,他于雍正二年

  • 清代词话《论词随笔》   

    词话。一卷。清沈祥龙撰。沈祥龙(生卒年不详),字约斋。江苏娄县(今上海松江)人。光绪诸生。有《乐志簃集》。《论词随笔》六十二则,系由《乐志簃集》中辑出。其《小序》云:“余偶学倚声,未谙格律,乃取宋、元以来诸家词,探究其旨。又历询先辈之能词者,偶有所得,则笔而存之。顾于词终未能工,亦不欲求其工也。光绪戊戌夏六月。”知书成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论词随笔》篇幅不大,但态度严谨,论列精赅。持论大体宗尚常州词派的尊体说和比兴说。首先,沈氏明确反对词为小道:“以词为小技,此

猜你喜欢的书

中国游记

中国游记

《中国游记》是日本文豪、“鬼才”作家芥川龙之介受《大阪每日新闻》之托,于1921年游历中国后写作的多体裁游记。书中语言可读性强,又富于变化,口语和文言夹杂,变幻多姿;体裁涵盖剧本、书信、对话、手记等多种文体,虚实掺杂,叫人读来颇觉新鲜。芥川龙之介这种别出机杼、不肯落他人窠臼的写作风格,使这本游记较少呆板的平铺直叙、风物描摹,而更多以文艺的、甚至漫画的笔法,表现中国见闻在他敏感的心中所引发的情绪和思考。著名译者施小炜经过长时间精心而传神的翻译,充分再现了原著风格,将芥川龙之介语言、体材上的变化,完美展现在译文之中。除了文学价值外,本书还保留了芥川龙之介拜访章炳麟、郑孝胥、辜鸿铭等名人的记录,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查特莱夫人的情人

查特莱夫人的情人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是英国小说 家劳伦斯的代表作,出版于1928年。小 说描写了康斯坦斯因丈夫下半身瘫痪, 而不甘寂寞地与庄园狩猎人偷情,不久 怀孕的康斯坦斯离婚不成,只能远走苏 格兰。作品通过康斯坦斯在婚姻、爱情 上的反叛和追求,深刻反映了机器文明 及其战争对人性和人间最宝贵事物的摧 残和破坏,同时也把康斯坦斯的追求, 从单纯的肉体欲望的满足提升为现代 人精神追求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以其 严肃的寓意、社会批判的主题,真切透 辟的写实手法和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 成为名著,并对现当代英国乃至西方文 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伤寒之研究

伤寒之研究

日·中西惟忠编著。全书约7万字,共5卷。设题名辨、寒五名、疼痛二道、挈因命证、脏腑三焦等42篇,叙述作者对《伤寒论》的研究心得。其特点有三:①阐发仲景规则:认为仲景建规则,统邪以寒,分为五名;统脉证于阴阳,各分为三;次其浅深缓急,以示转机;阴阳以辨内外,风寒以析轻重;三阴三阳,为其治法之纲;且其制方,既稽于古,能辨其所以然,因其方法,或加或减,极尽变化,致其妙用。故医之于务,惟仲景之规则是审。②详辨脉证阴阳:本书列举脉候和19证,详加辨析,分别阴阳。指出寒热为阴阳之分,故察证之务,当始于寒热。③力主恪守经方:认为仲景极经方之变化,非肤浅之识所能窥测。假令能知各药之功,却难识配伍之情,也难施用。且术之为治,不在于每证加减,而在于察机处方,故当恪守经方,不可随意变化。此书有1936年世界书局铅印本,后人民卫生出版社印行。

太极真人杂丹药方

太极真人杂丹药方

太极真人杂丹药方,撰人不详。似出于唐代。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此书言黄白术,内载二十四种丹方。各方皆列举药物份量及炼制方法。又有「合六一泥法」,用牡砺、赤石脂、白石脂、蚁粪加盐、醋制成,与它书之六一泥制法不同。书中附晋州、广州等药物产地名。以及白虎匮、水火鼎、纯阳鼎等鼎匮名称和图形。

玄肤论

玄肤论

气功内丹术著作。不分卷。明·陆西星撰。全书共20篇,每篇一论。系统地论述了东派丹法原理和功夫次第,具有代表性。首论三元,认为丹有三元,即天元、地元、人元,而又突出人元。人元又谓之“大丹”,乃“创鼎于外,炼药于内,取坎填离,盗机逆用之谓也”。以后19篇专论人元丹法,从内外药物、阴阳互藏、先后天论、精气神、性命等方面对其丹法作了深刻的探析。书中内丹二诀以练神调息为要,神即是性,性定则神自安,神安则精住,精住则气自生。炼神又分澄神、养神、凝神三部,缺一不可。书中力求使其丹法理论和功诀显明易懂,其丹法思想来自南宗,而仍主以阴阳双修。

象台首末

象台首末

五卷。南宋胡知柔撰。记述其父梦昱被贬黜及平反始末。胡梦昱字季昭,号竹林愚隐,吉水(今属江西)人。嘉定十年(1217)进士,官居大理评事。以论济王事忤旨,贬死象州 (今属广西)。理宗即位后平反,追赠员外郎。咸淳三年 (1267) 又追谥“刚简”。知柔于宝琇四年(1256)编撰此书,内容包括奏书、遗文、谥议、诸家赠答题跋之作以及弹文等,并有《附录》,介绍梦昱生平事迹。其编次颇无秩序。《四库全书》以胡知柔耿直之士,而《宋史》无传,故予著录。此外,《指海》(道光本、景道光本) 第十集,《丛书集成初编》(史地类)有《象台首末》五卷,《附录》一卷本。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房玄龄

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字乔,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父彦谦仕隋为刺史。玄龄幼聪敏、贯通典籍,善属文。开皇中,天下统一,人皆以为隋朝国运长久,玄龄则以为隋帝失政,亡迹已现。年十八举进士,授羽骑校,补隰城尉。李渊起兵

孟子

孟子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创始人。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人。幼年丧父,母教极严,家境贫困。长大后,曾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的门人,是孔

余象斗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