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昭慶律寺志卷之九
僧伽下
住持師
有明至今,昭慶五經兵火。當其毀時有能肩任興復,樹績伽藍,其嗣衍而為諸房。於中德行著聞,眾推登壇說戒者,即是宗師。能宏經闡法者,即是法師。若時逢廢,寢禪堂、定有主者,名曰住持。住則僧系猶存,持則法門未絕。然必選擇諸房中英俊任之,任或二人輪年補授。田少使有云:昭慶寺戒壇,蓋自國初大慧、慧皎兩律師,奉上命而為之。登壇授戒,後嗣其傳者,非出部劄,故有真戒壇、假宗師之說。假宗師者,指住持也。然此寺之廢而興,衰而盛,所以閱數百年而終得建立,非諸房之住持不為功,是以詳為記之。
昭慶諸房,悉祖大千師。師名普周,慧皎嗣也。慧皎為宗師,周為住持。
周性行剛果,三業純貞,四儀整肅,日誦《法華》為課,募建堂宇,立功常住。永樂十八年,趺坐唱佛而逝,葬六通寺旁。
周嗣二:曰漢章雲、天澤霖。二支衍為三十三房。雲嗣善寧,寧嗣法訊。
寧字靜中,成化六年住持,重葺壇殿有績。訊字實菴,成化二十二年住持,志誓恢覆,呈稟二司,達於朝廷,遂得吳汝輝重建。
寧再嗣恩嵩,嵩再嗣福蘭。嵩之比肩恩葵,皆勒勳伽藍。嵩字大年(亦稱大巗),號松石,住持戮力,佐廣霌興復,功居多。性好學,通內外典,能詩,擅書法。初為天竺書記,後主席法相及普福寺。蘭字谷香,號小山。隆慶三年住持,為十願首之一,興復有績。其裔為見心房葵,字正陽,住持本寺,曾開法菩提寺,後為雨花房。
別有天目普慎,其嗣衍為三房。
慎字獨菴。從天目來,協力興復本剎而病卒。嗣者依棲禪堂,後衍為法雲、勝蓮、西隱三房。
又,菩提寺約宗記,其嗣後為二房。
約宗記師,智淳宗師之再嗣也。永樂間,曾以高行被召。後自杭臬司命住昭慶住持,閉禪堂門不納官,為別立西方丈。後為冠西三宿二房。
又,華光菴若瞿,購東震房居之,後為二房。
乃慶雲、福成二房也,連前共四十一房。
皆能輔翼本寺,助令法興者也。
吉祥房,以張瑞圖書「最吉祥」額得名,在慈受房前。
祖為瑞雲祥,受法於楚石琦。嘉靖末年,換易殿宇梁柱有績,其後歸并慈受房。
鹿苑山房,即舊旃檀林千佛閣之遺址也,在大殿左。
祖為東昇曉。裔圓龍,字悟菴,萬歷四十年住持。辛勤二十餘年,修復殿宇甚力。庚寅年趺坐而逝。裔理順,字行中,號怡山。通內外學,能詩文兼綜岐黃術。校輯《昭慶寺志略》,有〈昭慶十詠詩〉,彭羨門跋其後。戊辰,住持禪堂。
理順〈偕文則師訪閒雲上人借昭慶紀事稿不遇留贈詩〉:
欲問當年蹟 殷勤訪舊知 山深人去早 湖近客來遲 春暖花明院 風清竹繞墀 徘徊歸路寂 廻首聽黃鸝
功德林,以孫隆書額得名,在戒壇東。
祖為曉堂鍾。裔成圓,字鑑堂,萬歷十七年住持,募建有績。裔真乘,字惟一,崇禎十六年住持,預淨行社并歸西來房。
長今房,以金階書額得名,在功德房側。
祖為柏堂壽。順治十二年并歸功德房。
見心樓,張定徴書額,有堂曰「普東林」。又稱東林房,在柳林巷西。
祖為東林溥。裔寂宗,字印月,擅書。法裔宏開,字紹蓮,博通宗教,康熙壬寅住持,并歸西來房。
程嘉燧〈五月一日雨中過東林軒惜別詩〉:
寺門橋下獨徘徊 谿樹籠烟黯不開 月出可忘攜策到 泥深曾幾泛舟回 冬青香滿花堆雪 苦楝風多徑糝苔 從此經時踪跡斷 更誰衝雨亦能來
宗律房、湧勝房,皆附近慈受。
宗律之祖西泉淨,嘉靖四十二年住持。崇禎中廢歸慈受。湧勝之祖友松慶,崇禎十三年歸慈受。
枝翠林,即綠野堂,在戒壇東。
祖為恆渏霖,號新橋,嘉靖四十五年住持。系絕。今為眾房公所,稱東方丈。
鹿野禪林,申時行書額,在勝蓮房旁。
祖恆潤[雨/會],號虛橋,隆慶五年住持。裔照蘊,更名海岸,字觀空,嗣法靈源法師。裔湛森,字雪澗,更名靈湛,字辯輪,嗣法平觀法師。廢歸勝蓮房。
申時行〈游西湖憩昭慶寺泛舟遇雨詩〉:
錢唐啟名都 西湖彙靈壤 巗崖雲水間 樓閣菰蒲上 袨服鬬繁華 良時恣歡賞 朝逐紫驑韁 暮歸青雀舫 伊余昔行邁 目境已惝恍 兹辰眷舊游 夙駕成孤往 投跡混樵漁 改容避官長 禪徑窈且深 香臺鬱何敞 招隱此巖阿 逢僧得元奘 相攜話竹林 共載呼蘭槳 長隄夾花木 孤嶼出榛莽 羣峰黛作眉 一鏡平於掌 浮鷁澹忘歸 盟鷗愜幽想 風雨翛然來 中流任飄蕩 山色既空濛 湖光亦滉瀁 波廻新漲綠 谷應飛泉響 寧愁衣袂濡 但覺神情爽 法界何沈冥 慈雲忽開朗 景物自悠悠 畏塗空攘攘 不見孤山士 千秋仍肸蠁 鶴去不復還 望風寄遐仰
朱隗〈西湖偶作〉:
故園籬豆綻涼風 酒薄衣單古寺中 正恐秋聲聽不得 清霜禁殺絡絲蟲
德勝禪林,在戒壇西北。
祖為禹川海。嗣智,字中山,隆慶四年住持。歸并慶雲房。
釋方澤〈贈岳中山住持昭慶序〉 往余過昭慶,館於徹悟堂寮中。悟堂,余邑人。先以臘行住兹山,授四眾毘尼為宗師,因識其徒岳中山者。別去數載,兹忽造余室,將行補方丈住持。時梅谿偕來,丐言為入院賀。余謂諸郡戒壇,五代間多廢,獨昭慶至今益盛。暮春之初,緇流殊方異語,雲流水赴,三衣瓶鉢,蹡蹡濟濟,至於壇下以數十計。此諸衲子,皆有志願學佛儀軌,一窺壇門歡喜,踊躍投堂展禮,如覲生佛。其在壇也,宗師之所要約止持作犯五篇條例,如承佛語方銘心焉,而宗師之賢否,不計也。於是皆受《四分僧祇律》并《梵網十誦》,以次散去。當是時,鄉諸縉紳大夫士有道望者儼然臨之,有成勞焉。彼亦有見贊於國家之治化云爾。宋何尚之對文帝曰:「百家之鄉,十人奉戒,則百家慎矣。千室之邑,百人奉戒,則千室善矣。故行一善,則止一惡,而息一刑。一刑息於家,千刑息於國。」佛理之贊化也不其然乎?先帝末年,有以馬鞍山戒壇潛匿無賴告者,有旨禁罷,兹壇因亦停止。今上圖惟至治,萬幾之暇,當有不負靈山之囑,而以兹壇為言者。然則中山將又有宗師之任矣。他日擁猊牀,面諸瓶錫,奇偉之士,比邱二百五十種破煩惱之慧劍,其果利乎否耶?梅谿起而言曰:「中山在悟堂罏錘間久矣,師無慮。」
慈受堂,董其昌書額,在吉祥房後。
祖東明昶。嗣智瓚,為宗師。嗣廣雷,亦為宗師(見《宗師記》)。裔文桂,字秋林,持律精嚴。裔明睿,字自度,中興本房住持禪堂。好學能文,名傳縉紳諸老。裔真璵,字振宗。日修淨土,了悟心旨。預知時至,坐脫。裔海慧,字覺成,號雲巢。參方通宗教,受法於江右博山和尚。逝後茶毘,得舍利千百。裔寂用,字以誠,住持禪堂。諸方敬其行業,修《房譜》,撰〈序〉。裔普淳,字心涵,住持禪堂。能詩,有《竹閣社集》。裔然裔,字蓮城,結蓮社以修淨土。預知時至,坐脫。裔滿德,字慧生,善書法。裔了言,字文空,更名道虛,能詩善畫,有《詩艸》、《畫譜》。裔惟馨,字德香,弈稱國手。慈受輩出高僧,諸山莫及其盛。當時有一門龍象之譽,今并其居廢矣。基址歸并禪堂。
程嘉燧〈久留湖上昭慶慈受僧舍,得牧翁歲暮見懷詩次韻〉:
自古蛾眉歎入宮 也多失馬塞垣翁 人間歲月私蟠木 天上雷霆宥爨桐 抱葉蟬吟圜室內 倚空鸞嘯半巗風 屋梁月落疑顏色 時見殘燈幾穗紅
黃與堅〈雨夜宿西湖慈受院〉:
一別西泠十五年 趣裝重過意茫然 鷲峰剎豎飇輪外 鹿苑人歸劫火前 孤簟冷雲消客夢 半樓荒雨亂高眠 朝來霽色還留在 博取三秋蠟屐緣
張丹〈昭慶寺訪心涵上人〉:
禪房何寂歷 幽徑得棲遲 座有翻經處 人當揮麈時 竹花凝薄雪 苔雨颺輕絲 此際應乘興 悠然忘所期
莫若愚〈竹閣雅集圖石刻〉 乙酉孟夏十二日,榷使陳梅臣先生修竹閣社,四方雲集者十有餘人。先生執爵而前,諸子以次登受酒。半步,六一泉觀焉。泉為坡公與勤上人懷歐陽公處。梅翁闢萊引泉,再築勤公講堂,前建閣以祀鄴侯、香山、永叔、子瞻、君復及勤上人。命嘉會顏其閣曰「數峰」,而莫慧公圖之。其仰而聽松者,梅臣也;其俯而觀泉者,韓性存也;飲泉而誦勤詩者,心涵上人也;隅坐而執卷者,余也。咸有賦詩,屬嘉會紀事而系以詩:
寂寂澄潭晚愈妍 松風水月靜依禪 閑來重上溪亭坐 彷彿勤公坐石邊
虞山陳調元梅臣
靜測澄泓性 因空著染心 琤瑽風落韻 活潑藻流音 晤語傳勤意 淒其發我吟 千秋追逸響 相與一敲金
西泠金嘉會季真
滌影消衣溼 移光動藻新 壁虛吟若答 泉冷瀨微粼 清沁松當潤 香霏梅已頻 所懷在高韻 鴻羽拂烟垠
涇陽韓大縉性存
右石刻,心涵詩獨闕失不存。慈受堂毀後,懷德宗師於土中掘得,今置之受堂後牆。
慈蔭房,在戒壇東,匾額有「慈雲」字,亦稱慈雲房。
祖蒼雲盈。裔圓益,字自明,更名圓徹,住持禪堂。
釋宏道〈送徹自明上人住持昭慶詩序〉 自明徹上人,早從日章法師游,歷清職於上天竺寺,眾多才之。又嘗司懺悔事於雨華尊者之室,聲譽日著。杭郡之秉教者,選補昭慶之虛席,而為法師出世之高弟,人益嘉其誼焉。彼或以勢驅利誘,雖從游日久,一旦幡然叛去,略無愧色。其視自明為何如哉?余固知自明可謂不失所守者矣。兹將往蒞寺事,京都之交游咸賦詩以餞,遂特舉其大義而為之序。
慈濟房,在慈蔭旁,後廢,別建護生菴,稱護生房。
祖獨峰昻。裔如醴,字瑞鳴,更名智音,號忍山。嗣法於吉祥慧法師,傳賢首宗。順治十五年,於本寺放生池側(即九蓮蕩)建護生法壽閣居之,宏揚《法華》、《彌陀》、《金光明》、《金剛》、《盂蘭盆》等經。
古樸山房,王穉登書額。有蓮山艸堂,董其昌書額。密訓堂,王時敏書額。漚居,祁豸佳書額。淨持閣,范允臨書額。在卧牛石南。
祖石菴頊。嗣恩蔭,字松几,通禪講,能詩文,宏治元年住持,立勳昭慶。裔文柯,字古林,萬歷六年住持。嗣成覺,字見南,萬歷十六年住持,能詩文。裔真誰,字履素,崇禎十五年住持,為十願首之一,預淨行社。裔性存,字漚住,崇禎十七年住持,為諸名士賞識。裔宏願,字嶺雪,受法於古南和尚。裔覺斯、維宣、修倫,為徐宗伯方虎所賞。
成覺〈寺樓晚坐詩〉:
蕭颯西風枕簟秋 湖天殘雨坐來收 牕搖水竹涼初逗 簾捲山雲溼不流 薄暮蟬依深樹咽 長空鴈與落霞浮 月明江上聞吹笛 穆穆清光獨倚樓
〈山房病起〉:
一病支離厭有生 地罏分火煮黃精 身閑自等浮雲嬾 骨瘦翻同野鶴輕 幾向窗間窺樹影 每憑枕上聽鐘聲 茗甌吸盡罏烟散 破衲蒙頭坐月明
錢謙益〈西湖雜感詩〉:
佛燈官燭古珠宮 二十年前兩寓公 畫壁空濛山過雨 詩情澹蕩水微風 斷橋春早波吹綠 靈隱秋深葉染紅 白鶴即看城郭是 歸來華表莫悤匆
陳繼儒〈雨後寓昭慶寺,懷陸伯承,倚醉樓寫畫見意〉:
雨後溪聲吼似雷 高樓倚醉想銜盃 段橋秋色無多遠 只隔蘼蕪綠幾堆
徐倬〈題湖寓〉:
戶對遙峰石作鄰 繞牀綠水碧如筠 湖山尚喜能容我 貧病原來不負人 花試濃香宜靜夜 鶴啼清露在蕭晨 書籤藥裹經營外 生計還添一釣緍
又〈示元正寓湖〉:
秋月為誰好 秋風又颯然 自難邀火伴 何害學神仙 對座餘空壁 看囊少一錢 中郎稱父執 時過話詩篇
徐元正〈題寓壁〉:
半年漂泊經年病 十日題詩九日眠 逆旅人情隨冷暖 窮途藥餌費周全 霜簾欲脫風還擾 江閣慵登月自圓 抱影淒然無一事 冰霜歷盡未教旋
錢千秋〈募淨持閣塑佛像疏〉 履素上人,夙秉慧珠,早棲淨域。軼六塵而不染,燭三乘以孤明。洗鉢西湖之濱,參來定水喝棒。中峰之偈,悟續祖燈。坐破蒲團,幾飄意葉;劃開蘭若,粗結臺蓮。顧閣起凌雲,可納大千世界;而相非滿月,曷瞻丈六金身?凡在歸依,願言頂禮。宏啟法[革*(苟-口+用)],共澈檀波。出紅鑪而忽覩莊嚴,投白社而僉生歡喜。幢飜日景,曉山送螺髻之青;鐸振風竽,好鳥供迦陵之響。快登道岸,無負慈航。(修止居士)
方孝標〈為幼律沙彌募衣缽引〉 戒,佛之不得已也。行有不合乎佛者,乃云戒。皆合乎佛,何戒焉?然行軍不能無紀律,治國不能無刑書,則佛法安可無戒?孔子於復禮而宣四勿,以心性言戒者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爾反爾。以果報言戒者也。故先儒與古德,胥不可舍於戒。余與昭慶老僧漚住、懋持交甚久,二公雖居廛市,持戒甚嚴。今懋持之高足幼律,志在受具足戒,而苦無衣缽之資,欲募檀護助之。夫使無受戒志,眾安能鼓幼律之奮發?若但無具資也。此檀護之樂與有成者也,請自余始。(龍眠山人)
望立道人成木〈贈漚住上人詩并小引〉 余家寄苕上,夢及西溪梅香山色,未嘗不反復感歎。今丁亥秋,尋素心友退公,槃桓兩月,始適志焉。去友居不數步,有菴名「我」,樸雅古澹。其主漚翁,奇偉人也。日與過談,烹蔬煮茗,快乎晨夕,久忘其歸。噫!亂離中能雅會,笑傲放浪大塊之外而絕聞於世,此固未始有之遇也。作里句紀之:
余家四蔽菰蒲深 長憶西溪梅花林 秋筇忽拄東山塢 喜得漚公諧素心 漚公之廬樸且雅 蘿門竹楥長陰陰 黃葉平橋稀過客 天香滿庭多幽禽 閑身情與孤雲澹 高枕夢入寒泉吟 烹藜啜茗幾晨夕 此樂未始有古今(我菴在西溪馬家塢,宋時名永福,亦名崇禎院,漚住之師履素重葺居之。)
釋泐潭旋湛〈題漚住存師書畫帙後〉 古今來,豪邁奇偉之人,每為名害。然又云:三代以下,唯恐其不好名。故善藏其名者,未若未名之妙。我菴漚住師徒居西湖,皆有名而未沽名者,真居於名實之間,而不與世推移。中古之禪宿皆然耳。偶出近代書畫冊葉,題曰「未名」。索余跋於後。余方臨行役,殊埽筆墨興,漫書數言於帙尾。
李丹衷〈題漚住畫冊〉 龍眠子作〈山莊圖〉,泉石艸木,不問而知其名也;漁樵隱逸,不問而識其人也。龍眠畫妙絕今古。然則至妙者果安俟名與?觀漚師所藏冊葉,雖無款題,山水人物,禽魚竹石,見者莫不言其工,顧不能別其誰作者。遇鑒家,自當定之。惜余非賞識人,徒使蹟湮玉素,光秘絲豪。不同華嚴相宣示,斯增負耳。
案:漚住存公,譜牒雖不紀其行迹,但觀其題贈數種,自足著其清品。又,吳駿公,曹哦雪,譚埽菴,薛歲星,錢仲毅,沈作玉,德乾、如曉二上人,咸有筆蹟投畀,其人可知也。
徐倬〈勸修古樸山房記〉 凡客入虎林者,必一至西湖。湖之上名寺最多,幾與洛陽伽藍等。而求其面陽雄峙、攬全湖之勝、可以騁目而縱觀者,則昭慶寺為最。寺有地涌戒壇,古德往往說戒其地。住持僧約數千指,各構精舍於寺側,約數千楹,咸可寓客。而求其幽邃雅潔,花木之最深,而埃壒之不到者,則古樸山房為最。向有苾蒭,博物善賞鑒,所蓄法書、名畫、尊、罍、彝、鼎、越甆、宋雕為極富。游其處者,如登海嶽之樓,而窺清閟之閣也。故前輩如董文敏、陳徵君、錢宗伯諸公,皆曾假館於此,有所留題,猶可見也。客堂三楹,不戒於火,所存唯漚居連山艸堂。士夫至者,可以布几榻,而不便於會賓客,未免以此為憾。上人穎先、幼律,思重興之,然苦貧落,向之所蓄又蕩盡無餘。所喜者,穎先與其高弟彝初,俱精於戒律,深通禪理,與之相對,愔愔如見古德。雖折足鐺邊、白木榻下,其為歡喜,較與曩之法書、名畫、樽、罍、鼎、彝、越甆、宋雕,更勝數倍也。所望士大夫之游處其地者,各布金佽助之,落成之後,一為停驂。而登斯堂焉,烹紫筍,燒玉版,聞妙香而談禪悅。此亦至西湖者不可少此一段清況也。然則余之饒舌,豈僅為上人謀哉?
天香精舍,在連山艸堂右。
祖玉堂璠。裔德行,字修安,崇禎四年住持,預淨行社。裔廣學,字默成,更名成嶽。嗣聖先法師法,住香光菴。
符之恆〈秋日昭慶僧房訪宣城沈丈廷瑞〉:
清晨入蕭寺 語鐸風泠然 石橋直當門 斷續幽澗泉 言尋名公孫 息影棲僧椽 齋廚薜荔影 木魚香火緣 既見欽余心 白髮古臞仙 元談自蘊藉 妙畫紛[女*便]娟 頗諳勝國事 東林數羣賢 耕巗艸堂圖 異代人空傳 老矣閱世幻 供養唯雲烟 乞將諸葛筆 游戲徧大千 于荷及艾竹 市上徒爭妍 何如學清淨 對照青螺前 能事在天趣 日泛湖中船 閑看醉鄉記 高吟秋水篇 恨不寫梅香 精廬住一年 宣城佳風物 歸有負郭田 屈指授衣後 到家孤月圓 好攜黃藤杖 撰栗山中眠
永福院、永慶院,皆在殿西北。
永福祖實中蓮。裔廣霌,為宗師。永慶祖秋霞錦。
東竹院,以顧應祥書「竹院」額得名,旁有西竹院,皆在戒壇後。
東竹祖曉堂暹。裔成玉,為宗師。西竹祖成梁,字世才,萬歷二年住持,募建後殿有勳。再嗣蓮池亮,為西竹房祖。裔鎮元,字嵩雲,亦稱松筠,萬歷三十七年住持,辛勤二十餘載,與悟菴同志勠力,完整伽藍,又作閱藏、飯僧諸勝功,晚年日課《法華》不輟。裔通畼,字聞入,預放生社,今歸禪堂。
金學曾〈閱藏安期疏〉 虹流電繞,九重欣鳳詔銜來;玉轉珠廻,三藏恍龍宮涌出。海眾於焉捧貝,天人宛爾散華。幸際休光,同生法喜。惟兹古杭昭慶戒壇,門臨官道而紅塵不飛,樹接女牆而青山不斷。花名空色,鳥說天機。僧久傳燈,客來聯駟。頃至萬歷三十三年歲次丙午,頒勅而錫琅函,賜金而建丹閣。遂有介山如公,葺茅齋為棲禪之地;繼有嵩雲悟菴,飯緇侶開閱藏之期。三緣雖合,四事須豐。唯樂輸者,捐一於百,捐十於千,祇損乎毛髮;而受施者,合千為萬,合萬為億,等積於山。敢云破其慳貪,所望發於歡喜。看人飽飯,味外之味可嘗;聆彼翻經,言外之言無盡。庶使時揚法寶,不枉聖天子鄭重頒來;日繼香廚,最快眾闍黎殷勤諷去。總歸無漏,不墮有為。萬歷己未。
釋德清〈寄嵩雲藏主詩〉:
門對西湖一鏡開 水光山色滿經臺 時翻貝葉伽陀頌 却似初從白馬來
鯨音房,以孫隆題「覺海鯨音」額得名,在天王殿左,舊鐘樓旁。
祖景堂晁。順治十三年歸并三生房。
慈照山房,在益善房左。
祖瑞菴茀,曾居法相寺。歸并益善房。
三生房,以楊日森題「三生來」額得名,張萱書也。前臨青蓮池。
祖映空蘤,曾居菩提寺。裔成本,字月巖,好學,通內外典,有戒行,為苕溪朱翰林所賞,萬歷三年住持。裔淨筠,字宇菴,萬歷十七年住持。裔圓蔭,字湛如,萬歷四十三年住持。裔正容,字神宇,萬歷四十八年住持。裔宗鏡,字公朗,崇禎十四年住持,預淨行社。裔範行,字文則,亦名範圍,能詩文,預淨行社。裔普洽,字水一,號默菴,能詩,住持禪堂,自預法華社後,日課經一部。
範行〈秋日登寶石山詩〉:
攬勝選岧嶤 追攀興轉豪 山當城補闕 峰並塔爭高 暮色雲連海 秋聲樹涌濤 淺深紅葉裏 清磬發松寮
普洽〈題慶忌塔〉:
塔勢半傾頹 遠撼疎林出 下有慶忌藏 縱橫狐兔穴 事遙二千載 魂魄如一日 死成要離名 巧墮闔閭術 艸枯石角張 風怒樹頭叱 古潭有涸時 英靈長赫奕
李仲華〈三生來書壁〉:
偶入招提問老禪 蜂臺寂寂涌青蓮 窗前秋色千峰出 雲外鐘聲萬壑懸 把酒漫酬孤客況 留題還結再來緣 無端一枕家山夢 又逐征帆落照邊
戴灝〈宿僧院〉:
共宿高僧院 深杯賦茗柯 鐘聲沈遠寺 鴈影度秋河 近海金風早 安禪白足多 上方今夜月 猶向斷橋過
李肇亨〈西泠寓室〉:
霧氣橫秋柳 香風送晚荷 不知湖面濶 止覺四山多
朱國禎〈請宇菴筠長老住持家山疏并序〉 昭慶上人,曰宇菴,月岩本宗師高弟也。世為姑蘇大族李氏。性敏好學,博通內外典籍。戒行純篤,處事精詳,士大夫咸器重之。方丈虛席,寺眾懇請再三,選吉於是月二十九日進院。古林土人持軸來徴余疏,因呵筆書之。
伏以驥產渥洼,異質頓超於凡馬;蘭生湘楚,清標逈出於羣芳。品貴如斯,人雄亦爾。恭惟新命綠野堂上宇菴筠長老,禪林模範,後學準繩。早投於碩德高賢,威儀有則;克究夫毘尼布薩,戒律尤精。其晦迹也,韞櫝美玉待價而沽;其行道也,出鑛良金隨時以用。說法則辯若懸河,護戒則貞如介石。遇公卿,若大顛見重於昌黎;交賢士,猶慧遠契投於靖節。石室焚香翻貝葉,竹爐煮茗聽松風,利名上半點無干,富貴中一毫不著。自分林棲澗飲,向火以煨灰;忽然電掣雷轟,推門而落臼。望持玉尺,以顯金科。壇開西子湖頭,兩岸好山排佛闥;錫繞石函橋畔,一灣飛瀑挂秋河。十方龍象共來賓,四海菁莪齊化育。
黃承乾〈贈湛如蔭上人補昭慶住持序〉 禪家自百丈海以前,惟以流通佛法為事。叢林多者千人,少者亦不下數十百人。住則參究宗乘,行則杖頭風月,足底雲山,未嘗有所統攝。故其時不事王侯,不隸官府,僧之名甚尊,而其道亦大振。然凡聖同居,不無龍蛇之混,司教者有憂之。於是略倣世法,分典厥司,因能而授,度德而任。諸所臚次,總總秩秩而綱紀之。任則畀之一人,住持之名,實昉於此。夫住者,住佛地。持者,持佛戒。蓋以大法王子,出為人天導師;即達官長者,不難分庭抗禮,其任之重如此。嗣後,佛教陵替,任以人輕,有司竟案籍而奔走之。法門之龍象,有同賦役之里胥。嘻,甚矣!今叢林住持,比比而是,獨昭慶之任最苦且劇。蓋其地當水陸要衝,舟車所湊,紱冕所臨,酬酢宴會,肩摩踵接,巨鐘橫梃,住持者率緇流萬指出迎矣。雖名梵宇,不異郵置。藉令一有闕失,當事皆從而齮齕之,禍且不測。肩斯任者,不亦難乎!余居停僧湛如,適當承乏。其人弱不勝衣,吶吶不能出諸口。向所稱住佛地而持佛戒者,庶幾近是。往司厥職,當以趙州三等法應接來機,不離世間相而默參實相。或於廻避不得處,更進竿頭一步乎!(萬歷乙卯)
駱駸曾〈贈仁宇上人住持本山序〉 四方縉紳先生,凡有事於武林西湖者,咸稅駕於昭慶。當路貴人干旄相望,旦晚晉接無虛晷。每歲推賢而才者二人主之,其任最劇且艱。今年仁宇上人適當厥任,同衣敏如輩丐言為賀。余嘗考古住持之義,而慨今之不古若也。古者住持,專於流通佛法,住佛地,持佛戒,闡揚宗旨,為人天導師。一時王公大人無不分庭抗席,講賓主之好。昔蘇子瞻守杭日,從部內耆宿共參密契,屈二千石之尊,下交野衲於破鐺敗壁前,恐不得當如參寥、辨才其人者,風軌可挹。近世士大夫,我慢相高,傲然芥視諸衲子。每前旌及門,主者披緇道左,率眾趨蹌,僕僕送迎,惟恐獲罪。欲復抗顏持佛威儀、同世法講,均敵禮不可得,何況揚拳豎佛,高坐說法,大揚宗風?此於住持名義,幾如魯季之告朔矣。然一二賢者處此,能向糾紛中得大解脫,不離世相,亦不著世相,從境現心,從心攝境,打成一片。高高下下,隨機應接,譬如浮雲卷舒,變態千萬,空際無一物,將迎送趨蹌盡成妙用。此非世間大智慧人未解辦此。仁宇慷慨歷落,直心白意,向人輒傾肝膽,與近來禪和口說三昧、胸藏萬斛塵垢者迥別。且才具明敏,遇事立解,若利刃之截物。以此處盤根錯節間,當有躊躇滿志者。余不賀仁宇之得住持,賀住持之得仁宇也。遂走筆書贈。
《靜志居詩話》云:辛丑夏,留湖上昭慶僧舍。時錢受之、曹潔躳、周元亮、施尚白諸先生,後先來杭。有持元〈西湖竹枝詞〉請受之甲乙。先生曰:「和者雖多,要不若老鐵。」次日,羣公泛舟於湖,曹潔躳引盃曰:「老鐵之外,誰為擅場?請各舉一詩,不當者罰。」周元亮舉陸仁作,施尚白舉張簡作,南昌王于一舉嚴恭作,吳袁令昭舉強珇作,武進鄒訏士舉申屠衡作,錢唐胡彥遠舉徐夢吉作,蕭山張南士舉繆侃作,山陰祁奕喜舉釋文信作,錢唐諸駿男舉馬琬作。余曰:「諸公所舉皆當,然未若吳興沈性之作,不獨寄託悠遠,且合竹枝縹渺之音。」曹先生曰:「然。」諸公與余各浮一大白。
本瑞山房,在勝蓮房西。
祖若溪通,萬歷二十九年住持。今廢歸禪堂,改築水陸堂。
雨華閣,在一觀堂西。
祖南江佑。裔清臻,字葦舟,號近洲,萬歷十九年住持。馮祭酒有贈序。今歸禪堂。
益善齋,亦名柳林房,在東京房後。
祖思敬禮,住持禪堂。
東震房,從慈受房分出,在西來房東北。
祖國祥瑞。裔深裕,字德含,崇禎十四年住持,預淨行社。後轉購與華光菴若瞿。
西來房,從永福房分出,柳林巷東。
祖大潮海。裔宏通,字若谷,康熙三十七年住持。
東京房,從雨花閣分出,在青蓮池東。有貝葉齋,董其昌書額。
祖清江證。嗣大楠,字楚林,萬歷十九年住持。裔妙燈,字慧空,崇禎二年住持,於貝葉齋前開放生池,預放生社。裔覺行,字如初,崇禎十年住持,預淨行社。嗣善恆,字常惺,崇禎十五年住持,助修戒壇,亦預淨社。
馮夢禎〈送昭慶寺楚林、葦舟二上人住持入院序〉 古之住持,有司以禮迎致十方明眼尊宿,參堂入室,俱一時龍象。王公折節,士庶歸依,何其盛也!而當其時,尚有如戶籍之民,直遣伍伯追呼之歎,況浸淫至於今乎?武林五山俱設住持,而昭慶處城湖之交,最繁最衝,以故住持歲易,且並用二人。非練達世故,才行俱優者,不能舉其職。今年辛卯,楚林、葦舟二士實任之,將入院,謁真實居士,請曰:「公金湯大法,敢乞言以為寵。」居士笑曰:「二公新充住持,吾且願作入室弟子,錄葛藤話柄,而反從俗士乞言耶?」為大笑不止。雖然,今之時非古之時,而敢望今之人為古之人乎?楚林,通儒書,言温氣和,律身以法。葦舟,篤實無華,為同祖兄弟,德臘相若,一寺所推重,其能舉住持之職無疑。如其因羊溯禮,望二公為古之住持,則吾又不能不為今之時三太息也。二公其勉諸!
《快雪堂漫錄》云:李于鱗為吾浙按察副使,徐子與(名中行,七才子之一)以[山*介]茶最精者餉之。比看子與昭慶寺問及,則已賞皁役矣。蓋[山*介]茶葉大多梗,于鱗北士,不遇宜矣。季象說。
最勝林,張定徵書額,從雨華閣分出,在西後門。
祖友松信。裔然正,字敬一,順治十二年住持,十五年進禪堂,助緣歸并禪堂。
覺勝林,從雨華閣分出,有皆喜樓、觀音閣,在戒壇東北。今東塔院即其處也。
祖曉堂昱,住持禪堂。裔文槐,字西洲,萬歷元年住持,助緣修建。
永勝林,從覺勝林分出。
祖嵩師,今址歸禪堂。
慈忍堂,從永慶房分出,在正殿右,有一觀堂,馮夢禎書額。
祖大慈明。裔傳如,字介山,為法師。傳印,字平山,萬歷三十四年住持,持律精嚴,臨期坐脫。裔大觀,字照圓,助建後殿,預淨行社。承見,字聖裔,更名承超,佐介山建法乳堂後殿,預淨行社。
何璧〈西湖尋曹能始詩〉:
垂楊漠漠荇田田 何處春風十四弦 放鶴僧歸三竺雨 聽鶯人過六橋烟 詩尋蘿薜誰邊寺 酒載桃花第幾船 游子天涯魂易斷 非關春樹有啼鵑
紫竹林,從鹿野房分出,在西後門。
祖月湖慧。今廢,歸并禪堂。
祇樹林,從功德房分出,在東方丈左。
祖無為學。裔如傳,字明初,居法華山靜室,修行踐實,預知時至,坐脫。裔普蔭,字雨濤,有淨行,臨期坐脫。今廢,歸慈蔭。
法雲樓,顧應祥書額,在戒壇西。
祖普慎,字獨菴,自天目來,成化丙戌後,効力勸緣,病逝。其嗣依棲禪堂,後分三房。法雲房以碧天湛為祖,住持禪堂。裔本然,字兩溪,隆慶元年住持,勸緣有勳,今歸并慶雲房。
勝蓮堂,在雨花閣右,從法雲房分出,亦名匡菴。
祖即兩溪然。裔通琳,字慈印,住持禪堂。裔界乘,字存素,順治四年住持。裔恆滿,字三平,順治十七年住持。三人皆預淨行社。
西隱房,附近勝蓮房。
祖一清澗,與法雲之碧天湛比肩,今歸慶雲房。
冠西房,在天王殿西南,名西方丈。有止觀堂,韓敬書額;有阿蘭若,張汧書額。
祖為菩提寺約宗記,乃智淳宗師再嗣也。裔吉菴迪,精戒律,擅醫術。嗣福恩,字天澤,號雲谷,見器於海鹽蘿石翁。裔法經,字南渠,助緣修建立績。丁未,受宜興請,建承雲塔。裔如湘,字楚溟,萬歷四十七年住持,見重於溫烏程。裔平川和尚,開法於山東海會寺。
臬司荊茂,字昭武,號畏菴,正德四年己巳,以病憩寺就醫,手題「橘香」二字額。
又〈贈吉菴迪上人詩〉:
皇命主大臬 清勤兩三歲 秋月當胸襟 香風動冠蓋 偶巡西湖漘 解后闉闍外 閭閻多疲癃 艸莽見羸憊 叩之悉勿藥 厥角告且拜 三歎憐向隅 燮理愧吾輩 諭之謁毉王 吉菴能起廢 停車我徑造 相晤一龕內 燒丹火養爐 製藥香霏碓 膝下舊壇穿 肘後青囊碎 佛形儒氣象 道骨仙體態 爾毋官長看 我以師尊待 誠願術蘇民 如旱時雨沛 欲報無瓊瑤 中心唯感佩
錢卓菴〈贈南渠上人〉:
我檢高僧傳 如公印上真 懸離昭覺路 越坎導迷津 四袠心何壯 九年功已純 不須嫌幻質 久視過莊椿
溫體仁〈贈楚溟上人〉:
偶此寄浮踪 幽尋得遠公 心超濁世外 身穩白雲中 離垢原無淨 隨緣即是空 知非吾已晚 斯意儻君同
董斯張〈養痾昭慶寺答忞公見懷〉:
捨家遊南山 將以寫煩憂 古寺面湖水 凡夫聊暫投 繙經疑頓解 佞佛禮還周 此外了無著 有時探勝游 問花趨隔岸 醉月棹中流 石徑獨歸晚 禪關孤夢幽 乃深靜者趣 尚冀微疾瘳 惜汝不偕往 投贈非所求
沈自然〈寄居湖上僧樓〉:
藕葉將凋桂葉濃 隔湖隱隱見雷峰 獨松關口秋聲急 并入南屏寺裏鐘
陸奎勳〈寓昭慶止觀堂〉:
秋湖涵鏡水 翠竹閟僧窗 旅夢須臾破 鐘聲百八撞 心君觀自了 魔陣戰能降 不見參寥子 空談折慢幢
查慎行〈昭慶寺僧樓同年佟淵若學士見訪〉:
滿川烟火氣熏蒸 誰解敲門問老僧 多謝同年能見訪 上樓初點佛前燈
厲鶚〈贈茅湘客七十,時寓湖上昭慶寺〉:
秋賦同時幾輩存 茅君元是列仙昆 百年遺事鐘山獻 一卷新詩白下門 壽骨自臨湖水照 閑愁不傍佛燈昏 相逢初地無塵事 應覺清言勝酒尊
又〈同紆齋龍威登寶石山麓望湖,復集昭慶寺僧房分賦〉:
輕陰無雨亦冥濛 出郭招尋一望中 橋外人歸山罨畫 柳梢船度水連空 年光會計春將半 笑語流連跡偶同 莫忘僧坊幽事在 酌泉燒筍落梅風
王時鴻〈宿冠西房〉斷句云:喜他檻外無樓閣,露出湖西一角山。
董穀〈贈福恩別號雲谷序〉 武林昭慶上人恩天澤者,余鄉人也。秋日遊杭,過省其宮,假榻逾半月,見其氣和而情真,鄉曲之雅藹如也。暇日以別號為請,余諡之曰「雲谷」。蓋天之降澤必以雲,而雲之生也每於谷,是號所以昭其字也。昭慶寺當西湖上游,而上人精舍適當其前,於湖為尤近。武林山水甲天下,所謂西南林壑尤美者,不必遠有所往。登樓凭檻,舉在目中。礴鬱積之氣,生於寒巗古洞之中。以上騰於天者,自非清秋皎潔,未嘗不冥濛掩靄。朝變暮化,千態萬狀而不竆,此天下之奇觀也。上人目騁神游於其間,豈不深可會於雲谷之趣哉?然余又聞之西方之教,興大法雲,雨大法雨。使夙有根性者,如根荄在地,普在萌動,洪纖各遂其生。上人寓目於樓覩雲,於以見天地之大用,豈非油然於懷思?所以沛然於斯世,以無負大聖人金口之訓,孰與斂其利濟,獨善於幽谷而已哉?
三宿堂,沈啟南書額,亦稱三秀房,在天王殿西。
祖春谷融,住持禪堂,與冠西房共祖也。
慶雲房,即法雲樓西隱房之居而新之,在鐘板堂西。
祖若瞿,自華光菴來,購此以居。
吳穎芳〈西湖慶雲僧舍訪胡太史石田詩〉:
早歲朝書識姓名 講堂猶擁魯諸生 子窮篆籀分三體 韻譜齊梁貫四聲 畫鼓遙聞歌舫度 紺烟閒傍佛罏橫 相逢不惜頻商略 刮眼山湖檻外明
福成房,從慶雲房分出,附近慶雲。
祖紹元,今歸并禪堂。
寺舊志載:香雨軒,黃承昊書額。翠雲軒,周天球書額。獅子林,金嘉會書額。淨名院,陸光祖書額。離垢軒,楚王來湘書額。六湛堂,張定徵書額。祝融之後,未審係是禪堂、係是何房舊額。
陳熙昌〈場事竣,同湯齊賢、吳全甫、蔣韶賓、樊亢宗集香雨軒詩〉:
共有依禪約 重臨選佛場 入林忘世事 捲幔納湖光 風葉吟成韻 天花散作香 宰官心不住 長願禮空王
右諸房共一宗譜,頗詳明,藉是得考其時事。
許聞造書石云:不佞父子,以昭慶、法相為居停主,昭慶便於應酬,法相宜於習靜,均勝地也。今年昭慶忽以祖墳中闕為告,始實怪之。細詢則雖屢經兵燹,蠧簡猶存,自日菴、慧皎以下,鑿鑿可數。人人公道之心,庸能左甲而右乙哉?持書數字,并原揭存之。不佞行矣,以備夜壑,其在兹乎!萬歷十三年。
許星石道人書《喜日宗譜》說 一花五葉,流傳東震。支分派分,無不本此。獨是昭慶,會宗德律,壇甲天下,為毘尼主。自石晉天福,歷宋、元、明,幾近千年。其間,秉鐸揚椎,代有其人。而世遠人湮,并忘其源從何來,派從何別。昭慶住持之祖,但知法相是祖塋,不知法相乃昭慶之第二嗣也。拈花正眼捨慶山之大衣鉢,端無耦耳?余研耕此山十五載,庚子夏,與共覺師談及宗派,師隨以祖譜及漢章師遺囑、許星石書見示,見其源委井井。此譜也,洵律宗人物世鑑,宜壽諸梓,俾尋源探本者敬而志諸。順治庚子,錢唐耕香道人沈暹。
當知成化以前,宗師與住持合;成化而後,住持與宗師分。而本朝康熙庚辰以來,寺任悉歸方丈主人,諸房但有值年,無任住持者矣。
大昭慶律寺志卷之九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