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房

- 姓名:京房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西汉
- 出生地:东郡顿丘(今河南清丰西南)人
- 出生日期:前77
- 逝世日期:前37年
- 民族族群:
京房(前77—前37年)西汉经学家,今文易“京氏学”的开创者,律学家。本姓李,字君明,推律自定爲京氏。东郡顿丘(今河南清丰西南)人。生于汉昭帝元凤四年,卒于汉元帝建昭二年。师从焦延寿习《易》,爲学尤精,其师常曰:“得我道以亡身者,必京生也”(《汉书·京房传》卷七十五)。元帝初元四年 (前45),以孝廉爲郎。数上疏预言,解说灾异,并奏考功课吏法。建昭二年,以劾奏石显等专权,出爲魏郡太守。不久,下狱死。
其《易》学以 “通变”说《易》。承师说,“分六十四卦,更直日用事,以风雨寒温爲候”(同上),以卦爻配一年三百六十日,进一步发展了象数学。所谓分卦直日之法,“一爻主一日,六十四卦爲三百六十日。馀四卦,《震》、《离》、《兑》、《坎》,爲方伯监司之官。所以用 《震》、《离》、《兑》、《坎》者,是二至二分用事之日,又是四时各专王之气。各卦主时,其占法各以其日观其善恶也”(《汉书·京房传》“孟康注”)。继续发挥了孟喜以阴阳卦爻配二十四节气法,将二十四节气分爲七十二候,“大抵辨三易,运五行,正四时,谨二十四气,志七十二候”(《京氏易传》卷下 “晁公武语)。
其学以“定人伦而明王道”爲宗旨。把八卦、五行与人伦纲常等揉合起来,认爲,“八卦建五气,立五常,法象乾坤,顺于阴阳,以正君臣父子之义”(《京氏易传》卷下),“生吉凶之义始于五行,终于八卦”(同上)。认爲通过八卦可以推测天象人事,“仰观俯察在乎人,隐显灾祥在乎天,考天时察人事在乎八卦”(同上),指出卦气和人世间治乱祸福相通相感。强调“变易”,认爲“天地若不变易,不能通气”,“阳入阴,阴入阳,二气交互不停,故曰生生之谓易,天地之内无不通也”,主张卜筮在于应变适宜,“卜筮非袭于吉,唯变所适,穷理尽性于兹矣”(同上),因爲事物是相互转化的,“正盛则衰来,正衰则正来”,故卜筮目的不在于得吉。
时据灾异以推论政治得失。指出元帝之世,“日月失明,星辰逆行,山崩泉涌,地震石陨,夏霜冬靁,春凋秋荣,陨霜不杀,水旱螟虫,民人饥疫,盗贼不禁,刑人满市,《春秋》所记灾异尽备”,所有这些天灾人祸,是因爲元帝任用巧佞之臣宦官石显等人所致。强调 “邪说虽安于人,天气必变,故人可欺,天不可欺也”(《汉书·京房传》卷七十五)。建议元帝退姦邪之人,用考功课吏之法,举贤任能,“古者帝王以功举贤,则万化成,瑞应著,末世以毁誉取人,故功业废而致灾异。宜令百官各试其功,灾异可息”(同上)。认爲唯有阴阳得位,君臣相应,可“定难于草昧之世” ( 《京氏易传》)。
在乐律方面,根据八卦原理,将十二律扩展爲六十律,“夫十二律之变,至于六十,犹八卦之变,至于六十四也”,运用 “三分损益法”,“以上生下,皆三生二;以下生上,皆三生四。阳下生阴,阴下生阳,终于中吕,而十二律毕矣。中吕上生执始,执始下生去灭,上下相生,终于南事,六十律毕矣。”(《全汉文》卷四十四)认爲“竹声不可以度调”,创“准”以定律,“准之状如瑟,长大而十三弦” (同上)。
授其学于殷嘉、姚平、乘弘,后皆爲郎、博士。《汉书·艺文志》著录《孟氏京房》十一篇,《灾异孟氏京房》六十六篇。今存《京氏易传》三卷,有《汉魏丛书》、《四库全书》等刊本。另外,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辑有《周易京氏章句》一卷,孙堂 《汉魏二十一家易注》、黄奭《汉学堂丛书》、王仁俊《玉函山房辑佚书续编》等皆有辑录。
猜你喜欢的书
小螺庵病榻忆语
记其爱女孙芳祖生平琐事。孙芳祖号“越畹女史”,贤慧多才,精于文史、书画,声名闻达士林。同治十一年去世,年仅十九岁。其父作《小螺庵病榻忆语》,因情生文,感人至深。时人往往将其与《影梅庵忆语》并提,诗文吟和者不下数十家。
外科备要
外科著作。又名《外科证治方药备要》。4卷。清易凤翥(丹山)编辑。易凤翥生平不详。刊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书中列外科疾病为35部,分别阐述近300种疾病的脉候、症状、病位、经脉所属及其引经药物;并将医方、治法分为托里、补养、洗溻、吹药、敷贴、麻药、膏药、丹药、生肌散、金疮药、灸法、针法、验方等13类。全书详述经脉辨证,治疗用药内外并重,述证简明。现存易氏家藏原刻本。
混元圣纪
宋谢守灏编。道教神仙传记。九卷。全称《太上混元圣纪》或《太上老君混元圣纪》。原称《太上老君混元皇帝实录》,别称《老君实录》。简称《圣纪》。宋真宗崇道,封太上老君号混元上德皇帝,书名由此而来。前有宋光宗绍熙四年(1193)陈傅良序,绍熙二年(1191)谢守灏进表。据作者说,尹文操编《圣记》八百二十章,贾善翔《犹龙传》析为百篇,虽记述很详,但枝蔓旁引,首尾失序,取舍不当,今遍考三教经典传记,究其源流,叙历代崇奉老君之事,编为《圣纪》,冠以年谱。全书以编年为体,收集有关太上老君的种种神话和传记,凡开辟以来自宋徽宗宣和(1119-1125)间老君名迹变化遗事及历代帝王崇祀老君之举都予记录,其中既有神话传说,也有历史事实隐含在内,为研究历代统治者尊奉老君的重要文献。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谱录类。
拊掌录
元代笔记。1卷。元怀撰。本书卷首有元仁宗延祐元年(1314)自序,卷末有元顺帝至正六年(1346)华亭孙道明跋。元怀号辗然子,书名《拊掌录》,均与本书内容相切合,书中所记都是历代流传的可笑之事。作者另有数说:宛委山堂本《说郛》题作“宋元怀”著,《续文献通考》云:“元怀,延祐时人。”《雪涛谐史》本题“宋邢居实撰,陶宗仪辑”。今从原本《说郛》及《雪涛谐史》本卷首自序。一卷。除以上各本外,尚有明刊本《古今说海》本、清道光刊本、《五朝小说》本、《学海类编》本等。今人王利器《历代笑话集》全录《雪涛谐史》本,并据《古今说海》及原本《说郛》录佚文,较为完备。
释鉴稽古略续集
凡三卷。明代僧幻轮着。略称稽古略续集。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九册。本书续稽古略,始自元代至元元年(1264),止于明天启七年(1627),共三六四年,以四百三十余僧之事迹为中心记载佛教历史,对于历朝佛教之兴替、宗教政策、佛道关系等,亦有记载。
圣最上灯明如来陀罗尼经
一卷,赵宋施护译。东方最胜灯王如来助护持世间神咒经之异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