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

德清
  • 姓名:德清
  • 别名: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546年11月15日
  • 逝世日期:1623年1月15日
  • 民族族群:

德清(1546年11月15日-1623年1月15日),明代禅宗临济宗僧人。云谷法会弟子。明末“四大高僧”之一。据《憨山老人梦游集》所附吴应宾、钱谦益所撰《塔铭》、《释氏稽古略续集》卷三、《续灯存稿》卷一二等载,俗姓蔡,字澄印,号憨山,世称“憨山德清”。全椒(今属安徽)人。十二岁时投报恩寺西林永宁法师诵习经论,兼修儒学。十九岁至栖霞山,从云谷法会受学禅法。又从无极明信受具足戒,听明信讲《华严玄谈》,受净土念佛法门。二十六岁起游历各方名山。万历元年(1573),游五台山,因见憨山秀丽,遂以此为号。十一年,住东海牢山(今山东青岛崂山)。十四年,神宗敕将大藏经十五部颁赐天下名山,太后特赐牢山一部,并兴建海印寺,请德清住持。二十三年,神宗不满于皇太后为佛事而耗费巨资,借口迁罪于德清,以“私修”寺庙罪投入监狱,后充军广东雷州。二十八年,受请住曹溪宝林寺,弘扬禅宗。四十二年,遇赦,还僧服。此后,于庐山创建法云寺,修净土念佛。示寂于曹溪。谥号“弘觉禅师”。弟子有福善、通炯等。佛教思想主张禅教融合一致,反对因禅宗而非教门,认为,“佛祖一心,教禅一致。宗门教外别传,非离心外,别有一法可传,只是要人离却语言文字,单悟言外之旨耳。”提倡禅净双修,认为,“念佛即是参禅,参禅乃生净土”,百千法门“其最要者,为参禅、念佛而已”。著有《华严经纲要》八十卷、《法华经通义》七卷、《圆觉经直解》二卷、《大乘起信论疏略》四卷、《大乘起信论直解》二卷、《观楞严经记》八卷、《金刚经决疑》一卷、《般若经直说》一卷、《肇论略注》六卷、《性相通说》二卷、《春秋左氏心法》一卷、《憨山绪言》一卷,以及《梦游诗集》、《曹溪通志》等。上述著作由弟子汇编为《憨山老人梦游集》五十五卷。

猜你喜欢的书

四十五卫士

四十五卫士

《四十五卫士》讲述的是十六世纪德国的宗教改革运动在法国引起了巨大反响。延续三十多年的胡格诺教派与天主教派的内战,正是席卷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与法国内部政治纷争交相错杂的结果。本书中主人公三亨利以及安茹公爵之间愈演愈烈的矛盾、斗争:亨利三世忧心忡忡,招募四十五名悍勇的加斯科尼人充当贴身卫士;德·吉兹公爵兄妹翻云覆雨,纠集巴黎的天主教联盟势力密谋刺杀亨利三世;亨利·德·纳瓦拉韬光养晦,终于一举攻占要地卡奥尔城;安茹公爵骄纵淫逸,企图占领弗朗德勒自己称王,结果却落得死于非命。

颜山杂记

颜山杂记

名胜志。清孙廷铨(1613—1674)撰。四卷。廷铨字伯度,一字枚先,号沚亭,益都(今属山东)人。明崇祯进士,入清官吏部主事。著有《南征纪略》、 《孙文定公全集》等。康熙五年(1666)搜辑旧闻而成书,四万余字。分山谷、水泉、城市、官署、乡校、逸民、孝义、风土、岁时、长城考、灵泉庙、灾祥、物变、遗文十四目。内容以颜神镇附近山川形势、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及其历史典故为主。城市目颇有特色,其城建在要扼。据载自唐赛儿起义后引起明清官员重视,实因颜山常有农民起义,据险攻守自如,官方深感恐惧所致。灾祥目记自明永乐十三至清康熙年间有三次农民起义,一此矿丁暴动、六次水灾。物产目载有煤矿勘探、开采和冶铁、瓷窑、开采矾、烧制琉璃等工矿业,俱为重要经济史料。有康熙十七年(1678)刻《孙文定公全集》本, 《四库全书》本。

丹医秘授古脉法

丹医秘授古脉法

近代周潜川著,《丹医秘授古脉法》站在尚古、复古的立场上,对王叔和及从那时开始使用的“独取寸口”的脉诊方法持严厉的批判态度;并给出了所谓“古代诊脉之法”的具体内容——即“十二正经”与“奇经八脉”合计二十部脉的诊法与主病。不管这种“分经候脉”的诊脉方法是不是汉以前或王叔和《脉经》之前的文化遗存,但确属浩如烟海、汗牛充栋的传世医书中所看不到的内容。换言之,这个“抄本”确实具有极高的价值。

伤寒论条辨

伤寒论条辨

伤寒类著作。明方有执撰。八卷。有执字仲行,歙县 (今属安徽)人。推崇张仲景,精研《伤寒论》,认为《伤寒论》经王叔和编次,已失原貌,而成无己注释,又多窜乱,遂对《伤寒论》逐条考订,重新编次,故名“条辨”。书成于万历二十年(1592)。共十五万八千字。先以图说,解释六经分证表里关系。卷一至卷五论述六经病证治。卷六为风湿杂病及霍乱、阴阳易差、瘥后劳复病。卷七为辨脉、平脉痉湿暍等。卷八为可汗吐下与不可汗吐下。末附《本草钞》一卷、《或问》二卷、《痉书》一卷。《伤寒论》 经方氏整理编次,较为系统,重点突出,初学易于掌握。有执为 《伤寒论》研究之重订错简派开山人物,所论虽有偏颇,然对《伤寒论》 学习研究尚多裨益,为研究 《伤寒论》之重要文献。有歙县灵山方氏家刻本,一九五七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陈大舜《方有执与“伤寒论”》(《中医杂志》1983.8.640),姜春华 《方有执学术思想评介》(《湖北中医杂志》 1980.2.26)可供参考。

海滨故人

海滨故人

中篇小说。庐隐著。初载于1923年《小说月报》第14卷第10、12号。初收于1925年7月上海商务印书馆版小说集《海滨故人》,是作者的代表作。作品描写露沙、玲玉、莲裳、云青、宗莹等五个女青年曾在海边相聚欢乐,后来当她们旧地重游,露沙已经远去,彼此离情悠悠,空自叹息。她们苦苦地探索人生,提出了“人生到底作什么”的问题,深感社会的恶浊,人生的干枯,人心的险恶。全篇充满感伤情绪,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女知识青年在旧社会所受的压迫,同时也反映了她们思想上的软弱性。正如茅盾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中所指出的:她们“几乎全是一些‘追求人生意义’的热情的然而空想的青年在那里苦闷徘徊、或是一些负荷着几千年传统思想束缚的青年在狂叫着‘自我发展’,然而他们的脆弱的心灵却又动辄多所顾忌。”其中露沙的原型是作者自己,借此,作者尽情披露了自己的心踪,作品文笔美丽,感情热烈,写得亲切自然,但结构欠严谨。茅盾认为: “在反映了当时苦闷彷徨的站在哀乐主义边缘上的青年心理这一点看来, 《海滨故人》及其姐妹篇是应该给与较高的评价的。”

中国专制政治进化史论

中国专制政治进化史论

四章。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至光绪三十年载《新民丛报》第8—49号。考察了中国历代政治的演化。将中国专制政治制度的演变、发展史,分为封建未定期(黄帝至周初)、封建全盛期(周至汉初)、封建变相期(汉景武以后至清初)、封建全灭期(康熙平三藩以后)四个时期及十三个小阶段来论述,并探讨其发展变化的原因。用西方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学说批判了中国专制政治。为中国较早的政治制度通史。后收入《饮冰室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