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
-
钦定平定台湾纪略
《作者:佚名》七十卷,卷首五卷。清乾隆五十三年 (1788年) 奉高宗敕令撰修。乾隆五十一年末,台湾彰化等地爆发了声势浩大的林爽文起义,这也是天地会历史上一次空前规模的武装反清斗争,给了清朝统治阶级以极大的震动。本书的断限是:自乾隆五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闽浙总督常青奏报台湾发生林爽文起义始,至乾隆五十三年十二月初八日清廷查明“叛产”(即清廷镇压起义,查收起义者的财产),酌定章程止。本书依据大量的档案资料,对林爽文反清起义的发生、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对这次起义与天地会的关系,对清廷为镇压起义而采取的方针、政策、军事部署及善后措施等问题,都进行了较为真实、全面、具体的叙述,是研究林爽文起义和天地会历史的重要史书。该书共七十卷,卷首五卷。卷首五卷刊载了清高宗有关镇压这次起义的谕旨、批答奏章、御制诗等。该书后收入纪昀等纂修的 《四库全书》 中。
-
江变纪略
《作者:徐世溥》二卷。明末徐世溥撰。徐世溥,字巨源,江西新建人。明诸生,长于文笔,山居遇盗焚掠而死,或云为仇家李明睿所加害。著有《榆墩集》、《榆溪集选》。《江变纪略》述永历初金声桓、王得仁南昌反正事。金声桓本明将,叛明降清,复又叛清而反正。王得仁本闯王部下降将王体忠军中旗牌,号“王杂毛”,金声桓害王体忠后,以王军属得仁。《江变纪略》首卷记金声桓降清后,取江西献英王,仅得官江西提督,大失所望,复受巡抚章于天欺侮逼勒,金、王二人遂密约谋反,杀章于天等清朝诸官,复明衣冠,迎弘光阁臣姜曰广,制朝官,称隆武年号。卷二述金声桓初胜后,大将军谭泰率清兵至,筑城掘壕,围困南昌,城中米价至六百金一石,以至人民相食,父子夫妇相啖。顺治六年(1649)正月,清军破城,二人俱死,前后相持八个月。徐世溥记金声桓主江西,大治宫室。清军困南昌,金面色如土,诸将禀问,百不应一。全祖望称“金、王定非能成事之人”(《鲒埼亭集外编》)。徐又记弘光阁臣姜曰广辅金声桓,讥其不知人而予事,身虽死而名不彰。而全祖望则认为姜曰广辅金声桓,固有甚难之事势,徐世溥终非局内,“不知事势之难自由也”(《鲒埼亭集外编》)。柳亚子谓金、王虽反复无足称道,行事未轨于正,但起兵反正,适与李成栋广州反清复明同时,大局震动,“俨然有中兴光复之机”(《南明史料书目提要》),而赣、粤两师俱败,南明局势终无可救补。《江变纪略》有《荆驼逸史》本,《明季史料》本,《中国内乱外祸历史丛书》本,《中国历史研究资料丛书本》。
-
东塘日札
《作者:朱子素》一卷。明朱子素撰。朱子素,字九初,江苏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县)人,生卒年不详。明诸生,明亡后应贡不仕,隐居授徒。著有《吴疁文献》等书。《东塘日札》记弘光元年(1645年)清军破南京后,进兵嘉定诸县,下剃发令,东南人民云集反抗,邑绅侯峒曾、黄淳耀聚民守嘉定,及城破后李成栋兵屠嘉定事。首记钱谦益纳降,豫王发兵吴中,乡兵聚而反抗,以侯峒曾为首,杀汉奸,戳清兵,李成栋军受创。又记清军与嘉定守城义兵激战,侯峒曾、黄淳耀死难经过,李成栋兵于城内外烧杀奸淫抢掠情形。书用日记体,朱子素身历其境,故纪之颇详。记其亲见杀人情形,刀声刮刮然,悬梁赴井者,断肢者,血面者,砍死手足尤动者,骨肉狼藉,乞命之声,嘈杂如市。投河死者不下万人,浮尸满河,舟行无下篙之处。《东塘日札》与《嘉定屠城纪略》为一书而两名,经后人传抄,因语涉嫌讳而改题《东塘日札》。书中称“大清”、“清帅”,已非著者口吻,且于《嘉定屠城纪略》有所删润增补,或为子素自改,或为后人所为。《东塘日札》有《荆驼逸史》本,分为二卷,卷末多总论一则。又有 《纪载汇编》本。
-
固山贝子平定三郡纪略
《作者:佚名》惟稽占选建,懿亲作屏,王室罔不在外以著成劳。故鲁公誓于淮徐,召穆师于江汉,咸书典策,足纪功宗。尔福喇塔乃辅国公偏俄之子,念系宗室,俾仍父封;嗣加特恩,超列贝子。属闽越未靖,师旅徂征,简佐戎行,克扬我武。电扫鲸鲵之众,风行驺骆之余。乃礼未举于劳远,躬遽捐于尽瘁。朕惟生勤王事,殁有宠章,矧于宗室之贤,尤切荣哀之谊。爰旌殊绩以易厥名,特赐谥曰“惠献”。于戏!惟慈爱有除残之美,唯睿哲有制胜之能。往勒贞珉,光予属籍。
-
弘光朝伪东宫伪后及党祸纪略
《作者:戴名世》呜呼,自古南渡灭亡之速,未有如明之弘光者也!地大于宋端,亲近于晋元,统正于李,而其亡也忽焉!其时奸人或自称太子,或自称元妃,妖孽之祸,史所载如此类亦间有,而不遽亡者,无党祸以趣之亡也。党祸始于万历间,浙人沈一贯为相,擅权自恣,多置私人于要路;而一时贤者,如顾宪成、高攀龙、孙丕扬、邹元标、赵南星之属,气节自许,每与==相持。而高、顾讲学于东林,名流咸乐附之,此东林党祸所自始也。
-
东林本末
《作者:吴应箕》三卷。吴应箕著。吴应箕(1594—1645),字风之,又字次尾,明清之际安徽池州府贵池(今安徽贵池)县人。他是明末复社的领袖,领导了声讨阉党遗孽阮大铖的活动。该书序下注有一行小字:“书共六卷,存陈其年维崧太史家”。但该书实存上中下三卷,这可能是书刚编成时有六卷,后来删繁就简,合并为三卷。吴应箕在序中说:“东林者,门户之别名也;门户者,又朋党之别号。夫小人欲空人国,必加之以朋党。于是东林之名最著,而受祸为独深,要亦何负于人国哉!东林争言真伪;其真者必不负国家,伪者反至负东林。此实何欤?盖起事至五、六十年,相传多失其实。于是而有伪者,亦势使然也。今之所为东林者,又一变往时欲锢之林下者、今且下及草野。夫盛世岂有党锢之事?何论朝野,亦办其真与伪而已矣。余于是条次其本末,以使观者有所考而感焉。”
-
嘉定屠城纪略
《作者:朱子素》一卷。明朱子素撰。《嘉定屠城纪略》 《纪载汇编》本改名为《东塘日札》,《痛史》本转作《嘉定县乙酉纪事》,为同书异名。所记时日,略有参差,或为传抄之误。而《东塘日札》载侯峒曾溺水不死,被清兵引出所杀等条,《嘉定屠城纪略》皆失载。《嘉定屠城纪略》于殉难诸人,举其姓氏者仅侯峒曾等七人,而《嘉定县乙酉纪事》则有缙绅、孝廉、贡元、太学生、诸生七十八人,盖为续访所得,随时增补。又记周荃降清,为密受钱谦益旨,《嘉定县乙酉纪事》 不载,盖为钱谦益客所删。可见《嘉定屠城纪略》皆是奋笔直书,未曾修饰。从而判定《嘉定屠城纪略》为初本,《东塘日札》为改本,《嘉定县乙酉纪事》为再改本。《嘉定屠城纪略》有北京图书馆、北大图书馆藏《明末十家集》旧抄本,日本嘉业堂文库、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八家集》旧抄本,清光绪十三年尊闻阁刻《明季稗史汇编》本,商务印书馆《明季稗史汇编》铅印本。
-
名山藏
《作者:何乔远》纪传体史书。明何乔远撰。一百卷。乔远,字雅孝,号匪我,晋江(今福建泉州)人。万历十四年(1586)进士,官至礼部仪制郎中,以事归居20余年,再宦至南京工部右侍郎。是书分为典谟记、坤则记、开圣记、继体记、分藩记、勋封记、天国记、天启记、舆地记(未全)、典礼记(未刊)、乐舞记、刑法记、河漕记、漕运记、钱法记、兵制记、茶马记、盐法记、臣林记、臣林外记、关柝记、儒林记、文苑记、俘贤记、宦者记、列女记、臣林杂记、宦者杂记、高道记、本土记、本行记、艺妙记、货殖记、方技记、方外记、王享记共37记。实则仍用纪、志、传之体,基本属于纪传体史书。载起自明太祖迄至穆宗(1368—1572)十三朝200余年史事,多取材于当时流传的野史旧文,保存了不少稀有明史资料。如货殖记所载江南几个大地主发家情况和明季手工业与商业情况。王享记叙述蒙古族鞑靼、兀良哈二部,女真族海西、建州二部以及朝鲜、日本、东南亚诸国,是研究经济史、民族史、中外关系史的重要参考资料,对研究明代丝绸之路有较高的文献价值。清避讳此书所载,列入《禁书总目》。仅有明崇祯十三年(1640)刊本传世。
-
路史
《作者:罗泌》南宋罗泌撰。论述远古传说和史事。罗泌,字长源,庐陵 (今江西吉安县) 人。南宋孝宗乾道六年 (1170),完成此书。凡47卷,计前纪9卷,后纪14卷,国名纪8卷,发挥6卷,余论10卷。该书内容侧重于记述我国远古时代传说中的帝王言行和有关重大事件,所涉及的帝王包括:初天皇,初地皇,初人皇,叙四大,天皇氏,地皇氏,泰皇氏,叙十纪,钜灵氏,句疆氏,谯明氏,涿光氏, 鉋阵氏, 黄神氏, 狃神氏, 犂灵氏, 大騩氏,鬼騩氏,弇兹氏,泰逢氏,冉相氏,蓋盈式,大敦氏,云阳氏,巫常氏,泰壹氏,空桑氏,神民氏,倚帝氏,次民氏,辰放氏,蜀山氏,豗傀氏,浑沌氏,东户氏,皇覃氏,启统氏,吉夷氏,几蘧氏,狶韦氏,有巢氏,遂人氏,庸成氏,史皇氏,柏皇氏,中皇氏,大庭氏,栗陆氏,昆连氏,轩辕氏,赫苏氏,葛天氏,尊卢氏,祝诵氏,昊英氏,有巢氏,朱襄氏,阴康氏,无怀氏,大昊,女皇,共工,炎帝,蚩尤,黄帝,帝鸿,帝魁,小昊,高阳,高辛,陶唐,有虞氏,夏后氏,帝启,帝太康,帝仲康,帝相,夷羿,寒浞,帝少康,帝杼,帝槐,帝芒,帝泄,帝不降,帝扃,帝廑,帝胤甲,帝皋,帝敬发,帝履癸。堪称首部远古帝王大全,旁征博引,文采瑰丽。因 《尔雅》训 ‘路’ 为 ‘大’。故‘路史’,即 ‘大史’ 意也。”远古帝王事,本属渺茫虚事,而罗泌取材多采纳 《纬书》,并择录道家言论,故某些史事纯属传说,不足为据。明、清两代均有刻本。而民国二十五年 (1936) 中华书局缩印的 《四部备要》本,更便于查阅。
猜你喜欢的书
皇清职贡图
中国清朝少数民族和外国人衣冠状貌图录。又称《清职贡图》。地理杂志。清傅恒等奉撰。 九卷。傅恒,姓富察氏,号春和,满洲镶黄旗人。乾隆时平定金川,征剿缅甸和准噶尔,以功官大学士。初为彰扬清朝功业,八方贡服,于乾隆十六年(1751),诏令有司将外使和国内边疆各族服饰绘图进呈军机处。二十二年汇集,由傅恒等人编撰。以朝鲜以下诸外藩为首。其馀诸藩、诸蛮,各以所隶之省为次。分图系说,共为七卷。告成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迨乾隆二十八年[1758年]以后,乃广为续图一卷。每图各绘其男女之状,及其部长属众衣冠之别。
西湖游览志
记胜著作。明田汝成撰。二十四卷。汝成字叔禾,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嘉靖进士,授南京刑部主事,累升广西右参政,终福建提学副使。田氏博学工古文,归田后,盘桓湖山,穷游浙西诸胜,感于前志记载西湖简略,遂于嘉靖间成此书。约十六万字。全书分西湖总叙、孤山三堤胜迹、南山胜迹、北山胜迹、南山城内胜迹、南山分脉城内胜迹、城外、北山分脉城内胜迹、浙江胜迹九门。体例大致与潜说友《咸淳临安志》同。但在历述西湖山川形势之外,对每一名胜古迹都详记其兴废沿革,广泛搜集历代诗人题咏,尤详于人物掌故,因而颇富于文学趣味。地方志而兼有文学色彩,是此书最大特点。有明嘉靖刻本。
新修本草
简称《唐本草》。本草类著作。中国古代第1部由政府组织编修并颁行的药学著作。唐代苏敬等23人编修于显庆二年至四年(657—659)。正文二十卷,目录一卷,《药图》 七卷,《图经》二十五卷,目录一卷,凡五十四卷。约七万七千字。正文为在《本草经集注》 基础上修订与增补而成。共载药八百五十种,分玉石、草、木、禽、兽、虫鱼、果、菜及有名未用等九类,并记各药性味、主治与用法。本书继承历代本草成就,重视民间经验,提出“下询众议”,“定群言之得失”。并下诏全国,征集各地药物标本,予以描绘。总结唐以前药物学成就,有较高学术水平与科学价值,为我国第一部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对国内外医学界影响颇著。唐朝规定为医学生必修课本之一,日本也早有传抄本,并定为学医必读之书。有清光绪十五年(1889)德清傅氏影刻唐卷子本(残存卷四、五、十二、十五、十七至二十,补辑三,共十一卷。《纂喜庐丛书》之二),一九三六年日本大阪本草图书刊行会影印书写卷子本(此本残存卷四、五、十二、十七、十九共五卷。附日文唐新修本草解说),一九五七年上海卫生出版社影印本。
汉唐秘史
《汉唐秘史》,二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宁王权撰。权自号臞仙,太祖第十七子。洪武二十四年封。逾二年,就藩大宁。燕王谋反,挟之同行。为燕王草檄,约中分天下。永乐元年秋,封南昌而仍其故号。正统十三年始薨。事迹具《明史》本传。传载此书作二卷,与今本合。权《自序》云:洪武二十九年,奉命纂辑,成於辛巳六月。考是年为建文三年,权已为燕军所劫,故不书建文年号。而其弟安王楹《跋》,亦第书岁在壬午也。其书以刘三吾等洪武间进讲汉唐事实类次成编,故词多通俗。其诸帝《论赞》,皆太祖御撰。唐末系《司马光论》,亦奉敕载入,故特题曰“钦取”。其大旨以后世之乱亡,皆推本於贻谋之不善,所论不为无理。而择焉弗精,多取委巷之谈,如高帝斩蛇、蛇后转生王莽之类,皆伪妄不足辨也。
劝修净土切要
劝修净土切要,一卷,清真益愿纂述,无相室序,潘曾莹序,黄赞元跋,有附录,外题净土切要,北京刻经处单行本名念佛切要,陈熙愿纂述,无序跋附录。
角虎集
凡二卷。清代济能纂辑。收于卍续藏第一○九册。集录有关禅家论净土之语要而成。卷上收录临济宗死心悟新、慧海仪、楚石梵琦、张商英、冯济川等十四人、曹洞宗真歇清了、宏智正觉、万松行秀、万安广恩等十一人,卷下收录曹洞宗博山元来、雪关智訚等五人、云门宗本觉法真、天衣义怀、杨杰、范仲淹等九人、法眼宗永明延寿一人、沩仰宗文喜无著一人、古尊宿白居易、文彦博等七人,及庐山慧远、南岳慧思、天台智顗、袁宏道等十一人,计收录僧俗五十九人之语要。卷首附选刻之小序及目次,卷末附起念佛七仪式及编者济能之小传、语要。据选刻之小序所载,知书名系采自延寿之参禅念佛四料拣偈:‘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襄公二十二年(一说二十一年)十月庚子日(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其远祖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
岳飞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宋朝著名的抗金将领,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之一。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人,出身于佃农。父亲岳和,以务农为业,家境贫苦。岳飞生于北宋末年,幼时曾遇一次大水灾,母亲姚氏抱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