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羲

黄宗羲
  • 姓名:黄宗羲
  • 别名:字太冲,号南雷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浙江余姚人
  • 出生日期:1610.9.24
  • 逝世日期:1695.8.12
  • 民族族群:

黄宗羲(1610.9.24-1695.8.12)清初著名学者和思想家,字太冲,号南雷,一号梨洲,学者称为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


其父黄尊素,为东林党名士。官至监察御史。因上疏弹劾阉党,冤死狱中。崇祯元年(1628),惩治阉党。黄宗羲赴京为父鸣冤。其时阉党罪魁魏忠贤已死,宗羲便上疏请治余孽曹钦程、李实的罪。五月,刑部会审魏忠贤余党许显纯、崔应元。黄宗羲在公堂上,从袖中取出铁锥,刺伤许显纯,并拨下崔应元的胡须,回去奠祭父亲。事后击杀害死其父的两个狱卒。崇祯二年(1629),从学刘宗周。并与复社著名文士往来。崇祯十五年(1642),会试北京,名落孙山,大学士周延懦推荐他为中书舍人。黄宗羲见朝政混乱,力辞。回南以后与弟宗炎宗会同游四明山,三兄弟均以文学著名,懦林称之为“东浙三黄”。弘光政权成立后,马士英专权误国,逮捕《南都防乱公揭》的参与者,黄宗羲亦被指名逮捕,幸因邹虎臣之救而脱逃。弘光灭亡后,黄宗羲兄弟在余姚黄竹浦召兵举事,声援抗清部队,人称“世忠营”。顺治三年(1646),鲁王在绍兴监国,任命黄宗羲为兵部职方主事,后任监察御史。同年六月,清军破钱塘,鲁王败逃入海。黄宗羲率众五百余人,逃往四明山。顺治六年(1649),黄宗羲因清兵要“录其家口”,改名易姓,潜归故里。顺治十一年(1654),张名振派人与黄宗羲联系,被清兵抓获,黄宗羲再次被缉拿。于是黄宗羲隐姓埋名,辗转躲藏。直到永历政权覆灭,黄宗羲才于顺治十八(1661)奉母返回故里。集中精力进行著述。康熙十七年(1678),清廷修《明史》,开博学鸿儒科,叶方蔼推荐黄宗羲,黄宗羲执意不出。康熙允许“不授以事,即欲归,当遣官送之。”徐乾学回答说宗羲军老不会来。康熙叹惜不已。


黄宗羲一生勤于著述,作品甚多,有《易学象数论》、《授书随笔》、《律吕新义》、《孟子师说》、《南雷文案》、《诗案》等五十余种、近千卷。代表作品是《明夷待访录》和《明儒学案》。在《明夷待访录》中,批判君主专制,指出“一家之法,非天下之法”,提出“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见解。认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这部书影响很大,顾炎武称此书“百王之弊可以复起,而三代之盛可以徐还。”康熙二十七年(1688),自己筑墓,墓中放一石床,不用棺椁,遗命以一被一褥和常穿的衣服角巾殓。康熙三十四年七月初三日(1695年8月12日),在浙江余姚辞世,终年八十六岁,家人遵遗命,不棺而葬。

猜你喜欢的书

火焰冰封的迷宫

火焰冰封的迷宫

伦敦大量黄金失窃,伦敦警察厅的警长麦弗瑞克·纳克姆面对毫无头绪的案件束手无策,只得向好友,侦探汉密尔顿·克里克求助。此时的克里克正受奈杰尔爵士的委托调查夜间在沼泽地神秘出现的冰封火焰现象和与之相关的人口失踪案。 失踪者的脚印在沼泽地中一块焦草皮处消失,不久后其尸体却突然在其附近被发现。奈杰尔爵士成了头号嫌疑人。沼泽地究竟藏有怎样的秘密,黄金失窃与人口失踪是否存在联系?

灵棋本章正经

灵棋本章正经

灵棋本章正经,简称《灵棋经》。据俞嘉锡考证,应为东晋襄城寺僧法味所作。《隋书‧经籍志》着录「十二灵棋卜经一卷」。今《正统道藏》本二卷,收入太玄部。其书题作「晋驾部郎中颜幼明注,宋御史中丞何承天续注」。颜、何二人皆为南朝人。本书经文言灵棋占卜之术。其法以特制棋子十二枚,书以「上中下」字样,每字四枚。焚香祝祷后,抛掷十二棋子,根据落地时上中下字依次布列成卦,再查阅经文繇辞解释,推占吉凶休咎。其经文列举课卦名称及四言卦辞,共有一百二十四卦,卦辞皆模仿《周易》而作。颜何二人注文,主要解释卦辞所主人事吉凶,其解说亦仿效《周易》。注文后又有「解曰」,论述卦象之理,较注文更为明晰。全书前后又有唐人李远、韩运、南宋张拭及无名氏所撰序文,考订本书源出传承及占卜方法、仪轨。可知《正统道藏》本当刊成于南宋。

王心斋语录

王心斋语录

此《王心斋语录》选自日本永嘉元年和刻本《王心斋全集》,分上、下,分别为《全集》卷二、卷三。王艮(1483年7月20日-1541年1月2日),原名王银,字汝止,号心斋,明朝泰州安丰场(今江苏东台安丰)人。思想家王阳明弟子,泰州学派创始人。

杂学辨

杂学辨

一卷,附记疑一卷。宋朱熹 (敬称朱子) 撰。是书以斥当代诸儒杂于佛老之学。共有苏轼《易传》十九条,苏辙 《老子解》十四条,张九成 《中庸解》五十二条,吕希哲《大学解》四条,皆摘录原文,各为驳正于下。末有乾道二年 (1166) 何镐 《跋》。《杂学辨》成书于乾道丙戌(1166年),《记疑》成书于淳熙二年 (1176年)三月。朱熹认为,晋宋以来,所谓佛、老的异言异学盛行,人们深受其影响。苏轼、苏辙、张九成、吕希哲为显贵名誉之士,其学乃不知德性命之根源,反引老庄浮屠不经之说,而紊乱先王之典籍 (《杂学辨·后序》) ,贻误后学。朱熹以孟子之心为心,大惧孔孟之道不明,不顾流俗讥议,撰著此书,以指斥其谬。

法华经大意

法华经大意

法华经大意,三卷,明无相说并序,法聚序,徐渭后序,叶祺胤重刻跋。

阿毗达磨俱舍论本颂

阿毗达磨俱舍论本颂

颂数六百,世亲菩萨造,唐玄奘译,一卷。俱舍,译曰藏。包藏之义。包藏根本阿毗达磨论要义,故谓之俱舍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