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景崧

唐景崧
  • 姓名:唐景崧
  • 别名:字维卿,又作薇卿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广西灌阳人
  • 出生日期:1842
  • 逝世日期:1903
  • 民族族群:

唐景崧(1842—1903),字维卿,又作薇卿。广西灌阳人。生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卒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其一生经历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同治四年(1865)进士,选庶吉士。六年,改吏部主事。恃才傲物,为上官所忌,同官亦不能容,居京二十载,郁郁不得志。喜谈兵事,自言“于海国情形粗有涉猎,环顾九洲,慨然有纵横海外之想”(《请缨日记·跋》)。光绪八年(1882),法国入侵越南,唐景崧上书请缨出征,赴越招抚驻兵保胜的黑旗军领袖刘永福,劝其助越抗法,为陈利弊得失。刘永福从其策,于纸桥大败法军。唐景崧以功晋四品衔。十年,于广西募兵四营,号“景字营”,出关与刘永福配合作战,以军功晋二品秩。十一年,任福建台湾道,十七年,迁布政使。二十年十月,署台湾巡抚。后甲午战败,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台湾人士抵制,改台湾省为台湾民主国,推唐景崧为总统。事败,至厦门,后隐居桂林。唐景崧雅好文学,驻台北时曾倡立牡丹诗社,与丘逢甲、施士洁、林鹤年、许南英等聚会吟咏,并将社友诗作汇集成册,题曰《诗畸》刊行。晚年寄情于丝竹,光绪二十一年,自筹资金办桂剧戏班“桂林春班”,集中了当时桂剧名伶杜秀甫、一枝花、周梅圃等,自撰剧本并改编、润色旧剧,由诸伶演于宅中看棋亭戏台,邀集友朋,夜宴观赏。二十三年春,康有为曾两度应邀观赏其自撰自教的红楼戏《看花泪》(即《黛玉葬花》)、《芙蓉诔》,并赋诗相赠。其新撰、改编、润色的剧本总计约四十余种,以文笔精练著称。这批剧目的撰作与演出,对于清末桂剧的发展,“有过一定的影响”(蔡定国、钟泽骐编《梨园轶事·看棋亭杂剧》,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年9月出版)。所撰剧本有《高坐寺》、《救命香》、《张仙图》、《桃花庵》、《可中亭》、《星沙驿》、《曹娥投江》、《一缕发》、《马嵬驿》、《九华惊梦》、《独占花魁》、《晴雯补裘》、《芙蓉诔》、《黛玉葬花》、《绛珠归天》、《宝玉哭灵》、《中乡魁》等,改编剧目有《游园惊梦》、《拷红饯别》等。曾由桂林三经堂汇集刊刻,分册出版,合称《旗亭新曲》(又名《看棋亭杂剧》,或称《旗亭杂剧》)。其他作品有《请缨日记》一○卷、《寄闲吟馆诗存》,编有《诗畸》、《谜拾》等。其《请缨日记》记当时法越之战始末,自谓“事必征实,尤可为后世史官得所依据焉”(《请缨日记·跋》(一))。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六九、《台湾省通志》卷九(台湾省文献委员会出版,1971年6月),郑云山《唐景崧》(《中国近代名人小传》,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6月第一版)等。

唐景崧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渊鉴类函

渊鉴类函

此书为清圣祖敕撰,张英、王士禛等编纂。凡450卷,计分45部,有2500余小类。其扩充明人俞安期《唐类函》,博采《太平御览》、《玉海》、《山堂考索》、《天中记》等书,广收宋、元、明各代的文章事迹,远有所稽,近有所考,源流本末,一一灿然,以供文人驱遣故实词藻之用。45部顺序为:天、岁时、地、帝王、后妃、储宫、帝戚、设官、封爵、政术、礼仪、乐、文学、武功、边塞、人、释教、道、灵异、方术、巧艺、京邑、州郡、居处、产业、火、珍宝、布帛、仪饰、服饰、器物、舟、车、食物、王谷、药、菜蔬、果、花、草、木、鸟、兽、鳞介、虫豸。每部又分若干子目,每项子目著录5类内容:释名、总论、沿革、缘起;典故;对偶;摘句;诗文。如子目不具备这5项内容,则付阙如。每一类内容都分为“原”、“增”两部分,分别表示《唐类函》所辑唐人类书与清人编此书时所续增。《渊鉴类函》集搜采、分部、序类、剪裁之功。”计其所载,实倍于《御览》。……与《佩文韵府》、《骈字类编》,皆亘古所无之巨制,不输宋三四大书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但因成书于众手,也有不少引文上的讹误疏漏。《渊鉴类函》成书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有内府刊本、1887年上海同文书局石印本、1985年北京市中国书店影印同文书局本等。

睡虎地秦墓竹简

睡虎地秦墓竹简

考古学专著。又称“云梦秦简”。简是战国和秦代主要的书写材料。秦简的实物直至1975年底才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代属安陆县)被发掘出来。仅十一号墓中就有一千一百多枚竹简,都是秦代的简牍,故称“睡虎地秦墓竹简”。十一号墓的墓主是担任过与司法有关职务的地方小官。墓中出土的竹简里有秦律的部分抄本和对秦律的问答体诠解,关于治狱的各种文书程式的汇编等。在这些竹简里,有关秦律的有六百多枚,总共约一万七千字。成书于一九七七年十月。一九七五年十二月,湖北省博物馆等单位在云梦睡虎地发掘了十二座战国末至秦代的墓葬,其中11号墓出土了大量秦代竹简。竹简原藏棺内,保存较好,字迹清晰。经整理拼复后,总计一千一百五十五支(另残片八十片),内容有《编年记》、《语书》、《秦律十八种》、《效律》、《秦律杂抄》、《法律问答》、《封诊式》、《为吏之道》、《日书》甲、乙种十篇。

周易像象述

周易像象述

十卷。明吴桂森(生卒年不详)撰。桂森字叔美,无锡 (今江苏无锡)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贡生。吴桂森曾经从顾宪成,高攀龙在东林书院讲学,后来又师从钱一本学习《周易》。钱一本曾撰有《像象管见》一书,桂森依据此书本意,加以阐述,而成此编。为说明师承,故称之为“周易像象述”。此书经文用注疏本,而删去卦首六画。卷首列《像象金鍼》一篇以标明大旨。卷中注释都是一字一句,推究义理,颇有新意可供参考。根据作者自序可知,此书成于天启五年 (1625),其上朱笔批语,称“景逸高先生批”者,为高攀龙所批,称“钱先生批”者,即钱一本手笔。此书除《四库全书》本外,还有北京图书馆藏明崇祯原刊本、明末抄本、上海商务印书馆据文渊阁本影印的 《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本。

小儿诸证补遗

小儿诸证补遗

中医,儿科,成书于明崇祯九年(1636)。该书首述观气色验指纹为临证之要,后论胎毒、惊风、丹毒、痘麻等证治。卷末载小儿引经诸药歌及小儿治诸效方。现存明崇祯九年抄本。

黔苗竹枝词

黔苗竹枝词

1卷,词集。清舒位撰。《黔苗竹枝词》五十四首,从族源,民居,语言文字,饮食,歌舞乐器,服饰,婚配,丧葬祭祀,商业工艺,社会结构等内容,对黔苗的民族风物进行了全方位的描绘和抒写,在艺术风格上典雅清丽而充满趣味,具有珍贵的民族史料价值和极高的文学艺术价值。《黔苗竹枝词》的规模,内容和艺术特点,可勘媲美刘禹锡竹枝词,产生了很大影响。

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

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

十八卷,宋维净与法护共译。与大方等大集经海慧菩萨品第五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