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志

  • 江苏省通志稿选举志

    江苏省通志稿选举志

    《作者:缪荃孙宣统元年(1909)始修,由江苏通志局主持,缪荃孙任总纂。选举志。凡见历代史志、三通、会典,荐辟选举科目各科制度皆入,删重复。明清举贡以上,增减名额皆入,曰选举表。凡见历代进士题名碑及省府州县志进士举人各项贡生恩拔副岁以上皆列,鸿博召试及孝廉等科亦列。按科按年,各从其类。新选举资政院,咨议局均有议员,亦宜列表于后。

  • 江苏省通志稿文化志

    江苏省通志稿文化志

    《作者:缪荃孙宣统元年(1909)始修,由江苏通志局主持,缪荃孙任总纂。文化志。历来方志多立学校一门,今合新旧文化志。尊孔之祀,自汉已始,晋宋以后,条目隆显,今皆列之。学校书阁以及报馆,人才以兴,文化以溥,志其兴作,绰有可观。

  • 江苏省通志稿度支志

    江苏省通志稿度支志

    《作者:缪荃孙宣统元年(1909)始修,由江苏通志局主持,缪荃孙任总纂。度支志。江南通志有食货志,近今方志有财政志,今拟立度支志。自晋南迁,储蓄粮馈,苏为根本。盐法大兴,淮之运行及六七省,莫之与京。其后关榷亦复日盛,雷氏创厘,东南之平,其原在此。漕运先河,其终由海,捐输饷需,亦属大端,未可略也。清代江苏入款,以供京协各饷者为多,赔借各款,名目不同,实皆与债无异,故立饷需,债务二目。

  • 江苏省通志稿货殖志

    江苏省通志稿货殖志

    《作者:缪荃孙宣统元年(1909)始修,由江苏通志局主持,缪荃孙任总纂。货殖志。江南通志货殖为食货之一目,今之实业日以发达,金融动关国计民生,自宜专立。农、林、矿、工、商业、物产皆不可略,列其根柢,俾可推广。

  • 江苏省通志稿方域志

    江苏省通志稿方域志

    《作者:缪荃孙宣统元年(1909)始修,由江苏通志局主持,缪荃孙任总纂。方域志。尹氏江南通志原名舆地志,今拟改名。地图为先,疆域次之,沿革星野分类以及山脉列此。新旧地志有者皆列,水道则入都水。

  • 江苏省通志稿都水志

    江苏省通志稿都水志

    《作者:缪荃孙宣统元年(1909)始修,由江苏通志局主持,缪荃孙任总纂。都水志。江苏黄河、淮河、运河、江圩、海塘各工,甲于各省。咸丰以后,黄河北行,而郑工之决,南方仍受其累。若仪名以河渠沟洫,不能包括江海各工,今拟名都水志。凡堵筑堤堰闸坝圩塘各工涉河淮江海运河者,皆以类分录。其他小水治绩,则入水利,如疏浚等。几见史志及明清会典,新旧省府州厅县志者,均皆酌录。

  • 江苏省通志稿建置志

    江苏省通志稿建置志

    《作者:缪荃孙宣统元年(1909)始修,由江苏通志局主持,缪荃孙任总纂。建置志。城池公署以逮局所关卡津梁,一代所先。坛庙之属,以存禋祀。清代列者,则入于此,几新旧志有者皆录。历代止有官署,清代则往往设立局所,多出官署之外,皆有任务,自不宜略。

  • 江苏省通志稿大事志

    江苏省通志稿大事志

    《作者:缪荃孙五十二卷,宣统元年(1909)始修,由江苏通志局主持,缪荃孙任总纂。大事志。仿于阮文达广东通志之前事略,其后江西通志等皆因之,吉林通志则更名曰大事志。实则志与史相表里,前事略等,即如一省之本纪。今拟仿吉林诸志之名,曰大事志。几历代立国建都置州郡方镇按抚制置司行省及督抚部院等,一应关国家盛表系生民休戚者皆入之,是为全书之纲领。如尹氏江南通志之诏谕一门,可节录入大事志。山西通志大事记如代魏、北汉建都山西,方域即以之纪年,此亦仿之。

  • 江苏省通志稿司法志

    江苏省通志稿司法志

    《作者:缪荃孙宣统元年(1909)始修,由江苏通志局主持,缪荃孙任总纂。司法志。历来司法不入方志,近始有之。苏省司法,仿于汉晋,宋齐梁陈,赦宥恤刑,本纪皆详,自不宜略。由斯而后,迄于有明,或重原恕,或务刻深,胡蓝方黄,终于降李,大狱之类,亦须列入。谳案秋录颇重,其可原者,年有停勾,乾隆以后,取于实录,惜不能备。光绪诸案,重者录之。

  • 江苏省通志稿职官志

    江苏省通志稿职官志

    《作者:缪荃孙宣统元年(1909)始修,由江苏通志局主持,缪荃孙任总纂。职官志。凡历代置官在今江苏方域者,如州郡或为府路及省司道县,汉至南朝封国则有相或有诸卿,或三卿以下,见正史百官公卿表、百官志、职官志、三通、会典者,皆汇辑为考,重复者删,曰职官表。几自县令以上有年月名氏可纪,见正史、实录及郡县志,省、志若建康实录之类者,皆仿汉书百官公卿表式,分格列表,其武职可表同。宋景定建康志有官表,吴郡志,镇江志纪官员拜免,亦同详于表。

  • 江苏省通志稿民政志

    江苏省通志稿民政志

    《作者:缪荃孙宣统元年(1909)始修,由江苏通志局主持,缪荃孙任总纂。民政志。历代史志无民政一门,宋徐氏天麟两汉会要始立民政一门,清龙氏文彬明会要因之,近代新疆志亦立民政一门。民为邦本,自宜专列,凡户口、徭役、自治、警察、保甲、团练、赈恤、救济、禁诫,如禁缠足、禁溺女、禁罂粟之类,皆备录之。乡镇有表,并以附焉。

  • 江苏省通志稿礼俗志

    江苏省通志稿礼俗志

    《作者:缪荃孙宣统元年(1909)始修,由江苏通志局主持,缪荃孙任总纂。礼俗志。江南通志风俗附亍舆地,近方志多立礼俗专门,今拟仿之,立礼俗志。凡总论礼俗及冠婚丧祭,皆采辑各志,一一缀录。洪氏扰攘,立国未成,见于纪载,有可录者,亦不湮没。上海风纪,沾染欧化,新旧变异,此其本源,故录之。

  • 辽志

    辽志

    《作者:叶隆礼旧题南宋叶隆礼撰。不分卷。摘取《契丹国志》卷首《初兴本末》,第二十二卷《族姓原始》、《国土风俗》、《并合部落》、《兵马制度》、《建官制度》、《宫室制度》、《衣服制度》、《渔猎时候》、《试士科制》和第二十七卷《岁时杂记》等篇,余皆不取。有《说郛》、《古今说海》版

  • 华阳国志

    华阳国志

    《作者:常璩又名《华阳国记》。区域著名方志。东晋常璩撰。十二卷,附录一卷。璩,江原(今四川重庆)人。曾任成汉散骑常侍,掌著作典册,熟谙蜀事,遂纂是书。是我国现存最早以志为名的地方志。约四十一万字。所记上起远古下止东晋穆帝永和三年(347)间巴蜀事。内容分三部分:一至四卷记梁、益、宁三州(相当今四川、陕西汉中和云南部分地区)历史、地理,但以地理为主,类正史地理志;五至九卷以编年体,主记公孙述、刘焉、刘璋、蜀汉、成汉及西晋统一时期的历史,似正史本纪;但详于正史。十至十二卷记三州自西汉至东晋的“贤士列女”等,相当“正史”列传。合地理、编年、人物于一体。地理主记各州历史、郡县沿革、治城、著名山川、道路,物产、风俗、民族、官宦政绩等,多为《后汉书》所据。特别对巴蜀古史、李冰修都江堰、诸葛亮征战事,以及对西南古代民族等记载颇详,为他书所不及。为研究我国西南地区古代地理、历史、经济、民族珍贵资料。蜀汉事迹和蜀晋间史事也较《三国志》和其他史书完备,是我国西南地区古代一部重要历史地理著作。最早刻本为北宋神宗元丰成都刻本,已失传。今传世多明、清刻本与抄本。有明铜梁张佳胤刻本、廖寅题襟馆本和1984年巴蜀书社刘琳校注本。

  • 保德州志

    保德州志

    《作者:王克昌山西地方志。清王克昌修,殷梦高纂。《保德州志》康熙四十九年 (1710)刻本。全书十二卷首一卷,首有序文、凡例、姓氏、地图、原序跋,为: 卷一因革: 建置、星野、疆域、城垣、公署、学校、街衢、都里、坊表、市集、津梁、冢墓附漏泽园;卷二形胜:形势、山川、墩寨、古迹、名胜、庙祠、寺观、祠宇、往鉴;卷三风土:风尚、礼仪、岁时、土产、祥异;卷四田赋:地粮、丁徭、税课、匠户、起解、存留附顺治十六年以后保德所丁徭起存等项;卷五圣泽:巡幸、宸翰、漕汛、蠲赈、武功、庙筭、旌表、貤封、爵命、赠恤、袭荫、养老;卷六官师:官制、名宦、职名、宪泽、署官、裁官、杂职、社师附乡约、流寓;卷七选举:荐辟、进士、举人、岁贡、恩拔、例贡、儒官、吏员、武进士、武举、武官、耆宾; 卷八人物: 孝子、忠臣、乡贤、列女、节妇、义士、技术。卷九保德所:保德营;卷十至卷十二艺文:奏疏、公移、传、赞、说、记、神道碑、墓表、墓志、祭文附杂文、诗、词、歌、赋。此编基本承袭旧志,唯增圣泽一门,合为十门。此志精审详备,义例清晰,为明代《保德州志》定本。

  • 越绝书

    越绝书

    《作者:袁康又称《越绝记》。浙江地方志。东汉袁康撰,吴平编定。原二十五卷, 今辑十五卷。袁、吴均为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是编约于战国至东汉间成书,七万余字,记事下及秦汉。分外传本事、荆平王内传、外传记吴地传、吴内传、计倪内经、请籴内传、外传纪策考、外传记范伯、内传陈成恒、外传记地传、外传计倪、外传记吴王占梦、外传记宝剑、内经九术、外传记军气、外传枕中、外传春申君、德序外传记、叙外传记十九篇。内容涉及人物、地理、都邑诸方面。外传记吴地传、记地传二篇叙句吴、于越山川形势、农田水利、工场矿山等,共记姑中山、犬山等十多座,太湖、无锡湖等十九个。计倪内经、外传枕中二篇记农事与农时关系。吴地传与地传诸篇,又载牧场畜牧业、水产养殖业、手工业、交通运输业等等。对研究吴越两国及古代浙江历史、地理有较大参考价值,对后世影响深远。版本甚多,宋、元刻本均佚。明嘉靖间有赵垣仿宋刻本。清光绪四年(1878)有钱培名辑金山钱氏刊《小万卷楼丛书》本, 附札记。民国有《四部备要》、 《四部丛刊》本。今有商务印书馆1956年张宗祥校注本,附钱培名、俞樾札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乐祖谋点校本,有陈桥驿序,后附序跋辑录。陈桥驿《关于<越绝书>及其作者》(载杭州大学学报·哲社版》1979、4)可资参考。陈桥驿《绍兴地方文献考录》(1983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及洪焕椿《浙江方志考》(1984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可供参考。

  • 邺中记

    邺中记

    《作者:陆翙城镇志。晋陆翙撰,清四库馆臣辑。一卷。邺,三国曹魏时定为都,十六国时后赵、前燕、北朝东魏、北齐沿袭,故址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是书以记后赵石虎事迹为主。书成于南北朝。 《隋书·经籍志》作二卷。原书久佚,清乾隆时修《四库全书》,馆臣辑散见于《永乐大典》诸条,并与其他诸书互证,删除重复,共得七十四条,排比成编。约七千字。正文不分门目,记事仿《世说新语》一事一记,书末附唐人《邺都故事》数条。是书虽篇帙有限,然叙述典核。所记邺都凤阳门、太武殿、金华殿、昆华殿、铜爵台(曹魏时称铜雀台)、华林苑等建筑,皇后公主沐浴、冰井台藏冰、石虎发十六万民筑华林苑、选女尚书、置女骑军、设五色诏等史事颇为重要。记皇后浴室有吸浊水之铜龟,能边行走边舂米之舂车,九龙喷水车以及华林苑中二斤重之勾鼻桃,冬花春熟之春李,秋花冬熟之王母枣等,也是重要的历史资料。唐代王维、李颀等人诗中的典故,多赖此书释解。堪为“罕观之秘籍”。有乾隆四十一年(1776)活字本, 《四库全书》本等。

猜你喜欢的书

潮骚

潮骚

《潮骚》(しおさい),是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创作的中篇小说,他于1953年3月与8月先后两度前往神岛旅行,9月开始执笔创作,在1954年发表,作品曾获第一届新潮社文学奖。作者在五十年代初曾访问晚春的希腊。归国后,美丽的希腊使他产生创作冲动。他向往着古希腊肉体与知性的平衡,要在作品中表现远离当代文明、人情朴素的美丽小岛的生活以及小岛上毫无现代人苦恼与绝望的年轻人的爱情。由此,产生了这部深受读者喜爱的作品。小说描写了住在伊势湾歌岛上的年轻渔夫新治与少女初江的热恋故事。新治高大健美,初江光彩照人。两人在悄悄相爱中,激情使他们紧紧拥抱在一起,但理性与意志力又促使他们克制住各自的冲动。一个淫雨连绵的日子,当渔船遭到危险时,新治以惊人的水性与力量挽救了全船人的性命。曾竭力阻挠两人相爱的初江的父亲闻后,应允了两人的婚事。

万氏女科

万氏女科

妇产科著作。又名《万氏妇人科》。3卷。明万全(密斋)撰。初刊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此书分调经、崩漏、胎前、产后4章。卷1为总论及妇科杂病;卷2、3分述胎前产后诸疾,末附保产良方。治疗上主张“调经专以理气补心脾为主;胎前专以清热补脾为主;产后专以大补气血行滞为主”。全书条分缕析,洞悉原委,简而实用。现有《万密斋医学全书》丛书本,建国后有排印本。

道德真经注

道德真经注

四卷。初唐李荣(生卒年不详)撰。李荣,初唐元天观道士,号任真子,为高宗、武后间人。撰有《道德真经注》四卷。仅存一至三十六章。旧题称: “元天观道士李荣注”。书分《道经》、《德经》二经。《道经》末章与《德经》原缺,后在敦煌卷子中发现此书下卷。因书前奏表称道士臣荣,所以都误认为李荣是息斋道人,进而认为此书为息斋道人所著。白云斋《道藏目录详注》在《道德真经义解》下误抄为息斋李荣注,实乃错误。然《道德真经注》与《道德真经义解》之间存在异端有四:其一,《道德真经义解》分《道经》、《德经》共八十一章;而此书仅分《道经》、《德经》并无章次。其二,《道德真经义解》之旨在于: “常无,欲以观其徼,常有,欲以观其微”。认为《道德经》上、下都可以达到一定的极限,掌握它可以得道、治国、修身;而此书之旨阐述:“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提倡圣人行不言之教,处无为之治。其三,《道德真经义解》认为“非常道,非常名,常者不变谓也”,又认为“谷神不死,神藏于体,犹山之藏谷,故曰谷神”。此书认为:“非常道者,非是人间常俗之道,非常名者,非常俗荣华之虚名也”,又认为 “谷空也”。其四,《道德真经义解》多散句,而此书似骈文,如此等等。说明此二书实非一人之作。《新唐书·艺文志》、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及唐末强思齐 《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对《道德真经注》都有记载和引用,因此学者认定此书为李荣著而于息斋道人《道德真经义解》无涉。后世学者认为此书阐述详实,对《道德经》的理解、解释均有独到之处。为唐以后研究《道德经》者引以为参考。现存明 《道藏》本、明 《道藏举要》本。

讨满洲檄

讨满洲檄

章炳麟撰,以“军政府”名义发表。刊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民报》临时增刊《天讨》。历数清政府十四条大罪并檄告天下:军政府将奋起逐北,摧其巢穴,为中华种族请命。誓言当扫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实行民族民主革命。

俟解

俟解

王夫之著。一卷。作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其“题辞”言:“窃恐解之者希也,故命之 《俟解》”。全书从唯物主义观点出发,着重阐述了人生哲学方面的问题,劝人“养其习于童蒙”,“博文以礼”, 切戒“玩物丧志”。主张以《诗》教荡涤浊心,凡事要适如 其节。对宋儒和释老所倡“居敬”、“空疏”等观点亦有批 评。其中不少观点可与《张子正蒙注》相发明。收入《船山遗书》、《船山全书》。1956年中华书局将该书与《思问录》合编,校点刊行。

发菩提心戒

发菩提心戒

发菩提心戒,一卷,石经寺主讲经律沙门志仙记,房山石经 第28册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岳飞

岳飞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宋朝著名的抗金将领,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之一。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人,出身于佃农。父亲岳和,以务农为业,家境贫苦。岳飞生于北宋末年,幼时曾遇一次大水灾,母亲姚氏抱着他

孔子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襄公二十二年(一说二十一年)十月庚子日(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其远祖

孟子

孟子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创始人。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人。幼年丧父,母教极严,家境贫困。长大后,曾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的门人,是孔

张仲景

张仲景

张仲景(约公元150~219年) 是东汉卓越的医学家。他的《伤寒杂病论》被后世视为经典,他被尊为医圣。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郡涅阳县 (今河南邓州市)人。张仲景少好学善思,10岁时就读了不少的书,羡慕扁鹊的“起死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