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
考工记图
《作者:戴震》戴震撰,2卷。乾隆二十一年(1756)刊行。《考工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科技著作,主要记述百工技艺之事,从先秦至宋明对此书研究不断。因该书文字奥曲艰深,所涉名物难以理解,乾嘉学派戴震以图绘形式,对此书加以释义。乾隆十一年《考工记图》初稿完成,10年后,重新修订。他吸收东汉经学家郑众与郑玄研究成果,将两人旧注加以考订补入书中;将初稿插图分刻51幅,每半页1幅,以图说作为补注。主要是对宫室、车舆、兵器、礼乐等列图说明,对古物、制度、字义等加以考证。其插图的释义富有创见,对某些名物的辨析非常精细,考证清晰、明朗;提出并解决了许多自汉唐以来对《考工记》研究不解的问题,纠正了前人的误说。此书文字内容、图像绘制都优于先前研究著作,引领清代《考工记》研究成为一门独立学问。是研究先秦时期手工业生产技术的珍贵资料。初刻本由纪昀阅微草堂刊行,曾收刻于《戴氏遗书》,又收入《皇清经解》。【图片可以下载PDF版阅读】
-
天工开物译注
《作者:宋应星》中国明代含有农业内容的科学技术专著。宋应星撰。应星字长庚,江西奉新人,万历举人。崇祯七年(1634)出任江西分宜县教谕,后又任福建汀州府(今福建省长汀县)推官、毫州(今安徽省亳县)知州等。明亡后弃官回乡终生不仕。《天工开物》是作者任分宜教谕时所著,初刻于1637年,但此后几乎失传,直到1929年才出现据日本所藏翻刻本的影印本,后又出了日本营生堂本的影印本及万有文库等本。60年代初中国发现原刻本后,又出了原刻本的影印本。全书共三卷,有18篇,全面系统地记述了中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和经验。在农业方面,“乃粒”讲耕作栽培,“乃服”讲蚕桑,“粹精”讲米粮,“甘嗜”讲种蔗、制糖和养蜂。此外“彰施”记制植物质颜料,“膏液”记榨油,“蘖”记酿酒,也与农业有关。本书在每篇后均有多幅附图,表达具体操作情状。书中绝不引经据典,全是经作者直接观察、访问和研究所得,内容丰富充实,具有重要的价值,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
镜镜詅痴译注
《作者:郑复光》中国最早专门论述几何光学原理的著作。郑复光著。1846年成书,1847年刻入清道光中杨尚文辑的《连筠簃丛书》。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12月出版。郑复光(1780—约1853),清代科学家。字元甫,又字浣香,安徽歙县人。少年时即成为贡生。自幼偏爱科学,博览群书,注重西学,重视实验研究,通晓数学、物理学和机械制造,尤善于融会贯通中西光学。1819年曾依据古文献成功地做过削冰造镜取火的实验。道光年间曾自制一架测天望远镜。1842年写成《弗隐与知录》,把当时人们认为怪异不可解的各种现象,归纳成200余条,用物性、热学、光学、地理学等原理加以解释。 本书共5卷,约7万余言,计分“明原”、“类镜”、“释圆”、“述作”4个部分,末附“火轮图说”。明原部分计有6篇,分别说明了几何光学中几个重要的基本概念,论述了物体发光和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折射现象,以及眼睛的光学功能。类镜部分是镜子的综述,论述了4个问题,介绍了几种镜的质料与性能,重点阐述了几种方形透明体的特性及其光现象。释圆部分是全书的中心,分为5个专题,主要论述了几种凸凹透镜成像的理论问题,并分别论述了凸凹透镜成像的总规律、特点,透镜组的成像情况,凸凹透镜之间量的关系。述作部分著录了17种光学仪器和器具,详细论述了各种光学仪器的制作、调节、使用、保养和原理。本书集当时已传入中国的西方近代光学和中国古代光学知识之大成,加以系统化,内容全面,图文并茂,安排系统与逻辑结构严谨,是当时1部比较完整的几何光学著作,书中所阐发的几何光学理论,代表了清代中期中国的光学发展水平。
-
梓人遗制
《作者:薛景石》《梓人遗制》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木质机械设计专著。薛景石著。书虽于元中统二年(公元1261)定稿,但始终未能正式刊印,仅以稿本或个别传抄本面世,流传不广。及至明代,知者愈少,只剩一本入藏于明之内府,后被收录在 《永乐大典》卷18245 “匠”字部 (新印本第172册) 内。《梓人遗制》 前为段成己序。原书正文所记机具110种,现仅存其中 “车制”和“织具”两部分内容中的14种,约占原书的百分之十三,其余的俱己亡佚。“车制”部分现存约三千字,主要讲五明坐车子制造法,另绘有 “图辇”、“靠背辇”、“屏风辇”和 “亭子车”图谱。“织具”部分现存约五千多字,主要讲 “华机子”(提花机)、“立机子”(竖立式织机)、“罗机子”(专门织造罗类织物的木机)、“小布卧机子”(用手织造丝麻织物的木机)以及 “籰子”和 “泛床子”(用于穿综修纬一类机具)等机具的制造方法,及各机具的用法,绘有上述机具及一些零部件图谱。
-
天演论
《作者:赫胥黎》近代严复所译英国科学家赫胥黎《进化论与伦理学》一书的前半部。分两卷,三十三篇。1897年译成,在天津《国闻报》增刊《国闻汇编》连载,次年正式出版。1931年收入商务印书馆《严译名著丛刊》。十几年间,先后出现了三十多个版本。译书采取“达旨”方针,既介绍原著基本精神,又“不斤斤于字比句次”(《天演论》译例言),附有译者自序及大量按语,“取便发挥”,表达己见,力求服务于当时斗争需要。严复受庸俗进化论者斯宾塞影响,认为生物进化的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但他不同意斯宾塞的弱肉强食、“任天为治”的主张。故翻译《天演论》,以赫胥黎“与天争胜”的观点,“救斯宾塞任天为治之末流,……且于自强保种之事,反复之致意焉”(译《天演论》自序)。严复强调,面对生存竞争,弱者不应消极悲观,坐以待亡,而应奋起抗争,求得生存发展。时值甲午战后,《天演论》的发表具有震聋发聩的作用,在社会引起巨大反响。它不仅为当时的变法维新运动提供了最新式的理论武器,而且教育和鼓舞几代人走上革命道路。严复亦因此成为我国近代最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康有为称赞:“天演论为中国西学第一者也”(《与张之洞书》)。书中以“内籀”和“外籀”即近代科学的归纳法和演绎法为“即物穷理之最要涂术”;提出了“大宇之内,质力相推。非质无以见力,非力无以呈质”的机械唯物主义宇宙观。
-
物理小识
《作者:方以智》中国明清之际自然哲学著作。方以智据西晋张华《博物志》、宋僧赞宁《物类相感志》等书推衍而成,由其子方中通和学生杨暄编订(可能有所补充)。初刊于康熙初年。版本主要有康熙宛平于藻庐陵刻本、光绪宁静堂刻本、商务印书馆1937年《万有文库丛书》本等。十二卷。成书于1643年。介绍天文、物理、数学、地学、生物、哲学等学科的知识,涉及天地、律历、风雷、雨旸、人身、医药、饮食、金石、器用、草木、鸟兽、鬼神、方术等内容的研究。书名中的“物理”指“事物之理”,不是今天物理学中的“物理”之含意,但书中有不少物理学知识的介绍和研究,并广及力、热、声、光、磁各领域。在自然科学与哲学的关系方面,提出“寓通几(指哲学)于质测(指自然科学)之中”
-
论气
《作者:宋应星》明宋应星撰。1637年于江西分宜学署编 写。全书分《形气》(五章)、《气声》(九章)、《水火》(四 章)、《水尘》(三章)及《水风归藏》、《寒热》(各一章),计 六篇二十三章。取对话体裁。为有关自然哲学的著作。 试图对日常生活、生产过程中的自然现象,例如燃烧、 腐烂、蒸发、凝结、生物的新陈代谢、金属的冶炼等,作 出哲学上的概括,找出关于物质组成和变化的一般性 解释。认为“盈天地皆气也”,宇宙间的各种事物从生长 到死亡都是“由气而形,形复返于气”的带规律性的变 化,而“气”作为万物的本原其本身并没有消灭,只是处 在不同的形态中。例如种子入地,由气而生,长大成木, 砍伐成材,制成器具,遇火成灰,或叶落化为泥,最后又 转化为气。包含有物质不灭的思想。此外,本书还涉及 到声学等一些物理学上的问题。有1975年上海人民出 版社据崇祯年间刻本重新整理刊行的标点本。
-
天工开物
《作者:宋应星》中国古代论述农工技术的一部百科全书。明末宋应星著。成于崇祯十年(1637)。次年刊行。宋应星(1587~?),字长庚。江西奉新人。他于1634年开始写作《天工开物》,1637年成书。这部书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生产实践经验作了科学的概括和全面的总结,书中还附有200多幅精美的插图。全书内容十分丰富,共3卷,分为18个项目,即:乃粒、乃服、割施、粹精、作咸、甘嗜、陶埏、冶铸、舟车、锤锻、燔石、膏液、杀青、五金、佳兵、丹青、曲蘖、珠玉,几乎包括了当时农业、手工业生产的各个方面。本书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关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百科全书,已有日、英、法、德、俄等多种译本,具有世界性影响。
猜你喜欢的书
印第安酋长
羽毛是印第安部落里权力的象征。这部《印第安酋长》中,“老铁手”来到印第安人领地绘制地图。在部落间的冲突中,阿帕奇人的酋长“好太阳”饮弹身亡,美丽的姑娘“丽白”为追求白人的文明与爱情却被白人杀害。年轻的酋长温内图踏上了复仇之路……《印第安酋长》为“爱因斯坦最爱读的悬疑探险小说”之一。《印第安酋长》作者卡尔·麦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游记探险小说家之一。他的作品受到了众多世界名人的赞誉,他书中鲜明的色彩和扣人心弦的悬念,显示了小说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永恒魅力。他是最伟大的作家。
道门定制
道教斋醮科仪之章典。十卷。题道士吕元素集成,朱陵真隐胡湘龙编校。成书年代不详。撰者生平不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该书十一卷。前五卷为南宋道士吕元素撰。元素作书于南宋孝宗时。后六卷为元素门人吕太换所补。太换作书于南宋宁宗时。据考证,该书第五卷中有大元国乡贯字样,殆元代刊刻,并有附益。本书卷首有淳熙戊申吕元素自序。其云至简易者道,而至详备者礼,凡人之所以事天者道也,因事天而起至诚之心者,有礼存焉,此圣人垂世立教之本旨也,然与繁简之间,当有所折衷而不可过也。又云道门斋醮简牍之设,古者止符篆朱章而已,其它表状、文移之属,皆为后世以人间礼兼考合经教而增益,设有定式,或者内容详备而失简易之旨,或失之卤莽而使敬事天者,无所考定,不惬其意,故校定编撰,略使适中,使人简易使用。卷六有自序言及校补情况和编校的目的,云定制遗于众醮奉道深信之士,因无善本考校自叹,但因师意不可辞,故爰加参考,与前五卷为全书云云。该书前五章所载皆斋醮中表状文牒及符箓,后五章兼录政和玉音长吟法事、短吟法事及道君自制道词等。每章、表、文、状、牒、简各有定式。如议全箓白简云:简箓功及幽冥不可具述,独张丽华尤为昭著。言诵经至九过,适当忏罪之时,遂简疏,则奏简当在功德成就之时明矣。近有方发奏之时,先取救苦符,尽焚以为亡者出离地狱,义有未安,盖抽魂自有文牒自简,当在传度时宣告,使亡者乘道场所作功德及愿持戒忏悔自新之力,然后奠简告下,十方赦罪释冤。自此方为出离地狱,上登朱宫尔。故经云:九幽地狱,众生闻北帝广为启请,心生悔过,愿求解脱,天尊方为说戒给符,此尤可处。又念咒篆符不为难事,但能篆二十面即可记忆,盖符咒意义相合故也。再如议表状:九皇请表,每位专奏一通,略入事言启事,以某月取某日某时设醮降真,以致望幸之意,不必全入愿意,其它众真中请状并土地三界等牒皆然。盖侍登坛行道,自有章词致祷尔,或醮事止作一通,请诸圣者止用请状为便,若表上列九皇号则不合格式。《道门定制》为宋以前道教斋醮科范之章本,是对宋以前紊乱醮科的审正。在道教科仪领域中,占有一定的地位。该书收录于《正统道藏》正一部。
素女妙论
《素女妙论》,中医性学书籍,此书包括了一些摘取自《素女经》 、《洞玄子》的文字,然后重写及重新编排,组成连贯性的文字讨论,在其中空白不连贯的地方加上了编纂者的意见和看法。全书以黄帝和素女的对话写成,似乎是一本男子实用性指南。这本晚明出现的性学书籍颇值得注意。 此书包括了一些摘取自《素女经》 、《洞玄子》的文字,然后重写及重新编排,组成连贯性的文字讨论,在其中空白不连贯的地方加上了编纂者的意见和看法。全书以黄帝和素女的对话写成,似乎是一本男子实用性指南。此书虽然还保留了过去一些性书中还精及用性作治疗的内容,但是却没有吸精及有关道教邪术的叙述。
四时田园杂兴
宋组诗。七绝。范成大作。作于淳熙十三年(1186)。诗前小序云:“淳熙丙午,沉疴少纾,复至石湖旧隐。野外即事,辄书一绝。终岁得六十篇,号《四时田园杂兴》。”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与“冬日”五组,各十二首。组诗结合作者观感,从多方面表现南宋江南农家的生活,诸如自然环境、节令气候、风情民俗、耕耘稼穑以及悲欢离合,均有真切生动的再现。如歌咏田园风光的:“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描述农民辛勤劳动的:“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鞭挞繁重赋税的:“采菱辛苦废犁锄,血指流丹鬼质枯。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这些诗继承了陶渊明、王维、储光羲的传统,却无闲适冲淡之风,而有浓厚的泥土气息,这便与历来以山水田园寄寓隐逸思想者迥然不同。组诗兼用赋、比、兴表现手法,意境活泼自然,风格明快,语言平实,给人以清新之感,是诗人代表作品。清王载南总评《四时田园杂兴》曰:“纤悉毕登,鄙俚尽录,曲尽田家况味。”(《柳亭诗话》)钱钟书指出:“他晚年所作的《四时田园杂兴》不但是他的最传诵、最有影响的诗篇,也算得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并评论说:“使脱离现实的田园诗有了泥土和血汗的气息,根据他的亲切的观感,把一年四季的农村劳动和生活鲜明地刻画出一个比较完全的面貌。”(《宋诗选注》)
三字经训诂
《三字经》是中国传统启蒙教材之一,相传为南宋学者王应麟著。此《三字经训诂》由清代王相增修训诂(注解),其内容多沿袭自明代赵南星注本,其取材典故广范,包括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此大字本为日本天保二年(1831)刊本。
楞伽经玄义
楞伽经玄义,佛典注疏。明智旭撰。一卷。是南朝宋求那跋陀罗译《楞伽经》的注释书。释经开“五重玄义”:释名、显体、明宗、辨用、教相。见载于日本《续藏经》。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张仲景
张仲景(约公元150~219年) 是东汉卓越的医学家。他的《伤寒杂病论》被后世视为经典,他被尊为医圣。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郡涅阳县 (今河南邓州市)人。张仲景少好学善思,10岁时就读了不少的书,羡慕扁鹊的“起死回生”
张衡
张衡(78年—139年),东汉著名辞赋家、文学家、科学家。《后汉书》有传。字平子。南阳郡西鄂(今河南南阳县)人。少时即善属文,西游三辅,作《温泉赋》;东入洛阳,观太学,问学于经学大师贾逵,遂通《五经》、六艺。永元(89—1
李达
李达(1890年10月2日-1966年8月24日),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教育家。字永锡,号鹤鸣。湖南零陵人。早年在长沙、北京等地读书。1913年东渡日本学习科学和实业。十月革命后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1918年5月参加组织中华留日学生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