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震

- 姓名:戴震
- 别名:字东原、慎修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安徽休宁人
- 出生日期:1724年1月19日
- 逝世日期:1777年7月1日
- 民族族群:
戴震(1724年1月19日—1777年7月1日)字东原、慎修,号杲溪。安徽休宁人。清乾隆五年(1740)随父至江西南丰贩布谋生。曾在福建邵武县设馆讲学。七年,回乡拜江永为师,潜心学问。对制度、名物、数学、天文、地理等均悉心钻研,尤精音韵、训诂。治学由“声音、文字以求训诂,由训诂以寻义理,实事求是,不偏主一家,亦不过骋其辩。十六年,补县学诸生。二十年,乡里豪族侵占其祖坟地,并欲加罪,遂避祸入京,寄居歙县会馆。与纪昀、王鸣盛、钱大昕、王昶、朱筠等名士交往,声重京师,名公卿争相与交。二十七年,乡试中举。三十四年、三十六年,先后应汾州知府孙和相、汾阳和县李文起聘,修成《汾州府志》、《汾阳县志》。三十八年,四库开馆,特召为纂修官。曾先后6次参加会试,均未及第。四十年,赴殿试,赐同进士出身,授翰林院庶吉士。入四库馆5年,馆臣凡有奇文疑义均前往咨访,请为考订始末源流。以积劳致疾病逝,归葬休宁县商山。其博闻强记,对天文、数学、历史、地理均深有造诣,尤精音韵。所创古音9类25部之说,及阴阳入对转的理论,对经学、语言学贡献尤大。由其辑佚整理的古代算经10种,系统总结前人成就。所校《水经注》,纠正长期以来经、注混淆的错误,对地理学为功尤巨。在哲学上肯定世界是“气”的变化过程,而“气化流行,生生不息”,就是“道”或“理”。强调从具体考察事物中认识事物规律(理)的必要,并用“理存于欲”的命题,反击理学家所谓“去人欲,存天理”的说教,认为“后儒以理杀人”,为一代思想大师。著有《原善》、《原象》、《孟子字义疏证》、《声韵考》、《声类表》、《方言疏证》、《水地记》、《勾股割圜记》等50余种。后人编有《戴氏遗书》、《戴震集》。
猜你喜欢的书
脉经钞
脉学著作。3卷。民国孙鼎宜编撰。《孙氏医学丛书》之一。是书卷一列脉形状、凭脉知证、脉部位、三部病候、三部病候治法、三部杂论、三部等同病候、三部虚实、三部决死生法; 卷二列四时脉、五脏脉、五脏脉证生死、五脏脉证治法、五脏脉相反、脏腑气绝证候、五脏杂论、奇经病候、病热脉候、五积脉候、百病生死脉法、医律、平妇人脉、平小儿脉; 卷末附列王叔和《脉经·序》,叔和事略,脉经钞目录、脉经钞序、脉经异同字。全编以《内经》、《难经》及扁鹊、华佗、张仲景之书脉法各据《脉经》补正之; 又以岐伯之言为一集,校之以 《诸病源候论》、《千金方》所载。
杨氏家藏方
方书。南宋杨倓撰。二十卷。倓字子靖,崞(今山西原平)人。官签书枢密院事,昭庆军节度使。兼通医学。将家中所藏医方及古方验证有效者,按病证分别门类,编成此书,初刊于淳熙五年(1178)。卷一至卷二,诸风,包括中风、癫痫、头面风等方; 卷三,伤寒、中暑、疟疾、积热方; 卷四,风湿、脚气、秘涩方; 卷五,一切气、积聚、心腹痛方; 卷六,脾胃方; 卷七,泄泻、痢疾、泄痢方; 卷八,痰饮、咳嗽方; 卷九,补益、痼冷方; 卷十,虚劳、心气、消渴、水气蛊胀、小肠疝气方;卷十一,眼目、咽喉、口齿方; 卷十二,疮肿方。卷十三,肠风痔漏方; 卷十四,折伤、丹药方; 卷十五、十六,妇人方; 卷十七至卷十九,小儿方,有急慢惊风、诸疳等十三类病证方; 卷二十,杂方、汤方。凡四十九类,载方一千一百一十一首。所选多属宋以前医方,有较少见者。内容丰富,纲目清晰,便于应用。对研究宋以前用方及临床参考均有价值。有元种德堂刊本,日本松枝元亮辑安永六年(1777) 活字印本。
太上化道度世仙经
太上化道度世仙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似出于唐宋间。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经文分作三品。第一《化道品》,劝人修心炼性,清心寡欲。谓修道者应「持斋奉戒,淡泊为门,身心清静,无爱无憎」。第二《五彩品》,谓「天地与人,元同一根」;「人之生死,患害色身」。劝人随顺天地,自然无欲。第三《玄理品》,论述「餐津服炁」之法。宣称:「故炼金丹者,以津液为本也,服气者五行之正气也。」全篇要旨为论述修心服气之道。
阿弥陀经异本
阿弥陀经异本,日本赤松连城跋。
金刚疏科释
金刚经疏科释,一卷,隋智顗疏,元徐行善入疏从经并记缘起,日本梵芳募刻书后。
御制拣魔辨异录
凡八卷。又作拣魔辨异录。清世宗撰,雍正十一年(1733)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一四册。明代临济宗僧汉月法藏撰有‘五宗原’一书,其门人潭吉弘忍亦撰‘五宗救’一书以批驳当时曹洞宗之主张,遂引起当世禅林间之论诤,及至清代,犹有余波。世宗即撰本书,谓法藏、弘忍等人之宗乘主张为邪魔异说,并列举彼等之语录及著作,一一加以驳斥。又指出彼等之传人饮酒食肉、破毁戒律,危害佛教甚钜,必须翦除,故世宗曾以实际行动迫害法藏派之僧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