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宝典

  • 摄大乘义章

    摄大乘义章

    《作者:佚名摄大乘义章,卷四,佚名,编号二八〇九。

  • 起信论注

    起信论注

    《作者:佚名起信论注,一卷,首尾缺,编号二八一五。

  • 诸经要钞

    诸经要钞

    《作者:佚名诸经要抄,一卷,首尾缺,二八一九。佛教著述。作者不详。一卷。敦煌遗书藏本。原卷无标题,现题系据内容所拟。本书罗列了善知识、恶知识、假佛、真佛、法身礼、假三宝、真三宝、假戒、真戒、不净说法、净说法、有诤法、有为法等类别,然后引证二十余种经文论述之。由于本书引用了译于唐开元年间(713—741)的《念诵结护法普通诸部》,而其文字又为《历代法宝记》所引用,故产生年代约为723—779年间。书内引用了《法句经》、《金刚三昧经》、《禅门经》的文字,且有不少禅宗色彩的词句,故研究者认为它与禅宗及《历代法宝记》的作者或有某种关系。本书

  • 菩萨藏修道众经抄

    菩萨藏修道众经抄

    《作者:佚名菩萨藏修道众经抄,卷十二,首缺,编号二八二〇。

  • 诸经要略文

    诸经要略文

    《作者:佚名诸经要略文,一卷,首尾缺,编号二八二一。

  • 天台分门图

    天台分门图

    《作者:佚名天台分门图,一卷,佚名,尾缺,编号二八二四。

  • 真言要决

    真言要决

    《作者:佚名真言要决,六卷,唐刘仁会述,存卷一、三皆首缺,编号二八二五。

  • 大乘净土赞

    大乘净土赞

    《作者:佚名大乘净土赞,一卷,佚名,编号二八二八。

  • 持斋念佛忏悔礼文

    持斋念佛忏悔礼文

    《作者:佚名持斋念佛忏悔礼文,一卷,首尾缺,编号二八二九,

  • 传法宝记

    传法宝记

    《作者:佚名禅宗史书。唐代杜朏(生卒年及生平事迹皆不详)撰。一卷。约撰于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唐宋以来诸家经录不见著录,后发现于敦煌遗书中。此书以禅宗北宗的观点,记述了另一个禅宗传法世系,即:东魏嵩山少林寺释菩提达磨、北齐嵩山少林寺释惠可、隋皖公山释僧璨、唐双峰山东山寺释道信、唐双峰山东山寺释弘忍、唐嵩山少林寺释法如、唐当阳玉泉寺释神秀。这一传法世系在弘忍和神秀间多出一位法如,是不见于他书记载的;同时,此书所记某些人物的事迹也不为他书所载,从而为研究禅宗史提供了许多新的资料。此书的敦煌写本有三种,分别保存于日本和法

  • 三界图

    三界图

    《作者:佚名三界图,一卷,佚名,编号二八四〇。

  • 大佛略忏

    大佛略忏

    《作者:佚名大佛略忏,一卷,佚名,尾缺,编号二八四一。

  • 印沙佛文

    印沙佛文

    《作者:佚名印沙佛文,一卷,佚名,编号二八四二。印沙佛是在河岸沙滩上以印印沙为塔形,或以七俱胝佛像塔印印于香泥沙上纸上,随印随念诵,认为是同诵经念佛一样的功德。一般在正月一日(亦有在九日)进行,同时举办斋会。敦煌社条中规定社邑印沙佛的作法或为社人轮流担任斋主操办,或为社人共同出物举行。印沙佛的地点在河滩、社人家或寺院,在寺院举行时寺院亦出若干麦粟。印沙佛时由僧人念诵印沙佛文,祈愿佛佑国安人泰,四界清平,地方官员安寿,斋主及社人家庭消灾免罪,求福来世。

  • 大悲启请

    大悲启请

    《作者:佚名大悲启请一卷,佚名,编号二八四三。

  • 文殊师利菩萨无相十礼

    文殊师利菩萨无相十礼

    《作者:佚名文殊师利菩萨无相十礼,一卷,佚名,尾缺,编号二八四四。

  • 押座文类

    押座文类

    《作者:佚名押座文是敦煌变文之一。系唐宋时代,以通俗方式对民间弘法时,在宣讲佛经前所唱之七言韵文。‘押座’二字有镇压四座之意,故押座文有导引正题、收摄心神之功用。如维摩经押座文之末段(大八五·一二九七中):‘不似听经求解脱,学佛修行能不能;能者虔恭合掌着,经题名目唱将来。’‘唱将来’三字为各押座文末句所共有。大正藏第八十五册所收之押座文类,包括维摩经押座文、温室经讲唱押座文等。

  • 菩萨布萨文

    菩萨布萨文

    《作者:佚名佛教仪轨书。作者不详。一卷。敦煌遗书藏本。是敦煌地区佛寺行布萨时所用文书。共包括《入布萨堂说偈文》、《受水偈文》、《浴筹说偈文》、《受香汤说偈文》、《唱行香说偈文》、《受筹说偈文》、《还筹偈文》、《清净妙偈文》、《布萨竟说偈文》等九篇,反映了一个完整的布萨过程。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北龙68号则是金光明寺僧人依此《菩萨布萨文》进行布萨活动的实录。这些偈文不仅用于布萨,亦用于受五戒活动(参见斯4218号),但受五戒时仅用其中《受水偈》、《受香汤偈》、《受筹偈》与《还筹偈》四首。另外,这些偈颂还用作敦煌当地佛教大

  • 祈愿文

    祈愿文

    《作者:佚名中国早期并无祈愿文,祈祷、发愿的意愿一般用祝文表达,随着佛教的传入祈愿文大量产生。佛教以为,祈福需以“悲敬为初。悲则哀苦趣之艰辛,思拔济而出离。敬则识佛法之难遇,弘信仰而登神”(《广弘明集·启福篇序》)。故而,祈愿文常常悲众生之艰辛,敬佛法之难遇,为家国、僧俗、佛法发愿祈福。一,首尾缺,佚名题记,编号二八四六。二,首尾缺,佚名题记,编号二八四七。

  • 大乘四斋日

    大乘四斋日

    《作者:佚名大乘四斋日,一卷,佚名,编号二八四九。

  • 布萨文等

    布萨文等

    《作者:佚名布萨文等。一卷,首缺,编号二八五三。

  • 索法号义辩讽诵文

    索法号义辩讽诵文

    《作者:佚名索法号义辩讽诵文,一卷,佚名,唐佚名题记,编号二八五七。

  • 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并图

    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并图

    《作者:佚名一卷,佚名,梁张保达题记,尾题大目犍连变文,编号二八五八。 唐五代变文。敦煌卷子写本。今存写本凡九种,七种为残本,一种首尾完整而略有缺漏,一种首尾完整,题名《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并图一卷并序》,结尾有“《大目犍连变文》一卷”和“贞明柒年辛巳岁四月十六日净土寺学郎薛安俊写”字样,当抄写于五代后梁时。内容写目连母青提因隐匿供养诸佛的资财,堕入阿鼻地狱。目连成正果后,不见其母,而得已升天庭的父亲启示,入冥间寻母,见母身受苦刑,援救无术,乃求诸如来。如来率八部天龙,打开地狱,救出青提。目连去王舍城乞得饭食奉献母亲,青提则因贪婪

  • 惠远外传

    惠远外传

    《作者:佚名惠远外传,一卷,首缺,宋张长继题记,编号二八五九。

  • 府君存惠传

    府君存惠传

    《作者:佚名府君存惠传,一卷,佚名,编号二八六〇。

  • 大蕃沙洲释门教法和尚洪辩修功德记

    大蕃沙洲释门教法和尚洪辩修功德记

    《作者:佚名大蕃沙洲释门教法和尚洪辩修功德记,一卷,佚名,佚名题记,编号二八六二。

猜你喜欢的书

见闻札记

见闻札记

美国作家华盛顿·欧文的散文和故事集。初版时欧文化名“杰弗里·克雷翁”(法语:“铅笔”的意思)。本书以高超的艺术技巧把浪漫主义奇想与日常生活场景的真实描写、幽默和抒情结合在一起。其中最著名的是《瑞普·凡·温克尔》和《睡谷的传说》两篇故事,皆取材于荷兰移民的古老传说。瑞普·凡·温克尔是个游手好闲的懒汉,饮了仙酒,一觉睡去,醒后已过20年。正是“洞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周围现实发生了巨大变化:美国在独立战争中获胜,建立了共和国。可是摸不着头脑的瑞普却仍旧称英王乔治三世陛下的臣民。这个人物的名字在美国已成了普通名词,用来表示懒惰和因循守旧。《睡谷的传说》写一个怕鬼的乡村穷教师爱上一个富家美女,正当自鸣得意时遭到“鬼”的袭击。原来这个“鬼”是他的情敌装的,永远打消了他对美人的痴心妄想。《见闻札记》中的故事也有写英国生活的,写美国印第安人习俗的。这些故事都具有浓厚的民间口头文学色彩,情节怪诞离奇,充满浪漫主义气息。

阿特拉斯耸耸肩

阿特拉斯耸耸肩

1957年,《阿特拉斯耸耸肩》首次由兰登书屋出版。据说,这部小说当时已被12家出版社退稿,出版以后,恶评如潮但畅销无比,对美国大众的影响仅次于《圣经》,作者也因该书几乎激怒了整个成人世界:父亲、母亲、左派知识分子、自由主义者和保守主义者。他们贬低她:只有十几岁的青少年醉心于她的学说。咒骂她:她患上癌症完全是她在哲学上和精神上犯错的结果。在政治上,兰德是一个失败者,自由主义者不喜欢她摆出的自我为中心的姿态;保守派不喜欢她的无神论;双方同时都反对她的个人主义。 然而,与青年马克思一样,兰德也是不怕闪电、不怕霹雳、不怕天空中的惊雷或许,安兰德是美国文学史上最具争议的作家之一,她提倡自私的美德,公开为资本家辩护,而且毫不掩饰她对庞大政府的憎恶。《阿特拉斯耸耸肩》在美国的销售已达千万,被称为自私圣经在书中,与《资本论》对资本的批判一样,她对空想社会主义进行了批驳:在20世纪发动机公司,实行了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制度,开始人们都欢欣鼓舞,觉得这样就可以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结果能干的人工作越来越多,懒惰的人的需求越来越多,工厂很快就倒闭了。看来,在对人性的缺点没有充分的了解时,在财富还没有达到无限充裕的时候,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显然会给社会带来灾难。

石初集

石初集

元代诗文别集。10卷。周霆震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别集类。今本《石初集》是周霆震的门生晏璧编集。卷首有洪武六年(1373)刘玉汝序,陈谟序,洪武七年葛化序,张莹序。据诸序,周霆震平生“诗文千百篇,厄于灰烬。此编特兵后感时触事之作”(张莹序)。陈谟与葛化序都曾拿杜甫与周霆震相比,陈谟甚至说周霆震有3大幸事,一未仕于元,二经战乱仍健在,三元末江南野史传世不多,而周霆震所作可为国史补。卷1为五言古诗。卷2—3为七言古诗,卷4为律诗,卷5为绝句、卷6为序、卷7为记、卷8为志铭,卷9为传、说、书后,卷10为题跋、赞、祭文。卷末是附录,包括晏璧等人所作周霆震行述、墓志以及洪武十四年(1381)林坚撰《石初集》后序。并附有成化九年(1473)彭时、商辂、刘宣等跋语。据跋语,可知现存《石初集》是其6世孙周正方刊于浙江佥宪任上。

华阳集

华阳集

北宋王珪(1019—1085)撰。四十卷,一作六十卷、附录十卷。珪字禹玉,成都华阳(今属四川)人。后徙舒(今属安徽)。庆历进士,历官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掌朝凡十六年,无所建树。其集原本久佚,清乾隆间,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中辑抄成编为六十卷,又附录十卷,清内府刊印《武英殿聚珍版书》时,将“其中青词、密词、默词、醮词、齐文、道场文、功德疏,及教坊致语之类,均非文章正轨,谨禀承圣训,既加删削,重编为四十卷。”诗词作六卷,有诸体诗二百四十六首,帖子词、宫词、歌词百六十四首。文三十四卷,奏状三十三篇,札子三十六篇,表百七十一篇,内制文七百二十七篇,外制文二百十一篇,册文、祝文、祭文等七十八篇,问、议、序、启二十三篇,神道碑七篇,志铭、墓记三十二篇,凡一千三百一十篇。其文宏侈瑰丽,多台阁之体。其诗以富丽为主,讲究摛藻敷华,精思锻炼,细润熨贴。《明堂庆成》、《上元应制》诸篇,工丽独绝。有《丛书集成初编》据《武英殿聚珍版书》本排印本。《四库全书》本作六十卷,附录十卷。今人栾贵明据残存《永乐大典》与乾隆《聚珍版书》本互校,又辑得十六条。见《四库辑本别集拾遗》。

纯阳帝君神化妙通纪

纯阳帝君神化妙通纪

《纯阳帝君神化妙通记》,元朝全真道道士苗善时编撰。七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记传类。纯阳帝君即全真道祖师吕洞宾,号纯阳,元武宗至大三年(1311)诏封为「纯阳演正警化孚佑帝君」。本书为吕洞宾神化传记,作者根据有关经书文集和唐宋史传,摭收实迹,削去浮华,编成一百二十化。每一化记述吕洞宾故事一则,并附赞颂诗文。卷一至卷二凡七化,记述吕洞宾家世及悟道、受道之事。卷三至卷七共一百十三化(内缺第二十六至三十三化),主要记述吕洞宾成道之后隐化显神,警世济世,点化世人成仙或戏弄财主恶人故事。受其化度者甚多,其中包括曹国舅、何仙姑、邵雍、韩绮、施肩吾、王重阳等儒道名士。全书文笔类似唐宋传奇小说。

台宗十类因革论

台宗十类因革论

台宗十类因革论,四卷,宋善月述。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孔子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襄公二十二年(一说二十一年)十月庚子日(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其远祖

张衡

张衡

张衡(78年—139年),东汉著名辞赋家、文学家、科学家。《后汉书》有传。字平子。南阳郡西鄂(今河南南阳县)人。少时即善属文,西游三辅,作《温泉赋》;东入洛阳,观太学,问学于经学大师贾逵,遂通《五经》、六艺。永元(89—1

余象斗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