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学五术
-
太上长生延寿集福德经
《作者:佚名》太上长生延寿集福德经,撰人不详。似出于唐宋间。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经文乃元始天尊为长生护福神王讲说,篇幅较短。内称众生归依大道,应先行三清静:「第一身清静,第二心清静,第三口清静」。然后可修三洞上法。并于三元、五腊、八节、四时、本命生辰日诵念「长生延寿咒」、「集福德咒」,即可神魂洞彻,外散鬼魔,福德日积,世世安乐,经中有咒颂。
-
太上真一报父母恩重经
《作者:佚名》元始天尊劝斋戒修善,以报父母劬劳。本经当出自 《太上老君说报父母恩重经》之后。
-
太上洞玄灵宝诸天灵书度命妙经
《作者:佚名》一卷。道教经书。又名《诸天灵书度命妙经》、《灵书经》等。作者不详。今人考其为古灵宝经之一,出于南朝刘宋前。主要描述道教长生不死、幸福无忧的理想国。经中讲大福堂国长乐舍、东极大浮黎国、南极赤明国、西极极乐国、北极无患国这五方极乐世界中,男女长寿,自然不死,无有哭尸之声,无有疾病,恒在福中,唯乐是欣,不闻国人有悲戚之声。经中又有《诸天灵书度命品章》,为东南西北四章,称其是四天帝王度命之妙品,四天上圣真人玉女常所歌诵,故四方正士遍得法音,自然道真,寿命长远,迳上天堂。收入《道藏》洞真部本文类。又洞真部玉诀类有《诸天
-
太上元始天尊说大雨龙王经
《作者:佚名》元始天尊述六十八龙王名号,劝人书写念诵龙王经,烧香供养,建立道场,以降雨消灾。
-
太上元始天尊说金光明经
《作者:佚名》元始天尊劝人诵经,供养十二童子,以疗眼疾。
-
太上元始天尊说消殄虫蝗经
《作者:佚名》太上元始天尊说消殄虫蝗经,撰人不详。似出于唐宋。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经文乃元始天尊对太极真人讲述。谓天下人民不生敬信,故虫蝗兢起,水旱不调。天尊命神将神君、风伯、雨师、雷公、雷母、龙王龙神等降临下界,收摄虫蝗,使风调雨顺。又劝天下人民改恶从善,建立道场,诵经设斋,上告乾象星宿之神,作大福利,使人民富足安乐。篇末附偈颂一首。
-
太上元始天尊说续命妙经
《作者:佚名》元始天尊劝人诵经呼名,使人长生益寿。
-
太上元始天尊证果真经
《作者:佚名》元始天尊劝人持诵真经,以求长生、福庆、度幽。
-
太上玄都妙本清静身心经
《作者:佚名》元始天尊述恶业荫盖正性,劝人以香汤灌洗全身,复以静观识性相皆假有真空,并劝人持诵该经。
-
太上玉华洞章拔亡度世升仙妙经
《作者:佚名》卷后《叙传授经事》称金皇统三年(1142年),杜长春得道后传授本经。本经凡9章,劝人去十恶,转诵真经,并述内丹。
-
太上玉佩金铛太极金书上经
《作者:佚名》亦称《洞真玉佩金铛经》,简称《玉佩金铛上经》。道教。成于六朝。一卷, 内分七章。《无上秘要》、《三洞珠囊》等均有引用。所谓“玉佩者, 九天魂精”,“金铛者,九天魄灵”。以玉佩、金铛为日月之魂魄精灵,乃九天之神。主要讲存思身神之法,其法有闭目内视、咽气、存神及诵经、念咒、服符、按摩等,以为持续修炼,可以长生成仙。收入《道藏》第30册。
-
太上慈悲道场消灾九幽忏
《作者:佚名》原题“太极左仙公葛玄纂集”,乃依托。大抵乃唐代李含光收集前代忏仪编纂而成。十卷。忏文主要为经文,均节取《太玄经》、《业报经》、《昇玄经》等,而以《昇玄经》为主。全书分为四十三品,各品仪节,大体相同。开始由师说经,其次说文忏悔,归礼十方天尊真人,其后为回向祝愿。其目的在为忏主宣讲经法,广说因果报应及持戒功德之要, 以达到超度祖宗,离三恶道, 同登道岸,并上祝国泰民安。收入《道藏》第297—299册。
-
太上洞渊三昧神咒斋忏谢仪
《作者:杜光庭》太上洞渊三昧神呪斋忏谢仪,题「广成先生杜光庭删定」,书出于唐末。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内载道士为人建斋行道,转读《太上洞渊三昧神咒经》之科仪,谓行此仪可以「首谢罪愆,断截魔瘟,清家安国,保护人民」。其仪式节次有归礼十方天尊、忏谢祝咒,吟颂旋行等。
-
太上洞渊三昧神咒斋清旦行道仪
《作者:杜光庭》太上洞渊三昧神呪斋清旦行道仪,原注「缺午晚仪」。唐末道士杜光庭删定。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内载道士清晨行洞渊三昧神咒斋,转诵《太上洞渊三昧神咒经》之科仪。谓行此斋仪可祝天下太平,亡灵得度。其仪式节次有唱赞、诵咒、上香、礼拜忏谢,步虚旋行,祝启发愿等等。
-
太上洞渊三昧神咒斋十方忏仪
《作者:杜光庭》太上洞渊三昧神呪斋十方忏仪,唐末道士杜光庭删定。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内载道士为民家建三昧神咒大斋,行道礼忏,以期救治灾疾,请福祈恩。其仪式为依次向十方礼忏祝愿,并诵十方神咒。
-
太极真人敷灵宝斋戒威仪诸经要诀
《作者:佚名》《灵宝中盟经目》第二十二种著录《太上洞玄灵宝敷斋威仪经》,为六朝灵宝经。本诀盖与之有关。陈国符《道藏源流考》认为本经或即东晋葛巢甫所造。述威仪。
-
太上慈悲道场灭罪水忏
《作者:佚名》太上慈悲道场灭罪水忏,不署撰人。约成书于唐宋间。原书三卷,《正统道藏》本合为一卷,收入洞玄部威仪类。经文乃元始天尊在大罗玉京演说,谓每年三元之日,三元官属与四司五帝、善恶童子等神灵上朝金阙,考校世人生死罪福之籍及地狱水府幽魂业簿。若于此时大设斋醮,虔告天地,天尊即派遣众神降临斋坛、灭罪除灾,保佑生人,使国土安宁,亡灵得度。其斋醮法事主要有归礼天地水三元各六十位天尊,依次忏悔自身及师长父母姻亲所犯罪业。又劝人于五腊之日为亡亲先祖建斋设醮,行道礼忏,以祈亡灵超升,国泰民丰。
猜你喜欢的书
两分铜币
收录一九二三年四月发表处女作至一九二五年七月之间所发表的本格或准本格推理短篇和极短篇共计十六篇。包括处女作《两分铜币》、《一张收据》、《致命的错误》、《二废人》、《双生儿》、《红色房间》、《日记本》、《算盘传情的故事》、《盗难》、《白日梦》、《戒指》、《梦游者之死》、《百面演员》、《一人两角》、《疑惑》以及出道之前的习作《火绳枪》。同时收录傅博先生撰写的导读和解题,日本评论大师权田万治先生撰写的评论
沉思
《沉思》(Betrachtung)是卡夫卡首部问世的作品集,1912年由德国莱比锡的恩斯特·罗沃特出版社(Ernst Rowohlt Verlag)出版,收录了作家早期创作的十八篇作品。《柏林日报》评论《沉思》时说:“卡夫卡所说的,仿佛是那些无人疼爱、安静无声的人在悄声低语。”这18篇作品不拘一格,长短不一,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早年的卡夫卡已在写作上有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也可以感受到他敏锐的洞察力和异常细腻的内心世界。
古今源流至论
前集十卷,后集十卷,续集十卷,别集十卷。前、后、续集为宋林駧 (生卒年不详) 撰。林駧字德颂,宁德 (今属福建省)人。别集宋黄履翁 (生卒年不详)撰。黄履翁字吉父,生平籍贯均不详,可能也是闽人。从宋神宗开始改诗赋取士为以策论取士。考生须博通古今,深晓典制。但是又苦于篇帙浩瀚,很难一下子掌握。因此,一些人就将其编辑成书,以备科举之用。当时麻沙书坊,刊书最多。此书虽专为科举而编,但对宋代的朝章国典,分门别类,序述详明。而且又有些其他书籍所没有记载的内容。可以为一些考证者参考利用。有张目元延祐丁巳刊本、振绮堂有元刊本、《四库全书》本。
茶谱
明代茶书,钱椿年撰。《茶谱》,又名《制茶新谱》。椿年字宾桂,江苏常熟人。时人称其为友兰翁,或即其号。嘉靖年间尝修《钱氏族谱》。明代赵之履跋《茶谱续编》云:“友兰钱翁,好古博雅,性嗜茶。年逾大耋,犹精茶事,家居若藏若煎,咸悟三味,列以品类,汇次成《谱》,属伯子奚川先生梓之。”可知此书由其侄子刊行。又,明代顾元庆《茶谱序》称:“余性嗜茗,弱冠时识吴心远于阳羡,识过养拙于琴川,二公极好茗事者也。授余收焙烹点法,颇为简易……顷见友兰翁所集《茶谱》,其法与二公颇合,但收采古今简什太繁,甚失谱意……”末署:“嘉靖二十年吴郡顾元庆序。”可证钱氏《茶谱》成书于嘉靖二十年(1541)以前,书后又附录〔明〕赵之履辑《茶谱续编》一卷,内容为王友石(字孟端)竹炉并分封六事及昭代名公诸作。《茶谱》,仅见钱谦益《绛云楼书目》著录,题为兰友翁《茶谱》,编入《古今文艺丛书》(1912年编刊),改题为八十翁友兰钱椿年集《制茶新谱》,仍包括《续编》。此书也被日本青木正儿收入《中华茶书》,题为《制茶新谱》,当据《古今文艺丛书》收入;福田宗位又译成日文,编入《中国の茶书》(即青木《中华茶书》日译本)。全书分茶略、茶品、艺茶、采茶、藏茶、炙茶、制茶诸法、煎茶四要、点茶三要、茶效等目。大致杂采陆羽《茶经》、毛文锡《茶谱》、蔡襄《茶录》等书内容分别归入各目。唯炙茶、制茶诸法(橙茶、莲花茶、茉莉花茶)、煎茶四要中之洗茶、点茶三要中之择果,为根据明代烹饮茶法总结的新内容。
纂异记
传奇小说集,唐李玫撰。“玫”,一作“攻”,一作“政”,大中(847—859)时人,其他不详。本书所记也都是神仙鬼怪之事。但是它不限于记载现成的奇事异闻,有的还是有意的创作。象《嵩岳嫁女》一篇,写了神仙大办婚礼的场面。作者将不同时代的仙人凑合在一起,让他们写唐代的七言律诗,显然是作者编制出来的故事。原书一卷,已佚,《太平广记》存有佚文。《说郛》中的《纂异记》题宋李玫撰,记宋人故事,显系伪托。
教苑清规
凡二卷。元代自庆编于至正七年(1347)。又称增修教苑清规。收于卍续藏第一○一册。本书系天竺大圆觉教寺之云外法师自庆,将天台教苑清规(编者不详,仅知其属天竺山白云堂)再增补修订。内容分为十门,即祝赞门、祈禳门、报本门、住持门、两序门、摄众门、安居门、诫劝门、真归门、法器门等,各门之下复详述细节。本书为研究宋、元时代天台宗组织、制度等之重要资料。此外,教苑清规另有二书,一为宋代智圆(976~1022)所作,凡二卷。另一为日僧无著道忠(1653~1744)所作,凡二卷。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襄公二十二年(一说二十一年)十月庚子日(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其远祖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
岳飞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宋朝著名的抗金将领,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之一。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人,出身于佃农。父亲岳和,以务农为业,家境贫苦。岳飞生于北宋末年,幼时曾遇一次大水灾,母亲姚氏抱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