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学五术

  • 元始天尊说三官宝号经

    元始天尊说三官宝号经

    《作者:佚名元始天尊说三官宝号经,撰人不详。似出于宋元。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经文乃元始天尊对赤脚大仙传授三官宝号:上元一品赐福天官紫微大帝,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虚大帝,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阴大帝。据说下方生人持念三官宝号,即能解除厄难。

  • 了明篇

    了明篇

    《作者:佚名南宋宋先生述,毛日新编。毛日新序称其遇宋先生,将其亲授诗词编为《了明篇》。序撰于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包括《遇真歌》、《解迷歌》、《和朗然子进道诗三十首》以及词22首。述修炼身中汞铅。论述气功甚简明,如介绍“神气相随”在炼功中的作用时说: “气随神, 神随气, 神气相随, 透入泥丸里。长把金关牢锁闭, 捉得金晶, 暗地添欢喜。下辛勤, 须发志, 十二时中, 莫把工夫弃。阴尽阳全神出体, 功行成时, 名列神仙位。”

  • 灵台经

    灵台经

    《作者:佚名灵台经,撰人不详。约出于唐宋间。南宋《秘目》所算类、《通志‧艺文略》历数类,均着录「灵台编一卷」,当即此书。今《正统道藏》本一卷。收入洞真部众术类。经文原本为十二章,《正统道藏》本缺前八章,仅存后四章。即〈定三方主〉第九、〈飞配诸宫〉第十、〈称星历分〉第十一、〈行年灾福〉第十二。其书言算命术,属紫微斗数类。大略依人之生辰定其三方主,又以二十八宿加临十二月,配身官、命官、德宫、财帛宫、寿命宫等二十余宫,以推算人生之贫富寿天及流年吉凶。

  • 元始天尊济度血湖真经

    元始天尊济度血湖真经

    《作者:佚名元始天尊济度血湖真经,又名《灵宝升玄济度血湖真经》。撰人不详。似出于宋元。三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此经乃元始天尊对众仙演说。内称东北方有酆都,其地分列诸狱,考罚世人罪恶。其中有一狱,在北阴大海底,「积血成湖」,名曰血湖地狱。该狱又分为血池、血盆、血山、血海。一切众生积诸罪业者,不分男女,死后皆入血湖地狱备受苦难,不得出离。尤以「产死血尸女人」为甚。元始天尊怜悯众生,济度罪魂,故说咒语二首。即「三洞大法诸天救拔梵炁隐语」、「三元秘梵天灵宝书」。又命太乙救苦天尊率领诸神清荡血湖,超度罪魂。众生若能奉戒向善,供奉并诵

  • 元始天尊说北方真武妙经

    元始天尊说北方真武妙经

    《作者:佚名元始天尊说北方真武妙经,撰人不详。约出于宋代。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经文乃元始天尊为妙行真人讲说。内称元始天尊敕北方真武神将带领天兵到下界「收断妖魔,拔除魂爽」,并载真武冲将所作咒语,谓供奉此经,唸咒启告,可致魔精消灭,天下和平。

  • 元始天尊说变化空洞妙经

    元始天尊说变化空洞妙经

    《作者:佚名《元始天尊说变化空洞妙经》,「古灵宝经」之一,约成书于南北朝或隋唐之际。蒋叔舆《斋坛安镇经目》着录「洞玄灵宝变化空洞妙经」,当即此书。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此经乃元始天尊命真仙传授,言修习「变化空洞八道」之法。八道即四时八节之日。经文宣称八节日是「天上朝会开真大庆之日」,其时万神集会,分判善恶,记功书罪。学道者应于八节之日戒斋忏谢,烧香诵经,愿念诵咒,上感神明,即可名列玉籍,向日飞升。书末有「灵真八道变化空洞玉景隐符」八枚,学道者可于八节之日各书一符吞服之。

  • 黄帝授三子玄女经

    黄帝授三子玄女经

    《作者:佚名黄帝授三子玄女经,撰人不详。《隋书‧经籍志》着录「玄女式经要法一卷」;萧吉《五行大义》引「玄女拭经」,疑即此书。今《正统道藏》本一卷,收入洞真部众术类。此书内容词语,与《黄帝龙首经》相似,亦为汉魏六朝古占卜书。经文言占卜日辰吉凶之法,共十四条。所占之事多与选择婚嫁日辰有关。如第一条占与人期会之吉日良辰,第二条占索求聘物,以下各条皆占娶妇嫁女之日辰吉凶。从内容文字看,此经似有缺佚。

  • 黄帝宅经

    黄帝宅经

    《作者:佚名黄帝宅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似出于唐宋间。二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众术类。本书论述卜宅之法。谓家宅「乃是阴阳之枢纽,人伦之楷模」。若家宅安则家族昌吉,不安即门族衰微,故须考察家宅之阴阳休咎。其法术分宅院四面为二十四路,配以天干地支、八卦九宫方位,以相其吉凶。相宅之要在于阴阳平衡,阴阳得则吉昌,偏阴偏阳则凶。凡欲移居,须向福德之方;凡欲造宅,须顺十二月之生气,若修造时冲犯土气,即有灾殃。书中有相宅图二幅。详述二十四路、十二月建造之吉凶禁忌。又有所谓五虚五实之法,谓宅大人少、门大内小等为五虚,令人贫耗,五实则令人富贵云云。

  • 秤星灵台秘要经

    秤星灵台秘要经

    《作者:佚名秤星灵台秘要经,撰人不详。据卷首序文,作者应为唐昭宗乾宁(894-897)年间人。《通志‧艺文略》道家类着录窦子通撰「灵台秘宝符书一卷」;《宋史‧艺文志》杂家类着录扶风隐者撰「通幽子灵台隐秘宝符一卷」,疑即此书。今本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众术类。此书言禳灾算命之术,内容可分为两部分。前半篇首先论述五行生克,并载各种禳解法术,如禳灾星法。禳火法、禳土法、禳木法、禳暗曜法等。后半篇星命历算法术,有歌诀二首。其一《洞微限歌》,根据人生所禀星命推算吉凶祸福。其二《洞微大数休咎歌》,根据生辰五行推算命运。

  • 黄帝金匮玉衡经

    黄帝金匮玉衡经

    《作者:佚名黄帝金匮玉衡经,撰入不详。唐初释法琳《辨正论》着录「黄帝金匮」,疑即此书。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众术类。本书内容词语,多与《黄帝龙首经》相似,亦为汉魏六朝道教占卜书。经文分《金匮》、《玉衡》二章,每章各有十节经文。其内容为占卜时日吉凶之法术,大略以时辰日期之阴阳生克,预测人事之吉凶休咎。如《金匮》第一经曰:「日辰阴阳中有相克者为用,是谓入不入。」又如《玉衡》第四经宣称:四离之辰(即四时八节之日),上望见月,是谓不详。其它各节经文皆与此相类。

  • 金箓玄灵转经早午晚行道仪

    金箓玄灵转经早午晚行道仪

    《作者:佚名金箓玄灵转经早午晚行道仪,原不署撰人。其祝文中有「圣寿天齐、皇明日丽」之语,当系明代道士所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分作三篇,即〈玄灵转经早朝行道仪〉、〈玄灵转经午朝行道仪〉、〈玄灵转经晚朝行道仪〉。三篇科仪皆用于奉旨为皇家建金箓大斋,转诵《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祈请三清、玉帝及北斗九星君等神灵保佑皇帝延生益算,祝愿皇帝圣寿万安,皇图永固、金枝蕃衍,宝历绵洪。其三朝行仪节次大同小异,皆较为长冗。

  • 玄门报孝追荐仪

    玄门报孝追荐仪

    《作者:佚名玄门报孝追荐仪,不署撰人。从内容文字看,似出于元代或明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本书所载科仪,乃出家道士追荐超度其亡亲所用,以祝启文辞为主。内称三纲五常乃立人之大本,是故净明之法,本忠君孝亲以存心;盟真之斋,以报祖荐亲而立教。凡道士学仙修真,须以报孝追荐为先务,为列祖先亡归礼道真,忏悔谢过,祈祷圣真拔度亡灵出离冥途,上升仙境。其追荐仪式主要有宣辞、礼方忏悔、发愿、设醮谢恩、宣进状、宣疏、送神化财等节次。

  • 玉箓三日九朝仪

    玉箓三日九朝仪

    《作者:佚名玉箓三日九朝仪,原不题撰人。约成书于北宋末至明初。三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本书内载敕建玉箓大斋三日行道之仪。卷上为第一日早午晚三朝仪,卷中为第二日早午晚三朝仪。卷下为第三日早午晚三朝仪(原注「缺晚朝仪」)。其三日九朝行仪节次大同小异,大旨皆为归礼三清、玉帝等圣真神灵,礼忏供养,祈请荐度亡灵上升天境,并祝帝祚延永,四海宴安。

  • 元始说功德法食往生经

    元始说功德法食往生经

    《作者:佚名元始说功德法食往生经,撰人不详。似出于唐宋。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此经乃元始天尊演说,旨在超度地狱饿鬼及众生亡魂。据称天尊怜悯地狱饿鬼、畜生等遭受痛苦,不得超生,乃对大慈大悲真人宣说颂文二首、偈文一首。向饿鬼施舍法食。转诵经文,使各得解脱离苦,随愿往生。

  • 元始说先天道德经注解

    元始说先天道德经注解

    《作者:李嘉谋原作者不详,宋代李嘉谋注解。五卷,前有序。据序文,此经板行西蜀,至南宋理宗宝祐(1253—1258)年间,天饴子谢图南为序而传,蜀本已不存。谢图南宦游岭表,得此经于方外一蜀士之手,后至西浙授李嘉谋,嘉兴道士李君可募工付梓以传,并与所谓《八威龙文》合刻为一书,由李嘉谋作序。今本无谢、李之序,亦无《八威龙文》,当系元以后版本。经文托称元始所说,分为妙、元、神、真、道五篇,每篇一卷,一千言,共计五千言。每篇九章,合计四十五章。序称其与《老子》五千言并传于世,实则仿照五千言,借《道德经》之名以引起世人注意,以广流布。经文主要讲明妙、

  • 元始天王欢乐经

    元始天王欢乐经

    《作者:佚名元始夭尊劝人行道积善、持三洞大法,使国王欢乐,诸天齐临。天尊遣真人、童子、玉女、金刚、神王各百名保佑国安民丰。 该经综合三洞及正一诸法,盖出自隋唐。

  • 还丹歌诀

    还丹歌诀

    《作者:元阳子还丹歌诀,原题「元阳子集」。元阳子似为晚唐道士。《通志‧艺文略》着录「元阳子还丹诀二卷」,当即此书。今《正统道藏》本收入洞真部方法类。此书为诸家还丹歌诀之选辑。上卷辑录《古神仙身事歌》、《吴真君歌》、《真晓真人诀》、《魏真人歌》等歌诀十首。下卷为元阳子所撰《还丹金液歌》。诸歌诀宗旨大多相同,皆咏颂外丹。以真铅真汞、华池神水、阴阳合互而结丹为要。

  • 蠢子医

    蠢子医

    《作者:龙之章医论。清龙之章撰。四卷。之章字绘堂,太康(今属河南)人。晚年不幸,二子相继而亡,留下诸孙,不得已以医为业谋生。并取平日心得结合古人方略编成歌诀,以授诸孙,积而成帙。仿宋之邵康节将数学课儿名为《蠢子数》,故名。成书于光绪八年(1882)。不分门类,每项列有细目,凡二百二十二则,约七万余言。分别论述学医、运气、脉理、脉象、望色、辨证、立方、用药,并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疾病的辨证。认为古今运气、用药均不同,故论治据当年运气而以除湿利气为主,化痰清热为辅。其治法以汤药为主,亦有针、砭及薰、洗等外治法。强调学医者须先明药

  • 太上灵宝玉匮明真斋忏方仪

    太上灵宝玉匮明真斋忏方仪

    《作者:杜光庭太上灵宝玉匮明真斋忏方仪,唐末五代道士杜光庭奉旨编撰。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玉匮明真斋乃道教灵宝诸斋法之一,用于忏谢前世今生所行过误。祈神灵消除罪录,开度幽关,上升天堂;并祝圣寿无疆。天下太平,幽显蒙恩,得道之后升入无形,与道合真。本篇仅列举依次向十方天尊、圣真神仙归礼忏谢之文,不载具体仪式节次。

  • 太上消灭地狱升陟天堂忏

    太上消灭地狱升陟天堂忏

    《作者:佚名太上消灭地狱升陟天堂忏,不署撰人。从内容文字看大约出于唐宋。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内称元始天尊于三元宝宫大放光明,依次叙说十方地狱罪人之苦状。天尊告众人曰:若能缮写经文,葆称其旨,静念而建坛立像,志心而行道散花,当遣金刚神王等众神迥骸起死,炼质成真,荐度罪人往生天堂。按本篇所列酆都诸神名号,与洞真部本文类所收《元始天尊说酆都灭罪经》略同。

  • 太上玄司灭罪紫府消灾法忏

    太上玄司灭罪紫府消灾法忏

    《作者:佚名太上玄司灭罪紫府消灾法忏,不题撰人。从内容文字看似出于唐宋间。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内载一百五十位天尊名号。世人上香祝启三清上圣等众神,至心归命一百五十位天尊及四大真人,躬身忏谢,祈求诸神「校罪玄司之日,罪逐冰消;行灾紫府之时,灾随雾扫」。故名「玄司灭罪紫府消灾法忏」。

  • 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

    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

    《作者:蒋叔舆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南宋蒋叔舆编撰。据编末蒋叔舆之子蒋冲素等人所撰〈修书本末〉称本书原名《灵宝玉检》,系蒋叔舆根据其师留用光所传灵宝斋法仪轨,考证诠次而成。该书已佚,仅残存其中《黄箓斋仪》三十六卷。今《正统道藏》本五十七卷,又经后人增修而成,最后成书已晚至明代,收入洞玄部威仪类。本书集黄箓斋法之大成,不仅分门别类,详列各种黄箓斋醮仪轨,包括设坛法式、法具、法服、行斋节次、启文奏疏、咒语符图、偈颂赞引等等,并且酌情采集前辈陆修静、张万福、杜光庭、李景祈等人修订之斋醮仪范,保存不少有关古代斋仪已佚之资料。全书分二十四门,内容

  • 谷神赋

    谷神赋

    《作者:赵大信谷神赋,原题「天水逸人大信注」。约出于北宋。《通志‧艺文略》着录「谷神赋一卷,赵大信撰」,当即此书。今本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本篇赋文以老子「谷神不死」之说为本,论说养生之道。宣称「养神在心,不死在我」,谷能自养,神则归窍,则一炁长存,生可常永。养神之道,在收心摄目,绝爱去欲,守一静专。赋文每句之下,皆有七绝诗一首作为注解,共计诗五十一首。诗意大抵以养神为内丹之要,以先天谷神为内丹之本,其说与南宗颇为不同。

  • 谷神篇

    谷神篇

    《作者:林辕谷神篇,元朝玄巢子林辕撰述。二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卷首有大德八年(1304)作者序文,自称曾遇至人指点修真之要,遂披览群经,参寻众论,积成此稿。其书为诗文集,内载论说三篇《大药还丹诗》二十五首、《火候行持诗》五十三首、《水调歌头》词六首,末附炼丹图四种。各篇皆论述内丹道法,其说以元气为三才立命之基,人生之根本。认为人唯有薄名淡利,炼气修丹,以保此身长生,返老还童,才是「了身第一艺」。贬斥孟轲、庄周皆不知元气之真一;佛氏修性不知命,静坐参禅,亦仅为鬼仙之道。特别强调现世保命长生,斥责佛教积功德,修来世之说是「空言邪见」。其独宗元

  • 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

    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

    《作者:路时中道教经书。不著撰人。卷一末尾有上清大洞三景法师路时中附记,称于宣和庚子(1120)上元夜入室存真,见赵升谓其有秘书藏于句曲山三茅大山之顶,后果于其地得石函帛书一卷,因厘为二十四品以传世。卷二十八末尾又有路时中称以上七品格言并大观元年(1107)正月十五至七月初七累受大教主天君密降口诀,后至宣和元年(1119)品书禁书并降笔以传真。绍兴戊寅(1158)天君降靖中授路时中与弟子翟汝文,于是得亲闻笔记。则此书有可能为南宋路时中及其弟子据所谓教主天君降授而编成。书中谓玉堂乃天心祖法之内秘,万法之所宗,三界所仰,自汉天师以来独传心印,别无

猜你喜欢的书

两分铜币

两分铜币

收录一九二三年四月发表处女作至一九二五年七月之间所发表的本格或准本格推理短篇和极短篇共计十六篇。包括处女作《两分铜币》、《一张收据》、《致命的错误》、《二废人》、《双生儿》、《红色房间》、《日记本》、《算盘传情的故事》、《盗难》、《白日梦》、《戒指》、《梦游者之死》、《百面演员》、《一人两角》、《疑惑》以及出道之前的习作《火绳枪》。同时收录傅博先生撰写的导读和解题,日本评论大师权田万治先生撰写的评论

沉思

沉思

《沉思》(Betrachtung)是卡夫卡首部问世的作品集,1912年由德国莱比锡的恩斯特·罗沃特出版社(Ernst Rowohlt Verlag)出版,收录了作家早期创作的十八篇作品。《柏林日报》评论《沉思》时说:“卡夫卡所说的,仿佛是那些无人疼爱、安静无声的人在悄声低语。”这18篇作品不拘一格,长短不一,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早年的卡夫卡已在写作上有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也可以感受到他敏锐的洞察力和异常细腻的内心世界。

古今源流至论

古今源流至论

前集十卷,后集十卷,续集十卷,别集十卷。前、后、续集为宋林駧 (生卒年不详) 撰。林駧字德颂,宁德 (今属福建省)人。别集宋黄履翁 (生卒年不详)撰。黄履翁字吉父,生平籍贯均不详,可能也是闽人。从宋神宗开始改诗赋取士为以策论取士。考生须博通古今,深晓典制。但是又苦于篇帙浩瀚,很难一下子掌握。因此,一些人就将其编辑成书,以备科举之用。当时麻沙书坊,刊书最多。此书虽专为科举而编,但对宋代的朝章国典,分门别类,序述详明。而且又有些其他书籍所没有记载的内容。可以为一些考证者参考利用。有张目元延祐丁巳刊本、振绮堂有元刊本、《四库全书》本。

茶谱

茶谱

明代茶书,钱椿年撰。《茶谱》,又名《制茶新谱》。椿年字宾桂,江苏常熟人。时人称其为友兰翁,或即其号。嘉靖年间尝修《钱氏族谱》。明代赵之履跋《茶谱续编》云:“友兰钱翁,好古博雅,性嗜茶。年逾大耋,犹精茶事,家居若藏若煎,咸悟三味,列以品类,汇次成《谱》,属伯子奚川先生梓之。”可知此书由其侄子刊行。又,明代顾元庆《茶谱序》称:“余性嗜茗,弱冠时识吴心远于阳羡,识过养拙于琴川,二公极好茗事者也。授余收焙烹点法,颇为简易……顷见友兰翁所集《茶谱》,其法与二公颇合,但收采古今简什太繁,甚失谱意……”末署:“嘉靖二十年吴郡顾元庆序。”可证钱氏《茶谱》成书于嘉靖二十年(1541)以前,书后又附录〔明〕赵之履辑《茶谱续编》一卷,内容为王友石(字孟端)竹炉并分封六事及昭代名公诸作。《茶谱》,仅见钱谦益《绛云楼书目》著录,题为兰友翁《茶谱》,编入《古今文艺丛书》(1912年编刊),改题为八十翁友兰钱椿年集《制茶新谱》,仍包括《续编》。此书也被日本青木正儿收入《中华茶书》,题为《制茶新谱》,当据《古今文艺丛书》收入;福田宗位又译成日文,编入《中国の茶书》(即青木《中华茶书》日译本)。全书分茶略、茶品、艺茶、采茶、藏茶、炙茶、制茶诸法、煎茶四要、点茶三要、茶效等目。大致杂采陆羽《茶经》、毛文锡《茶谱》、蔡襄《茶录》等书内容分别归入各目。唯炙茶、制茶诸法(橙茶、莲花茶、茉莉花茶)、煎茶四要中之洗茶、点茶三要中之择果,为根据明代烹饮茶法总结的新内容。

纂异记

纂异记

传奇小说集,唐李玫撰。“玫”,一作“攻”,一作“政”,大中(847—859)时人,其他不详。本书所记也都是神仙鬼怪之事。但是它不限于记载现成的奇事异闻,有的还是有意的创作。象《嵩岳嫁女》一篇,写了神仙大办婚礼的场面。作者将不同时代的仙人凑合在一起,让他们写唐代的七言律诗,显然是作者编制出来的故事。原书一卷,已佚,《太平广记》存有佚文。《说郛》中的《纂异记》题宋李玫撰,记宋人故事,显系伪托。

教苑清规

教苑清规

凡二卷。元代自庆编于至正七年(1347)。又称增修教苑清规。收于卍续藏第一○一册。本书系天竺大圆觉教寺之云外法师自庆,将天台教苑清规(编者不详,仅知其属天竺山白云堂)再增补修订。内容分为十门,即祝赞门、祈禳门、报本门、住持门、两序门、摄众门、安居门、诫劝门、真归门、法器门等,各门之下复详述细节。本书为研究宋、元时代天台宗组织、制度等之重要资料。此外,教苑清规另有二书,一为宋代智圆(976~1022)所作,凡二卷。另一为日僧无著道忠(1653~1744)所作,凡二卷。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孔子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襄公二十二年(一说二十一年)十月庚子日(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其远祖

余象斗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

岳飞

岳飞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宋朝著名的抗金将领,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之一。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人,出身于佃农。父亲岳和,以务农为业,家境贫苦。岳飞生于北宋末年,幼时曾遇一次大水灾,母亲姚氏抱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