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
-
归厚录
《作者:蒋大鸿》世俗論龍。不明高山平洋。乃是兩事。於高山則宗喝物點穴之虛議。及至平洋。亦以山龍脈息求之。高山既昧。平洋亦誣。歸厚一篇。專為平洋而作而水龍之法盡於此矣。千古不傳之訣。忠告有生。一片孝敬之心。永錫爾類。自是民德歸厚矣。斯與楊公撼疑二經。並駕齊驅。惜失作者之名。然閱其文義。非天下之至精。則不能與於此也。有謂蔣大鴻得天宮之秘。因著此篇。門人范生為之圖註。而范氏謂是佚名。古本繫明冷謙註。然蔣大鴻自謂地理辨證之外。止有天元五歌。別無他本。據此則范氏之說為確。原本註義。剴切鮮明。後人多以意見增刪。故間夾雜不真。今增天元理數。悉為考證。并馭極章註末。附蔣大鴻黃白二氣說。審運章註末。附余所撰中元餘氣辨。雲菴蔣國宗城氏註。
-
天玉经外传
《作者:吴克诚》一卷、附《四十八局图》一卷。旧本题吴克诚(生卒年不详)撰,《天玉经外传》,又名《吴公教子书》。书中所含,以《青囊奥语》和《催官篇》词句及《玉尺经》三合为本。如其以庚午为火局,遂谓寅龙左旋属丙,右旋属丁,非但以木为火,尽其以性; 即论“三合”,丁火当生酉旺巳,暮丑正与寅午戌相反。又如因艮近寅,辛近戌,遂并以艮辛为火,坤乙为水,乾丁为木,巽癸为金,屈天干以就地支,溯流忘源,又失“三合”缘起之意,多为明代堪舆家之言。所以 《四库提要》称其“断为明人赝作无疑”。书中《四十八局图》,是为衍变《天玉外传》之说而设。《四库提要》据明代李国木为此书所作序文所述,认为此书是明万历间人之所为,并据明清流行本,将此书著录于术数类存目。现存《地理大全》本。
-
发微论
《作者:蔡元定》古代堪舆术书。宋蔡元定撰。一卷。《四库全书总目》:“是编即其相地之书。大旨主于地道一刚一柔,以明动静,观聚散,审向背,观雌雄,辨强弱,分顺逆,识生死,察微著,究分合,别浮沉,定浅深,正饶减,详趋避,知裁成,凡十有四例,递为推阐。”元定之学旁涉术数,《发微论》即其相地之书。作者试图以儒家理学融摄相地术,其大旨主地道一刚一柔,而以此理明动静、观聚散、审向背、别雌雄、辨强弱、分顺逆、识生死、察微著,故不同于世俗方技家支离谩诞之说,而为后世所重。《发微论》一书,是蔡元定所撰相地之书。其书列 《刚柔》、《动静》、《聚散》、《向背》、《雌雄》、《强弱》、《顺逆》、《生死》、《微著》、《分合》、《沉浮》、《浅深论》、《饶减》、《趋避》、《裁成》、《感应》诸篇。
猜你喜欢的书
卷施阁文集
别集。清代洪亮吉撰。甲集10卷,乙集8卷。亮吉字君直,号北江,阳湖(今江苏武进县)人。乾隆进士,官贵州学政。嘉庆二年(1797)贬伊犁,次年获释,后从阮元修《续资治通鉴》。洪长于舆地、考订,亦工诗文。是集为其手定,文甲集有《意言》和考、释、传、序之文。乙集卷2有辞赋之作,如《七招》、《过旧居赋》、《伤知己赋》,仿骚重情,不为理障。余为杂文,连珠等。洪擅骈偶,希踪八代,继轨六朝,与骈偶大家孔广森齐名。有乾隆六十年(1795)贵州节署刻本,《四部丛刊》即据此影行。另有《四部备要》(据《北江遗书》)本。
遵生八笺
一名《雅尚斋遵生八笺》。十九卷,明高濂(生卒年不详)撰。该书撰成于万历十九年(1591)。共十九卷,分为八个部分。卷一、卷二为清修妙论笺,摘录历代养生格言,其宗旨多出于医家、道家;卷三至卷六为四时调摄笺,记录按四时不同进行修养的口诀;卷七、卷八为起居安乐笺,专门介绍各种可资颐养的宝物器具等;卷九、卷十为延年却病笺,介绍服气导引的方法;卷十一至卷十三为饮馔服食笺,开列利于养生的食品名目,附以服饵诸物;卷十四至卷十六为燕闲清赏笺,皆论赏鉴清玩之事,以种植花卉之方法附于后。卷十七至卷十八为灵秘丹药笺,介绍各种习见的经验方药;卷十九为尘外遐举笺,记载了历代善于修身养性的一百名隐逸者的事迹。此书从各方面论述养生之道,对于各种养生方法、饮食记述颇详,征引丰富。对于古器物、单方验方等也详加记录。对于研究中国传统养生之道有重要参考价值。版本主要有明万历十九年雅尚斋刊本,明崇祯间刊本,清嘉庆十五年(1810)弦雪居重订本等。近年又出版了多种排印本。
南濠诗话
明代都穆撰。都穆 (1458—1525), 字玄敬, 吴县(今属江苏)人。明孝宗弘治年间进士,授工部都水主事,历礼部主客郎中,官终太仆少卿。该书亦称《南濠居士诗话》,一卷,七十多则。书中以记载古今诗人佚诗佚事为主,论诗不专主一家。其诗学见解,一是明确反对崇唐抑宋:“昔人谓‘诗盛于唐,坏于宋’,近亦有谓元诗过宋诗者,陋哉见也。刘后村云:‘宋诗岂惟不愧于唐,盖过之矣。’予观欧、梅、苏、黄、二陈至石湖、放翁诸公,其诗视唐未可便谓之过,然真无愧色者。”可见明中期诗坛,虽是前七子“诗必盛唐”的天下,然宗宋诗者亦自不绝如缕。二是强调写真情实境,反对无为强作:“东坡云:‘诗须有为而作。’山谷云:‘诗文惟不造空强作,待境而生,便自工耳。’予谓今人之诗,惟务应酬,真无为而强作者,无怪其语之不工。”这显然也是针对当时诗坛流弊而发。但总的看来,书中对诗学理论的阐发不多,且往往就前人议论从而发挥之,甚少创见,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见地颇浅”。有《历代诗话续编》本。
金山活佛
煮云法师,法名实泉,江苏如皋人,十九岁落发,一九五○年以一衣一钵渡海来台,住锡凤山佛教莲社。一生致力于弘扬净土,尤以精进佛七应机最众。一九八六年八月圆寂,享寿六十八,平生著述甚多,著有《金山活佛》、《皇帝与和尚》、《佛门异记》等十一本书。《金山活佛》一九五九年出版。人称“金山活佛”的妙善禅师,俗家姓董,陕西省人。他的出生年代及舍报年龄,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是出自乐观法师的《金山活佛神异录》,谓活佛于民国二十三年(一九三四年)在仰光示寂,世寿八十四岁;一说是出自煮云法师的《金山活佛》,谓活佛于民国二十四年(一九三五年)示寂于仰光,世寿五十四岁,这两者之间相差了三十年。参考其他资料推算,以煮云法师所说相近。
释教最上乘秘密藏陀罗尼集
山云居寺石刻佛教大藏经(略称房山石经),是隋代静琬法师开始发起,至明末绵历千年不断雕制的石刻佛经。目前被整理出来的有30册。其中第28册中的《释教最上乘秘密藏陀罗尼集》是唐代行琳大师所集,里面包含了30卷供700多个佛教陀罗尼咒。囊括了我们目前所见的种类最全的陀罗尼,甚至大量在佛经失传的咒语也在里面,非常珍贵。
五分比丘尼戒本
一卷。梁代释明徽撰。《五分比丘尼戒本》是依佛陀什译弥沙塞五分律及弥沙塞五分比丘戒本而作。全戒本载有三百八十戒条。具体有:八婆罗夷法,十七僧伽婆尸沙法,三十尼萨耆波逸提法,二百一十波逸提法,八婆罗提提舍尼法,一百众学法,共三百七十三戒,缺无七灭净法,合之总为三百八十戒。此书“律本虽略,准义合安。岂可尼僧有诤不殄”是其优点所在。不足之处是,此戒本尚缺“七灭净”有失圆满。该戒本对约束教众,规范佛教具有积极作用。是佛教比丘在管理上,走上正规化,制度化、法律化的具体体现。有金陵刻经处本。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张仲景
张仲景(约公元150~219年) 是东汉卓越的医学家。他的《伤寒杂病论》被后世视为经典,他被尊为医圣。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郡涅阳县 (今河南邓州市)人。张仲景少好学善思,10岁时就读了不少的书,羡慕扁鹊的“起死回生”
张衡
张衡(78年—139年),东汉著名辞赋家、文学家、科学家。《后汉书》有传。字平子。南阳郡西鄂(今河南南阳县)人。少时即善属文,西游三辅,作《温泉赋》;东入洛阳,观太学,问学于经学大师贾逵,遂通《五经》、六艺。永元(89—1
李达
李达(1890年10月2日-1966年8月24日),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教育家。字永锡,号鹤鸣。湖南零陵人。早年在长沙、北京等地读书。1913年东渡日本学习科学和实业。十月革命后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1918年5月参加组织中华留日学生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