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托长老

辜托长老
  • 姓名:辜托长老
  • 别名:
  • 性别:
  • 国籍: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辜托长老,又称静道和尚,北宋初人,影响巨大的堪舆学大家,生卒年月及生平事迹不详。其总结风水学,归为『龙、穴、砂、水、向』五字。即:龙要起伏屈曲活动为主,砂要缠护抱穴朝案分明,穴要气脉窝藏穴晕为的,水要逆朝横收平净为佳,向要净阴净阳依水所立。所有堪舆典籍,核心无非就是此五十字,真正言简意赅,直指真原。

辜托长老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心理物理学纲要

心理物理学纲要

德国哲学家和物理学家费息纳(GustavTheodor Fechner,1801~1887)著,1860年出版。作者将心理物理学的定义表述为“讨论心物之函数的关系或相互关系的正确的科学”。(见李汉松编著:《西方心理学史》第131页)它的公式为:S=KlogR(S代表感觉强度,R代表刺激强度,K为常数)意思是,刺激作为几何级数增加时,感觉作为算术级数增加。此书的历史功绩在于将实验研究和数学计算同时介入心理学,推动了科学心理学的诞生。18世纪时康德曾断言,心理现象复杂多变,既不能实验,也不能用数学公式推算。19世纪初,赫尔巴特曾用数学公式推算,但因为无实验数据计算,终于失败了。费息纳的心理物理学却在两方面都获得成功,尽管他的研究目的在于论证泛灵论二元论的心物关系,但此书提出的研究方法和一些新的概念一直为实验心理学沿用着。为此,曾有人主张,实验心理学或说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应从本书出版的时间算起。

太上大道三元品戒谢罪上法

太上大道三元品戒谢罪上法

《太上大道三元品戒谢罪上法》,「古灵宝经」之一,约出于东晋南朝。《无上秘要》已引此经。据考本书原为《太上洞玄灵宝三元品戒经》中一篇,后单出为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玉诀类。经文宣称凡修学而未得道者,皆因本人身负宿对,罪根不释所致,当于三元之日(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修行谢罪之法。其法先请太上老君召出身中诸神,依次向无极天尊及诸方神灵上章陈词,首过谢罪,乞求原宥,据称修行此道可列名诸天,使众真欢喜,万神开宥宿对,披散罪根,「克得神仙」。

伤寒法祖

伤寒法祖

清·任越庵撰。约成书于1793年。全书4万字。书凡2卷。卷上述伤寒全论大法、六经正义、合病启微、风寒辨惑、温暑指归、痉温异同、平脉准绳。卷下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病解, 末以制方大法殿后。任氏认为, 慈溪柯韵伯撰《伤寒论注》四卷、《伤寒附翼》二卷, 复撰《伤寒论翼》二卷, 阐未发之藏, 探独得之秘, 其明辨详析, 使仲景千古不明之案, 一旦豁然。但因流传已广, 翻刻既多, 其文义字句, 类多鱼豕, 观者未得洞明, 咸置高阁。殷鉴于此, 是书特将柯氏《伤寒论翼》错讹之处, 细加校正, 去繁就简, 重新正定, 而编次仍循柯氏之旧, 故定名曰《伤寒法祖》。是书在学术上, 以遵从柯韵伯学术思想为宗旨, 既以六经分证立论, 又主张伤寒六经为百病立法, 自亦包括杂病在内。反复阐明六经经界、合病并病等, 对伤寒六经证治亦详为剖析, 在仲景制方用药方面亦作了某些探索。然缺乏个人的独到见解。本书在任越庵生前尚未梓版。任氏逝世后多年, 其孙任波将此书稿交于弟子陶观永, 付梓刻版, 始得流传。此书有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 刊本,及裘吉生等辑《珍本医书集成》刊本; 后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有印行。现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藏有《珍本医书集成》(1936年) 刊本。

催官篇

催官篇

二卷。宋赖文俊 (生卒年不详)撰。赖文俊.字太素,处州 (今属浙江省)人,曾官于建阳,好相地之术,后弃职浪游,号布衣子,世称赖布衣,撰有 《绍兴大地八钤》、《三十六钤》、《催官篇》等。《催官篇》一书,分 《评龙》、《评穴》、《评沙》、《评水》四篇,各为歌诀。其 《评龙》篇以二十四山分阴龙阳龙,以震庚亥方为三吉,巽辛艮方及丙兑丁方为六秀,而著其变换受穴吉凶的应验。《评穴》篇以龙为主,而受气有挨左挨右的差异。作者认为,如择阴宅得法,“骤发官贵非为难”,故名。

最上乘论

最上乘论

全一卷。唐代弘忍述。论述守一己之心为修道之要门。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册。内题为‘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论’。此论内容共分果、行二门,藉十四条问答方式,论释有关自心本来清净、不生不灭、本师、众生与佛同体、持守本真之心为涅槃之根本、入道之要门、十二部经之宗、三世诸佛之祖,及无记心、我所心灭、真心等之意义,及其摄属果、行二门之情形。所引典籍有十地经、维摩经、金刚经、心王经、涅槃经、法华经、观无量寿经等。

观无量寿经义疏

观无量寿经义疏

凡二卷。隋代慧远撰。又称观无量寿经义记,或称净影观经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七册。系由地论宗之立场解释观无量寿经,为现存最早之观经注疏。本疏判定阿弥陀佛之身土为应身应土,往生其净土之九品人,乃大、小之圣人,以其修证与自力修行之通规无别,而不论弥陀本愿之胜力,所说大违净土教之义趣,故善导作观无量寿经疏破斥之。于隋唐之际,净土教义之了解,可自本疏窥其鳞爪,为研究善导观经疏不可或缺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