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 烟雨纷繁,负你一世红颜

    烟雨纷繁,负你一世红颜

    《作者:张恨水民国大师张恨水作品精选集。张恨水是民国时期最受欢迎的通俗小说家,其散文也十分佳美。本书精选了张恨水的《两都散记》等精美小品文。读者可以通过这些文章了解当时社会及大师的思想,并在文章中了解大师的人生。本书分为“山窗小品”、“山城回忆录”、“两都赋”、“蓉行杂感”等专栏,收录了《涸溪》、《竹与鸡》、《泥里拔钉》、《野花插瓶》、《珊瑚子》、《断桥》、《雾之美》、《虫声》等散文作品。

  • 现代青年

    现代青年

    《作者:张恨水现代长篇小说。张恨水著。初载1933年3月27日至1934年7月30日上海《新闻报》副刊《快活林》。上海摄影社1934年出版单行本。作品描写世代务农的周世良,为了让儿子周计春读书,变卖了家乡的田产,到省城安庆,以做豆腐谋生。邻居倪洪氏,见周家父子勤恳老实,尤其是计春孝敬父亲,读书用功,便将女儿菊芬认周世良为干爹,也要计春认她为干娘。不久,计春在省立模范中学初中毕业班考了第一名,洪氏将女儿许配计春。后来,模范中学因政治原因宣告解散,校长冯子云也回北平另谋出路。正当计春举棋不定时,他接到冯子云从北平寄来的快信,叫他到北平上学。周家父子到北平后,住进潜山会馆,巧遇了同乡孔小姐,她对周家父子热情关怀。周计春遂产生“能娶这样一个老婆,那不是很快活吗”的欲念,从此,便种下了烦恼的祸根。

  • 热血之花

    热血之花

    《作者:张恨水现代长篇小说。张恨水著。上海三友书店1946年6月初版。全书共16回。初连载于1936年4月《新闻报》。小说系根据作者同名剧本改编。剧本连载于1932年第7至9期《上海画报》,后收入《弯弓集》。小说以五卅惨案以后,日本侵华势力步步进逼为背景,描写了海盗入侵,沿海县城义勇军起而击败海盗的事件。小说女主人公舒剑花是军警情报机关的一名间谍,接受警备司令的命令,刺探敌人的秘密,与海盗密探队队长余鹤鸣周旋,致使义勇军首领华国雄产生误会,要与舒剑花决裂。可是华国雄却不知道他们的义勇军之所以能在夹石口一举打败海盗,正是舒剑花事前从余鹤鸣那里获取情报的缘故。当海盗准备大举反扑时,舒又奉命潜入县城,刺探敌人军情,不幸落入余鹤鸣的魔爪,英勇就义。华国雄从警备司令那里得知真情,悔恨莫及。华国雄的父亲也感慨地说:“舒剑花不幸而死,不仅是为民族争生存而死,也是为人类争生存而死,这种精神,是很伟大的,所以舒女士的死,格外值得我们崇拜。”作者在《写作生涯回忆》中指出:“那时我在北平,在两个月工夫内,写了一部《热血之花》,主题是国人和海盗的搏斗,当然,海寇就指日本了。”

  • 巷战之夜

    巷战之夜

    《作者:张恨水《巷战之夜》,则直接描写天津爱国军民反抗侵略、浴血奋战,艺术视野趋于开阔,格调趋于豪放。列为“《新民报》文艺丛书”之二。南京新民报社1942年12月初版。卷首有《巷战之夜序》。主要情节是:日本兵侵占天津时,教师张竟存等人未及逃出,遂参加抗击日寇的巷战。而两年后他流落后方城市,却见一派歌舞升平,他被抬轿之人撞倒在地。

  • 满江红

    满江红

    《作者:张恨水《满江红》是民国时期作家张恨水创作的现代长篇小说,民国22年首次出版,现已改编为电视剧《红粉世家》,作者在男人的角度描写男女之间的感情,用细腻的手法将男男女女跌宕起伏的心理活动描写得生动、活泼。 张恨水笔下的爱情,是植根于世俗烟火中的普通男女的爱情,是一种凡俗人生的爱情故事 。张恨水生活在中国社会转型的时代,现代性与保守性的相互冲突与融合在他的身上得到了集中展示。张恨水将这些特性毫无保留的注入他笔下的人物形象尤其是文士形象身上。张恨水笔下的文士形象,大都接受过系统的封建教育,传统观念在他们头脑中根深蒂固,同时又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因此在他们身上体现出过渡时期所独有的半新半旧的时代特色。

  • 秦淮世家

    秦淮世家

    《作者:张恨水现代长篇小说。张恨水著。上海三友书社1940年11月初版。小说描述在秦淮河边生活的下层人民的悲惨命运。唐大嫂原是秦淮河边一个很有影响的歌妓,她有两个名叫唐二春、唐小春的女儿,唐小春继承了母亲的事业,也成了夫子庙一带有名的歌女。当地的大流氓杨育权看中了这姐妹俩,设计绑架了她们,姊妹俩受尽凌辱。唐小春忍辱离去,唐二春为报此仇,主动嫁给杨育权的保镖魏老八,设计让母亲获得一笔款子而后带着妹妹远避武汉。新婚之夜,唐二春灌醉魏老八,欲刺杀杨育权,却误杀了其情妇,在枪战中唐二春被杀。唐二春的恋人徐亦进与王大狗、阿金等人潜进迷楼,杀了杨育权,火烧了迷楼,为唐二春报了仇。秦淮河边又重新平静了下来,唐大嫂带着唐小春回到了秦淮河边。小说表现了秦淮河边的穷苦百姓不畏强暴的品质,塑造了唐二春、王大狗、阿金等人的生动形象,表现了旧社会的黑暗,以及在社会中各阶层的心态。

  • 似水流年

    似水流年

    《作者:张恨水张恨水少年时就十分喜欢南唐后主李煜的那首《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于是取了“恨水” 二字作为笔名,意在勉励自己珍惜光阴,不要叫时光像流水一样白白东逝。“恨水”原是为了惜时。而《似水流年》的主人公名字恰恰就是黄惜时,该文描写安徽青年学生黄惜时到北平上大学,火车上遇女青年白行素,一见钟情。到北平后黄又结识交际花米锦华,黄竟抛弃女友与米同居,挥霍其父半生积蓄……黄的父亲到北平索款,黄在米面前竟不认其父,后被米识破,离黄而去。黄流落街头,贫病交加,愧恨难当,发愤做了徒步旅行家。

  • 开门雪尚飘

    开门雪尚飘

    《作者:张恨水《开门雪尚飘》又名贫贱夫妻,本书描写抗战胜利后,复员回到北京的一对年轻夫妇,丈夫是一个位置低微的小职员,太太漂亮非凡,丈夫的同事和丈夫的高几级的长官,都向她展开攻势…… 在黄河以北的人,都有这么一个感觉:“有钱不住东南房,冬不暖来夏不凉。”但事实上,盖房子的人,很少不盖东南房。所有房子东南房,也不见得有多少空闲下来。那原因就是找不着房子住的人,东南房也是好的,终于是住下了。这里叙述着一个住东南房的主人,就是这种情绪下过活着的。

  • 梁山伯与祝英台

    梁山伯与祝英台

    《作者:张恨水本书于1953年8月开始动笔,1954年1月1日开始于香港《大公报》连载。美丽少女祝英台假扮男妆。来到寒山寺。遇到梁山伯,同窗三载,感情挚深。因父亲得病,祝英台要回家。梁山伯十八里相送。英台表露自己女儿身,梁山伯甚为惊讶,互表爱慕之情。英台被嫁给马文才,英台不从,与梁山伯密会,倾诉衷肠。马家迎亲时。英台来到梁山伯坟前,悲痛欲绝,出人意料的事情出现……

  • 偶像

    偶像

    《作者:张恨水《偶像》,连载于重庆《新民报》晚刊《出师表》,1941,11/1---1943,3/28。1944年重庆南京新民报社初版单行本。小说描写了正处于50岁左右年龄的丁古云,一位正经的“老古董”,追求女学生,最终却被被蓝、夏两个女人诈骗的故事。蓝、夏两人审时度势,为了钱财,利用男性好色软弱的特点,诈骗了一个又一个,最终在乱世过上了相对于其他人来说尚可的生活,讽刺意味极为强烈。故事的细节刻画得很生动,尤其是在人物心理的变化上,是一贯的张恨水的风格。

  • 八十一梦

    八十一梦

    《作者:张恨水长篇小说。张恨水著。 写于1939年。同年12月开始在《新民报》连载。1941年由南京新民报社初版。书名《八十一梦》,实则只有十四梦。而这十四梦之间,并没有内在的联系,所以名为长篇,实则是短篇的结集。小说运用“说梦”的形式,放笔直书,触及了当时社会现实的许多黑暗的角落,描画了各式人物的众生相:《号外号外》和《生财有道》揭露了某些人利用抗战捞一把的“生财有道”术; 《退回去了二十年》让人们看到了官场中任人唯亲、乱提乱拉的腐朽作风;《我是孙悟空》揭露了那些吃人肉、喝人血,杀人如麻的“有权有势”的大小妖精; 《在钟馗帐下》则辛辣地刻画了善于拍马的“势利鬼”(外号“有隙必钻”)、“贿赂胜于一切”的“阿堵关”以及以“浑谈”著称的“浑谈国”等人类丑角的肖像画等等。作者以丰富的联想和精巧的构思,在曲折感人的故事情节中,夹以杂文笔调来“针贬时事”,字里行间不乏昝策之言和哲理之论,时时进发出讽刺火花,给读者勾画了一幅“青天白日”(指国民党党旗)下弥漫着冲天“妖气”的群丑图。陈铭德在1941年冬所撰写的《<八十一梦>序言》中断言: “《八十一梦》是恨水先生作品中的一个新阶段。这个新阶段,冲破了旧时代旧小说之藩篱,展开了—个新局面。寓意之深远,含蓄之蕴藉,寄情之豪迈, 每一个读者,必当和我一样,起了共鸣,起了同感。是抗战声中砭石,也是建国途上的南针。”周恩来也在1944年5月16日重庆《新华日报》上撰文,给予作品恰当的评价: “我觉得用小说体裁揭露黑暗势力,就是一个好办法,也不会弄到‘开天窗’。恨水先生写的《八十一梦》,不是起了一定作用吗?”

  • 巴山夜雨

    巴山夜雨

    《作者:张恨水该书写于抗战胜利之后1946年开始连载,1948年底载完,历时三年多。是张恨水“痛定思痛”之作。作者以冷峻理性的笔触,在控诉日寇的战争暴行同时率先对民族心理进行探索解剖国人在抗战中表现出的“劣根性”。小说以主人公李南泉为轴心,向读者展现了一幅蜀东山村众生图。人物栩栩如生、传神阿堵.语言幽默犀利在小说的描写功力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台湾学者赵孝萱女士称该书是“张恨水的最重要代表作也是他一生作品最高巅峰”。<br/><br />

  • 大江东去

    大江东去

    《作者:张恨水《大江东去》是著名小说家张恨水的抗战三部曲之一,1940年连载于香港《国民日报》,1943年出单行本时又作了改写。小说描写一位青年军人,由于战争,妻子离他而去,家庭遭到破坏。书中还绘声绘色地描绘了保卫中华门战斗及日军屠杀南京平民的血腥暴行;给侵略者嗜血成性的罪恶作了活生生的纪录。《大江东去》可能是最早把南京屠城反映出来的文艺作品。

  • 丹凤街

    丹凤街

    《作者:张恨水现代长篇小说。张恨水著。重庆教育书店1943年12月初版。收《自序》1篇。作品曾以《负贩列传》为名,连载于1940年1月1日至1942年8月1日上海《旅行》杂志第14卷第1号至第16卷第8号。作品中的陈秀姐3岁死了父亲,跟着母亲与舅舅何德厚一起生活。何以卖菜为生,嗜酒和烟。秀姐18岁时,何逼迫她“嫁给赵处长做二房”,秀姐不从。这件事让丹凤街上童老五等知道了,大家都气愤何“昧了良心”,“卖人家骨肉”,他们觉得秀姐“娘儿俩现在到了为难的时候”,“要不卖一点力气来帮帮忙,那真是对不起”这母女俩。他们“重信义”的行动遭到警察局的干涉,童老五母子等不得不离城回乡。当秀姐被迫出嫁后,他们设法把她母亲送到乡下居住,然后准备伺机再搭救她。后来,事情败露,秀姐考虑到老母,更考虑到“这一班挽救自己的朋友,都是无钱无势的人,不能教他们受着连累”,违心同意赵处长带她“到上海去”。然后赵处长又要她谎称病死以断绝与丹凤街亲朋们来往。一年后的清明节,朋友们在秀姐的老屋祭奠她的“亡灵”。所不同的是,“这 一班丹凤街的英雄”已经参加“全城壮丁训练”,准备去“打日本”。作品写出了30年代江南某地丹凤街“肩挑负贩者之战前生活”,赞扬了他们“舍己救人,慷慨赴义”的品质《自序》。

  • 北雁南飞

    北雁南飞

    《作者:张恨水章回体小说,小说讲述民国时期一个凄凉的爱情故事,是比较典型的旧式才子佳人小说。《北雁南飞》1934年2月起连载于上海《晨报》,后由重庆山城出版社多次出版单行本。作者自序:"这部书的命意,很是简单,读者可以一望而知。这不过是写过渡时代一种反封建的男女行为。虽然他们反封建并不彻底,在当时那已是难能的了。我若写他们反封建而成功,读者自然是痛快,但事实决不会那样。"《北雁南飞》以作者少年时在江西三湖镇私塾的读书经历为背景,描写了少女姚春华与少男李晓秋的爱情悲剧,以真挚的感情,细腻的笔法,令人掩卷叹息的情节,以及三湖镇民风、民情、民俗的生动勾画,为我们提供了晓清江南小镇的社会情景以及学堂生活实录,从这些描写中不难寻觅到作家张恨水走过的足迹。

  • 啼笑因缘

    啼笑因缘

    《作者:张恨水长篇小说。张恨水著。初载于1929至1930年上海《新闻报》副刊《快活林》。1930年12月由上海三友书社初版。它是作者的成名作。小说主要描写了青年学生樊家树和唱大鼓书的姑娘沈凤喜自由恋爱的悲剧故事。樊在听书时与沈结识后,便“一见钟情”。与此同时,富贵风流的何丽娜与纯正勇敢的关秀姑也双双爱着樊家树,但没能打动樊的心。他以重金将沈及其一家从社会底层拯救出来,立誓与沈终身为伴。其后,他因母病而暂离北平,而军阀刘德柱便依仗权势,趁机霸占和摧残了沈,终于落得个“有情人不能成为亲眷”的遗恨。最后,作品借关寿峰的口悲愤地向旧社会发出了有力的控诉:“这是什么世界!北京城里,大总统住着的地方,都是这样不讲理。若是在别地方,老百姓别过日子了。”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揭露和鞭挞了北洋军阀的凶残、上层社会的腐败以及封建势力的黑暗,具有反封建的积极意义。作者善于将看似平常的生活素材,通过符合生活逻辑的独特艺术构思,运用“误会”、“巧合”等传奇手法,叙事记人,挥洒自如,奇文迭起,合情入理,并借助于“能表现个性”的天然去雕饰的大众化语言,把旧日北平典型的风土人情与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塑造了樊家树等各具个性的人物形象,“能令读者如入真境,以至着迷”。因此,自小说当年在《快活林》刊登后,“便引起了无数读者的欢迎了”、“一时文坛竟有‘啼笑因缘迷’的口号。一部小说,能使阅者对于它发生迷恋,这在近人著作中,实在可以说是创造小说界的新纪录。”(《严独鹤序》)

  • 金粉世家

    金粉世家

    《作者:张恨水现代长篇小说。张恨水著。原载1927年2月14日至1932年5月22日北平《世界日报》。上海世界书局1933年2月出版单行本。书前有《自序》。作品以北伐战争前夜为背景,描写了内阁总理金铨一家悲欢离合的盛衰史。小说女主人公冷清秋,其父早死,孤儿寡母相依为命。一日,国务总理兼某银行董事长金铨的四公子金燕西,偶遇清秋,即被她清新、素雅的气质和超群的姿色所吸引,于是软硬兼施,使清秋终于和他结婚。由于金过去的情人白秀珠的嫉妒,引起金的二嫂王玉芬的不满,在妯娌之间谗毁清秋,并在经济上左右金,挑拨他们的夫妻关系。而金也因占有欲已得到满足,便将清秋当成一个负担,甚至大加挞伐。清秋悔恨交加,一气病倒。金对她的病却毫不关心,为解决自己的出国问题,想借助白氏哥哥在军界的势力,复又醉心于追求王玉芬的表妹白秀珠了。冷清秋忍受不了受歧视与侮辱的生活,终于逃离金家,隐姓埋名,自谋生路。而金家在金铨死后,便陷入一片混乱。后更遭一场大火,家产烧毁大半,从此金府衰落、崩溃。而依仗白兄势力出国的金燕西仍旧习不改,学业未成,使白秀珠离开了他,最后成为一个流落异国、无人过问的浪子。全书通过金燕西和冷清秋恋爱、结婚、反目、离散的线索,真实地写出了封建官僚的腐败。但人物描写有较多的自然主义倾向,所描写的官僚形象还不能深刻反映出官僚的反动社会本质。作品发表后曾引起广泛的社会反响。

  • 春明外史

    春明外史

    《作者:张恨水现代长篇小说。张恨水著。原载1924年4月 12日至1929年1月24日北平《世界日报》副刊《明珠》。上海世界书局1930年5月出版单行本。收《后序》1篇。小说以“报人”杨杏园的恋爱史为情节主干,展示了军阀时代北京纷纭的人生画面。杨杏园旅居北京5年,仍孤身一人。后结识了妓女梨云,两人情投意合。当梨云病势沉重,被鸨母送往小屋时,杏园尽心服侍。在梨云去世后,杏园又将她当未婚妻殓葬。其后,杏园在朋友剑尘家又认识了女士冬青。从此,两人时有诗文酬作,感情日深。杏园意欲与冬青永结良缘,然冬青因身患暗疾,自知薄命,故不得不在手绢上血书“我不负君”,愿以兄妹相称,并决心促成杏园与她的女友史科莲的婚事。杏园倍感冬青的深情厚谊,良苦用心,但仍表示非冬青不娶。在杏园病危之际,冬青突然赶到,执手相对,难受万分。杏园口授七绝4首,字字血泪。他又挣扎着写了两副自挽联后,便投笔死去。冬青也哭得晕倒于地。作者在《后序》中说:“予书既成,凡予同世之人,得读予书而悦之,无论识与不识,皆引予为友,予已慰矣。”

  • 五子登科

    五子登科

    《作者:张恨水中篇小说。张恨水著。上海文化出版社1947年出版。写抗战胜利后,来自重庆的接收大员在北平成为暴发户的经历。接收大员金子原飞到北平后,住进了汉奸刘伯同给他安排的豪华公馆。刘向金呈上一份敌产的帐目,其中隐瞒了许多贵重物品,被金子原贪污。刘伯同还利用妻妹杨露珠向金子原大献殷勤,把金迷倒。另一汉奸张丕诚也施出美人计,将名角田宝珍推入金子原的怀抱。于是,金子原来北平几个月中,金子、房子、女子、车子、票子,样样具有,可谓“五子登科”。最后,劣迹败露,金子原受到法律制裁。作品暴露日本投降后,重庆政府官员侵吞抗日果实,营私舞弊的种种丑闻,取材具有新闻性和典型性,是作者社会讽刺小说的代表作之一,被称为“四十年代的《官场现形记》”。

  • 水浒新传

    水浒新传

    《作者:张恨水现代长篇章回小说。张恨水著。初载1940年2月11日至1941年12月27日上海《新闻报》,因上海沦陷未载完。重庆建中出版社1943年7月初版。共计68回。本书根据《水浒》70回本加以续写,涉及历史人物,除《水浒》外还参考了《大宋宣和遗事》、《宋史》、《金史》、《靖康实录》等书。作者在《原序》中称,本书“用水浒人物,写予理想中情事,盖借花献佛之意云尔。”又在《新序》中说:“而这本历史小说里,我要充分的描写异族欺凌,和中国男儿抗战的意思。这样对于上海读者,也许略有影响,并且可以逃避敌伪的麻烦。……描写宋江抗战,既可引起读者的兴趣,而现成的故事,也不怕敌伪向报馆挑眼。”本书借古喻今,发表和出版以后,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在中外记者代表团访问延安时,毛泽东曾对当时重庆《新民报》主笔赵超构说:“《水浒新传》这本小说写得好。梁山泊英雄抗金,我们八路军抗日!”(《张恨水研究资料》)给本书以肯定的评价。

猜你喜欢的书

松桂堂全集

松桂堂全集

诗文别集。三十七卷,其中诗三十三卷。清彭孙遹撰。孙遹以诗词名家,清圣祖康熙间,举博学鸿儒,取为第一,生时即享大名,与诗坛领袖王士禛唱和,曾刊《彭王倡和集》。各种诗选、诗话亦多录其诗。 生前曾刊《南氵往集》三卷,收录康熙二年癸卯(1663)至五年丙午作品,录诗四百八十馀首。此集为孙遹游南粤三年之作。其手订全集,生前未能刊刻,授其子彭景曾。景曾家贫,后宦游又因挂累去官,一直未能刊刻,直至高宗乾隆八年(1743)方锓木问世。集前有钱陈群之序,详细叙述了,彭集问世过程。此集按年编纂,始于顺治十年(1653),迄于康熙三十八年。前三卷不编年,皆收应制之作,包括赋、乐章、省试及应制之诗。中间十一卷、十五卷、十六卷、十七卷至二十一卷皆未标明写作年代。乾隆八年刊刻此集时并附《南氵往集》三卷、《延露词》三卷,几乎包括了彭氏全部作品,但详检当时诗话及诗选本还有遗漏,仍可再辑。此《全集》收入《四库全书》,有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另有乾隆八年刻本传世。

识小录

识小录

明徐树丕撰。四卷。树丕字武子,号活埋麅道人,苏州长洲(今苏州)人,明诸生,入清不仕,著述自娱。是书札记读书心得,明代掌故逸闻,于明季史实及苏州人物风俗,尤有较多记述。向无刊本,1916年始据手稿影印。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品戒功德轻重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品戒功德轻重经

《灵宝中盟经目》第十七种著录《太上洞玄灵宝三元品戒经》1卷,为六朝灵宝经。敦煌遗经有本经残卷。吉冈义丰、大渊忍尔均认为第三部分为后人增入。吉冈还认为本经出自萧梁初年。述考校功曹及三元品戒罪目。

宁极斋稿

宁极斋稿

诗词别集。南宋末陈深撰。一卷。深字子微,室号宁极斋。 世称宁极先生。宋习举子业,入元杜门著书,弟子从游甚众。著有《读春秋编》、《宁极乐府》,诗词则反存此集。有古体二十五首,五律三十六首,七律二十六首,五、七言绝句三十二首,词七首,另有铭文一篇,赞语二段。其诗多应酬仕宦之作,清人疑为子陈植之作,未有确据,臆度而已。今综观之,诗意闲雅,气韵不失古风,《七律·晓望城有感》:“呜呜寒角动城头,吹起千年故国愁,才见专诸操匕首、旋闻西子载扁舟。霜寒古寺钟声早,月落南园树影秋。一笑浮华易盈歇,白云长在水长流”,有亡国之音,落笔不俗,不当为子植之作。有民国四年(1915)李云鼎宜秋馆刊《宋人集乙编》本, 另有《四库全书》、《天尺楼丛钞》本,均附有其子陈植《慎独叟遗稿》一卷。清康熙间顾嗣立辑《元诗选》,也收是集。

少帅春秋

少帅春秋

本书是十余位亲历者对中国现代史传奇人物张学良沉浮一生的集体回忆,涉及东北易帜、中原大战、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等众多历史事件,以及张学良与蒋介石的关系演变、与于凤至和赵四小姐的情感纠葛,为读者了解民国史提供了众多崭新视角和鲜见资料。这些亲历者,既有张学良的侍卫、女佣、英文教师,也有与其有过密切交往的外国记者、东北大学老校长,还有顾维钧、唐德刚等政、学界闻人,资料新颖全面,史料价值重大

靖海纪事

靖海纪事

军事史料书。清初施琅撰。琅,字尊侯,号琢公,福建晋江人。随郑芝龙降清,康熙间任水师提督,率兵出征台湾。是书系其出征台湾及善后处理诸事的奏疏、告示、祭文以及官方嘉奖文等汇编。凡二卷,共39篇,皆按时序编次。记述了作者出征筹划、澎湖之役、平台湾之留弃、钱粮征收,以及有关清初东南沿海迁界之事等。有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刊本、《台湾文献丛刊》本、1983年福建人民出版社王铎全校注本等。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孔子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襄公二十二年(一说二十一年)十月庚子日(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其远祖

余象斗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

岳飞

岳飞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宋朝著名的抗金将领,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之一。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人,出身于佃农。父亲岳和,以务农为业,家境贫苦。岳飞生于北宋末年,幼时曾遇一次大水灾,母亲姚氏抱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