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羌特

- 姓名:王羌特
- 别名:字冠卿,号笠夫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伏羌人(今甘肃甘谷县)
- 出生日期:1615
- 逝世日期:1680
- 民族族群:
王羌特(1615—1680)字冠卿,号笠夫,伏羌人(今甘肃甘谷县)。工诗,能书,善吟对,出口成章,有“奇童”之称。十二岁通《四书》、《孝经》、《春秋》大意,涉猎《五经》,时陇右道王鸣玉闻其名,召见试以对:“绿萍浮碧水”,王即对以“红日挂苍天”。对文更奇,王大加赞赏,待酒席间王又出上联:“怀饼遗亲,子不敢食先父。”王羌特对曰:“吐哺下士,公无以国骄人。”王大加称赞:“真奇童也。”十二岁考取秀才,远近闻名,但乡试失败,仅以文优补廪生。
明崇祯十七年(1644),弃置举业。清顺治四年(164年)复廪。顺治五年(1648),考选拔贡生,在县令赵志抃家教塾一年。顺治七年(1650),赴京考职,回乡后参加乡试,连五科未中。康熙六年(1667),因伏羌田赋制度积弊日久,粮赋苛重,百姓苦不堪言,有一钦差大臣巡视陇右,王羌特写成“粮浮于地,赔累难支,恳请开豁,以苏民命”一文呈交西来钦差大臣,为民请命。转奏朝廷后,将伏羌田赋批准“去六存四”,共减荒地4178顷,除粮5505石,免银6760两。
康熙十年(1671),去京得云南顺宁府通判,分管运粮、河防及农耕。据《伏羌县志》载:“是时郡处荒徼,自兵燹后,残民孑遗,半是蒲蛮,虽有士子,不事通读。”他到任后,兴办教育,招抚流亡,抑制强暴,发展商务,呕尽心血,方有起色。
康熙十二年(1674)元月,在保和殿朝见康熙皇帝,帝命在京食俸。时新任云贵总督鄂善留湖广筹划剿灭吴三桂,王羌特奉命从军效力。当年五月离京抵达荆州,七年之间,往来奔走,艰苦备尝。
康熙十九年(1680),吴三桂叛乱平定,准备回任时,不幸殁于军中。
王羌特一生怀才不遇,命运坎坷,便发不平之声于咏叹,寄人生愿望于梦寐,于康熙十五年(1676)在荆州著成《怕猿闻诗》和小说《孤山再梦》,一时辗转相抄,好评如潮。 《孤山再梦》共二册,四卷六回,内容叙写江南姑苏书生钱雨林和同乡守财奴的女儿万宵娘的恋爱故事。钱与万相识后,由于意外的干扰,万宵娘一病身亡,钱雨林被迫离乡,后来钱中举得官,万还魂复生,二人结为夫妻。书中人物不多,语言通俗,情节离奇,显然是受《牡丹亭》和《孤山梦》传奇的影响。
《孤山再梦》手抄本脍炙人口,流传达三百余年,198年始由辽宁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称“此书系罕见之孤本,有幸流传下来,将为清代小说史的研究,提供又一份珍贵资料。”
王羌特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王者已逝
空枪,密室,死亡,预知时间,预知的地点,预知的谋杀,最离奇的不可能犯罪,击倒最不可一世的王者。 美国的一个军火贩霸占了一个小岛,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王国,成为名副其实的“国王”。一天,“国王”待在一间完全封闭的屋子里,隔着一条走廊的另一间屋子里有人放了一枪(空枪),结果,“国王”竟然中枪!!更为诡异的是,国王事先已收到过宣告了谋杀地点、谋杀时间的信件。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扫叶庄医案
医案。清薛雪撰。四卷。雪有《湿热条辨》已著录。此案为未定稿本,约成书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辗转传抄,至一九三六年始由裘庆元收入《珍本医书集成》刊行。书中载虚劳、中风、阴虚阳逆、劳倦、阳虚寒热、痢疾、湿热、春温,及幼科、妇科杂治等证治验案,凡二十三门,约二万言。每门若干案例,包括时病、内科杂病、妇、儿科及部分外科证治。每案简述脉症方药,或析病因病机,间附按语。末附调经种子良方、康方伯海上仙方,详方药主治并制、用方法。叙述清晰,简捷明了,辨证精当。薛氏尤擅长湿热证治,分析精辟,方药贴切,可作研究其学术思想参考。有一九三六年世界医书局铅印《珍本医书集成》本。
黄帝阴符经译注
简称《阴符经》。道教重要经典。旧题黄帝撰,道教传说由骊山老母传与唐李筌,一说为筌托黄帝之名而作,也有人断其为战国末期作品。其书多谈道家修养,间亦涉及丹术,并有部分纵横、兵家言。它根据阴阳五行奇正变化, 阐明“天人合发,万变定基”的道理,主张对客观世界冷静观察,谓“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明白云霁《道藏目录详注》谓其要旨是:“以知机为运用,以食时为先天,守三要为隄防,见五贼为观执,所以观其时而合其符,察其机而应其事,运生煞之柄,则神机鬼藏矣。”收入《道藏》第27册。另有《阴符经十真集解》三卷及李筌、张果、蹇昌辰等人注本多种。
太上灵宝天尊说禳灾度厄经
《太上灵宝天尊说禳灾度厄经》,撰人及时代不详。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本文类。经文仅二百余字,乃太上灵宝天尊说。谓世间善男善女若有灾厄。只须念诵此经,向玉皇天尊大道圣真忏悔,即可禳灾度厄,所求如愿。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
唐末五代道士杜光庭注。注文以元释清,以气释静,以法释经,认为圣人无不因元气而成道,所谓《清静经》实即元气法。注文着意从心性去求得清静。指出修道即修心,修心即修道,心无所著即无心可观,既无心可观则无所用无所修,即凝然合道,故心无其心,乃为清静之道;若得心神安静,则外欲不生,欲既不生,自然清静。又说明凡欲得成真性,须修常性而为道性,道性本求清静,道性既清静,乃得真性。注文主张抱元守一,归于至道;所谓一指身,圣人常说存三守一,三指精炁神,但守其身,必存于三,专守其一,不生妄想,即不著于身心,自然解脱,合于清静。对《清静经》的旨趣作了独到阐释。收入《道藏》洞神部玉诀类。
离骚草木疏
楚辞音义。宋吴仁杰撰。四卷。仁杰,字斗南,一字南英,昆山(今属江苏)人,生卒年不详。淳熙进士。历任罗田令、国子学录。一生致力经籍,著述甚丰。有《洪范图》、《乐舞新书《古周易论》、《两汉刊误补遗》等。是书成于宋宁宗庆元三年(1197)。《四库提要》曰:“是编大旨谓《离骚》之文,多本《山海经》,故书中引用,每以《山海经》为断。若辨‘夕揽洲之宿莽’句,引朝歌之山有莽草焉为据,驳王逸旧注之非,其说甚辨。以其征引宏富,考辨典核,实能补王逸训诂所未及,以视陆玑之疏《毛诗》,罗愿之翼《尔雅》,可以方轨并驾,争骛后先,故博物者恒资焉。迹其赅洽,固亦考证之林也。”论之甚详。全书共四卷,释《楚辞》中草木五十五种,故名。每种皆先引原文,次引王逸《章句》、洪兴祖《补注》之说。后以“仁杰按”以明己见,说中杂引《尔雅》、《神农》以详释之。多结合文意而推及草木性情,以发明屈赋借喻之微言大义。然文中也有穿凿附会处。此书版本颇多,重要者有:宋庆元六年(1195)罗田方式原刊本,明人影宋钞本,《四库全书》本,同治中仪征张炳炎辑《榕园丛书》本、《国学基本丛书》本、《丛书集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