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
海公大红袍全传
《作者:佚名》章回小说。原署“晋人李春芳编次”。明本《海刚峰居官公案》署“晋人义斋李春芳编次”,故此书伪托其名。六十回。内容不同于明本公案小说,是以海瑞为主线贯串始终,具有完整连续情节的长篇小说。书中描写了海瑞一生的遭际,刻画了一个忠于职守、无私无畏、敢于锄强诛暴、关心百姓疾苦、清廉耿介的清官形象。他为举子时寄寓张老儿豆腐店中,很同情张老儿的遭遇,帮他对付严嵩家奴严二的高利贷盘剥和敲诈。在任淳安知县时,他当众指斥国公张志伯借巡查各省钱粮之名,到处索贿受贿的行为。在刑部主事任上,他上疏参奏国贼严嵩,责打他四十大板,惩治了这个专权肆横的奸臣。在任历城知县时,他访得大土豪严嵩干儿子刘东雄,劣迹昭著,予以正法。最后写到海瑞的死,海瑞对夫人说:“吾自出仕以来,历任封疆,却未曾受民间一丝一线;今有红袍一件,贮于箱中,倘我死后,当以此袍为殓,亦表我生平之耿介也。”小说“大红袍”即由此得名。书中叙述的故事大多是民间传说故事和作者的虚构,许多人物历史上虽实有其人,而事迹与史实却大相径庭。小说突出了海瑞与严嵩的斗争,但文学成就不高,缺乏历史真实性和思想深度,语言也较粗疏驳杂。有嘉庆十八年(1813)二经楼刊本、道光二年(1822)书业堂刊本、道光二十年聚星堂刊本、经国堂刊本、同治六年(1867)聚盛堂刊本和上海达文书局排印本等。近有1984年北京宝文堂书店排印本。
-
绣鞋记
《作者:佚名》清代白话长篇讽谕小说。一名《绣鞋全传》、《警贵新书》、《叶户部全传》,又名《赠履奇情传》。四卷二十回。署“乌有先生订”,其真实姓名及生平不详。成书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前。小说写莞邑进士户部主事叶荫芝(也隐之的谐音,非真实姓名),在母亲丧期归乡守孝,期满后仍逗留家乡,身贵心贪,凶暴残忍,谋夺资财,横行乡里,最终受到法律制裁的故事。叶荫芝有妻有妾,又设计骗娶张凤姐,他与黄成通的叔父黄显国合谋,以逼黄成通还其已分居叔父债务为名,任意抢夺财物,并进行人身污辱,害死人命。此外,挖坟掘墓,威逼当时人以银赎还亲人骸骨,包庇恶霸,对抗官府种种恶迹甚多。作品暴露叶主事的恶行以警世人,作品结局不仅过多引录公文,而且又加一段阴司审断,以说明因果报应。从整个作品来看,对读者了解清代后期社会和公案小说的面貌有所助益。
-
女娲石
《作者:佚名》章回小说。题“海天独啸子”著。 二卷十六回。叙女子金瑶瑟,为拯救国家颓败, 组织女子改造会。行刺胡太后(影射慈禧)未 成,乃女扮男装出逃,巧遇妇女组织花血党领 袖秦爱浓。该党有党员百万,以反对崇洋媚外、 专制独裁,维护女权为宗旨,以女色和暗杀为 手段,已刺杀大小官僚三百余人;尤重科学,已 发明电梯、电话、瓦斯车、电马、神枪等。瑶瑟羡 之,自荐入党。巡视全国各党派情形时,她又遇 为人洗脑治软骨病的白十字社社长汤翠仙,专 门劫杀无用男子的捣命母夜叉三娘子张水母 等许多奇异女子,得知她们和自己均是天降救 国救民的女豪杰。本书未完,未见续书。小说 鼓吹反帝反清,抨击黑暗政治,大力提倡女权, 为当时进步之作。但作者以性别作为革命与否 的分野,以暗杀、色情为革命手段,亦反映 出其革命思想的偏激与幼稚。书中虚构了种 种现代机器与武器,又使小说具有某种科幻 色彩。有上海东亚编辑局光绪三十年(1904)、 光绪三十三年、光绪三十四年铅印本。
-
二度梅全传
《作者:天花主人》清代白话长篇才子佳人小说。全称《忠孝节义二度梅全传》,又名《二度梅全集》、《二度梅奇说》、《二度梅奇说全传》、《二度梅》。六卷四十回。题“惜阴堂主人编辑,绣虎堂主人订阅”,又有题“槐荫堂主人编辑,啸虎堂主人评阅”者,其真实姓名与生平不详。成书于清乾隆初年。唐肃宗时,历城知县梅魁,因为官清廉,政迹甚佳,升任吏部给事。其时,朝中宰相卢杞与礼部黄嵩狼狈为奸,网罗同党,残害忠良,梅魁早有所闻,常欲劾奏。入朝之时,便将夫人与公子梅璧打发回老家常州,只身赴任;入朝以后,虽卢杞百般牢笼,却耻于为伍。卢杞知道梅魁不能为己所用,于是千方百计想法谋害,诬陷他私通鞑靼,欲行叛逆。肃宗大为震怒,拘捕了梅魁,并将他杀死在西郊。为了斩草除根,卢杞又假传圣旨,令锦衣卫发下文书至常州,捉拿梅魁家属。梅家得信,梅魁母子分头逃难:梅夫人投奔在山东的胞弟;梅璧则投奔在仪征为官的岳丈。
-
负曝闲谈
《作者:蘧园》长篇小说。清末蘧园撰。三十回,未完。《负曝闲谈》属于晚清谴责小说,记事率于一人而起,又与其人俱讫。小说涉及的人物阶层与活动场所较广。人物有士子、佐杂、买办、出洋随员、维新派、官宦子弟、朝廷大臣等;活动场所有公园、烟馆、学堂、集市、戏院、妓院、县府衙门、皇宫朝廷等;地域包括江浙、上海、广州、北京;比较广泛地反映了晚清腐败的社会风气和黑暗政治。书中有关上海维新党在妓院谈革命、讲哲学的情节,以及清政府军机处活动和太监王公大臣贪贿弄权的描写,在晚清小说中比较突出,文笔也较爽健灵活,但整个小说缺乏内在的主线,内容不够协调、统一;艺术描写不够有力,人物形象单薄;有的则夸张失实,缺乏说服力。
-
春阿氏
《作者:王冷佛》章回小说。近代王冷佛著。十八回。又名《春阿氏谋夫案》。是根据光绪年发生在北京内城镶黄旗驻防区域内一桩实有命案创编而成的小说。春阿氏年仅19岁,是旗人阿洪阿之女,嫁与本旗春英为妻,按照旗人以名代姓习惯被称为春阿氏。春阿氏是旧时代封建包办婚姻的牺牲者,原本已有婚约,待嫁与她青梅竹马的表弟玉吉,不料对方父母双折,家里便悍然毁约,改将她嫁给春英。婆家的人口复杂,大婆婆严苛,二婆婆刁钻,丈夫愚蛮,还有太婆婆与小叔小姑们,都需她伺候,每日不堪其苦。一晚玉吉前来不意为春英撞见,玉吉一时性起砍倒春英。待婆家发现时玉吉逃逸,春阿氏自此一口咬定是自己失手杀了丈夫,至死决不改口。该案经官府审理,久拖不能定夺,后虽审定为永久监禁,春阿氏却病死狱中,玉吉殉情亦自缢而去。《春阿氏》是该事完结不久即问世的长篇小说,构思不周及结构未工之处确有一些,但是作品在面世一个世纪以来却不断有读者在读在议,不曾为岁月埋没,可见其价值之存在。
-
广陵潮
《作者:李涵秋》章回小说。李涵秋著。始作于1909年,1919年完成,商务印书馆发行。共100回。小说以扬州地方云、伍两家的兴衰际遇为主线,联系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阶层人物的种种活动,着重描写社会丑闻、儿女私情、家庭琐事,反映社会黑暗和人情世态。作品对这一时期的政治事件,如维新变法、辛亥革命、袁氏称帝、张勋复辟等在扬州所引起的各种反应也作了生动的描绘,塑造了秀才云麟、绅士伍晋芳、少妇淑仪、妓女红珠、革命志士富玉鸾、浪子田福恩和腐儒何其甫等众多人物形象,虽有迎合庸俗趣味的缺点,但在揭示社会风俗、表现人心险恶和反映时代等方面颇有认识意义。全书在写实中常以漫画式的夸张手法勾画人物,文笔细腻,言语流畅,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是鸳鸯蝴蝶派前期社会小说的一部代表作。
猜你喜欢的书
松桂堂全集
诗文别集。三十七卷,其中诗三十三卷。清彭孙遹撰。孙遹以诗词名家,清圣祖康熙间,举博学鸿儒,取为第一,生时即享大名,与诗坛领袖王士禛唱和,曾刊《彭王倡和集》。各种诗选、诗话亦多录其诗。 生前曾刊《南氵往集》三卷,收录康熙二年癸卯(1663)至五年丙午作品,录诗四百八十馀首。此集为孙遹游南粤三年之作。其手订全集,生前未能刊刻,授其子彭景曾。景曾家贫,后宦游又因挂累去官,一直未能刊刻,直至高宗乾隆八年(1743)方锓木问世。集前有钱陈群之序,详细叙述了,彭集问世过程。此集按年编纂,始于顺治十年(1653),迄于康熙三十八年。前三卷不编年,皆收应制之作,包括赋、乐章、省试及应制之诗。中间十一卷、十五卷、十六卷、十七卷至二十一卷皆未标明写作年代。乾隆八年刊刻此集时并附《南氵往集》三卷、《延露词》三卷,几乎包括了彭氏全部作品,但详检当时诗话及诗选本还有遗漏,仍可再辑。此《全集》收入《四库全书》,有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另有乾隆八年刻本传世。
识小录
明徐树丕撰。四卷。树丕字武子,号活埋麅道人,苏州长洲(今苏州)人,明诸生,入清不仕,著述自娱。是书札记读书心得,明代掌故逸闻,于明季史实及苏州人物风俗,尤有较多记述。向无刊本,1916年始据手稿影印。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品戒功德轻重经
《灵宝中盟经目》第十七种著录《太上洞玄灵宝三元品戒经》1卷,为六朝灵宝经。敦煌遗经有本经残卷。吉冈义丰、大渊忍尔均认为第三部分为后人增入。吉冈还认为本经出自萧梁初年。述考校功曹及三元品戒罪目。
宁极斋稿
诗词别集。南宋末陈深撰。一卷。深字子微,室号宁极斋。 世称宁极先生。宋习举子业,入元杜门著书,弟子从游甚众。著有《读春秋编》、《宁极乐府》,诗词则反存此集。有古体二十五首,五律三十六首,七律二十六首,五、七言绝句三十二首,词七首,另有铭文一篇,赞语二段。其诗多应酬仕宦之作,清人疑为子陈植之作,未有确据,臆度而已。今综观之,诗意闲雅,气韵不失古风,《七律·晓望城有感》:“呜呜寒角动城头,吹起千年故国愁,才见专诸操匕首、旋闻西子载扁舟。霜寒古寺钟声早,月落南园树影秋。一笑浮华易盈歇,白云长在水长流”,有亡国之音,落笔不俗,不当为子植之作。有民国四年(1915)李云鼎宜秋馆刊《宋人集乙编》本, 另有《四库全书》、《天尺楼丛钞》本,均附有其子陈植《慎独叟遗稿》一卷。清康熙间顾嗣立辑《元诗选》,也收是集。
少帅春秋
本书是十余位亲历者对中国现代史传奇人物张学良沉浮一生的集体回忆,涉及东北易帜、中原大战、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等众多历史事件,以及张学良与蒋介石的关系演变、与于凤至和赵四小姐的情感纠葛,为读者了解民国史提供了众多崭新视角和鲜见资料。这些亲历者,既有张学良的侍卫、女佣、英文教师,也有与其有过密切交往的外国记者、东北大学老校长,还有顾维钧、唐德刚等政、学界闻人,资料新颖全面,史料价值重大
靖海纪事
军事史料书。清初施琅撰。琅,字尊侯,号琢公,福建晋江人。随郑芝龙降清,康熙间任水师提督,率兵出征台湾。是书系其出征台湾及善后处理诸事的奏疏、告示、祭文以及官方嘉奖文等汇编。凡二卷,共39篇,皆按时序编次。记述了作者出征筹划、澎湖之役、平台湾之留弃、钱粮征收,以及有关清初东南沿海迁界之事等。有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刊本、《台湾文献丛刊》本、1983年福建人民出版社王铎全校注本等。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襄公二十二年(一说二十一年)十月庚子日(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其远祖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
岳飞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宋朝著名的抗金将领,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之一。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人,出身于佃农。父亲岳和,以务农为业,家境贫苦。岳飞生于北宋末年,幼时曾遇一次大水灾,母亲姚氏抱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