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冕

- 姓名:王冕
- 别名:字元章,号煮石山农
- 性别:男
- 朝代:元末
- 出生地:绍兴诸暨(今属浙江)人
- 出生日期:1310年
- 逝世日期:1359年
- 民族族群:
王冕(1310年~1359年),元末著名画家、诗人。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梅花屋主,绍兴诸暨(今属浙江)人。出身农家,幼年牧牛,常入村塾偷听学生诵书,夜入佛寺就长明灯苦读,寺中土偶面目狰狞可怖,冕虽为小儿,却视若无睹。著名学者安阳韩性闻知他好学,收为弟子,遂通《春秋》。李孝光屡荐之府吏,以不愿当奴使而不就,应进士举不中,遂焚所为文,绝意仕途,买舟下东吴,渡大江,入淮楚,历览名山大川,与奇才侠客交,呼酒共饮,慷慨悲吟,人呼为狂奴。至正年间,北游大都(今北京),泰不华荐以馆职,他说:“不满十年,此间狐兔游矣,何以禄仕为?”于是南下,携妻、子隐会稽九里山,自题所居茅屋为“梅花屋”,又称“竹斋”,题其舟“浮草轩”,游于鉴湖。曾著书一卷,自言“持此以遇明主,伊、吕事业不难成也”,可见他外表虽然豪放不羁,而内怀经世济民之志。关于他的结局,有两说,一说为朱元璋所用,为谘议参军,并参与策划明军攻打绍兴,一夕病卒,见宋濂《王冕传》及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一说未参加朱元璋部而卒,见徐显《稗传》及顾嗣立《元诗选》。王冕诗风格自然质朴,惯用比兴手法,反映现实的诗歌得杜甫诗法,如《伤亭户》与杜诗《石壕吏》写法酷似,《痛苦行》中的“京都大官饫酒肉,村落饥民无粒粟”的对比,亦是从杜诗“甲第纷纷厌粱肉,广文先生饭不足”学来,但也有较深的模仿痕迹。除这一类揭露现实黑暗的作品外,另一类较有特色的诗歌是蔑视功名利禄和抒发隐逸之情的作品。古人说他“尤长于七言”,其七言歌行写得奔放奇逸,有类李白,确有“高视阔步”(清四库馆臣语)的气慨。王冕一生爱梅成癖,他是画家,尤工于画梅,以缯幅短长计价。明顾起纶《国雅品》说他“才赡思新,善绘梅竹,得意处辄题,往往奇拔”,其咏梅之作多表现出清高孤傲的情怀,“如冷泉漱石,自成湍激”(翁方纲《石洲诗话》)。在艺术上,王冕诗歌还有粗疏生硬之病。著有《竹斋诗集》三卷,其子因所辑,刘基序,续集一卷,附录一卷,今有王堃选注《王冕诗选》。生平事迹见宋濂《王冕传》(《宋文宪公全集》卷二七)、《两浙名贤录》卷四六、张辰《王冕传》(《竹斋诗集》卷首)、朱彝尊《王冕传》(《曝书亭集》卷六四)、《明史》卷二九○、《列朝诗集小传·甲前集》、《元诗选·二集》小传、《新元史》卷二三八。
猜你喜欢的书
戴望舒诗文集
《戴望舒诗文集》精选了戴望舒的代表性诗作、译诗及部分散文、小说,基本涵盖了戴望舒作品的精华,不但有助于了解戴望舒的作品与写作特点,还有助于对国外的多位著名诗人的作品形成全面系统的认识,从中感受到诗的魅力。
孕育玄机
《孕育玄机》,明代医家陶本学著于天启辛酉年(1621),经清代学者乾尧抄录存世。全书有上、中、下三卷,凡127篇。上卷11篇,论常见月经病的脉证方治;中卷述保胎,共有48篇,论怀孕原理、诊脉原理及不孕症的病机,并述四十种妊娠病定义、辨证论治方药;下卷辨生产与产后诸病,列为68篇,论临产、产后事宜,以及产后46种病证。该书综合了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证的诊治,医理清晰,辨证得当,论述有理有据,有法有方,并附有治验医案,至今仍不失为妇产科临床重要的参考书。本整理以清代康熙五十二年(1713)乾尧抄本为底本,以清代《陶氏贤奕书楼丛书》之《孕育元机》(简称丛书本)为主校本。
杂著捷径
收有《翠虚篇》(题泥丸先生陈朴传);烟萝子《体壳歌》、《内观经》;崔希范《天元入药镜》;曾慥《劝道歌》、《临江仙》;《钟离八段锦》、《吕公缚心猿诗》及《吕真人小成导引法》等内丹和养生著作。
秦史稿
研究秦史专著。林剑鸣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林剑鸣,西北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从事秦史研究,另著有《秦国发展史》。 本书分14章,约34万字,记述了秦国自传说时代开始,至公元前206年秦王朝灭亡为止的历史发展过程。第1章“绪论”分别就秦史的对象和分期,秦史的年代问题以及研究秦史的主要资料作了概述。第2章记述由传说时代至西周末年的秦人早期历史。并针对秦人来自西方的传统论点,从图腾崇拜、经济生产,墓葬等方面进行详细考察,提出了秦人来自东方的观点,并认为秦的祖先同夏、商、周的祖先一样,都是属于华夏族的一部分。第3—6章论述了秦的奴隶制政权由产生、发展至衰落的全过程。论证了秦国奴隶社会土地所有制的特点,政治统治形式的特点,宗法制的特点以及对秦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第7—12章论述封建制在秦国的产生、确立及其飞跃发展。第13、14章叙述公元前221年秦王朝建立至公元前206年秦王朝灭亡为止凡15年的历史。书后有“结束语”1篇,《秦世系表》《秦史大事年表》两个附录。本书是比较系统、全面、深入研究秦史的专著。不仅博引历史文献,而且十分注意利用云梦秦简、秦陵兵马俑、马王堆帛书等考古新成果。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作者并将秦史研究中有分歧的问题详细写成小注置于每章之末,有助于全面了解秦史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从而为更深入地探索秦国历史提供了方便。
渚宫旧事
一称《渚宫故事》。唐余知古撰。十卷。以朝代为序,记古荆楚地区史事、人物及掌故,始于西周文王时的鬻熊,止于唐末。渚宫为春秋时楚之别宫,因取为书名。宋代以来,仅存前五卷,记事至晋止。清四库馆臣为辑补遗一卷,自南朝叙至唐末。为研究湖北地区历史发展的参考资料。所引古籍,多后世不见之书,可据以订证经史。有《丛书集成》本等。有《四库全书》《墨海金壶》《吉石龛丛书》《平津馆丛书》《丛书集成初编》,均为五卷,附补遗一卷。
春秋四传质
二卷。王介之撰。王介之字石子,号石崖,衡阳(今属湖南)人,明末经学家,清代着名哲学家王夫之之兄。明崇祯时,介之与其弟夫之同举于乡,明亡,遂隐居不仕。除此书外,王介氏还撰有《周易本义质》、《诗经尊序》诸书。此书取《春秋》三传及胡传之异同而断以己意。王氏认为,“《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间,事屡变,文亦屡易,四传各存其说。而断以义,则《胡氏》精而《公》、《穀》尤正;质以事,则《左氏》有征为可信也。”此即是本书之宗旨。此书有本旧说者,如隐公元年用杨时《答胡康侯书》以驳胡氏“元即仁”之说;有据一传而去取互异者,如隐公元“王正月”既采《公羊》大一统之说,又驳《公羊》王即文王之说;有就四传互质者,如文公四年“逆妇姜于齐”,四传异说,王氏舍《左》、《公》、《胡》而从《穀梁》“礼成乎齐”之说;有专据《胡传》而不尽从者,如定公从祀先公,取胡氏昭公始祀于庙之说,而驳其事出阳虎而不可详之说。要之,王氏之治《春秋》,归之于“君子原心”,“绝恶于未萌”。桓公元年“公即位”,王氏说云:“恶莫憯于意,意者,不可如者也。故《春秋》之法有诛意以殊诸文者矣,未有因其意而为文以执法者也。意动于微而滔天之恶从之以生,圣人笔削以夺其意,所以窒乱源而遏人心之横流也。”《四库》系据抄本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