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方纲

翁方纲
  • 姓名:翁方纲
  • 别名:字正三,一字忠叙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顺天大兴(今属北京市)人
  • 出生日期:1733
  • 逝世日期:1818
  • 民族族群:

翁方纲(1733-1818),字正三,一字忠叙,号覃溪、苏斋、彝斋,顺天大兴(今属北京市)人。乾隆十七年(1752)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二十五年(1760)参与修《续文献通考》,二十八年缮写《昭明文选》,三十三年(1768)在粤得苏轼《天际乌云帖》,自号苏斋。曾三任广东学政,四十四年(1779)典江南乡试,五十二年(1787)任江西学使, 五十七年(1792)任山东学使。累官国子监司业、礼部侍郎、内阁学士鸿胪寺卿、内阁侍讲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嘉庆六年(1801) 为仁宗颙琰所恶,被罚赴马兰峪守陵,九年(1804)放回。精心汲古,好奖掖后进。精鉴赏,富藏书,尤长于金石考证。金石、谱录、书画、词章之学冠绝一时。尤精书法,行、楷、篆、隶皆工,与刘墉、梁同书、王文治并称为“翁刘梁王”四大家。其书法初学颜真卿,继学欧阳询,隶书法 《史晨》《韩敕》诸碑。杨守敬《学书迩言》云: “覃溪见闻既博,一点一划间皆考究不爽毫厘,小楷尤精绝,但微嫌天分稍逊,质厚有余,而超逸之妙不足。”马宗霍云: “覃溪以谨守法度,颇为论者所讥,然小真书工整厚实,大似唐人写经,其朴静之境,亦非石庵所能到也。”间亦刻印,颇有古趣。晚年体健,目力尤胜,能书蝇头小楷而不需眼镜。著述宏富,有 《复初斋文集》二十五卷、《复初斋诗集》七十卷、《粤东金石记》十二卷、《两汉金石记》二十二卷、《苏米斋兰亭考》 八卷、《石鼓考》 等。

翁方纲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金丹正宗

金丹正宗

金丹正宗,原题「五陵玄学进士胡混成编」。约出于南宋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本篇论述内丹。谓先天祖炁为金丹之本,藏于人身玄关一窍。俗人因五情六欲迷乱而耗散先天祖炁,修真之士则返后天而复还先天,遂成神仙。其修炼工夫,分为立炉鼎、聚药物、行火候三要。「聚先天祖炁为药物,守玄关一窍为炉鼎,以元神妙用为火候。」下手之初,应先断诸念,无染无著,物我两忘,专炁致柔,至寂然不动之境,然后于玄关一窍中存定真息真炁,使炁息不离,合为一处,则药物归炉,火候可行。于是顺元神妙用自然运行之真火,周流旋转子玄关之外,渐炼渐结,成就圣胎。本书尽辟前人丹书中纷繁名相,总结丹法为立鼎、聚药、火候三要;于炼丹火候则尽弃前人周天卦象之譬喻,唯强调元神妙用之炁自然往来,此为其独具之特色。书末附四言短颂十二首,分别咏述鼎器、药物、火候、立基、聚药、锻炼、抽添、结胎、沐浴、胎圆、温养、脱胎,钩提全篇要旨。

吴晗论明史

吴晗论明史

作者吴晗。《吴晗论明史》汇集了明史大家吴晗多部关于明史研究的作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编排整理,更加完整、精炼地向读者展示出大明朝历史的华卷。本书共分为四个部分:“政治大势”“制度变迁”“世情百态”“风云人物”。涵盖了明朝政治、制度、社会、人物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以真实史料为基础,深刻揭示了明朝历史的基本面貌和发展脉络,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同时,书中文字通俗易懂,可读性极佳。

节孝语录

节孝语录

一卷。北宋徐积撰。徐积字仲车,山阳人。进士。元祐初授扬州司户参军,为楚州教授。历和州防御推官,改宣德郎。卒于监中岳庙,政和六年(1116)赐谥孝处士。是书,为其门人江端礼所录。《文献通考》载一卷,与今本合。其中“说经”条,如释 “唐棣之华,偏其反而”,谓“偏”当作“遍”,言开遍而复合。据考证“偏”读为“遍”,原二字通用。其释“春秋壬申、御廪灾、乙亥、尝。”谓说者皆言先言御廪灾,是火灾之余而尝,志不敬。其实曾子问,言天子诸侯之祀,遇日食、火灾、丧服,则皆废祀。今御廪灾则尝可废,而不废,是为不敬,何必谓火灾之余而尝。今考曾子问曰,当祭而日食太庙火,乃废祭 其他火灾不废。徐积概言火灾则废,反斥《公羊》、《榖梁》二传,殊失经意。他若以 《论语》 “三嗅” 为“三叹”,谓《春秋》“西狩获麟重书僭狩非礼,不重书获麟,”也是牵强附会。至于商论古人推扬雄而讥贾谊,至以陈平为秦汉以来第一人,很公平,而误解《礼记》“葬欲速朽”以近世用厚棺为非,尤为大错。然徐积笃于躬行,粹于儒术,所言皆中正和平,无宋代刻核古人之习。大致皆论事论人,无空议性命之说,近千古之儒家。

佛说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

佛说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

《佛说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收录于 卍新纂续藏经第 01 册 No. 0017罽宾国沙门佛陀波利奉 诏译,此经与《佛说护诸童子陀罗尼经》 是两部不同的经典,前者是讲令童子恐怖的十五鬼神与大鬼王,大梵王与佛说了相应的陀罗尼,令鬼神们不伤害童子。《佛说护诸童子陀罗尼经》收录于大正新修大藏经第 19 册 No. 1028A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

入大乘论

入大乘论

凡二卷。印度坚意菩萨造,北凉道泰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乃论述大乘教之书。分义品、讥论空品、顺修诸行品等三品。初之义品先说诽谤大乘之过,更明菩萨所学之大乘具足五乘故,为真之三藏,又依十种行法,劝发引入佛果。次之讥论空品乃论菩萨十地之阶位。最后之顺修诸行品则论佛果说三身。坚意适值大乘渐兴而世起种种毁訾之论时,承龙树、提婆之后,依其说诫谤法,论大乘为佛说。

毗尼后集问辩

毗尼后集问辩

问。梵网云。于未受戒人前说七佛教戒者。犯轻垢罪。若谓但遮诵时。不遮讲时者。诵时仅宣文句。讲时备解义理。重筌轻鱼。有何意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