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孝光

李孝光
  • 姓名:李孝光
  • 别名:字季和
  • 性别:
  • 朝代:元代
  • 出生地:温州乐清(今属浙江)人
  • 出生日期:1285
  • 逝世日期:1350
  • 民族族群:

李孝光(1285~1350),字季和,号五峰狂客,温州乐清(今属浙江)人。少博学,笃志复古,隐居雁荡山五峰下,四方之士,远来受学,泰不华以师事之,朱右亦向他学文法。南行台监察御史屡荐居馆阁。至正四年(1344),诏征隐士,以秘书监著作郎召,应诏赴京,进《孝经图说》,顺帝大悦,至正七年,升文林郎、秘书监丞。至正十年南归,途中去世,年六十六。孝光以文章知名当世,其文一取法古人,不趋世尚,宗先秦两汉。杨维桢作陈樵集序,以孝光与姚燧、吴澄、虞集并称,又为叶盛《水东日记》所列元文十八家之一。与萨都刺、张雨、杨维桢等友善,他去世后,杨维桢感叹自己的古乐府“和者寡矣”(见章琬《辑铁不误先生复古诗集序》),又盛赞他“善作《琴操》”(《大雅集》评语),评他的《太乙真人歌题莲舟图》时,将他比作“李骑鲸”(李白)。明胡应麟《诗薮》赞他的“古诗歌行,豪迈奇逸”,又引当时语:“前有虞、范,后有李、杨”,说明他的影响。其五言古诗风格近汉、魏,如《古诗七首》,所以张雨赠诗有“载闻新作过黄初”语。竹枝词是其诗中精品。顾嗣立《元诗选》选其诗三百五十馀首,亦可见对李的推重。孝光今存词二十二首,词风豪放,多写隐居情趣,直抒胸臆,感情真挚,描写田园风光的词则淳朴自然。著有《五峰集》,《元史》称二十卷,《四库全书总目》作六卷,今存十一卷。生平事迹见《元史》卷一九○、《两浙名贤录》卷四六、《元儒考略》卷三、《元诗选·二集》小传、《宋元学案补遗》卷八二、《元史类编》卷三五、《新元史》卷二三七。

李孝光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风涛

风涛

《风涛》创作于1963年,说材于元初蒙古两次征服日本失败的战役,即文永·弘安之役。 故事从高丽国王的角度展开。蒙古征服高丽之后,欲以之为跳板,东征日本,奈何风涛险阻。但忽必烈并不死心,仍不惜加重高丽国内负担,也要准备东征。高丽历经元宗与忠烈王两代,举国皆为东征所苦。四野凋敝,民不聊生。然两次东征,皆以失败告终,终于使东征之事搁置下来,高丽得以解脱被元朝强加的重担。 小说虽然以这两场战役所处的时代为历史背景,然而根本没有描写战役本身。尽数着墨都在高丽国王及臣属与元朝皇帝忽必烈的周旋,以及高丽人民所遭苦难之上。

花甲录

花甲录

《花甲录》是内山完造对自己一生的总结,他以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和理解,按照编年体史书的体裁,一页一页、一件一件地将自己自出生之日起的历史——特别是发生在中日两国间的大事,以尽可能客观的笔调,一一排列下来。他的个人机遇与鲁迅先生十年之久的友情尽在字里行间,它不仅是内山完造的个人史,更是一部涵盖了从十九世纪末叶(一八八五年),直至“二战”结束的日本近现代史、社会世相史和中日关系史。有重要的史学价值。

孙子集注

孙子集注

明代华阴《道藏》本《孙子集注》的后传。嘉靖乙卯年(1555)刊刻。13卷。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著录,称此书“即《宋志》所称《十家注》”。卷首有谈氏序。1936年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影印。谈恺刻并序。前有《〈孙子集注〉序》,末署“嘉靖乙卯春正月穀日锡山谈恺书虔台之思归轩”。嘉靖乙卯即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穀旦”,义为“良辰”。经校查,这是依南宋《十一家注孙子》的翻刻本。书中凡引曹操注直称“曹操曰”,与南宋《十一家注孙子》同,而与孙星衍校《孙子十家注》所依据的底本华阴道藏本不同,其引曹操注一律称“曹公曰”。款式与南宋《十一家注孙子》不同,宋人刻书习惯是在原文行内加注(双行小字),此《孙子集注》则是原文占一行,注文另起一行,低原文一格,用与原文大小一样的字,依序排列注文。此刻本对于校勘《孙子》有重要的价值(唯《行军篇》有若干错乱)。

紫微斗数

紫微斗数

紫微斗数,撰人不详。三卷,收入《万历续道藏》。此书言占星算命术。分作十节:一定时刻、二起八字、三立格局、四排星辰、五立坐命、六起大运、七起大限、八书化曜、九书喜忌、十排吉凶。又有紫徽、天杖等十二星官图,每星后附彖语,用于占验吉凶。算命时大抵以某人出生之年、月、日、时干支配合为「四柱八字」。按生年安紫微星宫、按生月安天杖星宫、按生日安身宫、按生时安命宫。谓人之身命上系天星,下得地时。按其生辰八字排流年,定运限,即可占卜人之吉凶祸福,穷通寿夭。其具体推算方法颇为烦杂。

耶律文正公年谱

耶律文正公年谱

近人王国维撰。一卷。耶律楚材年谱。耶律楚材事迹仅载于《元史》本传,颇简略。1925年王氏从事蒙古史研究,始撰《长春真人西游记校注》,以耶律楚材与丘处机曾有交往,故并草此年谱以求会通。是书以《湛然居士集》为主,采以本传、神道碑、《长春真人西游记》、《中州集》、《元遗山集》诸书。又有杂记数则,编为《余记》,附于年谱后。为研究蒙元史参考资料。

演三字经

演三字经

《演三字经》是清代刘曾騄所著的一部蒙学佳作。该书以三字一句的简洁形式,全方位地涵盖了丰富的传统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在个人修养方面,它从日常细节入手,教导人们要注重仪表整洁,如 “发梳整,面洗净,口齿洁,容体正”,还强调保持居住环境的清爽,做到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并通过这些行为来消除自身的骄傲与懒惰之气。家庭伦理的阐述是书中重要部分,其中突出了子女对父母的孝顺,“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等语句,深刻体现了传统孝道中对父母的敬重与顺从;同时也强调了兄弟之间的友爱恭敬,“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倡导家庭和睦相处。在人际交往上,它对与长辈相处的礼仪进行了详细教导,如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要求人们保持尊敬之态;对于朋友相处,也给出了 “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这样的原则,鼓励朋友间相互劝善规过。《演三字经》以其通俗易懂的形式,为人们尤其是儿童提供了修身养性、规范言行的重要指引,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