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起纶

顾起纶
  • 姓名:顾起纶
  • 别名:字玄纬(一字更生)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江苏无锡人
  • 出生日期:1517
  • 逝世日期:1587
  • 民族族群:

顾起纶(1517—1587)字玄纬(一字更生),号元名。顾起经弟。江苏无锡人。随从父顾可学赴京师,代撰应制之文,受帝赞许。以国学生累官郁林州同知,致仕。其昆季于嘉隆间,以校辑《王右丞传》及《会真记》等书名于世。顾起纶豪于文酒,善书法。喜交游。万历六年(1578),游天台山归,辑此行诗为《赤城集》三卷。性直率洒脱,所作诗词清朗明快。词仅存三首,《明词提要》以为“亦是山林中人语”,“虽未尽协律,而恬淡之怀,见于眉宇”。曾改编《补注蒙术》为《标题补注蒙术》三卷刊行。辑刊《国雅》总二十四卷,附自著《国雅品》一卷。有《赤城集》、《九霞山人集》。《九霞山人词》一卷,有《惜阴堂汇刻明词》本。《句漏集》四卷,《赤城集》三卷,及《国雅》六十卷,均《四库总目》并行于世。

顾起纶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善恶的彼岸

善恶的彼岸

《善恶的彼岸》于1885年夏动笔,翌年冬完成。尼采在该书中力图界定“善”与“恶”这两个相对的词,为图区分道德和非道德。他察觉到人们为使古代道德准则和现代人的需要相一致所做的努力,是有矛盾的,认识到人们经常在道德理论和社会实践之间做出妥协。他的目的是确立道德与需要之间的关系,为人类行为构造一个可操作的基础,所以,《善恶的彼岸》是尼采对一种新道德体系做出的重要的贡献之一,触及了其哲学的许多深层的原理。

清献集

清献集

北宋赵抃(1008—1084)撰。十卷。抃字阅道,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县)人。景祐进士。曾官殿中侍御史、益州路转运史,参知政事。因刚直敢言,不避权贵,被称为“铁面御史”。后加龙图阁直学士,知成都,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以宽为诒。拜资政殿学士。后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而罢职。卒赠太子少师,谥清献。此本依嘉定旧本重刊,卷首有陈仁玉序。含诗五卷,奏议五卷。计收诗近五百首。其文多关时政,如劾陈执中、王洪辰等疏。宋庠、范镇等亦见其劾章。足见其伉直敢言,不愧铁面。其诗多咏物颂景,皆轻便瞻艳,谐婉多姿,颇富诗情。王士祯《居易录》尝举其《暖风》、《芳草》、《杜鹃》、《寒食》等诗,称“掩卷读之,岂复知铁面者所为。”有明成化中阎铎刊本,嘉靖元年(1522)刻本,《四库全书》本,《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

搜神记

搜神记

不著撰人。六卷。卷首有儒氏、释氏、道教源流。全书计收玉皇上帝、玄天上帝、观世音、蒋武帝、广平神翁、天妃等一百五十位神号以上。元代有《搜神广记》前后集,有像,是书引首亦云有像,而实际则无之,殆因《搜神广记》去其像增订而成。《三教搜神大全》置张天师于卷七,此则置于卷二。《三教搜神大全》多本书一卷,此乃《大全》据永乐御制《神僧传》一书以实之,故《大全》似当出此书之后。书中涉及年代有“圣朝至元六年”、“永乐十七年”,其成书当在元明之际,其收神较《三教搜神大全》数量为多。收入《道藏》第一千一百零五至一千一百零六册。

生死场

生死场

中篇小说,萧红作,1935年12月由上海容光书局出版,并由鲁迅编入《奴隶丛书》。中篇的前十章描写沦陷前的东北,自第十一章以下,描写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后广大人民的苦难和斗争。小说写出了东北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的无法忍受的生活,描写了他们的觉醒过程,字里行间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部小说没有一条贯串全局的故事线索,它只是许多生动的生活画面的连续,不管是命运悲惨的小寡妇,还是生活道路坎坷的老太婆,在日寇的侵略面前,都表现了一个中国人的尊严; 又如赵三这个人,本来具有反抗的性格,后来因为受到挫折,就变得消沉起来,最后在日本侵略者的烧杀淫掠面前,又觉醒起来; 二里半这个原来只看见自己的一匹老山羊的农民,也带着强烈的仇恨,跟着李青山去参加“人民革命军”。鲁迅在为《生死场》写的序中指出:“这自然还不过是略图,叙事和写景,胜于人物的描写,然而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 女性作者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

韩朋赋

韩朋赋

全文作赋体,以四言为主,杂有六言。兼七言句。韵白相间,文词美妙。全文写韩朋夫妻忠于爱情,反抗强暴、双双身死的故事。韩朋仕于宋国,六载不返。其妻贞夫寄书于夫。韩朋不慎,将书遗失殿前。宋王得书,喜爱书中文词,欲得贞夫。奸臣梁伯请命至韩家行骗,诈称奉韩朋之命来接贞夫。韩母中计,贞夫迫于韩母压力,不得已而前往宋廷,被宋王强迫封为王后。贞夫卧病,忧思不乐。梁伯献计,将韩朋打落双齿,发为役徒,修筑清陵台。贞夫得知,在台成之日,到台见夫,撕裙作血书,系于箭头,射于韩朋。韩朋得书自杀。贞夫奏请宋王以三公之礼葬韩朋,并许贞夫亲往观看,贞夫至墓大哭,投入墓室之中。宋王遣人发室,只见两石,一青一白。遂将青石埋于道东,白石埋于道西。不久,道东生出桂树,道西生出梧桐,二树根下相连,枝叶交通。宋王令人砍树,化为一对鸳鸯而飞。有一羽毛下落,甚有光彩,宋王得之,以羽毛磨拭项上,其头即落,不到三年,宋国亦亡。奸臣梁伯父子被流配边疆。全文巧于铺陈,工于细节描写、人物对话和心理刻画。具有浪漫主义的神奇色彩和幻想色彩,结尾表达了人民群众的理想。

大乘起信论疏略

大乘起信论疏略

大乘起信论疏略,二卷,唐法藏疏,明德清纂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