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知识
-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
小说《战国策》《烈女传》(西汉)刘向、《搜神记》(晋)干宝、《太平广记》(宋)李昉﹑扈蒙﹑李穆等、《世说新语》(南北朝)刘义庆、《莺莺传》唐 元稹、《西游记》吴承恩、《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全传》施耐庵、《金瓶梅》兰陵笑笑生、《醒世恒言》冯梦龙、《警世通言》冯梦龙、《喻世明言》冯梦龙、《东周列国志》冯梦龙《初刻拍案惊奇》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凌濛初、《禅真逸史》方汝浩、《杨家府演义》作者不祥、《封神演义》陈仲琳、《红楼梦》(《石头记》)曹雪芹高鹗、《镜花缘》李汝珍、《聊斋志异》蒲松龄、《三侠五义》石玉
-
鲁迅论王鲁彦
看王鲁彦的一部分的作品的题材和笔致,似乎也是乡土文学的作家,但那心情,和许钦文是极其两样的。许钦文所苦恼的是失去了地上的“父亲的花园”,他所烦冤的却是离开了天上的自由的乐土。他听得“秋雨的诉苦”说——“地太小了,地太脏了,到处都黑暗,到处都讨厌。人人只知道爱金钱,不知 道爱自由,也不知道爱美。你们人类的中间没有一点亲爱,只有仇恨。你们人类, 夜间象猪一般的甜甜蜜蜜的睡着,白天象狗一般的争斗着,撕打着…
-
王鲁彦与许钦文
王鲁彦与许钦文五四时代之后,在鲁迅作风影响之下,青年从事乡土文艺或为世态人情之刻画者很有几个人,比较成功的则有王鲁彦与许钦文两位。王鲁彦是专在文学研究会发行的《小说月报》上面做文章的。许钦文则为《语丝》、《北新》两定期刊物的撰员。王鲁彦作品有《袖子》,《黄金》,《童年的悲哀》及未曾收集的短篇甚多。作品感伤灰色的气氛极为浓厚,但其善于描写乡村小资产阶级和农民的心理与生活,则使他天然成为鲁迅高足了。他是宁波人,写宁波民族气质的浇薄势利,极为深刻。像《自立》那一篇记他父亲告诉他兄弟祖上某太公造屋子卖屋子的故事,
-
晚清“经世文编”现象研究
晚清“经世文编”现象研究李鹏程经世文编,即“经世济时”文章的汇编。从魏源代贺长龄编辑的《皇朝经世文编》及其后的补编、续编、新编,到民国三年的《民国经世文编》,计有16种之多,近3000万字。从1826年到1914年,历经整个晚清时代,经世文编一部接一部,连绵不断,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我们将这种独特的文化现象称之为“经世文编”现象。纵观16部经世文编,从选文内容而言,都是以经世致用为逻辑起点,以实用为价值标准的。这反映了经世致用思想
-
林林总总的清代各类经世文编
《皇朝经世文编》清代辑录的清人经世文选。由贺长龄主持,魏源代为编辑。一百二十卷。道光六年(1826)成书,次年刊行。文编从七百馀家清人奏议﹑文集中,选录有关经世致用的文章共二千二百三十六篇,时间起自清初,止於道光三年。分学术﹑治体﹑吏政﹑户政﹑礼政﹑兵政﹑刑政﹑工政八类,每类下又有子目。如学术下分原学﹑儒行﹑法语﹑广论﹑文学﹑师友等。正文前列“姓名总目”三篇,介绍被选录各家的简历及其著作。无文集﹑奏议而选自他书者,也开列说明。文编刊行後,影响很大,翻刻者不断,并出现了许多补编﹑续编
-
国学入门知识
国学定义及《四库全书》国学,兴起于二十世纪初,而大盛于二十年代,八十年代又有"寻根"热,九十年代"国学"热再次欣起遂至今,无不是今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正视。于今而言,则正是对传统文化在今日中国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重新定位。"国学"一说,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而关于国学的定义,严格意义上,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有给我们做出统一明确的界定。名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普遍说法如国粹派邓实在1906年撰文说:"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
-
《养吉斋丛录》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养吉斋丛录》史料笔记。二十六卷,余录十卷,共三十六卷。清吴振棫撰,成书于同治十年(1871年)前。吴振棫,字仲云,号毅甫,晚号再翁。生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卒于同治十年(1871年)。浙江钱塘人。嘉庆十九年(1814年)进士。初授编修,道光时,历任云南大理、山东登州、沂州、济南和安徽凤阳知府,贵州粮储道、按察使,山西、四川布政使,云南、陕西巡抚,咸丰五年后,任四川总督。所至有善政。由于他在翰林院供职多年,又长期担任封疆大吏,故见闻甚广,尤其熟悉清朝各种典章制度,著作除本书外,还有《奏议》、《黔语
-
《竹叶亭杂记》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竹叶亭杂记》史料笔记。八卷。清姚元之撰。初刊行于光绪十九年(1893年)。姚元之,字伯昂,号廌青,又号竹叶亭生,晚号五不翁,生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卒于咸丰二年(1852年),安徽桐城人。嘉庆十年(1805年)中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道光二十三年离官。在其近四十余年的政治生涯里,先后任职于翰林院、南书房、内阁、詹事府、礼部、兵部、刑部、户部、都察院等部门,官至左都御史,多次充当乡试、会试的主考官和朝考的阅卷大臣,又做过河南、浙江两地的学政。因此作者非常熟悉当时的官场生涯、科举制度。他参加过《高
-
《史通》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史通》史评著作。二十卷。唐刘知几撰。成书于唐景隆四年(711年)。刘知几,字子玄。生于唐龙朔元年(661年),卒于唐开元九年(721年)。唐朝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二十岁考中进士,任获嘉县主薄十九年,后调任定王府仓曹。四十二岁时始任史官,修国史是其一生主要工作。著有《刘氏家史》十五卷,《刘氏谱表》三卷,参加修撰唐朝前期的国史和高宗、中宗、武后及睿宗等朝的实录,还曾因修撰《武后实录》有功受封为居巢子。又有《刘子玄集》三十卷,惜均已散佚。刘知几于编修国史的过程中,常感到受当时朝廷意旨的束缚,不能充分表达他
-
《涌幢小品》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涌幢小品》史料笔记。三十二卷。明朱国桢撰。成书于天启间,有朱氏家刻本。朱国桢,字文宁,号平涵。生年不详,卒于崇祯五年(1632年)。乌程(今浙江吴兴)人。明万历十七年进士,累官国子监祭酒,以病谢官归家,长时间不出仕。天启三年任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累加太子太保,曾升为内阁首辅,不久为阉党李蕃所劾,以病求归。纂有《皇明史概》一百二十卷,《涌幢小品》,《大政记》。
-
《出劫纪略》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出劫纪略》史料笔记。不分卷。明末清初人丁耀亢撰。成书于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丁耀亢,字西生,号野鹤。生卒年不详。山东诸城人。明诸生,顺治二年贡生。曾任容城教谕、惠安知县。他工诗文,长于戏剧。所著除本书外,尚有《丁野鹤诗钞》及《赤松游》、《表忠记》等传奇行世。本书是研究明末山东诸城等地战乱和李自成大顺地方政权的重要资料。其体例采用分类叙述。全书共分子目十三项:山居志、峪园记、山鬼谈、明真空和尚传、航海出劫始末、从军录事、乱后忍侮叹、避风漫游、皂帽传经叹、陆舫记、孤侄贻谷出险记、保全残业示后人存记、述
-
《稗说》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稗说》史料笔记。四卷。明末清初宋起凤撰。成书于康熙十二年(1673年)。宋起凤,字来仪,号弇山,又号觉庵、紫庭。生卒年不详。直隶广平人。曾侨居沧州,后随父到京师。清顺治年间进士。顺治六年,任山西灵丘县知县,十六年,升广东罗定知州。晚年弃官,寓居富春江上。喜游历,并从事著述。著述甚丰富。有《稗说》、《大茂山房合稿》等。据民国《沧县志》载,共有七十余种。宋起凤之父与太监马云程友善,他常随父亲出入禁苑。所以有机会了解明代朝廷内外的一些事情。本书就是他晚年弃官之后所写的,主要记述他在北京的见闻。自序中说:am
-
《池北偶谈》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池北偶谈》,又名《石帆亭纪谈》。笔记。二十六卷。清代王士祯撰。王士祯(1634—1711年),山东新城人。原名士禛,因避清世宗胤禛讳,改作士祯。字子贞,一字贻上,号阮亭,自号渔洋山人。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次年任扬州推官。康熙时累官至刑部尚书。晚年罢归乡里,笔耕不辍。王士祯著作甚富,有《带经堂集》、《阮亭诗钞》、《衍波词》、《渔洋诗话》、《池北偶谈》、《香祖笔记》、《居易录》等等。据作者《池北偶谈》自叙,其所居宅西为小圃,圃中有池,池北有老屋数椽,将其书数千卷庋藏于其中,遂以ldq
-
《啸亭杂录》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啸亭杂录》史料笔记。正录十卷,续录五卷,共十五卷。清昭梿撰。正录成于嘉庆十九年(1814)年前后,续录清嘉道年间(1817—1826年)。昭梿,自号汲修主人,又号檀樽主人,生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卒于道光九年(1829年)。官授宗人府候补主事。昭梿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第二子代善的后代,嘉庆七年(1802年)授敬秩大臣,并得第八等王爵,嘉庆十年袭礼亲王爵。嘉庆二十年有人控告他凌辱大臣,虐待庄头,因此被削去王爵,圈禁三年。第二年提前获释。此后昭梿在仕途上一直郁郁不得志,并在书中时有表露。道光
-
一个著作家 庐隐
他住在河北迎宾旅馆里已经三年了,他是一个很和蔼的少年人,也是一个思想宏富的著作家;他很孤凄,没有父亲母亲和兄弟姊妹;独自一个住在这二层楼上靠东边三十五号那间小屋子里;他桌上堆满了纸和书;地板上也堆满了算草的废纸;他的床铺上没有很厚的褥和被,可是也堆满了书和纸;这少年终日里埋在书堆里,书是他唯一的朋友;
-
阿长与《山海经》 鲁迅
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我的母亲和许多别的人都这样称呼她,似乎略带些客气的意思。只有祖母叫她阿长。我平时叫她“阿妈”,连“长”字也不带;但到憎恶她的时候,——例如知道了谋死①我那隐鼠②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
-
《思无邪汇宝》书目
《思无邪汇宝》台湾大英百科股份有限公司、巨英国际股份有限公司自1994年9月开始陆续出版,至1997年8月全部出齐。收录明清艳情小说四十五种,凡三十四册。另有《思无邪外编》二册,收录相关文献十一种。陈庆浩、王秋桂主编,聘请国际著名小说研究专家二十余人担任编辑顾问与校阅,陈益源执行编辑。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台湾大英百科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出版。原计划出版一个《金瓶梅》系列,但因故取消。其中有《金瓶梅》六册(版已制好未付印)、《续金瓶梅》三册与《三续金瓶梅》二册,早期曾少量印制,流入市场。这套丛书的装帧特点是1
-
中国古代著名兵书《六韬》
《六韬》分别以文、武、龙、虎、豹、犬为标题,各为一卷,共六十一篇,近二万字。卷一《文韬》内分《文师》、《盈虚》、《国务》、《大礼》、《明傅》、《六守》、《守土》、《守国》、《上贤》、《举贤》、《赏罚》、《兵道》等十二篇,主要论述作战前如何充实国家的实力,在物质上和精神上作好战争准备。如对内先要富国强民,对人民进行教育训练,使之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对外要掌握敌方的情况,注意保守自己的秘密,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
成实论(Satyasiddhi-sastra)
Chengshilun佛教论书。古印度诃梨跋摩著。后秦鸠摩罗什译。16卷(一作14卷或20卷)。成实即成就四谛之意。为反对小乘说一切有部“诸法实有”理论,提倡“人法二空”,弘扬苦、集、灭、道四谛之理。相传诃梨跋摩为说一切有部著名论师鸠摩罗多(童受)弟子,初信其师学说,后来觉得这些没有摆脱《大毗婆沙论》的束缚,拘泥于名相,烦琐支离,乃自穷三藏,以探教说之本源。后到华氏城,随多闻部学习,接触到大乘思想,又泛览九经,评量五部(律),旁究异说,考核诸论,因而著作此论
-
双照楼诗词稿讲解 叶嘉莹
汪精卫这个人在历史上的评价有很大的问题,所以一般说起来,向来很少人讲到汪精卫,即便是讲到他也是从政治、从历史的角度来讲,很少人从诗词这方而来着手。而我讲他的诗词中的「精卫情结」,这个题目的选择呢,其实也是有相当的偶然性。
-
国学入门的六大名家经典书单
梁启超《最低限度之必读书目》:梁启超(1873年~1929年),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士,清光绪举人。青年时期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是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以下为梁先生所列的国学入门书目,循此迹钻研阅读,或能有不小收益:《四书》《易经》《书经》《诗经》《礼记》《左传》《老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战国策》《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或《通鉴纪事本末》)《宋元明史
-
鲁迅为大学生推荐的12本国学书单
“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章太炎我们都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国学知识的积累实在有限。什么是国学呢?它绝非是唐诗宋词这么简单,它泛指的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外延甚广。极少为别人推荐书单的鲁迅,为大学生拟了这12本国学书单,有着很深的现实意义。1、计有功:《唐诗纪事》本书收录了唐初到唐末300年间的1150多位诗人的部分诗作,详略适当,同时辑集本事与品评,既是唐代诗歌总集,又是唐宋有关诗评的汇编。2、辛文房:《唐才子传》本
-
42本“实在的最低限度”国学书目(必备书单)
1.《书目答问》一部指导治学门径的举要目录书海无涯,从何处着手?这是初学者常常困惑的问题。晚清洋务运动领袖张之洞为回答上述问题而编纂了《书目答问》这本书。全书分经史子集四部分,另增“丛书目”,每一类都列出该类最重要的著作及较好的版式本,并作适当的比较和评论,颇便初学者,故而在当时流传极广。2.九种《纪事本末》物有本末,事有始终“九种纪事本末”是《左传纪事本末》《通鉴纪事本末》《宋史纪事本末》《辽史纪事本末》《金史纪事本末》《西夏纪事本末》《元史纪事本末》《明
-
中国古籍书目大全
经部十三经001周易、 002尚书 、003诗经 、 003周礼 、 004礼记 、005左传 、 006公羊传 、007谷梁传 、008论语、 009孝经、 010尔雅 、011孟子 、 012中庸、 013仪礼其他001四书章句集注 、 002春秋繁露 、 003新本郑氏周易 、004大戴礼记005韩诗外传、 005易纬是类谋 、 007易纬坤灵图 、008易纬乾元序制记009陆氏易解 、010东坡易传 、 011周易正义 、 012易传 、013周易参同契014尚书正义 、015韩诗外传 、 016
-
中医医经著作《类经》
三十二卷。明张介宾(1563-1640)撰。张介宾字景岳,又字会卿,别号通一子,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少年时随父游历京师(今北京),求学读书,拜名医金英(金梦石)学医、尽得其传。壮年投笔从戎,遍历我国东北各地,度过军旅生活,但无所成就,便卸职回京数十年致力于医学,以医为业,成为当时名医。明黄宗羲在《南雷文定·张景岳传》中称其“谒病者辐辏其门,沿边大帅皆遣金币致之”,可见医誉很大,晚年回山阴老家隐居。着作有《类经图翼》、《类经附翼》、《质疑录》、《景岳全书》等。
猜你喜欢的书
哲学与现象学
舍勒思想的确立是受胡塞尔现象学激发而作的《伦理学中的形式主义与质料的价值伦理学》,此书是与胡塞尔《逻辑研究》和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鼎足而立的现象学三大经典之一,实际构成了从《逻辑研究》到《存在与时间》的思想轨迹。针对康德之形式先天论,舍勒试图论证“情感先天论”,认为情感是个体生活及其伦理行为的基本质料。不同于胡塞尔,舍勒强调,现象学是实事的现象学,走向生活世界、尤其是生活世界的伦理现象。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
爱尔兰小说家詹姆士·乔伊斯的自传体小说。描写一个出身于中产阶级的爱尔兰青年从童年到20年后离开爱尔兰的生活片断。斯蒂芬·迪德勒斯在都柏林天主教和民族主义的环境中渡过童年,长大以后,逐渐认清了民族主义的狭隘和欺骗性,他曾一度迷恋天主教丰富的传统精神,但爱尔兰天主教同样渺少、庸俗。在海边的一瞬间经历使他感悟到艺术追求的博大,只有它才能使他的精神和肉体和谐,才能使他超脱于周围环境的平庸,他最终选择了远走他乡,追求艺术。主人公生活片断由一个总结构原则联系在一起: 作者只选人那些与他最后走上创作道路有关的因素。小说分为五章,每章都以主人公的胜利而告结束 (受鞭罚后斯蒂芬证明自己无辜; 在妓女怀抱中得到慰藉; 在圣洁,典雅的宗教气氛中的兴奋; 感悟到自己创作才能时的狂喜; 准备动身去法国时的决心)。但每章都是在平常、压抑气氛中开始。第三人称叙述的间接性使一种讽刺和移情作用成为可能。斯蒂芬是小说的绝对中心,其它所有人物都是因在他成长过程中与他相关而存在。在一定意义上,《肖像》又是一部心理小说,它表现了主人公心理、精神的发育成长。乔伊斯在小说现实主义基础上,适当地采用了自由联想,内心独白等意识流创作技巧,充分展示了主人公的内心活动,乔伊斯又是一位摹仿大师,摹仿在小说中构成了与主题相适应的风格变幻基础,从开始时婴孩的呢喃儿语,到小学生幼稚客观的语言记录,牧师大段布道摹仿纽曼,找到艺术灵感时又采用了培特风格,大学中和朋友们关于美学问题的长篇讨论又摹仿19世纪末自然主义小说的风格。
医寄伏阴论
温病著作。二卷。清·田宗汉撰。刊于1888年。田氏认为时行伏阴有似霍乱而实非霍乱。遂详论此病,辨析伏阴与霍乱之区别,列述其原病、变症、死候、禁令、瘥后等情况,说理明晰,有独到见解,可以启迪后人。书中还摘取《伤寒杂病论》中与伏阴症同属一派的阴病条文作为此类并观,末附舌鉴图25帧。现有初刻本《珍本医书集成》本等。
春脚集
方书。清孟文瑞辑。四卷。文瑞字荇州,泃阳(今属河北)人。嗜岐黄之术,每遇良方必录而藏之,或家传,或旁搜博采,剂之大小不一,分量轻重不等,但必求其验。历三十余年,按人身不同部位所患病症分类编成此书,其不足者,以谢五堂所藏之《回生集》、《经验集》之方补之。全书约三万余字。成书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取“爱民恤物”者为“有脚阳春”之典,故名。卷一至卷三,分为头、目、咽喉、舌、牙齿等十七部,分列治疗该部疾患之方。卷四,分内、妇、幼、外科随录四部分。共载方约四百八十余首。每部下皆有论述,阐明其生理、病理,言简意赅。次选方剂,其方大多简要,药物易得,切实可用。少则一、二味,多则数十味。纲目清楚,查阅方便,为救急便用之书。可供临症参考。有道光二十六年潞河谢金声刊本,光绪十六年(1890)善成堂刊本,《珍本医书集成》本。
诸法勇王经
刘宋罽宾国沙门昙摩蜜多译,佛在竹林,有新出家比丘问毕报施恩事?佛以入僧数,修僧业,得僧善利,三法答之。次问发大乘心而出家者,具三法否?佛言,不在三法。比丘三致疑问。佛三止之。次放白毫相光照大千界,集诸大众。舍利弗复致三请,佛为说阿耨达池喻,广显发心功德。谓无人能报恩者,唯除漏尽,及发大心耳。次较持经功德,及为发心者说性空法。魔军落地,佛亦敕其持经。
中本起经
凡二卷。东汉昙果、康孟详合译(一说康孟详译)。收于大正藏第四册。记述释迦成道后教化之事迹。计有转法轮品、现变品、化迦叶品、度瓶沙王品、舍利弗大目揵连来学品、还至父国品、须达品、本起该容品、瞿昙弥来作比丘尼品、度波斯匿王品、自爱品、大迦叶始来品、度奈女品、尼揵问疑品、佛食马麦品等十五品。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襄公二十二年(一说二十一年)十月庚子日(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其远祖
张衡
张衡(78年—139年),东汉著名辞赋家、文学家、科学家。《后汉书》有传。字平子。南阳郡西鄂(今河南南阳县)人。少时即善属文,西游三辅,作《温泉赋》;东入洛阳,观太学,问学于经学大师贾逵,遂通《五经》、六艺。永元(89—1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