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箴书集成总目
01
臣轨二卷 唐 武则天撰
州县提纲四卷 宋 陈襄撰
作邑自箴十卷 宋 李元弼撰
官箴一卷 宋 吕本中撰
昼帘绪论一卷 宋 胡太初撰
百官箴六卷 宋 许月卿撰
为政善报事类十卷 元 叶留编 陈相注
为政忠告牧民忠告二卷 风宪忠告一卷 庙堂忠告一卷 元 张养浩撰
薛文清公从政录一卷 明 薛瑄撰
御製官箴一卷 明 朱瞻基撰
官箴集要二卷 明 汪天锡辑
牧鉴十卷 明 杨昱辑
宦游日记一卷 明 徐榜撰
抚黔纪略一卷 明 江东之撰
新吾吕先生实政录七卷 明 吕坤撰
居官水镜四卷 明 刘时俊撰
新官到任仪注一卷 明 不著撰者
新官轨范一卷 明 不著撰者
02
璞山蒋公政训一卷 明 蒋廷璧撰
牧民政要一卷 明 不著撰者
初仕要览一卷 明 不著撰者
初仕录一卷 明 吴遵撰
居官必要为政便览二卷 明 不著撰者
居官格言一卷 明 不著撰者
治谱十卷 明 余自强撰
政学录五卷 清 郑端辑
总制浙闽文檄六卷 清 刘兆麒撰
宦海慈航一卷 清 蒋埴撰
蒞政摘要二卷 清 陆陇其辑
已畦琐语一卷 清 叶燮撰
蒞蒙平政录一卷 清 陈朝君撰
03
未信编六卷 清 潘月山撰
司牧宝鉴一卷 清 李容辑
福惠全书三十二卷 清 黄六鸿撰
治安文献二卷 清 陆寿名、韩讷辑
州县事宜一卷 清 田文镜撰
治镜录集解二卷 清 张运靑撰 隋人鹏集解
04
天台治略十卷 清 戴兆佳撰
从政遗规二卷 清 陈弘谋辑
学仕遗规四卷 清 陈弘谋辑
学仕遗规补编四卷 清 陈弘谋辑
在官法戒录四卷 清 陈弘谋辑
健余先生抚豫条教四卷 清 尹会一撰 张受长辑
幕学举要一卷 清 万维翰撰
办案要略一卷 清 王又槐撰
05
刑幕要略一卷 附赘言十则一卷 清 不著撰者
居官寡过录六卷 清 盘嶠野人撰
图民录四卷 清 袁守定
筮仕金鉴二卷 清 邵嗣宗辑
学治臆说二卷 清 汪辉祖撰
学治续说一卷 清 汪辉祖撰
学治说赘一卷 清 汪辉祖撰
佐治药言一卷 清 汪辉祖撰
续佐治药言一卷 清 汪辉祖撰
宋州从政录三卷 清 王凤生撰
晋政辑要八卷 清 海宁辑
06
宦游纪略二卷 清 高廷瑶撰
励治撮要一卷 清 张经田撰
自治官书不分卷 清 刘衡撰
州县须知一卷 清 刘衡撰
蜀僚问答一卷 清 刘衡撰
读律心得三卷 清 刘衡撰
庸吏庸言二卷 附庸吏余谈一卷 清 刘衡撰
海陵从政录一卷 清 周石藩撰
共城从政录一卷 清 周石藩撰
治浙成规八卷 清 不著撰者
学治一得编不分卷 清 何耿绳辑
自历言一卷 清 文海撰
外官新任辑要一卷 清 不著撰者
07
牧令书二十三卷 清 徐栋辑
牧令要诀一卷 清 壁昌撰
平平言四卷 清 方大湜撰
陆清献公蒞嘉遗迹三卷 清 黄维玉辑
贡愚录一卷 清 王晋之撰
08
居官日省录六卷 清 觉罗乌尔通阿撰
求治管见一卷 续增一卷 清 戴肇辰撰
从公录一卷 清 戴肇辰撰
从公续录二卷 清 戴肇辰撰
从公三录一卷 清 戴肇辰撰
宦游纪略六卷 续一卷 清 桂超万撰
得一录十六卷 清 余治辑
州县初仕小补二卷 清 褚瑛撰
09
事宜须知四卷 附续增八条一卷 清 延昌撰
敬简堂学治杂录四卷 清 戴杰撰
宦乡要则七卷 清 张鉴瀛辑
牧令须知六卷 清 刚毅撰
居官镜一卷 清 刚毅撰
佐杂谱二卷 清 李庚乾辑
书生初见一卷 清 翁传照撰
公门果报录一卷 附续录一卷 佐治果报法戒录一卷 杖疮方一卷 清 宋楚望辑
停琴余牍一卷 清 罗迪楚撰
学治识端一卷 清 徐寿兹撰
宰惠纪略五卷 清 柳堂撰
卢乡公牍四卷 补遗一卷 清 庄纶裔撰
牧民赘语一卷 清 王景贤撰
吏皖存牍三卷 清 姚锡光撰
10
樊山政书二十卷 清 樊增祥撰
陶甓公牍十二卷 清 刘汝骥撰
从政琐记一卷 民国 王守恂撰
宦游偶记二卷 清 陈惟彦撰
将吏法言八卷 民国 徐世昌撰
最新文章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字乔,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父彦谦仕隋为刺史。玄龄幼聪敏、贯通典籍,善属文。开皇中,天下统一,人皆以为隋朝国运长久,玄龄则以为隋帝失政,亡迹已现。年十八举进士,授羽骑校,补隰城尉。李渊起兵
孟子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创始人。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人。幼年丧父,母教极严,家境贫困。长大后,曾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的门人,是孔
彭子益
彭子益(1871年-1949年),名承祖,字子益,云南大理鹤庆人,是清末至民国年间著名的白族医学家。 彭子益生于官宦人家,幼受庭训,年长后结交当地名士,博学多闻,尤其喜爱医术。他不拜师,选择直接钻研中医经典著作,师从古圣先贤。凭借自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