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底年譜

年譜是中國傳叙文學底一種特色。西洋傳叙文學有分年記載的,也有在每一段落以後,附載年表,甚至列舉傳主是年著作的,但是像中國傳叙文學這樣的編年叙述,實在没有。這一種寫法,對於傳主逐年事蹟,常常可以得到狠清楚的記載,當然是一個優點,但是人生的事業常是一個貫徹前後的片段,要瞭解傳主的生平,也非通觀畢生行事,不能得其真相。所以傳叙文學應當以紀事本末體或紀傳體爲正宗,而以編年體爲例外。因此這裡止須記載宋人年譜發達的經過,至於以後的進展,便可從畧。eXB中华典藏网

傳叙文學是史部底支流,但是年譜却是經部的支流,這是兩者間底區别。至於以後的合流,以及合流以後,仍留着分趨的餘跡,這又是文學史的問題了。eXB中华典藏网

年譜底遠祖是詩譜。漢鄭玄有《詩譜》三卷,爲研究《詩三百篇》作者年代的最古的著作。鄭玄以後,經學家完全在訓詁方面下工,因此對於作者的年代,不甚注意,所以也没有增補《詩譜》的作品。入宋以後,大家開始注意到詩義,因此便注意到作者的時代。第一個是歐陽修,他有《詩本義》十六卷,又有《補注毛詩譜》一卷,對於鄭《譜》加以訂正。其後便有李燾《詩譜》三卷,也是類似的著作。eXB中华典藏网

研究《詩三百篇》,便要注意作品底時代,那麽研究後人底詩文,當然注意到作者底時代,以及某文某詩爲某年作,然後始能有確切的理解。所以從《詩譜》到詩人或文人底年譜,正是最邏輯的結論。第一個作年譜的人,值得我們底崇敬,這便是北宋的吕大防。大防作《杜詩年譜》、《韓文年譜》各一卷,自記云:eXB中华典藏网

予苦杜詩、韓文之多誤,既讎正之,又各爲年譜,以次第其出處之歲月,而略見其爲文之時,則其歌時傷世,幽憂切 一作竊 歎之意,粲然可觀,又得以考其辭力,少而鋭,壯而肆,老而嚴,非妙於文章,不足以至此。元豐七年十一月十三日, 一本無此十字 。汲郡吕大防記。eXB中华典藏网

這裡看到大防作譜本意,着重在詩文歲月之研究,正和鄭玄《詩譜》如出一轍。因爲這是最初的年譜,今爲分别考證如次。eXB中华典藏网

《杜詩年譜》雖稱着重年代,其實在杜甫一生五十九年之中,年譜有記載者僅二十年,每年記載,少則一行,至多不過三行,所以這實在是一部簡陋之至的著作。又大防自稱作譜見其爲文之時,今舉杜詩全集以論,見於吕譜者,不過五十三首。 寶應元年譜云:“詩有‘元年建巳月’,乃是年也。”今按杜集是年有《戲贈友二首》,皆以“建巳”起句,作二首論 。較之錢謙益考定作詩歲月共得四百餘首者,僅得八分之一。大致作始至難,故其成就僅能如此,然大防之功,終不可没。eXB中华典藏网

至就全譜四十一行而論,其中紕謬,可得而舉者,蓋有數端。杜甫生於睿宗先天元年,没於代宗大曆五年,年五十九歲,此爲不争之事實。先天元年爲壬子歲,吕譜誤爲癸丑,自後逐年甲子皆誤,大曆五年庚戌,譜亦誤爲辛亥,徹底皆誤,此其一。天寶三載正月詔改年爲載,自是以後,稱載不稱年,至肅宗乾元元年,二月改元,復以載爲年,始得稱年,而吕譜稱天寶十一年、十三年、十四年、十五年,至德二年,記載不合,此其二。天寶十三載秋八月,文部侍郎韋見素拜中書門下平章事,集有《上韋左相二十韻》云:“鳳歷軒轅紀,龍飛四十春。”是歲玄宗在位四十二年,四十春指其大數而言,爲古人常事,而譜屬之天寶十一年,遂使韋左相全無着落,此其三。代宗廣德二年正月,合劍南東西川爲一道,以黄門侍郎嚴武爲節度使,是爲嚴武再鎮成都之事,而譜言“廣德元年,嚴武再鎮西川,奏甫節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記年不合,此其四。又是年譜言作《傷春五首》。今按詩言:“西京疲百戰,北闕任羣兇。”又言:“蒙塵清露急,御宿且誰供。”指廣德元年冬吐蕃陷京師,代宗東幸華州之事。至言“鶯入新年語,花開滿故枝。”“春色生烽燧,幽人泣薜蘿。”時則杜甫在蜀,故次年春間始得消息,而有此詩。譜以屬之廣德元年,又不載長安淪陷事,遂使五詩全無交代,而杜甫忠君愛國之旨,亦無從見,“歌時傷世”,其義何在?此其五。尤可異者,譜稱大曆五年夏,甫還襄漢,卒於岳陽。别造新説,與史誌皆不合,錢謙益箋注杜詩,辨之尤詳,附誌於此。eXB中华典藏网

《舊書》本傳:“甫遊衡山,寓居耒陽,啗牛肉白酒,一夕而卒於耒陽。”元稹《墓誌》:“扁舟下荆楚間,竟以寓卒,旅殯岳陽。”公卒於耒陽,殯於岳陽,史誌皆可考據。自吕汲公《詩譜》不明旅殯之義,以謂是年夏還襄漢,卒於岳陽。于是王得臣、魯訔、黄鶴之徒,紛紛聚訟,謂子美未嘗卒於耒陽,又牽引《回櫂》等詩,以爲是夏還襄漢之證。按史,崔旰殺郭英乂,楊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亂,甫以其家避亂荆楚,扁舟下峽,此大曆三年也。是年至江陵,移居公安,歲暮之岳陽,明年之潭州,此於詩可考也。大曆五年夏,避臧玠之亂,入衡州。史云:“泝沿湘流,遊衡山,寓居耒陽以卒。”《明皇雜録》亦與史合,安得反據《詩譜》而疑之。其所引登舟歸秦諸詩,皆四年秋冬潭州詩也,斷不在耒陽之後。《回櫂》詩有“衡岳蒸池”之句,蓋五年夏入衡,苦其炎暍,思回櫂爲襄漢之遊而不果也。此詩在耒陽之前,明矣。又安可據爲北還之證乎?以詩考之,大曆四年,公終歲居潭,而諸譜皆言是年春入潭,旋之衡,夏畏熱,復還潭,則又誤認《回櫂》詩爲是年作也。作年譜者,臆見揣度,遂奮筆而書之,其不可爲典要如此。吾斷以史誌爲證曰:子美三年下峽,由江陵、公安之岳。四年之潭,五年之衡,卒於耒陽,殯於岳陽。其他支離附會,盡削不載可也。eXB中华典藏网

《韓文年譜》也是一部簡畧的著述,韓愈一生五十七歲之中,年譜有記載者僅有二十八年,韓詩韓文入記者亦僅有文十四篇,詩十篇,而且還充滿許多顯見的錯誤。就吕譜而考韓愈作文之時,畢竟還是辦不到。eXB中华典藏网

就記事之顯然有誤者言之。(一)譜言:“貞元十三年,從董晉辟,爲汴宋潁亳觀察推官。”按韓集《董公行狀》言,十二年七月晉拜宣武軍節度使,韓愈實從。事在十二年。(二)譜言:“貞元二十年,移江陵掾,以四門博士徵。”按韓集《河南府同官記》言:“永貞元年愈自陽山移江陵法曹參軍。”事在貞元二十一年秋改元永貞以後,是年亦無以四門博士徵之事。(三)《憲宗實録》言元和“七年二月乙未,職方員外郎韓愈爲國子博士”。按愈貞元年間爲四門博士,元和年間再爲國子博士,故《進學解》言“三爲博士”,吕譜失載。(四)譜言:“元和十年,拜中書舍人”。按《唐實録》云:元和“十一年正月丙戌,考功郎中、知制誥韓愈中書舍人。”事在十一年。(五)譜言:“元和十五年移袁州刺史。”按韓集《新修滕王閣記》言:“十四年以言事斥守揭陽,其冬以天子進大號,加恩區内,移刺袁州。”事在十四年。(六)譜言:“長慶二年二月,拜兵部侍郎。”按唐《舊紀》,拜兵部侍郎事在元年。(七)譜言長慶三年十月,由京兆尹“改兵部侍郎,尋拜吏部侍郎”。按《新唐書》本傳,韓愈使鎮州,歸奏其語,帝大悦,轉吏部侍郎。其後爲京兆尹,與御史中丞李紳不協,罷爲兵部侍郎,紳出爲江西觀察使,及帝留紳,愈亦復爲吏部侍郎。是愈再爲吏部侍郎,而吕譜止言拜吏部侍郎,失之太畧。eXB中华典藏网

更就吕譜詩文繫年者言之。(一)《進學解》作於元和七年以後,而譜繫之貞元二十一年。(二)《豐陵行》爲順宗作,順宗以元和元年葬豐陵,故詩言:“羽衞煌煌一百里,曉出都門葬天子。”譜言作於永貞元年,與史實不合。(三)《釋言》云:“上命李公相。”李吉甫相於元和二年,是篇之作,必在其時,譜言作於元和元年,必誤。(四)元和十二年十月淮西平,次年正月十四日,敕韓愈撰《平淮西碑》文,見韓集《進撰淮西碑文表》,有明文可據。譜言元和十二年爲《淮西碑》,亦誤。eXB中华典藏网

至入鎮州宣諭王廷湊事,尤爲韓愈平生大節所繫,本傳及行狀皆詳言之,深得傳叙文學之旨。吕譜僅著“宣諭鎮定”四字,於韓愈大節,無所表見,誠爲可異。要之大防作譜之初,原以畧考杜詩韓文著作年月爲旨,其源出於《詩譜》,自與今人所言傳叙文學,不可並論。南宋以後,年譜之作大盛。若洪興祖之《韓子年譜》,所叙遂日即完密,始於譜主之生平,可知其詳,今不贅。eXB中华典藏网

今録宋人年譜目録可考者於次:eXB中华典藏网

孔子編年》五卷。 舊本題宋胡舜陟撰,見《四庫總目》傳記類 。eXB中华典藏网

《杜詩年譜》。 吕大防撰,附《分門集注杜工部詩》 。eXB中华典藏网

《杜工部年譜》。 黄鶴撰,附《分門集注杜工部詩》 。eXB中华典藏网

《杜工部年譜》。 蔡興宗撰,附《分門集注杜工部詩》 。eXB中华典藏网

《杜工部年譜》一卷。 趙子櫟撰,見《四庫總目》傳記類 。eXB中华典藏网

《杜工部年譜》一卷。 魯訔撰,見《分門集注杜工部詩》 。eXB中华典藏网

《杜工部年譜》。 梁權道撰,見錢謙益《杜工部詩箋》 。eXB中华典藏网

《翰林李太白年譜》一卷。 薛仲邕撰,見王琦《李太白年譜》 。eXB中华典藏网

《韓文年譜》。 吕大防撰 。eXB中华典藏网

《韓子年譜》一卷。 洪興祖撰 。eXB中华典藏网

《韓文類譜》七卷。 《四庫總目》題魏仲舉撰。按仲舉刊吕譜爲一卷,洪譜分爲五卷,又程俱《韓文公歷官記》一卷,共爲七卷 。eXB中华典藏网

《增考韓文公年譜》。 方崧卿撰,見朱子《韓文考異》 。eXB中华典藏网

《柳子厚年譜》一卷。 文安禮撰 。eXB中华典藏网

《周子年譜》一卷。 度正撰,見《四庫總目》傳記類 。eXB中华典藏网

《范文正公年譜》一卷。 樓鑰撰,見《四庫總目》傳記類 。eXB中华典藏网

《六一居士年譜》一卷。 薛齊誼撰,見《宋史·藝文志》傳記類 。eXB中华典藏网

《歐陽文忠公年譜》。 胡柯撰,附大全集 。eXB中华典藏网

《歐陽文忠公年譜》。 孫謙益撰,見胡柯《歐陽文忠公年譜》 。eXB中华典藏网

《歐陽文忠公年譜》。 曾三異撰,見胡柯《歐陽文忠公年譜》 。eXB中华典藏网

《伊川年譜》一卷。 朱子撰,見王懋竑《朱子年譜》 。eXB中华典藏网

《尹和靖年譜》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見《四庫總目》傳記類 。eXB中华典藏网

《梅詢年譜》一卷。 陳天麟撰,見《四庫總目》傳記類 。eXB中华典藏网

《三蘇年表》二卷。 孫汝聽撰,見《四庫總目》傳記類 。eXB中华典藏网

《蘇軾年譜》一卷。 王宗稷撰,見《宋史·藝文志》别集類,《四庫總目》作《東坡年譜》一卷 。eXB中华典藏网

《石室先生年譜》。 家誠之撰,附《丹淵集》 。eXB中华典藏网

《山谷年譜》。 任淵撰,附《山谷集》 。eXB中华典藏网

《后山年譜》。 任淵撰,附《后山集》 。eXB中华典藏网

《朱勝非年表》一卷。 孫昱上撰,見《宋史·藝文志》傳記類 。eXB中华典藏网

《吕忠穆公年譜》一卷。 不著撰人姓氏,見《四庫總目》傳記類 。eXB中华典藏网

《朱子年譜》一卷。 袁仲晦撰,見《四庫總目》傳記類 。eXB中华典藏网

《紫陽年譜》三卷。 李公晦撰,見王懋竑《朱子年譜》附録李默序 。eXB中华典藏网

《綦仲禮年譜》一卷。 綦焕撰,見《四庫總目》傳記類 。eXB中华典藏网

《饒雙峯年譜》一卷。 不著撰人姓氏,見《四庫總目》傳記類 。eXB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