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正

- 姓名:度正
- 别名:字周卿,号性善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合州(今重庆合川)人
- 出生日期:1166
- 逝世日期:1235
- 民族族群:
度正(1166-1235),宋文学家。字周卿,号性善,又号乐活,合州(今重庆合川)人。少从朱熹学,年二十四登绍熙元年进士,初官于遂宁,迁益昌学官。嘉定三年,知华阳县。五年,通判嘉定军。九年,权知怀安,迁知重庆府。曹彦约为侍从官,举以自代。召为国子监丞,上疏论李全必反,言辞激切。迁军器少监,绍定四年,为太常少卿。端平元年,权礼部侍郎兼侍读,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同修撰。迁礼部侍郎,致仕。二年卒(《字溪集》附《纪年录》),年七十,赠通议大夫。著有《性善堂文集》,曹彦约为序,称其文操纵卷舒,得钜儒心法。文章质实,大都原本经济,不为流连光景之语,奏疏指陈利弊,明析剀切。诗格近朱熹,词意畅达(《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二)。原集已佚,清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辑为《性善堂稿》十五卷,有《四库全书》本。所著尚存《周濂溪先生年表》。《全宋诗》卷二八二五至二八二八录其诗四卷。《全宋文》卷六八六四至六八七二收其文九卷。事迹见度正《奉别唐寺丞丈》诗及《上任尚书伯起书》、《宋史》卷四二二本传。
度正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求幸福斋随笔
《求幸福斋随笔》作者是民国前期亦官亦民允文允武的“奇人”,《求幸福斋随笔》是他在亡命期间所作笔记杂俎的结集。内容涉猎极广,尤以丑诋当道,针砭时弊占相当篇幅,如战局分析、戏曲评论、名人秘闻、“娼政”讨论,以至所谓“金圣叹手批本”之《中国预言》的“解说”等,构成别开生面的时政与社会批评的史料价值。
在官法戒录
四卷。清陈宏谋著。陈宏谋(1696—1771),字汝咨,号榕门,广西临桂 (今桂林)人。雍正进士,乾隆间官至两广总督、署湖广总督、吏部尚书、东阁大学士,为一代名臣。本书是他任地方督抚大吏时所作。书前有自序,其中说,地方胥吏舞文弄墨,作奸犯科,干出了种种罪恶勾当,其原因在于不知礼义的可贵,丧失了廉耻之心。因此当务之急,在于对他们进行道德修养教育。于是,陈宏谋在理政之余,采集史籍中所载的吏胥之事,并加论语,结集成书,名为《在官法戒录》。目的在于,使天下之人、包括男女老少及贵贱贤愚者,均引为教训,以戢息恶念,发扬善心。书分四卷:卷一为总论,卷二、卷三为法录上下,卷四为戒录,备列了善吏招致吉祥、恶吏招致祸殃的事迹。可以看出,作者在教导胥吏弃恶从善方面,确实是煞费苦心,但是书中的因果报应在实际上是不解决任何问题的。有乾隆刊本。陈宏谋著有 《培远堂全集》。
玄精碧匣灵宝聚玄经
玄精碧匣灵宝聚玄经,简称《聚玄经》。撰人不详。从内容看,似出于宋代。三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此经为占卜书,属六壬遁甲术,而杂以道教符箓。全书分二十四部,以四言写成。首先论述八卦九宫乘除变化,其次分述诸星协赞、太乙九宫、九星值符、八卦值搴、三奇八门、日时分野、风云地理。大旨依河图洛书列数,依干支记时。谓「八卦成立,九宫相随,悔吝有兆,存亡预知」。其占法有祸福占、气象占、风水占、兵占、宅占及日常杂占,并掺杂步罡踏斗、擒鬼提神。
小窗自纪译注
小窗自纪是明代文学家吴从先所著的一部儒家通俗读物的杂说著作,其中包涵儒、佛等各家学说,以修身养性为主,兼顾对历史人物、事件的看法和评说,是一本包罗广泛的书籍,与《小窗艳纪》、《小窗清纪》和《小窗别纪》共称为吴从先“四纪”。以谈修身养性为主,包涵儒、道、释等各家学说,兼评历史人物及事件。每一则均有注释和译文,并有历代点评,尤其在注释中加入佛学义理的阐释。原书四卷,明万历年间有刻本行世。全书数百则,洋洋洒洒,舒展自如,议论的范围几乎涵盖了人生的各个方面,于平淡中作惊人之语,在清新疏朗的字句中寄寓着深刻的哲理。
智者入门论
《智者入门论》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内涵,对藏传佛教影响深远。本书通过阐释各种法门,演绎了如何抉择、如何获得智慧并成为智者,其阐述的结论体现了藏族极具特色的传统思想内容、观点,而论述的过程则体现了藏传佛教独特的传统思辨方式、方法。这些思想内容和思考方式,细微至藏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都有体现,对藏族人民有极深、极大的影响。
御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宣演
亦称《金刚经宣演》。佛典注疏。唐道氤集。二卷。作者自序称:唐开元二十三年(735),玄宗御注《金刚经》,故作此《宣演》,“君唱臣和,丝发轮行”。本书分五门:(1)叙教兴由,谓《金刚经》为“除疑断障,生信起行,识真俗理,摄福惠德,证法身果,佛种不断”,故而兴起。并叙述了传译经过,介绍了印度诸唯识大师的注疏。(2)明经体性,从唯识思想的立场,主张此经以“识心”为体。并用“圆成实”等分析此经之属性。(3)摄归宗旨,辨《金刚经》藏、分、乘、时、会之归属。(4)所被根宜,论述《金刚经》对哪些人适用。(5)依文正解,即逐一引用经文,进行解说。本书为《赵城金藏》所收,六卷本,现残存第五卷。敦煌遗书亦有收藏,但中国其他藏经均未收入。日本《大正藏》将伯2173(卷上,尾残)、伯2132(卷下)两号收入第八十五卷,未足全璧,可据其他诸号补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