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懋竑

王懋竑
  • 姓名:王懋竑
  • 别名:字予中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清扬州宝应人
  • 出生日期:1668
  • 逝世日期:1741
  • 民族族群:

王懋竑[wáng mào hóng](1668—1741),字予中,一作与中,号白田。清扬州宝应人。


世业儒,叔父式丹以诗文名世,康熙四十二年(1703)赐进士第一,人称楼村先生。懋竑少从叔父学,即自刻厉。又与桐城方苞交,笃志经史,耻为标榜之习。康熙五十七年(1718)成进士,诸名公大吏闻其名,争相延引,皆谢却之。逾年,于吏部乞就教职,授安庆府教授,广施教化,重建培元书院,以学行造士。尝语学者云:“人一号为名士,无足取也!”以其有名,人恒敬之,己亦以名自高,疏于自省,经时既久,或惰于学,或偾于事,致有名裂身败者,皆为名所累也;而以炒作得浮名,动以名人自鸣者,斯又下矣。雍正元年(1723)应诏入京,超擢翰林院编修。二年春,以母忧去官,特赐内府白金为丧葬费,谕以治丧毕即来京,不必服阕始上任。明年入都,以老病辞归。乾隆六年(1741)卒于家。


王氏熟谙经史,倾心朱子(熹)之学。晚年校定《朱文公年谱》,于《文集》、《语类》考订尤详,谓《易本义》前九图、《筮仪》及《家礼》,皆后人依托,非朱熹所作。其辨《筮仪》之伪,谓筮者之站位,据《仪礼》之《士冠礼》、《特牲馈食礼》、《少牢馈食礼》,皆面西而立,惟《士丧礼》筮宅以不在庙,故筮者北向;而《筮仪》竟云筮者北向者见《仪礼》,朱子熟读《仪礼》,岂能疏谬若是!其辨《家礼》之伪,谓朱熹之《文集》、《语录》中,除《家礼·序》之外,无一语及于《家礼》者;而伪《家礼》所言祠堂之制,咸多不合古义,必非朱子书也。其辨《易本义》前九图之伪,谓朱熹于《易》,有《本义》有《启蒙》,与门人讲论甚详,曾无一语及“九图”;而朱熹所自作者,惟《横图》六,犹注《易大传》并邵雍语录于其后,不敢径题《伏羲六十四卦图》,明其谨慎也。伪“前九图”直云《伏羲八卦次序图》、《伏羲八卦方位图》、《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图》、《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并未言明授受传承之迹,而其所言,每有与朱氏《本义》、《启蒙》相左者,此为后人伪托者明矣。


王氏之于史学,务求征实存信。其考《孟子》书“齐人伐燕”事,谓《通鉴》据《孟子》以伐燕为齐宣王,而宣王卒于周显王之四十五年。又三年,燕王哙始立。又七年,齐人伐燕为湣王,不可谓宣王事也,知《孟子》七篇所言齐王为湣王。《梁惠王》上下篇称宣王,宣王乃谥号,当世之君不可言谥,既言谥,为后人增改明矣。此质疑而不盲从,诚学者求是之风也。


懋竑性耿介,以恬淡自处。当其少也,尝谓友人曰:“老屋三间,破书万卷,平生志愿足于斯矣。”书而云“破”,反复展读使之破也。存书宜读,非陈列为摆设也。归田后,杜门著书,谢绝应酬。晚年家贫甚,布衣蔬食,恬然安之。有婚嫁事,营办苦不给,亦略无自歉之色。临终作诗训子曰:“人之立身,惟孝与忠。恕以授物,慎以持躬。读书考古,其益无穷。垂殁之言,汝其敬从。”整衣冠,端坐而逝,年七十有四。著作今犹传世者,有《朱子年谱》4卷考异4卷附录2卷、《朱子论学切要语》2卷、《白田草堂存稿》24卷、《读书记疑》16卷、《白田杂著》8卷。


懋竑博览群书,学问赅备。仅其《读书记疑》一书,就广及经史、诸子、音韵、考据诸目,故有清之史乘,皆以名儒称之。与懋竑同时,有朱泽沄(1666—1732)者,亦宝应人。泽沄字湘陶,号止泉,学者称止泉先生,终身不入仕。心仪朱子理学,旁通天文、舆地之学。懋竑、泽沄名相埒,年相若,两家易子而教,又结姻亲,情好甚密。两人同好朱子之学,所见间亦不同。如释“居敬”(谓立身慎于言行),朱氏谓“敬贯动静,而以静为本”,王氏辩之曰:“人之有动静也,犹其有呼息也。静则必动,动则必静”,“盖敬可以贯动静,而静不可以该(涵盖)动,专言静则偏矣”。静为自省,动为践行;朱氏以自省为知,王氏主知行合一。两人议论抵牾,至没齿亦不能相合,而私谊终如故。二公治学重考据,钩沉稽实,以史证经,为清代扬州学界由理学向朴学转型之过渡人物,亦为扬州学派启蒙期时期之代表人物。

王懋竑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少爷

少爷

这是一部以第一人称叙述的小说,来自东京的主角“少爷”有著典型江户人率真朴实的性情,赴乡下任教後目睹种种人心丑恶的现象。单纯的他坚持以发自内心的正义感行事,不向世俗的虚假低头。甫自学校毕业的他,接下了教职而远赴他乡工作,这宁静淳朴的小镇对少爷来说理应是如鱼得水,再适合也不过,但生性莽撞的他却也掀起了前所未有的风波。

唐诗

唐诗

詹鍈著,1979年4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印行。这是一部深入剖析唐诗魅力与内涵的佳作。詹锳先生在唐诗研究领域深耕多年,其深厚的学术底蕴为本书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书全面涵盖了唐诗发展的各个阶段。从初唐四杰引领诗风转变,打破齐梁遗风的束缚,到盛唐时期李白的豪放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展现出唐诗的巅峰气象;再到中唐韩孟诗派的奇崛险怪、元白诗派的通俗易懂,以及晚唐李商隐、杜牧等诗人在乱世中对诗歌艺术的坚守与创新,书中都有细致入微的阐述。

书林余话

书林余话

二卷。叶德辉撰。该书为《书林清话》刻成之后所作,此前所采宋、元、明人及近今诸儒笔记小说,涉于刻书之事,未得编次收入者;以及己所论述,为前书所遗者,略加条理,分为上、下两卷,故名《余话》。书中对于刻书阙文,用白匡、墨块,论之甚详。又论刻板,有双线、单线,白口、黑口,鱼尾、耳子等,极为精核。民国年间有活字排印本。

档案经营法

档案经营法

毛坤著。论述档案的意义、性质、功用、中外档案概况;函件:论述立排法及如何应用于一切机关企业文件之排比等事;公文:论述国内各机关现行之新旧各种管理方法,及今后应如何规定收发、分类、编目、储藏、出纳方法等事;旧档:论述陈旧档案的接收、保管、清查、排比、修补、刷印、展览等事;官书:论述官书之获得、分类、收运等事;馆务:论述档案馆之建筑、设备、用具、组织、人员等事。

瀛海偕亡记

瀛海偕亡记

又名《台湾战纪》。杂史。作者洪弃生。书分上、下两卷,记叙《马关条约》后清政府割让台湾及台湾人民奋起抗日的史实。上卷起自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中日两国政府签约割台后台湾民众自议建号民主国,讫于同年9月台南刘永福兵败;下卷叙述刘永福内渡大陆后台湾民众抗日之事,对北部陈秋菊、简大狮,南部林少猫,中部柯铁率众抗日记叙尤详。全书以日军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进行“大扫除”(大杀戮)告终。此书颂扬台湾人民抗日爱国壮行,揭露日军侵台后种种暴行,诚所谓“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下卷所述台湾民众四年抗日的史实,尤为他书所难见。1906年有铅印本行世。1959年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将其收入《台湾文献丛刊》第59种出版。

论语译文注解

论语译文注解

儒家一部重要经典,凡二十篇。每篇均以文中前两个字或三个字命名。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根据直接纪录和传闻整理的孔子及其著名弟子言行的汇编。内容有孔子的谈话、言论、答弟子问、生活行为以及弟子之间的相互谈论。此为《论语》白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