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懋竑

王懋竑
  • 姓名:王懋竑
  • 别名:字予中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清扬州宝应人
  • 出生日期:1668
  • 逝世日期:1741
  • 民族族群:

王懋竑[wáng mào hóng](1668—1741),字予中,一作与中,号白田。清扬州宝应人。


世业儒,叔父式丹以诗文名世,康熙四十二年(1703)赐进士第一,人称楼村先生。懋竑少从叔父学,即自刻厉。又与桐城方苞交,笃志经史,耻为标榜之习。康熙五十七年(1718)成进士,诸名公大吏闻其名,争相延引,皆谢却之。逾年,于吏部乞就教职,授安庆府教授,广施教化,重建培元书院,以学行造士。尝语学者云:“人一号为名士,无足取也!”以其有名,人恒敬之,己亦以名自高,疏于自省,经时既久,或惰于学,或偾于事,致有名裂身败者,皆为名所累也;而以炒作得浮名,动以名人自鸣者,斯又下矣。雍正元年(1723)应诏入京,超擢翰林院编修。二年春,以母忧去官,特赐内府白金为丧葬费,谕以治丧毕即来京,不必服阕始上任。明年入都,以老病辞归。乾隆六年(1741)卒于家。


王氏熟谙经史,倾心朱子(熹)之学。晚年校定《朱文公年谱》,于《文集》、《语类》考订尤详,谓《易本义》前九图、《筮仪》及《家礼》,皆后人依托,非朱熹所作。其辨《筮仪》之伪,谓筮者之站位,据《仪礼》之《士冠礼》、《特牲馈食礼》、《少牢馈食礼》,皆面西而立,惟《士丧礼》筮宅以不在庙,故筮者北向;而《筮仪》竟云筮者北向者见《仪礼》,朱子熟读《仪礼》,岂能疏谬若是!其辨《家礼》之伪,谓朱熹之《文集》、《语录》中,除《家礼·序》之外,无一语及于《家礼》者;而伪《家礼》所言祠堂之制,咸多不合古义,必非朱子书也。其辨《易本义》前九图之伪,谓朱熹于《易》,有《本义》有《启蒙》,与门人讲论甚详,曾无一语及“九图”;而朱熹所自作者,惟《横图》六,犹注《易大传》并邵雍语录于其后,不敢径题《伏羲六十四卦图》,明其谨慎也。伪“前九图”直云《伏羲八卦次序图》、《伏羲八卦方位图》、《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图》、《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并未言明授受传承之迹,而其所言,每有与朱氏《本义》、《启蒙》相左者,此为后人伪托者明矣。


王氏之于史学,务求征实存信。其考《孟子》书“齐人伐燕”事,谓《通鉴》据《孟子》以伐燕为齐宣王,而宣王卒于周显王之四十五年。又三年,燕王哙始立。又七年,齐人伐燕为湣王,不可谓宣王事也,知《孟子》七篇所言齐王为湣王。《梁惠王》上下篇称宣王,宣王乃谥号,当世之君不可言谥,既言谥,为后人增改明矣。此质疑而不盲从,诚学者求是之风也。


懋竑性耿介,以恬淡自处。当其少也,尝谓友人曰:“老屋三间,破书万卷,平生志愿足于斯矣。”书而云“破”,反复展读使之破也。存书宜读,非陈列为摆设也。归田后,杜门著书,谢绝应酬。晚年家贫甚,布衣蔬食,恬然安之。有婚嫁事,营办苦不给,亦略无自歉之色。临终作诗训子曰:“人之立身,惟孝与忠。恕以授物,慎以持躬。读书考古,其益无穷。垂殁之言,汝其敬从。”整衣冠,端坐而逝,年七十有四。著作今犹传世者,有《朱子年谱》4卷考异4卷附录2卷、《朱子论学切要语》2卷、《白田草堂存稿》24卷、《读书记疑》16卷、《白田杂著》8卷。


懋竑博览群书,学问赅备。仅其《读书记疑》一书,就广及经史、诸子、音韵、考据诸目,故有清之史乘,皆以名儒称之。与懋竑同时,有朱泽沄(1666—1732)者,亦宝应人。泽沄字湘陶,号止泉,学者称止泉先生,终身不入仕。心仪朱子理学,旁通天文、舆地之学。懋竑、泽沄名相埒,年相若,两家易子而教,又结姻亲,情好甚密。两人同好朱子之学,所见间亦不同。如释“居敬”(谓立身慎于言行),朱氏谓“敬贯动静,而以静为本”,王氏辩之曰:“人之有动静也,犹其有呼息也。静则必动,动则必静”,“盖敬可以贯动静,而静不可以该(涵盖)动,专言静则偏矣”。静为自省,动为践行;朱氏以自省为知,王氏主知行合一。两人议论抵牾,至没齿亦不能相合,而私谊终如故。二公治学重考据,钩沉稽实,以史证经,为清代扬州学界由理学向朴学转型之过渡人物,亦为扬州学派启蒙期时期之代表人物。

王懋竑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神秘住宅

神秘住宅

德·梅拉马尔伯爵家的祖宅是个凶宅,他的祖父和父亲全都因此命丧黄泉。他刚回到阔别多年的故宅,即被指控犯了绑架窃宝罪、关进牢房他深感噩运难逃,准备自杀。这时一青年挺身而出救了他。这青年为什么要救伯爵?他与神秘住宅又有什么关系?

我们这些流浪的中国人

我们这些流浪的中国人

我们都曾有过这样的感情,我们也都一样“流浪”在世界各地,孤独过,迷茫过,苦过累过,但是我们心中都有一个相同的感情——对故国故乡的眷恋,在这种感情的慰藉下,再多的颠沛流离,都是对人生的献礼。 本书辑选梁实秋论中国人,写中国事,念中国情的散文杂文,文中或戏谑幽默,或讽刺针砭,或优雅温和,其实都体现了他对中国的一种拳拳之意。

皇甫持正集

皇甫持正集

别集。唐代皇甫湜(字持正)作。此集“唐志作三卷。晁公武读书志作六卷,杂文三十八篇”(见《四库全书总目》)。后经五代兵乱,原本已佚。现存明毛晋刻本与影印宋刻本《皇甫持正文集》6卷,为宋人所重编,亦被《四库全书》所收入,其卷数、杂文篇数均与晁公武读书志同。文按赋、策、论、序、碑、记等顺序编次,集中有赋六篇,其《东还赋》、《伤独孤赋》、《醉赋》等较有名。这些赋言语著力铺排,借物抒情言志。清光绪年间冯焌光辑《三唐人辑》,有补遗一卷。近人缪荃孙辑《三唐人辑》本,并撰有校记。

示儿编

示儿编

也称《履斋示儿编》。二十三卷。南宋孙奕撰。孙奕字季昭,号履斋,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生平事迹不详。仅据书中第十卷称绍熙丁巳 (当为庆元丁巳,1197年)三月,侍宴春华楼,听到大丞相周益公议论,可知孙奕在宋宁宗时曾官侍从。此书卷首有开禧元年(1205)孙奕自序,称“考评经传,渔猎训诂,非敢以污当代英明之眼,姑以示之子孙”,故定书名为《示儿编》。全书共二十三卷,分总说一卷、经说五卷、文说和诗说共四卷、正误三卷、杂记四卷、字说六卷。以考评经史文艺、杂引众说为主,兼及朝野遗闻琐事。书中征据繁多,时有笔误,如,经说类中以《广雅》、《博雅》并言,以为都是张揖所作;诗说类中,以杜甫袭用白居易诗;杂记类中,谓唐太宗纳巢刺王妃为妻嫂;字说类中,谓诗有陈佗等,皆失于考订。又在经说类中,反复论证荆舒是惩句,僖公无此事,故孟子归之于周公;正误类中又谓僖公之事,孟子误以为周公。王安石《字说》霸字条下,称其学务穿凿无定论;艺苑雌黄一条,又称《字说》在熙丰间定有成书,是正舛谬,学者不能深考,类以穿凿嗤之。皆自相矛盾。文学类中又记契丹空纸祭文一事,亦无根据。经说类中于窃比老彭训 “彭” 为 “旁”,于黾勉从事训“黾”为“蛙”,后为王士祯《古夫于亭杂录》所取,其实,亦附会之论。书中虽小有瑕疵,但其中考经、考史、字音字训辨别异同等,可资参考者居多。其冗杂者可以不取,其精核者则不可废。清人顾广圻重为校补,可资参阅。今传有《四库全书》本,《知不足斋丛书》 与《丛书集成初编》本作《履斋示儿编》二十三卷,又附有清顾广圻 《重校补》一卷,为较好较通行版本。

枕中经

枕中经

枕中经,撰人不详,书中避宋真宗赵桓讳,应出于北宋。南宋《秘目》着录作一卷。今本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全篇仅数百字,言拘守魂魄精神,辟鬼度厄,却病延年之法。其法以诵经念咒,存神内视,叩齿咽液为主。

华严经妄尽还源观疏钞补解

华严经妄尽还源观疏钞补解

简称《华严妄尽还源观疏钞补解》、《妄尽还源观疏钞补解》。佛典注疏。宋元丰二年(1079)净源述。一卷。依据澄观的《华严经疏》和《演义钞》,解释法藏的《华严还源观》,以便“补其遍善之功,成其具美之绩”。书中对《华严还源观》所讲的诸种观法及相关的名词、概念和命题等均作了解释,并进一步沟通《大乘起信论》与华严思想。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