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崧卿

- 姓名:方崧卿
- 别名:字季申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莆田(今属福建)人
- 出生日期:1135
- 逝世日期:1194
- 民族族群:
方崧卿(1135-1194),字季申,莆田(今属福建)人,方信孺之父。隆兴元年进士。乾道二年,为湖广总领所干办公事。秩满,添差淮西安抚司准备差遣,徙两浙路转运司属官。以荐知上饶县。淳熙九年,通判明州。十二年,知南安军。绍熙元年,知吉州。二年,擢广东路提点刑狱。三年,徙广西转运判官。五年卒,年六十。历官所至,皆有惠政,尤汲汲于兴学与表彰文献,尝刻欧阳修《集古录》,辑《横浦集》,补《襄阳志》。崧卿博学明识,议论过人,创聚书堂,藏书四万卷。尤喜韩愈文,尝校正《韩昌黎文集》,有《韩集举正》四十卷、《韩文公年表》传存至今,多所发明。有家集二十卷,诗文辨丽,略无陈言。《全宋文》卷五八一七录其文。事迹见周必大《京西转运判官方君崧卿墓志铭》(《周文忠公集》卷七一)、叶适《京西运判方公神道碑》(《水心文集》卷一九)。
方崧卿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阿达拉
法国作家夏多布里昂著,1801年出版的这部中篇小说被认为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开始的标志。作品以主人公自述形式,描写了阿达拉与异教青年夏克达斯的爱情悲剧。印第安青年夏克达斯,随父与其他部落作战,战败被俘后,一个西班牙老人洛拜司收他为义子。后来,他又被敌部落俘去,将施火刑前夜,爱上他的敌酋长女儿阿达拉解救了他。二人逃至深山密林,沉浸在爱情的幸福中。他们的爱恋越炽烈,阿达拉越忧伤。一天阿达拉倾吐了她的身世:她不是酋长的亲生女,她的父亲叫洛拜司。夏克达斯知道她是义父的女儿,决心娶她为妻,但阿达拉痛哭不已,因她母亲已将她皈依基督教,深深的爱与不能与异教徒结婚的矛盾折磨着她。这时,一位老教士邀请这对年轻人与他的教民一起过男耕女织的宁静勤勉的生活。但是有一天阿达拉忽然生命垂危,向神父和夏克达斯讲:她出生时虚弱难活,母亲向神灵许愿,若女儿能活,就将女儿的处女贞洁奉献给神灵,再不能有丈夫。母亲临终前,阿达拉又对着圣像发誓,若有违背,母亲将堕入地狱。当长老安慰她并答应写信给主教免去这一誓言时,阿达拉说已经太迟了。为了拯救母亲灵魂,她已经服了毒药。阿达拉成了宗教的牺牲品。夏克达斯最终也皈依了基督教。
金碧五相类参同契
题“阴长生撰”,盖依托。陈国符《道藏经中外丹黄白术经诀出世朝代考》(见《中国科技史探索》)认为唐人撰。凡18章,述内丹术,疑有房中术。
三侠五义
原名《忠烈侠义传》。长篇小说。清石玉昆撰。一百二十回。玉昆字振之,天津人。约生活在道光同治年间。著名说书艺人。据唱本《包公案》改编成书。光绪五年(1879)后经俞樾修订,删去第一回“狸猫换太子”,并“援据史传,订正俗说”。在已有南侠、北侠、双侠四人外,加上艾虎、黑妖狐智化、小诸葛沈仲元,补成七人,曾改名《七侠五义》。前半部描写包拯在侠义之士辅助下审案平冤、“除暴安良”故事,后半部描写翦除襄阳王党羽及七侠五鼠间纠葛。书中 “平冤狱”、 “铡庞昱”、“除蕃王”等描写,揭示清代现实社会黑暗,包拯铁面无私、不畏权贵的清官形象,反映出人民的愿望。情节曲折,形象生动,语言流畅,具有浓厚平话色彩。然亦杂有忠于统治阶级、维护封建道德、宣扬因果报应等消极思想。有光绪五年(1879)北京聚珍堂活字本、亚东图书馆本。解放后有广东、安徽、豫章等出版社铅印本。
七剑十三侠
一名《七子十三生》。章回小说。近代唐芸洲著。三集一百八十回。叙明正德年间扬州府义士徐鸣皋拜欧阳子为师,学得一身武艺,能飞檐走壁。一日在岳阳楼与友饮酒,闻小霸王李文孝恃强欺弱,将其痛打一顿,以示惩罚。后到苏州,在玄妙观看打擂台,擂主是宁王府心腹严虎。徐见其手段毒辣,又上台将他打倒。至镇江,见宁王心腹、金山寺非非僧李龙等胡作非为,打抱不平,被众僧以计擒住,押往苏州,为结义弟兄救出。诸人为除非非僧,请出师尊傀儡生。并邀得漱石生等至江南,共破金山寺,斩非非僧。后徐鸣皋等人身陷宁王府,为傀儡生用剑术救出。明武宗召见徐鸣皋等人授与官职,随王守仁平定宁王宸濠之乱,捕宸濠凌迟处死。小说写明正德间平宁王乱,不重史实,主要描写几位剑仙以及徐鸣皋等英雄与宁王手下恶将、妖道的争斗,这些剑仙能升空飞行,吐剑杀人,知晓未来,起死回生,然形象浮泛苍白,失之荒诞。有光绪三十四年(1908)上海书局石印本,有图十二幅。近有199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十大古典公案侠义小说》本。
革命烈士诗抄
诗集。本书收入李大钊、瞿秋白、蔡和森、邓中夏、恽代英、方志敏、叶挺、杨靖宇等五十七位革命烈士诗歌八十七首。这些不朽的英雄诗篇,抒发了革命先烈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对帝国主义、国民党当局的极端憎恨,以及为中华民族解放和共产主义事业而英勇献身的精神。诗的体式多样,字里行间洋溢着浩然正气、崇高节操和奋斗精神。《革命烈士诗抄》早已成为对广大青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极好教材。
两汉纪字句异同考
康熙中襄平蒋国祥、蒋国祚与袁宏《后汉纪》合刻,后附《两汉纪字句异同考》一卷。今用以参校,较旧本稍完善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