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琦

王琦
  • 姓名:王琦
  • 别名:字琢崖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钱塘(今浙江省杭县)人
  • 出生日期:1696年
  • 逝世日期:1774年
  • 民族族群:

王琦(1696年—1774年),字琢崖,清代钱塘(今浙江省杭县)人,是清代乾隆时的著名学者。王琦在唐诗研究中,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注了《李太白全集》,另一件事是作了《李长吉歌诗汇解》。《李太白全集》共三十六卷,是历来李白诗文合注最完备的本子,此书一出,便特别受到研究者与爱好者的重视。在王琦之前元代萧士赟册补南宋杨齐贤注的《李翰林集》而成《分类补注李太白集》,明代胡震亨有《李诗通》二十一卷。王琦吸收了前人研究成果,改正了他们的错误,补充了他们的疏漏。王琦《李太白全集》材料丰富,考证也力求准确,确有集大成之功绩。他对典故和地理方面的铨释考订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在版本校勘上也时有创新。当然也有不足之处,如“采摭颇富,不免微伤于芜杂”;在笺释和人事考记上也屡有失误,加之王本删去了萧本诗题下原来所注的李白的游踪,也给研究者带来了麻烦。《李长吉歌诗汇解》,对李贺的诗作作了认真的研究,对在他之前的十余种李贺诗歌的注释作了取舍,颇能博取慎择,态度比较科学,很有独到见解,是李贺诗歌注释中比较详明的一种。另外,王琦还帮助赵殿成注释了《王右丞集》中的佛教典故。


王琦还热心于医学,博通群籍,专心于医方药术数十年。平生不蓄资,有钱即供刻书用。尝穷搜博访医书,费时七年(1764—1770)刻成《医林指月》十二种。其中《侣山堂类辨》曾经其考订分段,博采众论,注音训义;《本草崇原》系辗转搜求,从高端士处移写副本,考订刊行;又尝采访张志聪之曾孙张玉成,方获志聪未刊《色诊》一编。所刊诸书之后,多附跋文,考其学术源流,介绍作者生平。晚年从张东扶处得《慎斋遗书》,细加厘定,镂刻未竟而逝。其未刊之书尚多。另有《瘄论》,题作王琦著,实取自《医林指月》中高世栻医学真传》之一篇。另刻有李太白、李长吉等集。

王琦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历代帝王宅京记

历代帝王宅京记

明末清初顾炎武撰。又名《历代宅京记》。共20卷。记载自上古伏羲以后迄于元代,历代帝王的建都所在及有关事迹。前2卷为总叙。后18卷仿照宋程大昌《雍录》、宋敏求《长安志》的体例,分叙关中、洛阳、成都、邺、建康、云中、晋阳、太原、大名、开封、宋州、临安、临潢、幽州、辽阳、大定、会宁、开平各地的城池、宫室、郊庙、都邑及建置年月和事迹。此书为《肇域志》和《天下郡国利病书》的姊妹篇,《肇域志》专记舆地,《天下郡国利病书》重在政事,此书“所录皆历代建都之制”。此书的编纂宗旨,据作者之甥徐元文序文,是有感于明清朝代的兴替,思以济世安民,“必有体国经野之心,而后可以登山临水;必有济世安民之识,而后可以考古论今”,这与作者经世致用的一贯主张是相一致的。阮元序文称《肇域志》与《天下郡国利病书》均为未成稿,且卷帙繁浩,传抄多有脱误,该书则“不似《肇域志》之烦矣。”评价说:“宁人顾氏,崎岖南北,所考山川、都邑,城郭、宫室,皆出自实践。当先生盛游之时,尝以一骡二马载书自随,所至扼塞,即呼老兵土民,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郡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或经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有遗忘,则又发书而熟读之,其精审如此。”《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也评价说:“征引评核,考据亦颂精审。盖地理之学,炎武素所长也”。其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尤其是该书第12卷中所录邺城资料,全卷皆录自明嘉靖《彰德府志》第8卷之《邺都宫室志》,而《邺都宫室志》则出自宋代《相台志》,为目前所知有关邺城的最重要的史料。此书版本有抄本及刊本多种。1984年中华书局以嘉庆十三年(1808)采贤堂刊本为底本,参校以《槐庐丛书》三编本、《碧琳瑯馆丛书》本和北京图书馆藏清抄本出版点校本,书末编有地名索引,是目前较好的普及本。

斋戒箓

斋戒箓

《云笈七签》卷37录引。吉冈义丰《三洞奉道科诫仪范の成立について》认为本箓出自中唐。述诸斋。

汇评忠义水浒传

汇评忠义水浒传

汇评忠义水浒传,正文前70回以金圣叹改评本为底本,后50回以全传本为底本。批语包含了70回本金圣叹贯华堂第五才子书、王望如评论出像水浒传,100回本容与堂李贽(叶昼)评本、芥子园李贽评本,120回全传本李贽(袁无涯)评本,104回简本余象斗评本。批语汇评参考陈曦钟等《水浒传汇评本》等书。

祖国归来

祖国归来

民国三十五年(1946),在日本宣布战败投降后,旅居北平的台湾人不但内部产生了错综复杂的变化,台湾人在北平也陷入不安的处境中,战后的北平难有台湾人容身之处。1月,写下随感《白薯的悲哀》及《祖国归来》两篇文章,可以说是钟理和对居住北京期间的省思之作。《白薯的悲哀》后以笔名“江流”发表于《台湾》杂志;

台战演义

台战演义

章回小说。二集十二卷。近代无名氏著。叙大将军刘永福于安南抗清,百战百胜,后移师台湾。甲午以后,清廷割地赔款,将台岛割与倭寇。倭寇登台后,陷台北、基隆。刘大将军与丘逢甲等连出奇计,大挫倭兵,并擒倭酋桦山氏,台民誉之为“撼山易,撼刘家军难”。本书以台战史实为背景,反映了台湾人民的爱国热情。有光绪二十一年(1895)、光绪二十四年刻本。

停骖录摘抄

停骖录摘抄

明陆深撰。《停骖录摘抄》一卷,又续一卷,此书是陆深罢山西提学佥事南归时所作。前录成于明嘉靖九年(1530),续录成于明嘉靖十一年(1532),杂录诗话、文评、朝章、国典、经义等,也间有考证。其朝章、国典部分有一定参考价值,如加耗一条云:“加耗二字起于后唐,明宗入仓,见受纳主吏折阅,乃令石取二升为鼠雀耗。我太祖则每斗起耗七合,石为七升,盖中制也。江南粮税每石加耗已至七八斗,盖并入杂办,通谓之耗,意不止于鼠雀为也。本书多记明代朝章典制、赋税经济、人物事迹等,间及前代事,保存有不少可信的史料。本书有《纪录汇编》本,今据《丛书集成初编》本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