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翰

李翰
  • 姓名:李翰
  • 别名:
  • 性别:
  • 朝代:
  • 出生地: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李翰,生卒年月不详,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天宝中登进士第。十载任卫县尉。天宝末房琯等荐充史馆谏司。为杨国忠所阻。安史之乱中避地吴越。上元二年撰《张巡传》,彰明巡之忠义。约于是年为淮南节度掌书记。大历六年征为左补阙,俄以本官充翰林学士。八年尚在任,未几以疾免官,居阳翟。建中元年尚在世,约卒建中、贞元之际。翰善古文,梁肃师事之。肃称其“博涉经籍,其文尤工。故其作,叙治乱则明白坦荡,纾徐条畅,端如贯珠之可观也,陈道义则游泳性情,探微豁冥,涣乎春冰之将泮也,广劝戒则得失相维,吉凶相追,焯乎元龟之在前也,颂功美则温直显融,协于大中,穆如清风之中人也”(《补阙李君前集序》)。《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李翰前集》三○卷,又录其《张巡姚訚传》二卷,集今佚。《直斋书录解题》录《蒙求》三卷,署李翰撰,误。《全唐文》卷四三○存其文一三篇。生平见梁肃《补阙李君前集序》、《旧唐书》卷一九○下、《新唐书》卷二○三本传。

李翰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素圃医案

医案。清郑重光撰。四卷。重光有《伤寒论条辨续注》已著录。另著有《温疫论补注》等。是书取生平治验中“亢害疑似”之证,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撰辑成帙,时年七十岁。卷一伤寒治效,卷二暑证、疟疾、痢疾治效,卷三诸中(中风)证治效、男病治效,卷四女科治效、胎产治效。载案百八十二则,三万余字。每案详叙姓氏年龄、证候、病因、病程、脉象、辨证、立法、方药、预后等项,其伤寒治效中,多载厥阴经证,概因三阳显而易见;男病治效中贡姓武弁破伤风一案,仅用小续命汤加减十余剂即愈此众医束手之证,成为名案,曾被收入《冷庐医话》中。重光精通脉诊,临证辨治深得古法。崇尚李东垣、张景岳,长于温补,自谓专补苦寒之偏,而不囿于温补。有康熙间古歙许氏刻本,一九三六年世界医书局铅印《珍本医书集成》本。

化书新声

明王清一(生卒年不详)撰。关于清一的情况,史籍记载极略。书中自序作者自称先天风雷侍者,言万历壬辰(1592),“自京师奏太后,请武当山《道藏》经回。”可知其为明神宗时人。《化书新声》是清一取五代时谭峭《化书》,按节分章,各为注释而成。如《释大同章》“思火生暖,思水生凉”诸语,颇有道理。然而,由于他的解释,大都采道家之言,致使全书内容十分杂芜。版本据《四库全书总目》记载有浙江巡抚采进本,四经本等。

管子轻重篇新诠

马非百撰。中华书局1979年出版。全书分两部分:《论管子轻重》论文三篇,《新诠》十六篇。认为《轻重》与《管子》其他各篇不属同一思想体系,当是西汉末年王莽时代人所作,探讨了各篇的基本思想和理论,并以此为指导校释本文。校勘审慎,凡可通之文不轻易改、补、删、移。提出许多独立见解,对不同意见进行了驳辩。

枯崖漫录

凡三卷。又作枯崖和尚漫录。宋代僧枯崖圆悟编,度宗咸淳八年(1272 )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四八册。本书撮要补正景德传灯录、嘉泰普灯录等诸传灯录诸尊宿之应机接物、入道机缘、示众法语等,或纪传,或拈赞,或警语,随其见闻而漫录之,并无统一之编列次序。

末利支提婆华鬘经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从《佛说大摩里支菩萨经》出,佛在祇园,因舍利子问,故说。

转有经

一卷,元魏佛陀扇多译。佛说大乘流转诸有经之异译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