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

- 姓名:李贺
- 别名:字长吉
- 性别:男
- 朝代:唐代
- 出生地:郡望陇西(今属甘肃)
- 出生日期:790
- 逝世日期:816
- 民族族群:
李贺(790~816)字长吉。郡望陇西(今属甘肃),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唐宗室郑孝王亮后裔,但已没落。父晋肃,边上从事,曾官陕县令,早卒。贺家福昌之昌谷,故世称李昌谷。元和二年移居洛阳,曾以歌诗谒韩愈,深受韩愈器重。五年应河南府试,获解。入京应进士试。毁之者谓父名晋肃,晋、进同音,子当避讳,不得举进士。韩愈为作《讳辩》以解之,然终未登一第。六年仕为奉礼郎。或言贺于元和三年至河南府取解,明年应省试不第,五年为奉礼郎(钱仲联《李贺年谱会笺》)。位卑职冷,病贫交迫。八年春,辞官归昌谷闲居。九年秋,赴潞州依张彻。元和十一年病归,卒于家。李贺才名早著。贞元末即蜚声诗坛,与李益齐名,称“二李”。常骑驴,背古锦囊外出,遇所得,书投囊中。及暮归,足成之。其母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可见其冥搜之苦。长于乐府诗。史称“其乐府数十篇,至于云韶乐工,无不讽诵”。《猛虎行》、《上之回》、《雁门太守行》表现对藩镇割据之痛恨和对朝廷平叛之歌颂;《公无出门》、《艾如张》、《古邺城童子谣》、《老夫采玉歌》反映社会之黑暗险恶和对人民所遭苦难之同情;《李凭箜篌引》、《听颖师弹琴歌》等描写动人音乐,都为传诵之作。尤可注意者,李贺一生仕途偃蹇,多病早衰,深感世变无涯,人生有尽,于死生问题常纠结于心,所作如《天上谣》、《浩歌》、《古悠悠行》、《日出行》、《梦天》等,“皆深有感于日月逾迈,沧桑改换,而人事之代谢不与焉”(钱锺书《谈艺录》)。虽情绪低沉,而想象新奇,境界寥廓,冶瑰奇秾丽与幽峭凄清于一炉,于中国诗歌史上可称独树一帜。杜牧《李长吉歌诗叙》以“风樯阵马”、“时花美女”、“牛鬼蛇神”喻其诗境,钱锺书以为“皆贴切无溢美之词”(《谈艺录》补订本)。严羽《沧浪诗话》称“李长吉体”,当指此类乐府诗而言。后人虽有诋之为“诗之妖”者(潘德舆《养一斋诗话》),然仿效之者亦复不少。其五七言绝句,明白晓畅,风格与乐府歌行迥异。《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李贺集》五卷。《郡斋读书志》著录《李贺集》四卷、外集一卷。《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李长吉集》一卷。后世刻本较多,清王琦、姚文燮、方扶南三家评注《李长吉歌诗》较通行。陈本礼注本称《协律钩元》,时以政治事件比附,穿凿过甚。《全唐诗》编其诗为五卷,见卷三九○至三九四。《全唐诗补编·续补遗》卷五补其诗一首。生平事迹见李商隐《李贺小传》、《旧唐书》卷一三七和《新唐书》卷二○三本传、《唐诗纪事》卷四三、《唐才子传笺正》卷五等,年谱以朱自清《李贺年谱》及钱仲联《李长吉年谱会笺》较为通行。
猜你喜欢的书
政治中的人性
英国政治学家、社会学家、费边社的主要政治理论家沃拉斯(Graham Wallas)著,成书于1908年。这是一部在现代科学,特别是在政治学中有着广泛影响的著作。从柏拉图到18、19世纪的大多数政治思想家在进行政治思维时,总是从“人是理性的”这一假设出发,他们所建构的政治理论自然也是以这一假设为基础,沃拉斯则是最早用新的视角来审视政治、研究政治的政治思想家之一。他力图把心理学研究的成果应用于政治,试图突破传统政治学的僵化状态。在这部著作中,沃拉斯揭露了西方民主制度的种种弊病,指出传统基于“人是理性的”这一假设之上的民主政治理论是不科学的,传统政治思想家从这种“唯理智论”的假设出发往往对人们的政治行为寄予假性的期待,从而构造出一些非现实的民主政治理论。沃拉斯在实际政治中发现,大多数人的政治行为是非理性的,是基于本能和情感之上的。他认为人性由理性和非理性两部分因素组成。人性的非理性因素不能成为社会进步的基础,人类文明发展的唯一希望在于人类理性的胜利。但是,现存的西方民主制度无助于人类理性的胜利。作者提倡政治学要研究人的行为,这对后来的行为主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吴子兵法
兵书。亦称“吴子”。中国古代著名兵书, 《武经七书》之一。相传战国吴起著。故又称“吴起兵法”。《汉书·艺文志》著录有《吴起》 48篇,后大都散佚。今本《吴子》仅存图国、料敌、治兵、论将、应变、励士6篇,近5000字。该书主要是吴起和魏文侯、魏武侯有关当时治国强兵、作战指挥和一般战术原则的问对记录。它以“内修文德,外治武备”的战略思想为核心,明确提出了“图国家”的整军经武目的;“因形用权”、随机应变的战术思想和“以治为胜”、“教戒为先”的治军思想。 《吴子兵法》在历史上曾与《孙子兵法》齐名,并称为“孙吴兵法”,为历代兵家所重视,并被译成日、英、法、俄等国文字流传于世界。
阳宅十书
《阳宅十书》是明代万历年间由王君荣编著而成。该书是明代一部专论住宅堪舆的典范之作,精选了当时最盛行的堪舆学术著述,将其汇总而成。该书内容丰富,搜罗广泛,针对性强,以条目形式逐项介绍阐述。既有阳宅理论,如福元法、大游年法、东西宅四宅法,以及卦例、星命等的具体介绍,又涉及到阳宅营建元素的方方面面,可谓驳杂而全面。与其它阳宅理论及应用的著述比较,该书突出的优点是以图示形,重点介绍了宅内形和宅外形的各种吉凶情况,可谓一目了然,也将阳宅风水原理应用作了一种普及。
五十六种书并序
记述书法字体的著作。旧题唐代韦续撰。一卷。序中称后汉东阳徐安于搜读史籀,得十二时书,皆象神形,又加三十三体,共定五十六种(十二加三十三并非五十六,恐有误),则此书非其所作,只是为其所传。五十六种为龙书、八穗书、篆书、云书、鸾凤书、科斗书、仙人形书、龟书、钟鼎书、倒薤书、虎书、鸟书、鱼书、填书等等
荀子译注
《荀子》是战国时期荀子和弟子们整理或记录他人言行的哲学著作。《荀子》全书一共32篇,其观点与荀子的一贯主张是一致的。在前27篇中,也有几篇,如《议兵》、《大略》等可能是他的学生整理而成的。《荀子》一书今存三十二篇,除少数篇章外,大部分是他自己所写。他的文章擅长说理,组织严密,分析透辟,善于取譬,常用排比句增强议论的气势,语言富赡警炼,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善思童子经
凡二卷。隋代阇那崛多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本经记载佛陀入毗耶离城乞食,至毗摩罗诘离车家,有善思童子,以其宿根所熏,献花礼佛,誓成菩提。佛陀乃为其说法,偈答往还,童子遂证无生忍。此外,西晋竺法护所译之大方等顶王经及梁代月婆首那译之大乘顶王经,皆为本经之同本异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