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学五术

  • 洞玄灵宝道士明镜法

    洞玄灵宝道士明镜法

    《作者:佚名经名:洞玄灵宝道士明镜法。撰人不详。约出於南北朝或隋唐。言修持明镜法术,与《上清明鉴要经》、《上清明鉴真经》略同。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相当于《上清明鉴要经》中《作明镜法经第一》和《真人道士摩镜经第二》。述以镜占卜及磨镜法。

  • 太上老君戒经

    太上老君戒经

    《作者:佚名经名:太上老君戒经。撰人不详,约出於南北期。假托老君为关令尹喜讲授。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戒律类。《道教义枢》、《三洞珠囊》均著录《老君戒经》等。本经盖出自六朝。述戒律。

  • 太极真人说二十四门戒经

    太极真人说二十四门戒经

    《作者:佚名吉冈义丰《道教と佛教第二》将之视为唐代道经。元始天尊述二十四诫,劝人于诸斋日奉守。

  • 终南山祖庭仙真内传

    终南山祖庭仙真内传

    《作者:李道谦简称《祖庭内传》。元道士李道谦编。三卷。终南山为全真道创始人王重阳早期修道之外,其徒尊为“祖庭”。书中载金、元时该派道士玉蟾真人等三十七人传记,熔铸诸家碑记而成。前有王明道序,称“天乐真人(李道谦号)复于暇日,编述尝居祖庭者已往师真道行,别为一传”。是全真道的重要史料。收入《道藏》第六百零四册、《道藏辑要》翼集。

  • 道书援神契

    道书援神契

    《作者:佚名《道书援神契》,道教典籍,元代佚名道士撰述,一卷,明代《正统道藏》收入正一部。此书之序文撰于大德九年(1305年),其书考证道教名物之源,卷首有作者自言:书中援引儒家六经为据,考证道教宫观、醮坛、钟磬、香灯、神祗、饼果(附酒)、帐幕、法服、冠裳、圭简、位牌、符简、步虚、章表、跪拜、法尺、法剑、方彩、禁祝、符文、铺灯、附体、手炉、帝钟、气诀、令牌、幡幢、云璈、祷疾、晴雨(附禳灾)、休粮、道士,以上三十四条名物,据称皆本乎儒家古制。从本书考证可见儒道二教文化确有同根同源之关系。

  • 道要灵祇神鬼品经

    道要灵祇神鬼品经

    《作者:佚名《道要灵祗神鬼品经》,道教类书,编撰人不详,一卷,现收录于明代《正统道藏》正一部。。全书分为〈总序灵祗〉、〈灵祗神品〉、〈魔正品〉、〈力士品〉、〈空神品〉、〈社神品〉、〈山神品〉、〈水神品〉、〈山鬼品〉、〈土鬼品〉、〈水鬼品〉、〈灵祗鬼品〉、〈善爽鬼品〉、〈苦魂鬼品〉、〈精魅鬼品〉、〈树木鬼品〉、〈饿鬼品〉、〈瘟鬼品〉、〈蛊鬼品〉等十九个部分,内容主要是叙述灵祇鬼神的名号、司职、阶品、所居地域以及奉灵制鬼的方法等。书中辑录了《太上洞玄灵宝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太平经》、《三皇经》、《明真科经》、《女青

  • 清和真人北游语录

    清和真人北游语录

    《作者:尹志平题曰“弟子段志坚编”。卷前李进、张天祚二序称诸弟子录尹志平之讲论,杜德康刊。李志常与尹志平同为全真道第三代。志常为本书题序撰于元太宗十二年(1240年)。本语录重在论述性命修炼及阐释《老子》,倡清静无为。

  • 晋真人语录

    晋真人语录

    《作者:佚名包括语录、答问、诗词、颂并录王嚞《修仙了性秘诀》。阐述全真道性命双修之真功和济贫拔苦之真行。称王嚞为祖师并有《答马师父十四问》。蜂屋邦夫《金代道教研究》称晋真人为王重阳同时之前辈道士柳存仁《读蜂屋邦夫〈金代道教研究〉》仍疑晋真人为王重阳本人之异名,《答马师父十四问》为马钰所作。

  • 玄教大公案

    玄教大公案

    《作者:苗善时元苗太素著其弟子王志道集。前有王志道序撰于元泰定帝泰定元年(1324年)。摘录《老子》、《庄子》、《关尹子》、《列子》、《周易》以及吕洞宾、周濂溪、朱文公(熹)、王嚞、白玉蟾、三茅君诸语加以诠释发挥教人息心养气修炼性命颇含内丹之学。

  • 随机应化录

    随机应化录

    《作者:何道全何道全述门人贾道玄编集。灵通子序记年曰“洪武辛巳年”。洪武无辛巳年序言道全卒于洪武己卯(1399年)即惠帝建文元年此辛巳盖建文三年(1410年)。诗词颂偈、语录答问,以论修性修命为主有内丹术。

  • 道禅集

    道禅集

    《作者:王志坦题“金坡王真人集”。金坡王真人即金元间全真道士王志坦,为一代掌教。本集为七言颂74首,述禅机,劝人心境双忘,勘透真空。

  • 丘祖垂训文

    丘祖垂训文

    《作者:丘处机邱祖垂训文。本文是邱祖训导门人的话。能够皈依玄门是难得的机缘,应当好好把握,遵守玄门的法度,根据个人的缘法深浅按照三乘之法修行;倘若作奸犯科,必然受到神灵的追责。《邱祖垂询文》旨在整顿道教教风、维护道教信仰的神圣性与淳正性,在当世和现代社会都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也是对广大慕道、修道之人的勉励和警训。

  • 无为清静长生真人至真语录

    无为清静长生真人至真语录

    《作者:刘处玄经名:无为清静长生真人至真语录。金刘处玄述,弟子辑录。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太玄部。刘处玄语录。韩士倩序,撰于金章宗泰和二年(1202年)。以问答形式论道,每问皆归于《老子》。劝人清静无为以修道。

  • 郝太古真人语录

    郝太古真人语录

    《作者:郝大通又名:广宁真人语录。既是出家,须要忘忧绝虑,知足常足。日二升之粮,积之何用。一年端布之装,身外何求。一日之闲,一日之仙。道冲而无欲,神定而气和。为造化之根源,穷阴阳之返复。道不远人,人自远道。日月不速,人自速之。勇猛刚强不肯而低心而下意。游历他方,不如独坐而守道。浮名浮利,不如逍遥而寂淡。

  • 真仙直指语录

    真仙直指语录

    《作者:玄全子古代内丹术书。元玄全子集。二卷。收集道教全真派多位大师的语录,阐述修心养性、内炼丹道的道理。上卷五章,分别为:《马丹阳语录》、《刘长生语录》、《谭长真语录》、《丘长春寄西州道友书》、《郝太古语录》;下卷只有《尹和清语录》一章。收入《道藏》第九九八册。

  • 显道经

    显道经

    《作者:佚名显道经,撰人不详。似出于唐代。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方法类。经文分三节,乃老君讲述行气断谷之术。第一节先泛论修道者面色、年龄、脏腑、精气神等生理条件,谓蓄精养气安神,可以保命延年。其次为〈素道解〉,解释入室修道行气之有关事项。谓入室修道应选择时日,先沐浴斋戒。行气时令精气出人丹田,瞑目念田。存思五脏,「气定意专」,自然气足不饥。第三节为〈绝谷食气法〉,谓安处静室,存神三丹田,漱津咽液,行六气除六病,然后服气断谷。行此法三年则「颜色有光」,六年能「预知存亡」,九年则修成真人,「与天同寿」。本篇部分内容又见于唐司马承祯《服气精义

  • 修真秘录

    修真秘录

    《作者:佚名修真秘录,原题「前商州丰阳县主簿符度仁纂」。约出于唐宋间。《通志•艺文略》着录此书一卷。今《正统道藏》本收入洞神部方法类。此书为食疗保健著作,分〈食宜〉、〈月宜〉二篇。乃思仙与真人问答,论述饮食调养之法,大旨谓选择食物须应四时月令,以和五味,益五脏,治百病为主。〈食宜〉篇列举宜食之肉果谷菜诸类食物百余种,注明其性能及主治疾病。〈月宜〉篇依次列举四时十二月宜食之物。

  • 元始洞真决疑经

    元始洞真决疑经

    《作者:佚名亦称《太上决疑经》。内容托为元始天尊与太极真人、天真皇人、上相青童君三人的质疑,天尊一一作答,故名《决疑经》。其主旨在于说明世间有为法皆属无常,即生即灭。唯出世昇玄至道才是常住,即不生不灭。学道之人要敬事明师,诵经受戒,出家静修。成道之后,乃能离三界,入九清。经文多借用佛教用语,疑出于隋唐时。收入《道藏》第31册。

  • 太上虚皇天尊四十九章经

    太上虚皇天尊四十九章经

    《作者:佚名一卷。分四十九章,每章短者只二十余字,最长者百七十余字。其中言学道者分为上、中、下三乘。修炼之法由斋戒、洗心、清净、断秽入手,以布施、积善、造福田、立功德为务。各章多佛教用语,显然受佛教影响,然以清静为道之本,其主旨仍归本于道教。收入《道藏》第25册。

  • 修道真言

    修道真言

    《作者:白玉蟾道家养生学著作。宋代白玉蟾辑。全书论述养真修道、丹法功诀,凡六十七则。字字珠玑,语语金石,不但为玄宗要籍,且亦为三家之上乘宝典,向为养生者奉为圭臬。有上海明善书局印本,另载《道藏精华》 第二集。

  • 太上养生胎息气经

    太上养生胎息气经

    《作者:佚名道家养生学著作。著者及撰年无考,约出于唐宋时。一卷。书分服气法、上清气秘法、上清法与补泻图四部分。《服气法》云,服气当如婴儿处母胎之中,筋骨和柔,冥心息念,则和气自至,咽之可以不饥; 一日之中,又以子、寅、辰、午、申、戌六阳时服生气为妙。谓道即是气,而气为精门,气漏则精泄而神丧,故须爱气保精,乃能长生。而气者虚无,虚无即自然无为,无为则心不动,心不动则外无所求而内自安,如此则神定气和,元气自至,五脏滋润,百脉流通,津液上应,不思五味,无饥无渴,延年却老。其法须内绝所思,外绝所欲,使内外兼忘,冥心息念,则和气自至,元气自足。

  • 太上肘后玉经方

    太上肘后玉经方

    《作者:卢道元道家养生学著作。唐代卢道元编。《宋史·艺文志》、《通志·艺文略》道家均著录。编者卢道元,《道藏》作遵元,盖形近而误。首有宝历乙未 (按宝历无乙未年,当为乙巳,825年) 自序,述此方传授始末,谓昔日高士巢居子师事乐海青童君,苦心屈节二十年,寒暑不懈,遂受师传此延年益寿之八神方。武则天长安年间(701~704年),巢居子见寒栖子为人贤德,复以此方授之。唐德宗贞元八年(公元792年),寒栖子传予卢道元。唐敬宗宝历年间 (公元825~827年),卢道元把秘方写在宝轴上,授予他的得意门生隐栖子施肩吾。书凡八篇,每篇一方,以八卦标目:《乾——天父地母七精

  • 天老神光经

    天老神光经

    《作者:李靖一卷。题“右仆射卫国公李靖修”。前有李靖于唐太宗贞观七年(633年)上表。但《唐志》不见著录。《通志》著录为蔡登撰。《宋志》著录为苏登撰。是知李靖盖为依托之名。此乃察“神光”, 以占验休咎吉凶祸福之书。主张欲知休咎当观察北斗辅星,见之则吉。天阴不见,就只能视“神光”。所谓“神光”, 即在人眼中, 以指刺目眥,则可遥见辅星。每个人头上亦有光,黄或赤光而成圆形的,此人有德有喜。光青白者为奸人,黑光者为贼人。又述人之耳鸣、鼻臭亦主吉凶。书末有“禹步法”、“先玄图”等。收入《道藏》第578册。

  • 先天玄妙玉女太上圣母资传仙道

    先天玄妙玉女太上圣母资传仙道

    《作者:佚名先天玄妙玉女太上圣母资传仙道,撰人不详。似出于宋元间。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方法类。本书前半篇摘自《混元圣记》卷二,乃圣母元君告诉老君修道通真之事。宣称:「道者虚通之至真,术者变化之玄技」;「道之要者无为而自然,术之秘者符与矾药而已」。又称圣母以金液还丹术授老君,告之曰:神仙之道不在祭祷鬼神,不在导引屈伸,不在咒愿多言,不在精思自苦,「长生之要在神丹」。本书后半篇摘自《混元圣记》卷三,乃老君以道授尹喜,修炼内外丹法。谓修道之士得内丹者可以延年,得外丹者可以升天。「三一九思者,内修之要也;九丹金液者,外丹之极也。合而修之,道成决矣

  • 太上老君养生诀

    太上老君养生诀

    《作者:佚名气功著作。作者姓名、生平、成书年代不详。主要论述气功养生法的基本知识,各种功法的习炼方法及防治疾病效应。全书分为三节,即五禽第一,服气吐纳六气第二,养生真诀第三。中心内容主要侧重以下几个方面: ①简述五禽戏的起源及动作姿势。认为五禽戏是太上老君预防治疗疾病、延年益寿的健身方法,以后华佗传教吴普。功效:“消谷气、益气力、除百病”、“延年益寿”。还能通过“挽引蹄足,以当导引”,治疗时行常见病。②介绍吐纳六字气诀,即呬、呵、呼、嘘、吹、嘻六气,呼气时念之,以知肺、心、脾、肝、肾、胆诸疾。③论述气功养生法的所谓真诀,

猜你喜欢的书

哲学史讲演录

哲学史讲演录

黑格尔的哲学著作,德文原本共三厚册,出版于1836—1838年。中译本分成四册。第一、二卷由三联书店(1956—1959)年、商务印书馆(1959)年出版,第三、四卷由商务印书馆(1959—1979)年出版。在这部著作中,黑格尔第一次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哲学史。全书除一长篇导言外,共分三部分。导言讨论了黑格尔的哲学史观及其方法论;正文第一部分分“从泰勒斯到亚里士多德”、“独断主义和怀疑主义”、“新柏拉图学派”三期讲述了希腊哲学;第二部分分“阿拉伯哲学”、“经院哲学”、“文艺复兴”三期讲述了中世纪哲学;第三部分分“培根和波墨”、“思维理智时期”和“最近德国哲学”三期讲述了近代哲学。本书把哲学史看成具有必然性的真理的科学,力图揭示历史上众多哲学体系之间的内在联系与本质。书中认为哲学体系之间的否定,同时也包含着肯定,积累着人类先前的认识成果,从而达到对立统一,达到更高的真理。黑格尔注意把哲学史中的各个系统与逻辑学中的概念、范畴的发展相联系,贯彻了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这无论对逻辑学,还是对哲学史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此书深受恩格斯的称赞,曾被誉为黑格尔的天才著作之一。

临证指南医案

临证指南医案

中医临床医案著作。十卷。叶桂于临症时所述,由门人辑成。首刊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1766年华岫云又出其采辑所得,并加分类、校勘再印。清代曾多次刊刻,此后有石印本、铅印本等。1958、1959年上海卫生出版社、科技卫生出版社都曾铅印出版,迄今存版本40余种。其中内科杂病医案八卷、妇科、幼科病案各一卷。共分89门,次第罗列医案,每案先论证,言简意赅,每症之后,由华岫云邀集同行撰写一段文字,提纲挈领,探析病源。体现了叶氏治病辨证细致,善于抓住主证的特点。全书以病症类案。

负曝闲谈

负曝闲谈

长篇小说。清末蘧园撰。三十回,未完。《负曝闲谈》属于晚清谴责小说,记事率于一人而起,又与其人俱讫。小说涉及的人物阶层与活动场所较广。人物有士子、佐杂、买办、出洋随员、维新派、官宦子弟、朝廷大臣等;活动场所有公园、烟馆、学堂、集市、戏院、妓院、县府衙门、皇宫朝廷等;地域包括江浙、上海、广州、北京;比较广泛地反映了晚清腐败的社会风气和黑暗政治。书中有关上海维新党在妓院谈革命、讲哲学的情节,以及清政府军机处活动和太监王公大臣贪贿弄权的描写,在晚清小说中比较突出,文笔也较爽健灵活,但整个小说缺乏内在的主线,内容不够协调、统一;艺术描写不够有力,人物形象单薄;有的则夸张失实,缺乏说服力。

大藏圣教法宝标目

大藏圣教法宝标目

凡十卷。北宋王古撰,元代管主八续集。略称法宝标目、标目。内容系就整部之大藏经,依卷帙之顺序,解说各经之大纲。本书撰于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乃此类目录书之嚆矢。第一卷至第六卷前半为大乘经律论,第六卷后半至第八卷前半为小乘经律论,第八卷后半至第九卷前半为圣贤集、传记、经录,第九卷后半为贞元译经,第十卷为宋代新译经。现行本系元代管主八之续集补订。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与法宝总目录均收有本书。[佛祖统纪卷四十六、阅藏知津卷四十四、宋史艺文志第一五八]

起信论裂网疏

起信论裂网疏

凡六卷。佛典注疏。清顺治十年(1653)智旭述。是南朝陈真谛译《大乘起信论》的注释书。又称起信论裂网疏。今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四册。本书系新译(实叉难陀译)起信论之注疏。其名裂网者,欲破除法相宗、法性宗二宗差别的见解之网。本论以藏、通、别、圆四教中之圆教配以一心之众生心,而举出圆教观境之妄心。注疏本有观国之讲录六卷。

佛母宝德藏般若波罗蜜经

佛母宝德藏般若波罗蜜经

三卷,赵宋法贤译。即佛母般若经之摄颂。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余象斗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

张仲景

张仲景

张仲景(约公元150~219年) 是东汉卓越的医学家。他的《伤寒杂病论》被后世视为经典,他被尊为医圣。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郡涅阳县 (今河南邓州市)人。张仲景少好学善思,10岁时就读了不少的书,羡慕扁鹊的“起死回生”

张衡

张衡

张衡(78年—139年),东汉著名辞赋家、文学家、科学家。《后汉书》有传。字平子。南阳郡西鄂(今河南南阳县)人。少时即善属文,西游三辅,作《温泉赋》;东入洛阳,观太学,问学于经学大师贾逵,遂通《五经》、六艺。永元(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