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学五术

  • 洞玄灵宝真人修行延年益算法

    洞玄灵宝真人修行延年益算法

    《作者:佚名洞玄灵宝真人修行延年益算法。撰人不详,约出於唐宋。抄袭《上清修身要事经》,言养生法术。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述呼神名、守一、祝咒等养生辟邪之法。

  • 王孟英医案

    王孟英医案

    《作者:王士雄医案著作。2卷。清王士雄(孟英)著。陆士谔辑。此书为陸士谔将王氏3种不同医案(即《王氏医案》、《王氏医案续编》、《王氏医案三编》)重新按门分类编辑而成。此种分目方法,便于初学者采撷和临证参考。全书上、下2卷、凡58门。上卷以外感证为主,计16门,下卷述杂证,共42门。载有风温、湿温、冬温、呕吐、肿胀等诸多证候。此书现存1922~1937年上海世界书局石印本及上海三民图书公司排印本等。

  • 洞真八景玉箓晨图隐符

    洞真八景玉箓晨图隐符

    《作者:佚名《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始》卷4《灵宝中盟经目》著录《上清高上太上道君洞真金玄八景玉箓》,为六朝符箓。本文盖其中一部分。述佩符诵经以升仙。

  • 洞玄灵宝道士受三洞经诫法箓择日历

    洞玄灵宝道士受三洞经诫法箓择日历

    《作者:佚名洞玄灵宝道士受三洞经诫法箓择日历,唐太清观道士张万福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卷首有作者自序,谓道士出家受经戒法箓,须选择吉日,三洞经法传授,各有不同时日,不可混漫。故撰此一篇,以示门人。书分九节编写传授各类经戒法箓时选择吉日之日历表,并述授经所须盟信。篇末批评时人不依规定传经。

  • 洞玄灵宝二十四生图经

    洞玄灵宝二十四生图经

    《作者:佚名经名:洞玄灵宝二十四生图经。撰人不详,约出於晋代。系古《灵宝经》之一。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始》卷4《灵宝中盟经目》著录《太上洞玄灵宝二十四生图三部八景自然至真上经》1卷为六朝灵宝经。本经盖与之相当。《洞真部》收录《太玄八景箓》,与本书大致相同。述符图劝人服之并与服气、存思结合。

  • 洞玄灵宝课中法

    洞玄灵宝课中法

    《作者:佚名经名:洞玄灵宝课中法。撰人不详,约出於南北朝。系早期天师道法箓考召仪,内容与《正法文十箓召仪》大致相同。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述各阶法箓所召神名,并述箓的作用。

  • 洞玄灵宝千真科

    洞玄灵宝千真科

    《作者:佚名洞玄灵宝千真科,撰人不详。约成书于南北朝或隋唐之际。唐朱法满《要修科仪戒律钞》已征引此书数十条。今本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文字与朱法满引文颇有出入,卷首有小序。谓吴赤乌三年(240)正月一日,太上道君降临劳盛山,命「千真」为太极左仙公葛玄说此科戒。书中载科成百余条,皆为道士日常饮食起居、入道修行生活中应遵守之各种戒规礼仪,其内容颇为繁杂琐细,大抵劝人行善去恶,恪守教规,安分守己。

  • 洞玄灵宝太上六斋十直圣纪经

    洞玄灵宝太上六斋十直圣纪经

    《作者:佚名洞玄灵宝太上六齐十直圣纪经。撰人不详,约出於隋唐。言齐戒日期及齐法。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秘书省续编到四库阙书目》著录。本经当撰于宋。述斋法。以六种斋为纲。

  • 邓天君玄灵八门报应内旨

    邓天君玄灵八门报应内旨

    《作者:佚名邓天君玄灵八门报应内旨,撰人不详。从内容看似出于南宋。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书乃邓天君降笔亲书,内言玄灵八门报应内旨、掌上六十甲子秘诀。所谓「玄灵八门内旨」。又称九宫遁用八门值日报应之法,其法出自北宋末徐神翁所撰《打门槌歌诀》及《鬼敲门之法》。大旨于心中存思念咒,思念自身蹑步斗罡九宫(即北斗九星)、依阴阳日而逆顺数,行至某宫以测凶吉:或蹑行开、休、生、惊、伤、死、景、杜八门,以求长生。又掌上六十甲子秘诀,是根据所见各种征兆,结合阴阳五行、九宫八门、六十甲子、年、月、日、时之数理,掐算吉凶祸福。全书文词诡秘难懂,

  • 洞神八帝元变经

    洞神八帝元变经

    《作者:佚名洞神八帝元变经,道教经名,又作《洞神八帝玄变经》,撰人不详,盖为六朝时作品,系洞神部古经之一。明《正统道藏》录为一卷,收入正一部。经文前有作者自序称:魏永平元年(508年),有仙人传授刘助召役八帝之术,后由沙门惠宗撰文传世,神图药物不过三纸,悉改换药名,令人不识,又与本草殊为乖背。作者研磨斯文,寻访先达,得此术要诀,遂演为此书。书取《易》「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之意为名。全书分十五篇,言召役八大鬼神以预知吉凶之术,篇目依次为:提纲纪目、神图行能、论时节要、禹步致灵、服符见鬼、饵药通神、神室虚所、术人服膳、斋中供洁、布坐奠肴、征验见形

  • 洞玄灵宝八节斋宿启仪

    洞玄灵宝八节斋宿启仪

    《作者:佚名洞玄灵宝八节斋宿启仪,撰人不详。盖为唐宋道士所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按八节斋乃道教灵宝六斋之一。南朝陆修静已提及此斋法,用于忏悔七玄及自身宿世今生罪愆,超度死者,自求多福消灾。本篇载八节斋宿启仪式。此斋于八节之日(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设斋一日一夜,分早午晚三朝行道。其行仪节次与金箓、黄箓等斋法大同小异,但启奏文、戒文有所不同。

  • 洞玄灵宝道士明镜法

    洞玄灵宝道士明镜法

    《作者:佚名经名:洞玄灵宝道士明镜法。撰人不详。约出於南北朝或隋唐。言修持明镜法术,与《上清明鉴要经》、《上清明鉴真经》略同。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相当于《上清明鉴要经》中《作明镜法经第一》和《真人道士摩镜经第二》。述以镜占卜及磨镜法。

  • 太上老君戒经

    太上老君戒经

    《作者:佚名经名:太上老君戒经。撰人不详,约出於南北期。假托老君为关令尹喜讲授。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戒律类。《道教义枢》、《三洞珠囊》均著录《老君戒经》等。本经盖出自六朝。述戒律。

  • 太极真人说二十四门戒经

    太极真人说二十四门戒经

    《作者:佚名吉冈义丰《道教と佛教第二》将之视为唐代道经。元始天尊述二十四诫,劝人于诸斋日奉守。

  • 终南山祖庭仙真内传

    终南山祖庭仙真内传

    《作者:李道谦简称《祖庭内传》。元道士李道谦编。三卷。终南山为全真道创始人王重阳早期修道之外,其徒尊为“祖庭”。书中载金、元时该派道士玉蟾真人等三十七人传记,熔铸诸家碑记而成。前有王明道序,称“天乐真人(李道谦号)复于暇日,编述尝居祖庭者已往师真道行,别为一传”。是全真道的重要史料。收入《道藏》第六百零四册、《道藏辑要》翼集。

  • 道书援神契

    道书援神契

    《作者:佚名《道书援神契》,道教典籍,元代佚名道士撰述,一卷,明代《正统道藏》收入正一部。此书之序文撰于大德九年(1305年),其书考证道教名物之源,卷首有作者自言:书中援引儒家六经为据,考证道教宫观、醮坛、钟磬、香灯、神祗、饼果(附酒)、帐幕、法服、冠裳、圭简、位牌、符简、步虚、章表、跪拜、法尺、法剑、方彩、禁祝、符文、铺灯、附体、手炉、帝钟、气诀、令牌、幡幢、云璈、祷疾、晴雨(附禳灾)、休粮、道士,以上三十四条名物,据称皆本乎儒家古制。从本书考证可见儒道二教文化确有同根同源之关系。

  • 道要灵祇神鬼品经

    道要灵祇神鬼品经

    《作者:佚名《道要灵祗神鬼品经》,道教类书,编撰人不详,一卷,现收录于明代《正统道藏》正一部。。全书分为〈总序灵祗〉、〈灵祗神品〉、〈魔正品〉、〈力士品〉、〈空神品〉、〈社神品〉、〈山神品〉、〈水神品〉、〈山鬼品〉、〈土鬼品〉、〈水鬼品〉、〈灵祗鬼品〉、〈善爽鬼品〉、〈苦魂鬼品〉、〈精魅鬼品〉、〈树木鬼品〉、〈饿鬼品〉、〈瘟鬼品〉、〈蛊鬼品〉等十九个部分,内容主要是叙述灵祇鬼神的名号、司职、阶品、所居地域以及奉灵制鬼的方法等。书中辑录了《太上洞玄灵宝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太平经》、《三皇经》、《明真科经》、《女青

  • 清和真人北游语录

    清和真人北游语录

    《作者:尹志平题曰“弟子段志坚编”。卷前李进、张天祚二序称诸弟子录尹志平之讲论,杜德康刊。李志常与尹志平同为全真道第三代。志常为本书题序撰于元太宗十二年(1240年)。本语录重在论述性命修炼及阐释《老子》,倡清静无为。

  • 晋真人语录

    晋真人语录

    《作者:佚名包括语录、答问、诗词、颂并录王嚞《修仙了性秘诀》。阐述全真道性命双修之真功和济贫拔苦之真行。称王嚞为祖师并有《答马师父十四问》。蜂屋邦夫《金代道教研究》称晋真人为王重阳同时之前辈道士柳存仁《读蜂屋邦夫〈金代道教研究〉》仍疑晋真人为王重阳本人之异名,《答马师父十四问》为马钰所作。

  • 玄教大公案

    玄教大公案

    《作者:苗善时元苗太素著其弟子王志道集。前有王志道序撰于元泰定帝泰定元年(1324年)。摘录《老子》、《庄子》、《关尹子》、《列子》、《周易》以及吕洞宾、周濂溪、朱文公(熹)、王嚞、白玉蟾、三茅君诸语加以诠释发挥教人息心养气修炼性命颇含内丹之学。

  • 随机应化录

    随机应化录

    《作者:何道全何道全述门人贾道玄编集。灵通子序记年曰“洪武辛巳年”。洪武无辛巳年序言道全卒于洪武己卯(1399年)即惠帝建文元年此辛巳盖建文三年(1410年)。诗词颂偈、语录答问,以论修性修命为主有内丹术。

  • 道禅集

    道禅集

    《作者:王志坦题“金坡王真人集”。金坡王真人即金元间全真道士王志坦,为一代掌教。本集为七言颂74首,述禅机,劝人心境双忘,勘透真空。

  • 丘祖垂训文

    丘祖垂训文

    《作者:丘处机邱祖垂训文。本文是邱祖训导门人的话。能够皈依玄门是难得的机缘,应当好好把握,遵守玄门的法度,根据个人的缘法深浅按照三乘之法修行;倘若作奸犯科,必然受到神灵的追责。《邱祖垂询文》旨在整顿道教教风、维护道教信仰的神圣性与淳正性,在当世和现代社会都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也是对广大慕道、修道之人的勉励和警训。

  • 无为清静长生真人至真语录

    无为清静长生真人至真语录

    《作者:刘处玄经名:无为清静长生真人至真语录。金刘处玄述,弟子辑录。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太玄部。刘处玄语录。韩士倩序,撰于金章宗泰和二年(1202年)。以问答形式论道,每问皆归于《老子》。劝人清静无为以修道。

  • 郝太古真人语录

    郝太古真人语录

    《作者:郝大通又名:广宁真人语录。既是出家,须要忘忧绝虑,知足常足。日二升之粮,积之何用。一年端布之装,身外何求。一日之闲,一日之仙。道冲而无欲,神定而气和。为造化之根源,穷阴阳之返复。道不远人,人自远道。日月不速,人自速之。勇猛刚强不肯而低心而下意。游历他方,不如独坐而守道。浮名浮利,不如逍遥而寂淡。

猜你喜欢的书

无妄之灾

无妄之灾

阿加莎·克里斯蒂著侦探小说。1958年11月9日晚,7∶00~7∶30间,雷切尔·阿盖尔太太在她家书房被拨火棍击中头部,悄无声息地死去了。不久,她的养子杰克被逮捕。他当晚早些时曾来过,问母亲要钱,但被拒绝,怒气冲冲地离去,声称他还会回来的。家里有人听到了他们的争执声,以及杰克对母亲的威胁。被捕时,在杰克身上搜到了书房内遗失的钱,凶器上也有他的指纹。虽然证据确凿,杰克却坚持他有不在场证明:那半个小时他正在搭便车去Drymouth的路上。然而无论怎样努力,警方也找不到他所说的人和车。也许这又是杰克的谎言,他从小就是个令人头痛的孩子,长大后越发放肆,不务正业,偷蒙混骗,无所不为。杰克被判终身监禁,6个月后因肺炎在狱中死去。两年的时光流逝了,如果不是因为阿瑟·卡尔加里的出现,阿盖尔一家原本可以在平静中渐渐淡忘那幕惨剧。

大书长语

大书长语

书论。此书卷一为正心、识字、师授、心悟、通变、结构、真态、神气、乘兴、贵熟等十则,凡二十一则。他认为“草书千字不敌楷书十字,楷书千字不敌大书一字,愈大愈难”,故主张为大书者当先端正认识。一则“学书自做人始,做人自正心始”;二则深明六书之义,“恶有扁署而可作别字”;三则从明师指授八示、八病、运笔捉襟等法;四则“机巧由于心悟,所悟乃能造微”;五则“不可专习一体,须遍参诸家,各取其长而融通变化”。以上五则是大书者首先要具备的条件。书写时需先经营位置,字个、间架、笔画等要相适配合;要尽字之真态而勿参己意;要“大字惟尚神气,形质次之,最忌修饰”;要“乘兴趣乃克臻妙,非兴到不书”;要“心不厌精,手不厌熟”,“笔下自然,应规入矩”。以上各则多关联笔法,是为大书者必须注意的事项。署书、堂扁、绰楔、镌漆、鉴定一则,叙述了各种大字不同的书写方法,尤强调鉴定一则,主张切不可护疾忌医,应“过得众人眼,始放老夫心”。原古一则叙述历代书法之流变,强调大书必须各极其旨,一字之中诸体兼备。客问一则是大书笔法的诀要,谓“字贵正锋,操笔要直,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体执有向背,气脉相联属”。纸说、笔说、墨说、砚说四则,皆从便于大书角度叙述之。

尼山劫

尼山劫

一伙绿林败类,由川滇窜来山东曲阜一带,他们为非作歹,残害百姓,以宗教为旗帜,以迷信为手段,种种怪异现象迭出不穷,百姓百业俱废,不堪聊生。以杨松为代表的一批武林高手,他们义胆俱全,武艺精湛,通过周密的安排,出人意表的计谋,终使这帮败类就擒,大白真相于天下。 小说情节跌宕起伏,险象环生,令人读来不能释手。郑证因的武侠小说对情节的整体性重视尤其突出,主要以“恩仇结”和“英雄会”的经典侠义模式形成故事,是传统侠义的现代回归,而所用的叙事手段带有不同于传统的色彩,开启了武侠小说关于故事与情节叙事的一片新天地。

大清三杰

大清三杰

晚清时节,当西方大国强势崛起时,华夏大地上却皇朝暗淡、官场腐化,外有列强侵略,内有农民起义,特别是太平军势如破竹,大清帝国危在旦夕。曾国藩、左宗棠、彭玉麟本是传统意义上的士人,却欲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创办湘军,操练水师,握筹布画,与太平军展开一场殊死较量。

大方广佛华严经修慈分略注

大方广佛华严经修慈分略注

一卷,周叔迦居士撰。大方广佛华严经修慈分略注,将释此经,略开三门。一解题目,二辨传译,三释经文。

深沙大将仪轨

深沙大将仪轨

全一卷。唐代不空译。又称深沙大将菩萨仪轨。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深沙大将,据传,玄奘于远涉流沙遭遇危难时,感见此神之守护,或以此大将为北方多闻天王之化身,本仪轨则以之为观世音菩萨化身。若诵其真言,恶业悉能消灭,文中并载修法及所成就事。

推荐作家

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房玄龄

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字乔,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父彦谦仕隋为刺史。玄龄幼聪敏、贯通典籍,善属文。开皇中,天下统一,人皆以为隋朝国运长久,玄龄则以为隋帝失政,亡迹已现。年十八举进士,授羽骑校,补隰城尉。李渊起兵

余象斗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

公羊高

公羊高

公羊高,战国时期齐国人。相传是孔子学生子夏的弟子。汉代今文经学的重要先驱者。以治《春秋》闻名于世。旧题《春秋公羊传》(亦称《公羊春秋》或《公羊传》)为其所作。据唐代徐彦《公羊传疏》说:“戴宏《序》云:"子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