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襄

卢襄
  • 姓名:卢襄
  • 别名: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三衢(今浙江衢州)人
  • 出生日期:1076
  • 逝世日期:1145
  • 民族族群:

卢襄(1076—1145),原名天骥,字骏元,徽宗时改今名,字赞元,三衢(今浙江衢州)人。大观元年进士。政和六年,以朝散郎出为浙东提刑。宣和七年,为江南东路提刑(《宋会要辑稿》食货七之三八)。靖康时拜吏部侍郎。金军攻破东京,参预推册张邦昌为皇帝事。建炎初夺职,安置衡州。卢襄诗作甚多,陈岩肖称尝得其诗数十篇,均清拔可喜,如《赠鼓琴者》诗之“试将钟子山水意,一洗退之冰炭肠”(《庚溪诗话》卷下)。其馀诗如“我来亭上天欲春,溪声野色争赴人”(《题圆超寺挟溪亭》),“菱浸水步深藏艇,柳暗人家半掩门”(《过定林寺》),无不清逸闲适,情景俱佳。著有《西征记》一卷,今存嘉靖顾氏大石山房刊《顾氏明朝四十家小说》本。《全宋诗》卷一四○八录其诗一卷。《全宋文》卷三二○三收有其文。事迹见《宋诗纪事》卷三八。

卢襄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出使英法义比四国日记

出使英法义比四国日记

日记。清薛福成(1838—1894)撰。六卷。福成,字叔耘,号庸盦,江苏无锡人。同治时充曾国藩幕僚,后随李鸿章筹办外交。光绪十五年(1889)出任驻英、法、比、意四国公使,此书即此行日记。起自光绪十六年(1890)正月十一日,迄至次年(1891)二月三十日。从吴淞口出发,经香港、越南、新加坡、锡兰岛、亚丁、塞得港、西西里、马赛、巴黎、伦敦等地。对所见各国山川地理、人口数量、气候变化、政治议院、土特物产、商业税收、纺纱工厂、军械器物、邮政电信、医疗事业、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宴请交往与外部往返洋文照会、书信、交涉要件等,据实详记,编纂成帙。薛氏主张效法西方,发展中国工商业,强调私人集股成立公司,反对洋务派对新式工业的垄断政策。对研究近代丝绸之路及中西文化交流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有光绪年间石印本。1981年湖南人民出版社收入《走向世界丛书》中。

中国文化史

中国文化史

柳诒徵著。南京中山书局1932年出版。该书撰于1919—1921年间,时值“五四”前后的社会大变革,作者力图宣扬“文化救国”的匡时主张,认为“欲知中国历史之真相,及其文化之得失,首宜虚心探索,勿遽为之判断。”全书共三编,第一编自远古以迄两汉,这时期是中华民族本着自己的创造力,将部族建设为国家,形成一个独立文化的时期;第二编自东汉以迄明季,这时期是印度文明传入中国,和中国本土文化抵牾而融合时期;第三编自明季迄今日,这时期是中印两种文化均已就寝,西方的学术思想、宗教政法,以次输入,相激相荡,率相合汇时期。由于本书能以世界文化发展演化的眼光看待和研究中国历史,且又能列举大量参考书目,为进一步的研究指明方向,故在学术界有一定的反响。胡适称该书是中国文化史的开山之作。

半村野人闲谈

半村野人闲谈

《半村野人闲谈》不分卷。明姜南撰。姜南,字叔明,号蓉塘,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明正德十四年(一五一九)举人。是书为作者纂辑典章制度、人物故实笔记,多记前代事。今据《艺海珠尘》本整理。

墨学十论

墨学十论

陈柱著,商务印书馆,1928年6月出版。 本书是作者分题讲解《墨子》的成果,共有十论:《墨子之大略》、《墨子之经学》、《墨子之体例》、《墨子之教育主旨》、《墨子之政治学说》、《墨子之文学》、《墨子与诸子之异同》、《诸子墨论述评》、《历代墨学述评》。 关于墨子之大略,作者指出,墨子唯一之主义在于“兼爱”,由此出发,墨子主张非攻、尚同、明天志、节俭、节用、非乐、节葬、非儒、非命、明鬼、尚贤、贵修身。为使论明清晰,有《经》及《经说》诸篇。为使天下人尽信而不攻战,必须寻究守御之法,故有《备城门》、《备高临》诸篇。这也就是《墨子》书诸篇的条理。

丛林校定清规总要

丛林校定清规总要

凡二卷。又作咸淳清规、婺州清规、校定清规。宋代僧后湖惟勉编,度宗咸淳十年(1274)成书,元世祖至元三十年(1293)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二册。本书系将百丈古清规以降之禅门诸种清规,参校其异同,去芜存菁而重编者。卷上包括‘告香、依戒、出班烧香之图’、‘告香、普说、立班之图’等三十九项;卷下有‘上堂、普说、小参’、‘告香、入室、请益’等二十项,其第二十项为无量寿禅师日用小清规(入众日用清规)。

律相感通传

律相感通传

一卷。唐代释道宣撰。《律相感通传》一书,道宣作于唐乾封二年 (667)。《法苑珠林》载:“道宣律师乾封二年仲春,逐静修道,遂感冥应。于是律师既承灵属,扶疾笔受,随闻随录,合成十卷”。此传主要记载了有关律相感通之事,并附有天人交迹勤勤嘱累之事。据原本十卷删约成一卷。此传在流通过程中,转载传抄多有误作,特别是砖桥刻经处本,为讹特甚,特提醒读者注意。现见载版本有天津刻经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