侬本痴情·燕语莺啼

作者:冯玉奇
侬本痴情·燕语莺啼

冯玉奇著。侬本痴情。八章。1947年7月上海汇文书局出版。1948年7月上海文立书店出版。一册。燕语莺啼。十章。1946年9月上海春明书店出版。1947年1月再版。一册。以战事为开端,后又写热闹欢腾的舞厅景象,和前面形成强烈的反差,实则虽以爱情为主体,但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时的社会背景、时代风云,并通过主人公之口呼唤青年应为国家人民做有益之事,反抗列强和军阀的欺凌,在思想上具有相当的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的书

故事新编

故事新编

现代短篇小说集。鲁迅著。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6年1月初版,列为巴金所编“文学丛刊”之一。现收入《鲁迅全集》第2卷。书前有作者序。内收1922年至1935年小说8篇。作者说:历史小说有“博考文献,言必有据者”和“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铺成一篇”的两种。而他所写的,除《铸剑》外,都属于后者。1922年所作《补天》,主要描绘女娲以“黄土作人”和“炼石补天”,歌颂了劳动和创造的精神。《铸剑》和《奔月》都是作者经历了所谓孤军奋战刚离开北京时所作,这在作品里留下了明显的痕迹。前者歌颂了向暴君清算血债的复仇和韧战的精神,后者抒写了以善射著称的英雄由于亲近者的叛离所引起的愤怒和伤感。为了刨坏种的祖坟,扬民族的正气,作者于1934年至1935年,又写了5篇。《非攻》写墨子反对强大的楚国进攻宋国的故事,《理水》则以大禹治水为题材。这两篇都歌颂了历史上的“中国的脊梁”,出现了前期小说未曾出现的光辉的、摆脱了孤寂情绪的正面形象。这体现了作者思想的重大进展,寄托着他对现实中的“中国脊梁”的祟敬。《采薇》、《出关》和《起死》都是批判性的作品。《出关》写老子西出函谷关的故事,批判他的消极无为思想。《起死》则以庄子路遇髑髅的喜剧形式,彻底批判虚无主义思想。这个集子一方面保持了作者在小说创作中的现实主义原则,真实地反映古代人物的精神;另一方面又大胆地驰骋浪漫主义的想象,在历史题材里注入强烈的爱憎和现实感,大量地吸收现代生活细节,采用“油滑”的笔墨即漫画化手法,以突出作品的现实战斗性。

乐府杂录

乐府杂录

又名《琵琶录》。笔记。一卷。唐段安节撰。安节临淄邹平(今山东淄博)人。生卒及字号不详。段成式子,温庭筠之婿。乾宁中为国子司业,仕至吏部郎中,沂王傅。通晓音律,能自度曲(《新唐书·段成式传)》。为补崔令钦《教坊记》之不足,而作是书。约成于唐末。录有乐部九则,歌舞、俳优三则,乐器十三则,乐曲十一则,傀儡戏一则。举凡唐代乐部管理制度、宫廷与民间乐曲、舞蹈、乐器之源流及艺伎小传均有记载。末附《别乐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今图已亡,但对唐代燕乐研究,弥足珍贵。有《有山阁丛书》钱熙祚校本,《说郛》本,《古今说海》本等。今被收入一九五九年中国戏剧出版社《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

周易稗疏[标点本]

周易稗疏[标点本]

经学著作。清王夫之撰。4卷,附《考异》 1卷。大约作于顺治 (1644—1661) 初年。为夫之读易之 随笔札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此书 “大旨不信陈 抟之学,亦不信京房之术,于先天诸图,纬书杂说,皆排 之甚力,而亦不空谈玄妙,附合老庄之旨,故言必征实, 义必切理,于近时说易之家,为最有根据……引 《礼》 ‘人君至命士黄裳,下士杂裳’,以证黄裳之美; 引 《左 传》 ‘班马’,证 ‘乘马班如’ 当读乘为去声; 引 《兵法》 前左下后右高,证 ‘师左次’; 与论帝乙纣父,‘王用亨于 西山’ 非文王,以及《临》之八月,《复》之七日,《易》 之逆数,《河图》蓍策之辨,皆具有条理。卷帙虽少,固 不失为征实之学焉”。虽为训诂考证之作,然亦含有若干 哲学思想。如释《易传》“两仪生四象” 云: “生者,非所 生者为子,生之者为父之谓。使然,则有有太极无两仪, 有两仪无四象,有四象无八卦之日矣。生者,于上发生 也,如人面生耳目口鼻,自然赅具,分而言之,谓之生。” (卷三) 最早收入 《四库全书》,后收入道光二十二年 (1842) 守遗经书屋、同治四年 (1865)金陵书局、民国二 十二年 (1933)太平洋书店所编之《船山遗书》。其他版 本还有多种。又收入岳麓书社1988年出版之《船山全书》 第1卷。

风萧萧

风萧萧

现代长篇小说。徐訏著。上海怀正文化社1946年10月初版。作品以青年哲学家徐的自述形式,写了一个发生在太平洋战争前后的上海的间谍斗争和爱情故事。在上海“孤岛”,环境使徐无法从事他的美与善的哲学研究,因而不得不常在舞厅、酒吧寻求暂时的麻醉。他偶然救了美国海军军官史蒂芬,两人成了好友。由此,他结识了百乐门的红舞女、漂亮而多情的白苹,又结识了有着美国血统、艳若太阳的梅赢子,以及温柔纯真、富有音乐天才的美国少女海伦。他和白苹往来密切、情深缱绻,又欣羡梅嬴子的美艳,醉心于海伦的天赋和纯情。但他坚持独身主义,不特别钟情于一人。直至太平洋战争爆发,他才了解到史蒂芬及其夫人都是美国特工人员,梅嬴子是他们的手下。他在史蒂芬太太的劝导下加入了他们的对日战线,并奉命盗窃被疑为日本间谍的白苹手中的密件。第一次成功了,第二次却暴露了。而白苹实际上是重庆派来的间谍,误会他是受日本间谍指使,奉命处决他,但未致死命。梅嬴子追踪至白苹寓所,拔枪相对,才得以相互了解。于是三人协同作战,亲密无间。在一次窃取日军梅武少将的秘密文件中,他们遇上了劲敌日本女间谍宫间美子。白苹英勇献身,梅、徐二人也暴露了身分。梅杀了宫间美子,为白苹报了仇。徐则婉言拒绝了海伦的恋情,赴内地为抗战尽力。作品“并无充实的生活基础,却以编织浪漫故事,抒发人生哲理见其特色,具有较重的感伤情调”(严家炎《中国现代名流派小说选·前言》)。被看作是抗战后期出现的“后期浪漫派”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徐訏的代表作品。

看破不说破

看破不说破

在生活中,对于身边人做出的不妥之事,有时我们会一眼看破其本质,但是碍于对象、场合和时机,并不合适说破,否则,既容易让人下不了台,又可能伤了情。在胡适逝世五十多年的今天,依然兴起“民国热”“胡适热”,这表明那一段不曾走远的历史令人神往,而来自胡适的声音也足以令国人百年聆听。本书收录了胡适研究中国禅宗思想的精华文章。全书对禅宗的传播、流布,以及对中国历史上各个时代思想、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严谨细致的分析。胡适本人不信任何宗教,但他对禅宗的见解,对于那些从事禅宗文化研究的人士,以及文化爱好者而言,至今仍有着影响力。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

有二本。旧本为罗什译,题曰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二卷。新本为不空译,题曰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亦二卷。仁王指当时十六大国之国王也。佛,对诸王各护其国使之安稳,故为说般若波罗蜜多深法之经文也。谓受持讲说此经则七难不起,灾害不生,万民丰乐。故古来以之为护国三部经之一,公私皆为禳灾祈福读诵之。玆将本经各家之注述及关于本经之著作列之如下:仁王经疏六卷,隋吉藏撰。仁王护国般若经疏,五卷,隋智顗说,门人灌顶记,仁王经合疏三卷,隋智顗说,灌顶记,明道霈合,仁王经疏三卷,隋智顗说,灌顶记,成莲合,仁王经疏,七卷,唐良贲述,仁王经疏六卷,唐圆测撰,仁王经疏法衡钞六卷,唐遇荣集,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疏神宝记,四卷,宋善月述,注仁王经疏科一卷,宋净源录,仁王经疏四卷,宋净源撰集,仁王经科疏科文一卷,明真贵述,仁王经科疏悬谈一卷,明真贵述,仁王经科疏五卷,明真贵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