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上天竺講寺志卷之八

天目山三學學人廣賓纂Rmn中华典藏网

道場規製品Rmn中华典藏网

建置Rmn中华典藏网

鳴陽樓Rmn中华典藏网

即鐘樓,在正殿左,西向。紹興二年五月,高宗詔住持惟日建。至七年二月,上鑄萬石大銅鐘以賜,住持應如管領。樓燬。咸淳六年三月,度宗賜錢,住持法照復建。入國朝成化間,住持智霑重建。舊所賜鐘,南宋故物也,鯨音圓亮,聲聞數十里。成化間,鎮海樓巨鐘毁於火,時鎮守太監麥公秀輦借入城,以代急用,隨鑄償本寺矣。嘉靖三十四年七月,島夷猖獗,軍門命取廢寺敗鐘鑄佛機。麾下乘勢脅嚇攘取,僧眾控訴雲間方伯潘公恩白而止之。萬歷二十三年十一月,寺僧如淵等重鑄,約六千餘斤。時住持圓逸、圓日、圓逕。Rmn中华典藏网

大學士,淳安商輅撰〈上天竺重建鐘樓記〉曰:Rmn中华典藏网

東南佛寺,錢塘為勝;錢塘佛寺,天竺為勝。天竺有三,上天竺又其最勝也。乳竇峯聳其南,白雲峯拱其北,天香巖峙其東,雙檜巖直其西。重岡疊巘,螺髻堆青;泉水松風,笙簧入韻,誠一方勝概也。寺創於五代之間,時天下繹騷,惟兩淛宴然,蓋錢氏立國之功。文穆之世,高僧道翊結庵是山,一夕,見前澗光明上燭;旦往視之,得奇木,遂刻為觀音像奉之。後感夢忠懿,易庵為寺,聿新殿宇。至宋咸平、元祐,寖加增廣,於時趙閱道、蘇子瞻、秦少游諸公皆有記。南渡以來,六朝車駕不時臨幸,樓臺殿歲增月益,因賜「廣大靈感觀音寺」額,并「白雲堂」印,列為五山之首,禪教宗之。我朝改教為講,五山之名仍因其舊。郡之人水旱疾疫,有求必禱;輿馬闐駢,往來如市。是雖佛之感動於人,要爾山川之靈有以相之。於寺故有鐘樓,圮已久。近時司禮太監李公義奉命出鎮,間嘗詣寺,因見巨鐘在地,惻然興念。爰施己資,募工度材,重建層樓,發鐘懸之。於是鯨音四達,晨昏有警。寺之景象,遠過於前。住持僧智霑,具廢興始末徵余為記,將壽諸石,以表太監之功,以侈寺之美觀,可謂知所重已。且地不自美,因人而美;物不自成,因人而成。夫以天竺為寺,擅勝東南,著稱叢林,非有傑構為之壯觀,文字為之顯白,何以昭當時、名後世哉?跡其興建之功偉矣,愧予文不足以繼趙蘇諸賢後。因其請,姑為之說。或來者有考,嗣者弗失,庶幾名山勝境與天地相為悠久云。Rmn中华典藏网

振遠樓Rmn中华典藏网

即鼓樓,在正殿右,東向。嘉靖間,樓既坍,寺僧清正赤腳募緣,聿新起廢。萬歷己酉,寺僧如淶重修。Rmn中华典藏网

藏經樓Rmn中华典藏网

紹興二年五月,高宗詔住持惟日建。咸淳六年三月,度宗賜錢,命住持佛光重建。Rmn中华典藏网

水月樓Rmn中华典藏网

在水月池上,虛敞宏麗,僧錄若訥建。自淳熙、嘉定、端平間,屢朝臨幸,駕憇於此。扈從游觀,搢紳名詠,留題甚夥。後燬於兵燹,今廢。Rmn中华典藏网

大仙樓Rmn中华典藏网

在兩峯堂後,即禪觀堂。舉佛事則齋天於此。廢,今為禪堂。Rmn中华典藏网

清暉樓Rmn中华典藏网

在白雲堂左隅,傾歲久。嘉靖中,僧綱道顯再建。Rmn中华典藏网

方丈Rmn中华典藏网

五楹,在白雲堂左,古有之。淳祐十年五月,理宗臨幸,詔住持佛光作方丈石山。至國朝正德中廢。Rmn中华典藏网

皇華館Rmn中华典藏网

寶祐元年八月,住持佛光建,奉延中使降香者駐節焉。廢。Rmn中华典藏网

夜講臺Rmn中华典藏网

治平中,辯才淨法師演說無倦,嘗謂「鬼神少威德,則不敢隨眾晝聽」,乃為夜分講經,故設之。Rmn中华典藏网

勤舊寮 侍者寮 書記寮 且過寮 茶湯寮 藥石寮Rmn中华典藏网

並廢。Rmn中华典藏网

三官佑聖祠Rmn中华典藏网

在正殿西隅,廣三楹。萬歷二年,寺僧道禎建。Rmn中华典藏网

福祐靈濟公祠Rmn中华典藏网

即伽藍神也。按《寺誌》:寶祐六年,理宗封上竺伽藍神號。《內七誌》曰:此不在十八位之列。姓曾,以四月初四日生辰。Rmn中华典藏网

文昌祠Rmn中华典藏网

在鐘樓左偏,北向。崇禎八年,寺僧心印建。僉事林徽初題額。Rmn中华典藏网

張仙祠Rmn中华典藏网

在圓通門外,琴岡盡際。萬歷丙子,住持德洪建。左方伯朱卿題額曰「廣嗣張仙祠」。Rmn中华典藏网

土地神祠Rmn中华典藏网

神蓋陳渾也。漢靈帝熹平二年,為餘杭令。今山中祀為土神,不知所以尸祝之由。《內七誌》曰:王莽廢錢塘為泉亭縣,光武惡之,廢泉亭,而錢塘故縣未曾復。至光和二年,封朱雋為錢塘侯,則錢塘又廢為侯封,而無縣矣。熹平至光和,凡六年,武林其時想分屬餘杭,而渾正治斯土,有遺澤,故祀之。渾,字應明。餘杭為陳明府君廟,後唐長興二年,封渾太平靈衛王,故俗稱陳明大王。今以正月十五日為君生辰。Rmn中华典藏网

靈衛祠Rmn中华典藏网

祀朱蹕也。蹕,安吉人。建炎三年,為錢塘令。十二月,金虜由西溪並天竺而進,金勝、祝威二將於葛嶺編竹覆泥以陷之。蹕率義勇二千款其前鋒,中流矢二,敗猶叱以戰。退守天竺山,傷重而死。咸淳四年,誥封為列侯。Rmn中华典藏网

雷公遺愛祠Rmn中华典藏网

公名鳴陽,嘉靖間為本府二守。斷靈竺,賜山萬畮,令佃納餉當差。寺僧即兩峯故址立遺愛堂祀之,諸狀元為記。Rmn中华典藏网

梁公祠Rmn中华典藏网

公名瑤。正德中,鎮守本藩,有惠於寺,共建生祠。Rmn中华典藏网

雙檜軒Rmn中华典藏网

淳熙二年,賜唐相園中雙檜,植此。見正統石刻。Rmn中华典藏网

清華軒Rmn中华典藏网

在秋香閣後。淳祐九年三月,住持佛光重新。宋季燬。大德四年,住持筌若洲重建。今廢。Rmn中华典藏网

竹嶼軒Rmn中华典藏网

趙孟頫書扁,在觀堂。Rmn中华典藏网

圓通門Rmn中华典藏网

在天王殿左隅,琴岡未盡處,向東。寺初建處,紹興二年五月,高宗詔住持惟日重建。舊制亡稽,今以四柱重枅、飛甍鬬角,翼然而壯也。額曰「圓通」,王穉登書。又嶺南李時行書額曰「蒼煙白石」。Rmn中华典藏网

普門Rmn中华典藏网

在雲心衖口,金佛橋下。製似圓通。洪武己巳,住持大山建。正德丁丑,住持歸定重建。萬歷甲戌,住持道福又建,高二丈四尺,闊二丈二尺,嗣曹國公景隆書額曰「普門」,尚寶卿徐江山書額曰「示現神通」。Rmn中华典藏网

山門Rmn中华典藏网

舊在飛來峯外,蓋三竺、靈隱共由一門,白太傅所謂「一山門作兩山門」也。入國朝,諸寺始畫地分疆。其門遷在中竺寺橋之右、永清石橋之東。製如圓普,而谿巒關鍵過之。嘉靖甲子,住持道霑重建。萬歷壬子,住持圓逸重修。崇禎乙亥,眾准香火助資,住持本初、心授又新之。洪武甲子,曹國公書額曰「上天竺」,撫臺喻思恂書額曰「法雲慧日」。按《武林舊事》載,天竺外山門額,乃蔡京書,他誌惡其人,不錄。高二丈八尺,闊二丈二尺。Rmn中华典藏网

大界相Rmn中华典藏网

三鉅書鑱之石壁。按《虎庵住界誌》云:「不知某師禁足處,東在普門下,西在觀堂後,南在雲心巷,北在白雲房後。學人曰:此是重修懺期結界之限,非禁足也。」按《四分律》云:「佛半月說戒,眾集疲勞,許僧伽藍各結大界。」故又為說戒所置也。Rmn中华典藏网

肅儀亭Rmn中华典藏网

在孫公泉上,翰林蔣暉書扁。《西湖志》:嘉祐中,辯才法師建。《寺志》載郡守蔡襄,有名不存。洪武二十八年,一如法師重建。正統五年,住持無相復建。萬歷元年,僧道禮又建。正德間,方豪鑱石厓四大書曰「漸入佳境」。Rmn中华典藏网

雪坡亭Rmn中华典藏网

《寺誌》謂東坡訪辯才法師,適雪霽,搆亭厓下,以紀其勝。Rmn中华典藏网

植杖亭Rmn中华典藏网

政和五年,郡守李學士偃,訪宣梵珍法師。適珍下山,遇諸塗,遂植杖立談。因置亭表之。Rmn中华典藏网

謝屐亭Rmn中华典藏网

誌謂宣梵法師靜處觀堂,陟西峯之麓,石磴紆盤,每出入必三休焉。喜著屐,嘗曰:「安石隱東山,乃攜二妓遊薔薇洞。吾以松竹為薔薇,卒無開落;以白雲明月為妓,空色兩忘。何忝安石哉!」選逕之半為亭,以述厥志。今廢。Rmn中华典藏网

夢泉亭Rmn中华典藏网

誌謂齊玉法師,崇寧元年既鑿夢泉於西坡,仍建亭以誌其異。廢。Rmn中华典藏网

曲水亭Rmn中华典藏网

熙泰間,妙珪法師再住持,築退居曰「復庵」,在寺門橋南。林樾蓊鬱,引泉為曲水,倣蘭亭故事,作亭其上。瀕水列嘉石為座,參錯宛轉。賓客至,則命轆轤注水,泛杯茗而俯拾焉。廢。Rmn中华典藏网

見心亭Rmn中华典藏网

在琮老橋外,山陲沙轉處。嘉靖十三年,都指揮僉事李節建。Rmn中华典藏网

石幢Rmn中华典藏网

在見心亭路北,高二丈,鐫諸佛於上。當琮老望之,矗然特立於谿山交際,莫知所自。初二,萬歷間毁一。Rmn中华典藏网

子院Rmn中华典藏网

大明房Rmn中华典藏网

在白雲峯南麓之坳,由級而升。國初始分白雲西房,又分西白雲東房為二矣。隆慶間,東又分鯨音房,今一華四葉也。有額曰「少師舊隱」、曰「藏春樓」、曰「雲深堂」、曰「嘯月樓」、曰「香巖閣」,中丞喻思恂書。Rmn中华典藏网

觀堂房Rmn中华典藏网

正統年,無相法師退院,法屬鼎為三房,曰觀東,曰觀西,曰觀中。在白雲峯麓,與大明山同逕,歷級而歧。有額曰「環中堂」,施鳳來書。曰「雙樹堂」、「無垢堂」、曰「攬翠樓」、曰「白雲樓」、曰「華光樓」、曰「覺照樓」。Rmn中华典藏网

白雲東院Rmn中华典藏网

在白雲堂東偏。正德年,鐵峯法師退院,法脈別為二房:曰方丈中,曰方丈西。萬歷年,方丈中又別為二房:曰仰峯,曰鏡山。北又別為二房:曰少泉,曰伴雲。西又別為二房:曰碧泉、普門。有額曰「白雲東院」、曰「見峯堂」,夏桂洲書。曰「岧嶤閣」,王穉登隸。曰「慧演堂」,湯煥書。曰「印月堂」,黃汝亨書。曰「振音堂」,董承詔書。曰「寄幻堂」,曰「慈雲樓」,閔宗德書。曰「雲住樓」,曰「嘯雲樓」,王恬書。Rmn中华典藏网

白雲上房Rmn中华典藏网

在白雲峯南,跨支岡之麓,拾磴而上,單傳也。有額曰「自觀堂」,錢士升書。Rmn中华典藏网

長生房Rmn中华典藏网

廼國初古春法師退院,至顯宗之嗣歧為二:曰長生西,曰長生下。有額曰「蓮花藏」,龔勉書。曰「長生堂」,曰「淨聖齋」。Rmn中华典藏网

心安房Rmn中华典藏网

在雙檜峯麓,祖嗣辯才法師,為元東溟法師退院。其胤至嘉隆間析為三:曰心大,心南,心外。有額曰「祚胤閣」,曰「寶月堂」,曰「慈恩樓」,曰「玄對」,曰「清約」。Rmn中华典藏网

雲隱房Rmn中华典藏网

在雙檜峯麓右,國初竺隱法師丈室。法裔至永宣間鼎為三:曰雲西,曰雲東,曰雲中。隆慶年,雲中又支一下房。萬歷年,雲西又支一下房。有額曰「來印閣」,沈演書。曰「雲隱堂」,王穉登書。曰「平遠樓」,董承詔書。曰「延桂閣」,陳繼儒書。曰「松華室」,程南雲篆。曰「虛白堂」,陳洪濛書。曰「七重樓」,張繼孟書。Rmn中华典藏网

幻應房Rmn中华典藏网

在普門外,與天巖相向古塔院也。成化年,性庵法師之嗣駢為二:曰幻西,曰幻中。有額曰「五峯草堂」,孫鑛書。曰「萬翠樓」,沈夢斗書。曰「怡雲樓」。Rmn中华典藏网

天巖房Rmn中华典藏网

在中印峯南麓,蓋佛光法師退院。法嗣至國朝嘉靖間分為三:曰天西,曰天北,曰天南。有額曰「萬杉深處」,開化方豪書。曰「天巖佛窟」,天台王宗沐書。Rmn中华典藏网

見心房Rmn中华典藏网

在寺外妙香庵。萬歷十年,越僧真海承嗣都綱霑五峯,始序同心。Rmn中华典藏网

彌陀興福教院Rmn中华典藏网

在楊梅隖。按《咸淳誌》,淳熙初,慧光法師若訥奉旨撥賜上竺空閒山地,用衣鉢創建。紹熙三年,光宗御書院額賜之。宋末燬。天啟甲子年,僧德光復建,中立三世如來殿七楹;蕭山張士驌醵金倡施,後為彌陀三聖殿五楹;東甌劉康祉創緣為彌勒閣七楹。優婆塞張圓奎率眾落成,約兩廂禪燕、經行、庖湢之寮,三十餘間。像設經龕,制所應有者,悉具焉。Rmn中华典藏网

永嘉布政使劉康祉撰〈重建彌陀興福教院記〉曰:Rmn中华典藏网

杭之上天竺有乳竇、獅子,兩峯間即梅塢也。宋孝宗敕兩峯强半山坡,為慧光訥法師別業,以使退休。光宗御書「彌陀興福教院」為額,而院名始著。元時院廢。我朝隆萬間,寺宇鼎新,基址蓁蕪,且轉轉互授,分屬私門也。萬歷廿六年,靈隱祗園庵月輝禪師德光,愛此寬閑深邃,購得陳氏續置產一片,結廬禪誦。其背係上竺住持玉長老分產,及紹峯與師久契,因劃其山麓若干畝捨之。師即遊蕭山族姓,募百餘金,購材築精藍。日與弟子正課,閒暇開墾平削。幾更寒暑,西圍基面始坦然無坑坎不平之觀也。乞食越城,適呂相府染疫,延師以陀羅尼祛之;遂於餽餉外,更置桌牀幔多副送歸。及遊台宕東甌,宰官聽所項公、伯無王公與余欣然傾蓋;與合郡玉成檀度,遂下南山之木,取道東海,募營中兵士舁歸。無何,又募郡人馮有恩倡刻彌陀丈六之像,觀音、勢至相繼而成眷屬,樂助四十餘金,即成後殿,蓋天啟五年也。嗣後弟圓慧、孫明徹共捐銀帛,更造兩廂,周遭掩映,煥然有章,兵部尚書衡岳朱公榜曰「重建彌陀興福教院」。師進此山將四十年,其為院之寸土片瓦,焦心勞思,間關拮据,辛苦殆非一旦。是以未及六旬,雪鬢霜渡,眉貌稜稜而骨立矣。其所以樂此不為疲者,誠不以自己為急,可謂不負紹峯者矣。Rmn中华典藏网

上天竺寺廨院Rmn中华典藏网

淳祐十年,住持佛光照法師適左藏,薛師魯占廨院為廳,照不許,即渡江東歸。是日理宗幸寺祈雪,隨禱即應。上喜甚,遣中使鄧惟聰進香。聰有奏聞,上命內轄快行,遂禁渡。炤回,霅僧永頤贈以詩曰:Rmn中华典藏网

瀟洒白雲卿 泠然非世情Rmn中华典藏网

住山金玉重 去路羽毛輕Rmn中华典藏网

禁渡停江棹 高名滿上京Rmn中华典藏网

野人心獨喜 得失懦夫驚Rmn中华典藏网

頤,錢塘耆舊也。Rmn中华典藏网

方圓庵Rmn中华典藏网

在龍泓。元豐二年,辯才法師自本山歸老於此。Rmn中华典藏网

釋守一記曰:Rmn中华典藏网

天竺辯才法師,以智者教,傳四十年,學者如歸,四方風靡。於是晦者明,窒者通,大小之機無不遂者。不居其功,不宿於名,廼辭其交游,去其弟子,而求於寂寞之濱,得龍井之居以隱焉。南山守一往見之,過龍泓,登風篁嶺,引目周覽,以索其居。岌然羣峯密圍,[泳-永+曶]然而不蔽翳,四顧若失,莫知其鄉。逡巡下危磴,穿深林,得之煙雲髣髴之間,遂造而揖之。法師引余并席而坐,相視而笑,徐曰:「子胡來?」曰:「願有觀焉。」法師曰:「子固觀矣,而又將奚觀?」予笑曰:「然。」法師命予由照閣經寂室,指其庵而言曰:「此吾之所以休息乎此也。」窺其制,則圓蓋而方趾。余詰之曰:「夫釋子之寢,或為方丈,或為圓廬;而是庵也,胡為而然哉?」法師曰:「子既得之矣。雖然,試為子言之。夫形而上者,渾淪周徧,非方非圓,而能方圓者也。形而下者,或得於方,或得於圓,或兼斯二者,而不能無悖者也。大至於天地,而近止乎一身,無不然。故天得之則運而無積也,地得之則靜而無變,是以天圓而地方。人位乎天地之間,則首足具二者之形矣。蓋宇宙雖大,不離其內;秋毫雖小,待之成體。故凡有貌像聲色者,無巨細,無古今,皆不能出於方圓之內也,所以古先哲王因之也。雖然,此游方之內者也。至於吾佛亦如之,使我黨祝髮以圓其頂,壞色以方其袍,乃欲其煩惱盡而理體圓,靈慧修而德相顯也。蓋溺於理而不達於事,迷於事而不明於理者,皆不可謂之沙門。以制禮樂為衣裳,至於舟車器械宮室之為,皆則而象之,故儒者冠圓冠以知天時,履句履以知地形。蓋蔽於天而不知人,蔽於人而不知天者,皆不可謂之真儒矣。惟能通天地人,真儒矣。唯能理事一如,向無異觀者,其真沙門歟。噫!人之處乎覆載之內,陶乎教化之中,具其形,服其服,用其器,而於其居也,特不然哉?我所以為是庵也。然則,吾直以是為蘧廬爾。若夫以法性之圓,事相之方,而規矩一切,則諸法同體而無自位,萬物各得而不相知,皆藏乎不深之度,而游乎無端之紀。則是庵也,為無相之庵,而我亦將以無所住而住焉。當是時也,子奚往而觀乎?」嗚呼!理圓也,語方也,吾當忘言與之以無所觀而觀之。於是嗒然隱几。予出,以法師之說授其門弟子使記焉。Rmn中华典藏网

元豐癸亥四月九日慧日峯守一記Rmn中华典藏网

不二作此成,過予,愛之因書。Rmn中华典藏网

鹿門居士米芾元章Rmn中华典藏网

彌陀菴Rmn中华典藏网

淳熙十一年,詔本山住持師覺補右街監義。十二年,轉左街僧錄。卒,塔瘞此庵,在凝翠泉右。廢。Rmn中华典藏网

復庵Rmn中华典藏网

紹熙三年,妙珪住持本山,建庵為退居,在普門南。Rmn中华典藏网

陸務觀〈復庵記〉曰:Rmn中华典藏网

嘉泰二年,上天竺廣慧法師築退居於寺門橋南,名之曰復庵。後直白雲峯,前直獅子、乳竇二峯,帶以清溪,環以美箭嘉木。凡為屋七十餘間,寢有室,講有堂;中則為殿,以奉西方像。殿前闢大池。兩序列館,以處四方學者。炊爨湢浴,皆為其所。牀敷巾鉢,雲布鱗次。又以為傳授講習梵唄之勤,宜有游息之地,以休其暇日,則又作園亭流泉,以與學者共之。既成,命其弟子了懷走山陰鏡湖上,從予求文,以記歲月。予告之曰:「進而忘退,行而忘居,趨前而昧於顧後者,士大夫之通患也。故朝廷於士之告歸,每優禮之,而又命有司察其尤不知止者,以勵名節而厚風俗。士猶有不能決然退者,又況物外道人?初不踐是非毁譽之途,名山大眾以說法為職業,愈老而愈尊,愈久而人愈歸之,雖一坐數十夏,何不可者?如法師道遇三朝,名蓋萬衲。自紹熙至嘉泰十餘年間,詔書褒錄,如日麗天,學者歸仰,如泉赴壑,非有議其後者。而法師慨然為退居之舉,傾竭囊裝,無所顧惜。雖然,以予觀之,師獨視天竺之眾,不啻敝屣;加以歲月功行,遂為西方之歸,復庵又一敝屣也。死生去來無常,予老甚矣,安知不先在寶池中俟師之來,語今日作記事,相與一笑乎?」Rmn中华典藏网

梅峯庵Rmn中华典藏网

端平中,梵奎法師退院,并塔於此。在見心亭北麓。萬歷年廢。Rmn中华典藏网

同庵Rmn中华典藏网

淳祐中,允憲法師退院,塔亦在焉。Rmn中华典藏网

古鏡庵Rmn中华典藏网

嘉熙中,文杲法師歸塔處。Rmn中华典藏网

北峯庵Rmn中华典藏网

景定中,智觀法師退居。Rmn中华典藏网

坐禪庵Rmn中华典藏网

在中印峯南麓,今廢。Rmn中华典藏网

妙香庵Rmn中华典藏网

在見心亭。Rmn中华典藏网

訥齋,為辯才法師燕居。蘇子瞻記曰:Rmn中华典藏网

錢塘有法師曰辯才,初住天竺寺,以天台法化吳越。人歸之如佛出世,事之如養父母。金帛之施,不求而至。居天竺十四年,有利其富者迫而逐之,師欣然捨去,不以為意。吳越之人從之若騖,天竺之眾分散去。事聞於朝,明年俾復其舊,師僶俛而還,如不得已。吳越之人爭出其力,以成就廢缺,眾復大集。無幾,師告其眾曰:「吾雖未嘗爭也,不幸而立於爭地。久居而不去,人以己是非彼法門也。天竺之南,山深而禾茂,泉甘而石峻。汝舍我,將老於是。」言已,杖策以往,以茅竹自覆。聲動吳越,人復致其所,巉嶺煙屺,築室而奉之。不期年,而荒榛巖石之間,臺觀飛湧,丹堊炳煥,如天帝釋官。師自是謝事不復出入。高郵秦觀少游名其所居曰「訥齋」,道潛師寂寥屬予為記。余聞之,師始以教法人,扣之即鳴,如千石鐘;來不失時,如滄海潮,故人以辨名之。及其居此山,閉門燕坐,寂默終日。落葉根榮,如冬枯木;風止波定,如古澗水,故人以訥名之。雖然,此非師之大全也;彼其全者,不大不小,不長不短,不垢不淨,不辭不訥,而又何以名之?雖然,樂其出而高其退,喜其辨而貴其訥,此眾人之意也,則其以齋名也亦宜。乃作頌曰:Rmn中华典藏网

以辨見我 既非見我Rmn中华典藏网

以訥見我 亦幾於妄Rmn中华典藏网

有扣而應 時止而止Rmn中华典藏网

非辨非訥 如如不動Rmn中华典藏网

諸佛既然 我亦如是Rmn中华典藏网

靜處齋Rmn中华典藏网

萬歷癸丑,住持萬靈重建。在中印峯麓。Rmn中华典藏网

大明山居Rmn中华典藏网

國初,姚恭靖公廣孝,初為沙門,名道衍。上竺住持大山,蓋其法嗣。公既貴南還,居此久之,故扁曰「少師舊隱」,蕭山孫學思書。或問「大明」取義,金庭子謂:少師在元時已兆開國之徵。或謂山中古有大明寺,載《咸淳志》及《武林舊事》。邵虎庵有辯,見《內七志》,尚竢博雅正之。Rmn中华典藏网

華嚴山居Rmn中华典藏网

在雙桂峯下梯子塢。萬歷初年,寺僧雨山建。楚僧正叢嘗居之。吳興施進士浚明官南部,以太史紙印《南藏》經律論為方,付寺僧如淞安置山居便閱焉。Rmn中华典藏网

古顯親多福院Rmn中华典藏网

天福五年五月,吳越王建。舊名光福,治平改額。今廢。Rmn中华典藏网

塔墓Rmn中华典藏网

道翊祖師塔Rmn中华典藏网

在乳竇峯之麓。墓道自普門外數十武南入,至塔計七十六弓。闊,北二弓,南一弓。崇禎丁卯年夏五月,住持炤本鳩合寺重立石牌坊一座,題曰「晉開山聖僧道翊祖師之塔」,縣侯王楊基書;額陰彚刻住持名,表於路口。癸酉冬,住持照本重加塔門、柱檻、拜臺等,屬琢石新之。Rmn中华典藏网

辯才淨法師塔Rmn中华典藏网

在南山老龍井。按邵氏《七識》,在衍福寺。Rmn中华典藏网

黃門侍蘇轍撰塔銘曰:Rmn中华典藏网

如來昔在世 心禪語為教Rmn中华典藏网

譬如四大海 惟是一溼性Rmn中华典藏网

性於溼性中 變化千萬億Rmn中华典藏网

風來為濤瀾 風去為湛然Rmn中华典藏网

魚龍所遊戲 鬼神所出沒Rmn中华典藏网

船筏借其力 網罟取其利Rmn中华典藏网

其上為洲渚 諸國所生育Rmn中华典藏网

其下為淵谷 百怪所藏伏Rmn中华典藏网

東南出日月 上下屬河漢Rmn中华典藏网

觀者不能了 [目*咢]盱何暇說Rmn中华典藏网

如來知迷悶 隨變為解釋Rmn中华典藏网

因變所說者 是則名為教Rmn中华典藏网

彼善聞教人 當知是幻耳Rmn中华典藏网

既已知是幻 則當識真實Rmn中华典藏网

我觀世教師 皆謂教是實Rmn中华典藏网

由謂教實故 則為禪所呵Rmn中华典藏网

禪雖呵乎教 終以教致禪Rmn中华典藏网

禪若不取教 是杜所入門Rmn中华典藏网

教而不知禪 是不識家也Rmn中华典藏网

辯才真法師 於教得禪那Rmn中华典藏网

口舌如翻瀾 而不失道根Rmn中华典藏网

性湛如止水 得風輒粲然Rmn中华典藏网

以是於東南 普服禪教師Rmn中华典藏网

士女常奔走 金帛常圍遶Rmn中华典藏网

師性不取故 物來不能拒Rmn中华典藏网

道成數有盡 西方一瞬息Rmn中华典藏网

西方亦非實 要有真實處Rmn中华典藏网

慧光訥法師Rmn中华典藏网

卒諡「宗教廣慈大師」,塔曰普照,在興福彌陀菴。光祿大夫宋之瑞作銘。Rmn中华典藏网

師覺法師Rmn中华典藏网

淳熙十一年卒,塔於彌陀菴。Rmn中华典藏网

妙珪法師Rmn中华典藏网

嘉定元年八月卒,塔於復菴。Rmn中华典藏网

思義法師Rmn中华典藏网

嘉定十六年卒,塔於鑑堂。Rmn中华典藏网

善月法師Rmn中华典藏网

端平三年三月卒,塔於柏庭。Rmn中华典藏网

佛慧法師文杲Rmn中华典藏网

嘉熙四年卒,塔於古鏡菴。Rmn中华典藏网

允憲法師Rmn中华典藏网

淳祐七年卒,塔於同菴。中大夫直寶文閣學士,林希逸為塔銘。Rmn中华典藏网

默堂法師正觀Rmn中华典藏网

咸淳元年卒,塔於彌陀菴。Rmn中华典藏网

慧寂玉禪師塔Rmn中华典藏网

在上竺山西。Rmn中华典藏网

佛光照法師塔Rmn中华典藏网

賜曰慈應。咸淳六年九月,度宗詔太傅魏國公鈞,齎俸資,為造天巖壽塔。二十六日乙丑經始,十一月乙未落成。於咸淳癸酉八月十五日,窆全身衣髮於天巖,在中印峯半之南。Rmn中华典藏网

禮部尚書文及翁撰塔銘曰:Rmn中华典藏网

台山蒼蒼 佛國相鄉Rmn中华典藏网

萬八十丈 鐘秀發祥Rmn中华典藏网

挺生晦巖 巍巍堂堂Rmn中华典藏网

禪宗教旨 律檢精詳Rmn中华典藏网

總歸一乘 純挈眾芳Rmn中华典藏网

游戲三昧 舌吐廣長Rmn中华典藏网

法嗣北峯 此一瓣香Rmn中华典藏网

洋洋覺海 我為津梁Rmn中华典藏网

及其示寂 破缽空囊Rmn中华典藏网

是幻是滅 非幻不忘Rmn中华典藏网

慈應之塔 玉立東岡Rmn中华典藏网

山君川后 擁護塔旁Rmn中华典藏网

經百千刼 古佛放光Rmn中华典藏网

Rmn中华典藏网

如菴真法師塔Rmn中华典藏网

天如則禪師撰銘曰:Rmn中华典藏网

天台鉅宗 天竺盛集Rmn中华典藏网

匪伊人兮 孰造其極Rmn中华典藏网

異哉如菴 應化靡測Rmn中华典藏网

海月辯才 誰今誰昔Rmn中华典藏网

虩虩法雷 杲杲慧日Rmn中华典藏网

何燭非幽 何啟非蟄Rmn中华典藏网

歸藏故丘 是訓是式Rmn中华典藏网

子孫繼之 有永無斁Rmn中华典藏网

國朝Rmn中华典藏网

東溟日法師塔Rmn中华典藏网

賜曰妙應。在過山楊梅塢。Rmn中华典藏网

學士宋濂撰塔銘曰:Rmn中华典藏网

人天之際 所貴惟誠Rmn中华典藏网

能貫鐵石 可達潛冥Rmn中华典藏网

世之修學 思證無生Rmn中华典藏网

舍此不務 其將孰營Rmn中华典藏网

倬彼大師 為時俊英Rmn中华典藏网

春蒸草木 水翻建瓴Rmn中华典藏网

天延法胤 神夢符禎Rmn中华典藏网

出演鴻寶 丕昭性靈Rmn中华典藏网

飛樓矗矗 湧殿亭亭Rmn中华典藏网

琅函飾鳳 華虡鏗鯨Rmn中华典藏网

一實所感 百物交并Rmn中华典藏网

惟心所證 諸緣莫攖Rmn中华典藏网

出言石墜 轉盻露凝Rmn中华典藏网

釋門蓍蔡 剎海章程Rmn中华典藏网

豈期蓮夢 遽生淨泓Rmn中华典藏网

世相莫廢 人文是徵Rmn中华典藏网

後千百載 尚信斯銘Rmn中华典藏网

存翁道法師雲隱塔Rmn中华典藏网

在雙桂峯之麓。Rmn中华典藏网

太子少師姚廣孝撰銘曰:Rmn中华典藏网

一念三千解行全 大蘇妙悟百世傳Rmn中华典藏网

部味教觀何幽玄 我菴得旨疏且箋Rmn中华典藏网

法師聯芳并教專 青鎮五竹兆已先 天竺下上宜榮遷Rmn中华典藏网

文藻黼黻成勝緣 四眾仰德加敬虔Rmn中华典藏网

左街政聲彌八埏 廣薦說法天子前Rmn中华典藏网

法才浩浩音清圓 龍顏喜動驚外筵Rmn中华典藏网

神燈下照光燦然 福及鬼域資人天Rmn中华典藏网

胡為一夕傾法船 苦海莫濟漣漣Rmn中华典藏网

靈寵深密窣堵堅 勒銘山阿垂萬年Rmn中华典藏网

宣德辛亥,上竺住持徒弟正順立石Rmn中华典藏网

止堂山法師塔Rmn中华典藏网

大理寺少卿楊復撰銘曰:Rmn中华典藏网

赤城分秀 滄溟減波Rmn中华典藏网

素蟾流暉 帝委厥和Rmn中华典藏网

合生異人 神邁惟一Rmn中华典藏网

匪俗克沉 慨歸於佛Rmn中华典藏网

海藏有文 含乳即通Rmn中华典藏网

百千萬卷 羲日以融Rmn中华典藏网

遭逢哲匠 道茂志長Rmn中华典藏网

駕摩訶衍 遊於沆茫Rmn中华典藏网

出世名剎 提綱顯司Rmn中华典藏网

宏加化度 大雲垂慈Rmn中华典藏网

龍司寢處 神相左右Rmn中华典藏网

我心孔雄 何有結漏Rmn中华典藏网

所作已辦 爰旋淨鄉Rmn中华典藏网

寂滅三昧 逍遙真常Rmn中华典藏网

白雲在塔 嗣法多孝Rmn中华典藏网

奉此塵剎 深心用報Rmn中华典藏网

支那天台 標屹自然Rmn中华典藏网

覩比舍利 性鑑同圓Rmn中华典藏网

性菴顧法師生塔Rmn中华典藏网

在乳竇峯下。Rmn中华典藏网

吏部尚書魏驥撰銘曰:Rmn中华典藏网

系出名族 教依大慈Rmn中华典藏网

釋典既崇 儒術亦窺Rmn中华典藏网

屢主道場 整矩頓規Rmn中华典藏网

坐猊揮麈 大眾悉歸Rmn中华典藏网

載啟載沃 釋彼羣疑Rmn中华典藏网

不懈亦勤 扶植教基Rmn中华典藏网

甲子未週 歸計遽為Rmn中华典藏网

生死瞭然 知者其誰Rmn中华典藏网

峩峩窣堵 卜協蓍龜Rmn中华典藏网

百靈呵護 以俟期頤Rmn中华典藏网

靈鷲盤旋 祗樹蔽虧Rmn中华典藏网

過者宜式 視我銘詩Rmn中华典藏网

一菴如法師塔Rmn中华典藏网

在中印峯麓。學士楊士奇為誌。Rmn中华典藏网

蘭古春禪師塔Rmn中华典藏网

在上竺坐禪菴後。Rmn中华典藏网

上天竺講寺卷八終Rmn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