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京

蔡京
  • 姓名:蔡京
  • 别名:字元长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兴化军仙游
  • 出生日期:1047年2月14日
  • 逝世日期:1126年8月11日
  • 民族族群:

蔡京(1047年2月14日-1126年8月11日),北宋徽宗时尚书左丞、尚书右仆射、尚书左仆射、太师。字元长,兴化军仙游(今属福建)人。熙宁三年(1070),登进士第,调钱塘(今属浙江)尉,历舒州(今属安徽)推官,累迁起居郎。使辽还,拜中书舍人。改龙图阁待制,知开封府(今属河南)。司马光秉政,复差役法,限期五天,独其如期完成。后为台谏劾,出知成德军(今属河北)等地。绍圣元年(1094),入权户部尚书,助章惇重行新法,除翰林学士兼侍读、修国史。徽宗即位,罢知太原(今属山西),又为言官所劾,夺职居杭州(今属浙江)。时童贯以供奉官至南方访求书画奇巧,乃乘机勾结童贯,以图起用,起知定州(今属河北)。崇宁元年(1102),徙大名府(今属河北),为学士承旨,拜尚书左丞,俄拜尚书右仆射。二年,进左仆射。累转司空,封魏国公。以复新法为名,尽贬元祐诸臣,指其为“奸党”,且立党人碑;又指责元符间(1098—1100)上书涉及新政者为邪等,凡三百零九人,皆锢其子孙,不得官京师及近甸。他倡“丰、享、豫、大”之说,大肆挥霍,大兴土木,百姓遭殃。大观元年(1107),拜太师。三年,台谏交论其恶,遂致仕。四年,再为言官所劾,贬太子少保,出居杭州(今属浙江)。政和二年(1112),召还京师,复辅政,徙封鲁国公,三日一至都堂治事。时更定官名,自称公相,总治三省。拔故吏领榷货,造科次钱券百万缗以进,徽宗大喜,持以示左右曰: “此太师与我奉料也。”于是铸九鼎,建明堂,修方泽,立道观,拔亲信,无所不为至极。宣和二年(1120),令致仕。六年,再起领三省,至是四当国。蔡京父子恣为奸利,窃弄威柄,即家为府。七年,复致仕。钦宗即位,举家南逃,天下罪其为“六贼”之首,连贬官,后徙儋州(治所在今广东儋县)安置,道死潭州(治所在今湖南长沙)。

蔡京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局外人

局外人

 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的中篇小说,1942年出版,为存在主义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中的主人公默尔索是阿尔及尔一家法国航运公司的小职员,贫穷而孤独。一天,他接到“老人收容所”的一份电报,通知他母亲病故,第二天下葬。为此,他请了两天假赶到阿尔及尔郊外的收容所,他的母亲已经入殓,他没有哭,也没有打开棺盖最后见母亲一面,在一种麻木和迷惑中安葬了母亲。第二天休息,他跑去游泳,遇到了一个旧同事玛丽,两人一起看了一部滑稽片,当晚便同居了。回到工作岗位后,他依然过着与过去一样的生活,所见的依然是朝夕相处的的人,他感到无聊、对一切都淡漠,对什么都无所谓。后他又在一种麻木状态中为一个邻居雷蒙做证人,并在海滨迷迷糊糊地开枪打死了一个阿拉伯人,被关进了监狱。在狱中,他仍然对一切无所谓,觉得生活既然毫无意义,那么死也没有什么可怕的。他在一种回忆和种种安然的感受中度过了他人生的最后一夜。此作一问世,立即震动文坛。莫尔索这个典型的局外人揭示出西方当代社会中存在着的一种麻木不仁、被扭曲、异化了的精神世界。此作已被公认为二十世纪西方经典作品之一。

天真的幽默家

天真的幽默家

本书完整收录老舍40年76篇散文经典,特选10篇以上少见篇目。 有游记闲谈,有小品文论,有日记书信,或说景或写物或谈人或论事,无一不有情、有趣。 老舍是公认的幽默大师、语言大师。他的文字至真至纯,语言俗白生动。字里行间透着质朴的天真和入世的睿智,又有入木三分的辛辣讽刺,饱含对生活的思考,读来暖心治愈,不忍释卷。

读广雅堂诗随笔

读广雅堂诗随笔

诗话,2卷。近代陈曾寿著。陈曾寿(1878~1949)晚清官员、诗人。字仁先,号耐寂、复志、焦庵,家藏元代吴镇所画《苍虬图》,因以名阁,自称苍虬居士,湖北蕲水县(今浠水县)巴河陈家大岭人,状元陈沆曾孙。光绪二十九年进士,官至都察院广东监察御史,入民国,筑室杭州小南湖,以遗老自居,后曾参与张勋复辟、伪满组织等。书学苏东坡,画学宋元人。其诗工写景,能自造境界,是近代宋派诗的后起名家,与陈三立、陈衍齐名,时称海内三陈。

我的生活

我的生活

自传。作者冯玉祥。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作品记叙了冯玉祥将军1930年以前的生活经历。冯玉祥久驰沙场、身经百战,曾经生活在光绪、宣统和民国几个时期。作品从他降生人世写起,叙述了他弱冠从军,参加滦州起义,兴兵讨伐袁世凯;还记述了他进京力挫保皇复辟的张勋,驱逐废帝溥仪出故宫,直到参加北伐战争。作品反映了作者曲折复杂的经历,再现了中国近现代极为复杂而动荡的历史。作者援引资料丰富,其中有不少材料极其珍贵。以其亲身经历叙事写人,详而不乱,绘声绘色,真实动人。

禅外说禅

禅外说禅

禅是中土佛教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禅是一种灭苦的生活之道,顿悟的理想玄妙,修持的方法也玄妙,难以言传。传统的传的方法是禅门内的传心和宏法式,或乞援于名相,或乞援于观心,结果常常是难于领会,甚至流为神秘主义。 《禅外说禅》,顾名思义,是“身立门外”,“体会到不懂禅的人是怎么不懂的”,目的是“要使不懂的人去懂”。作者是把禅当作文化史中的一个分支来讲述的,是置身史外来讲史,因而可以不偏不倚地摆事实,讲道理。以科学常识为依据,由人生之道谈起,然后层层深入,讲述各时代佛教的发展,禅宗史略,禅的所求和修持方法,在人生哲学方面的价值和缺欠以及禅宗对中土哲学思想、诗词的影响等等,还谈到它的影响和将来。本书理精辟而言浅易,不仅可以使读者了解中国佛教的大略,而且可以揭开禅的神秘面纱,变恍兮惚兮的禅理为明晰易解的科学常识。

一切佛摄相应大教王经圣观自在菩萨念诵仪轨

一切佛摄相应大教王经圣观自在菩萨念诵仪轨

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导生极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