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论
诸宗元认为,历代论书者往往 “陈义过高,不切今用” 或 “词旨渊雅,难于通俗”,论画则或总论,或专论,或偏于鉴赏,不易为后学提供借鉴。因此,他试图以浅近的文字、直白的文风编写《中国画学浅说》,“意在便于实习”,将自己的研习
考据
四十卷。《外集》十卷。《遗文》一卷。宋王伯大编。王伯大字幼学,号留耕,福州(今属福建)人,生卒年均不详。嘉定七年 (1214)进士,理宗朝官至端明殿学士,拜参知政事。王伯大认为朱子的《韩文考异》于本集之外别为卷帙,不便寻
医经
医书。4卷。宋·骆龙吉原编,明·刘浴德、朱练增订。骆氏原编名《内经拾遗》,或名《内经拾遗方论》。内容论述病证方治,以《内经》篇目为次序,先引病证原文,其次释放并补订其治疗方剂,刘氏等鉴于《内经》中未经收入的病证颇
书信日记
全书收录郑天挺1938年1月至1946年7月的西南联大时期日记,缺1941年5-12月等部分时段,记录内容涵盖联大建校至停办的全过程。西南联合大学1938年正式建校,1946年7月31日停办,在抗日战争时期教学、研究不辍,保存了重要的学术
地理
《东夷图像》与《东夷图说》合集简称,明代万历四年,蔡汝贤所撰,蔡汝贤,字用卿,一字思齐,号龙阳,隆庆二年(1568年)进士,授大名府推官。任广东布政司参政时,职掌邦交贡赐之务,因便得以累积其对来华欧人的观察与记录,绘《东夷图像》,撰
妇科
《茅氏女科秘方》抄本一卷,明代茅友芝辑。《茅氏女科秘方》可分为胎前、产后、妊娠伤寒三大部分,既有歌诀,又加论述,按症立方,随症加减,辨证简洁明了,方药丝丝入扣。本次整理以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所藏清抄本为底本。
幼科
儿科著作。宋陈文中撰。四卷。文中字文秀,宿州符离 (今安徽宿县) 人。另撰有《陈氏小儿痘疹方》 已著录。本书刊于宋宝祐二年 (1254)。根据小儿生理、病理特点,以辨证为纲,分析小儿病源,说明症状,提出治则与方药。卷一为养
修养
编撰者不详。原名《昔时贤文》,又名《古今贤文》,后经增补定今名。清同治年间周希陶又按音韵对此书重新作了编排,是一部流行于清代的通俗封建道德启蒙读本。内容大多采自古代典籍、民间谚语和格言,并侧重于宣扬封建道德戒
金石学
十卷,宋欧阳修撰。欧阳修早年即喜搜集碑刻,凡有所闻,便多方求取。朋友馈赠拓片和实物,更增加了他集古的完备性。自仁宗庆历五年 (1045)开始整理,至嘉祐七年(1062),历时十八个年头,与修撰《新唐书》差不多同始终。其集
植物志
前集二十七卷,后集三十一卷,宋陈景沂撰。该书是一部植物学著作。书前有宝祐元年韩境所作的序。据序所言,此书于理宗时曾进献于朝。书中汇集了许多有关花草树木及谷物的故事和诗赋。分为前后两集。前集二十七卷是关于花卉
三国
三国·魏嵇康撰,鲁迅辑校,文学古籍刊行社1956年9月影印出版。嵇康(223—263),字叔夜,谯郡铚(今安徽宿县西)人,是三国时的思想家、文学家、音乐家,“竹林七贤”之一。长于四言诗,风格清峻。鲁迅在1913年从明代吴宽丛书
奏议
奏议集。宋刘安世著。十三卷。《直斋书录解题》、《文献通考》及《宋史·艺文志》皆著录十三卷。安世原有《尽言集》、《元城集》二集,前者收录谏章,后者为文集。《元城集》唯《宋史·艺文志》著录,题《刘安世文集》,
丹道
《琴火重光》系明福建陈竹泉著,一九三九年经陈撄宁先生校订后,由上海丹道刻经会刊印发行。收入《陈撄宁文集》第七册外丹经典卷(下)。
风水
《都天宝照经》乃杨公筠松晚年口授黄公妙应禅师的风水经诀,由妙应禅师的弟子整理成册流传后世。全经2650字,分为上中下三篇,集形法和理气为一体,围绕地学五大要素“龙穴砂水向”一一阐述,山地与平洋、阳宅与阴基交迭而论,面
茶书
此《茶乘》由明代高元濬辑。全书共六卷,卷一为茶原、茶产、艺法、茶具等十四篇介绍茶的文章;卷二为志林(收录茶相关的轶闻趣事);卷三至卷六(收录历代文人关于茶的各体文学作品一百六十篇)。前附茶乘品藻,后附拾遗一卷。此为明
官箴
六卷。清刘振清汇梓、李元春评阅。刘振清,字金亭,陕西朝邑县人。李元春,号时斋,陕西朝邑县人,嘉庆举人拣选知县,又改大理寺评事。后因母老,回陕西书院,教人以身心性命之学。本书原为刘振清汇梓,李元春重加辑录、审订,
农书
农书。清郝懿行撰。八卷。书成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分杂说,禾稼、蚕桑,蔬菜、果实,木材、药草,孳畜共八门。以农语为纲,引征古书论述加以说明为本书特色。 作者以所录农语, 堪为珍宝,应传之子孙,故以《宝训》名书。书引前人
风俗志
中国古代风俗传奇杂集。唐段成式(约803—863)撰。二十卷、续十卷。计一千二百八十八条。成式字柯古,祖籍邹平(今属山东),后迁居荆州(今湖北江陵)。宪宗朝宰相段文昌子。自幼苦读精研,尤深佛理。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出为
韵书
类书。二十卷。宋末元初阴时夫撰,其兄阴中夫注。草创于其父阴竹野,撰有凡例九条。初成于大德十一年(1307年),续成于延祐元年(1314年)。 阴时夫,名幼遇,时遇,字行,别字劲弦。生卒年未详。七岁登宋宝祐九经童科,入元不
辞赋
曹道衡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出版。此书共分七章,第一章论述了赋的定义、起源以及发展与演变。以下六章,从文学史的角度,以作家作品为纲,作了细致的分析和介绍。《西汉辞赋》和《东汉辞赋》两章,分别论述了贾谊、枚乘
针灸
本书按内容分经络腧穴歌、刺法灸法歌赋、针灸治疗歌赋和流注针法歌赋四部分,总计53首。本次修订在原版基础上增加了对古病名及病候的注释,并新增“十二经本一脉歌”,“十四经循行、主病歌”,“奇经八脉周身交会歌”,“
理学
九十二卷。清李清馥撰。《闽中理学渊源考》即记述从杨时至明末闽中理学的发展情况及代表人物。书名原为《闽中师友渊源考》,序文、凡列皆称旧名。体例先分别流派,凡某派传几人,某人为某派,一一考寻,如昭穆谱谍。其中家学相
经脉
《脉微》,又名《脉要精微》,明末医家施沛(1585—1661)纂述。全书上下二卷,上卷为脉微总说,引用《素问》《灵枢》《难经》《脉经》精华以释脉理;下卷将纷繁复杂的脉学理论变成简单明了、易学易懂的精致图解和朗朗上口的歌括
政论
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于17世纪中后期创作的政论文集,共九篇。该作诞生于明清鼎革之际,针对郡县制僵化引发的中央集权过度、民生凋敝等问题,提出制度改良方案。全书以“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为核心主张,主张合并行政层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