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道
-
黄白镜
《作者:李文烛》一卷、续黄白镜 一卷。明李文烛(生卒年不详)撰。李文烛,字晦卿,自号梦觉道人,丹徒(今属江苏省丹徒县)人。撰有《黄白镜》、《续黄白镜》各一卷。古来修丹者,常以黄金白银比喻丹药之宝贵。又以其颜色比喻炼外丹先白后黄的变化状态。或借以言炉火修丹道而称黄白之术。李文烛则以内丹作黄白之说。他所撰《黄白镜》一书,专言丹汞之术,称土禀中央之气,色象故黄;铅禀西方之气,色象故白。称黄者为药,白者为丹;一药一丹,是谓黄白,自得丹药以至成仙。按其次序分二十六条,其前有自序,后有自跋。他所作《续黄白镜》收《醒醒歌》二十七则,《水心篇》五十则。卷末也有自跋。其跋云:“昔,余遭刘青田(刘基)累,几成孔北海(三国时孔融)祸。姑苏拙老独不避去,于是多老遂欲以修炼胎仙之法告之,故续此境”。题万历辛丑年(1601)午月。然万历辛丑距刘基死时(1375)二百多年,不知其受何累。所以《四库提要》称其“大抵荒诞之谈”。此书传本很少,《四库提要》据两淮盐政采进本,著录于道家类存目。现存《宝颜堂秘笈》本。
-
玄珠歌
《作者:张果》经名:玄珠歌。原题通玄先生,当为唐道士张果。底本出:《正统道藏》洞玄部众衍类。“玄珠”,本是一个哲学的用语,首出于《庄子·天地》。篇中之“玄珠”,本意是比喻道家的形上本体之“道”。由于“玄珠”渗入了神秘性内涵, 因而道教对其进行了借用与发挥。在外丹术中, 玄珠是水银的隐名。水银之所以被称为“玄珠”, 与以其作为药物而炼制成的金丹被看作“道”的象征有关。《阴真君金石五相类》云: “天地至精,莫过于道。道之至微,莫过于气,安气养神,莫过于水银。”内丹术中, 玄珠是内丹的别名。张伯端《悟真篇》云: “夫炼金液还丹者,则难遇而易成。要须洞晓阴阳,深达造化,方能超二气于黄道,会二性于元宫,攒簇五行,和合四象,龙吟虎啸,夫唱妇随,玉鼎汤煎,金炉活炽,始得玄珠有象,太乙归真。”
-
诸家神品丹法
《作者:佚名》诸家神品丹法,撰人不详。从内容看,似为唐宋间道士编集。六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此书辑录数种外丹黄白方术而成。前五卷主要摘录《抱朴子•黄白篇》、《金丹篇》、《孙真人丹经》、《葛仙翁紫霄丹经》等诸家丹书,而以玄真子孟要甫所撰《金丹秘要参同录》殿于其后。故本书疑即孟要甫编撰。孟氏之书主要论述以真龙虎真铅汞炼丹原理及方法。谓真龙乃丹砂中水银,名曰汞;真虎乃黑铅中白银,名日铅。其炼丹步骤,「是将丹砂化出真汞,汞借铅而变作黄芽,黄芽复变作丹砂,丹砂伏火变化还丹」。书中详载其炼养黄芽及将朱砂伏火共炼成丹之方法。原书第六卷又杂录黄白方术三十余种,有点庚法,罨金法、化庚粉法等等。
-
张真人金石灵砂论
《作者:佚名》张真人金石灵砂论,原题「蒙山张隐居撰」。作者自称:「余自开元间二十余年专心金鼎,颇悟幽微」,可证此书出于唐代。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全书分十二篇:黄金篇、白金诀、黑铅篇、雄黄篇、朱砂篇、真汞篇、砒黄篇、成金篇、释紫粉篇、释还丹篇、释金液篇、释阴阳篇。以上前七篇分别论述黄金、白银、黑铅、雄黄、朱砂、水银、砒黄等七种金石药物之品类、性状、产地及作丹服食之功效。其次四篇论述金丹、紫粉、还丹、金液等四种成药之炼制方法及服用功效。最后一篇论述内丹。谓人生于天地之间,负阴抱阳。圣人「法天象地,辨列阴阳,外合造化以成还丹,内养精气以固形体」。凡断五谷,约六情,服食元气,炼神守精,皆不离阴阳之道。此与前篇所说「阴阳配合,方成还丹」之外丹原理相同。
-
指归集
《作者:吴悮》指归集,南宋道士吴悮撰。一卷,收人《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本书引用《金碧经》、《参同契》、《阴符经》及青霞子、葛仙翁、彭晓、张伯端等前人之说,论述炼丹修仙原理。其书分五篇:第一〈还丹不用药〉、第二〈还丹只铅汞〉、第三〈铅汞须得真〉、第四〈五行相生克〉、第五〈火候在精详〉。作者认为世人学仙炼丹,遍寻灵草,锻炼金石,皆不通理。「唯丹砂一味能存神与形」。古仙修大丹唯用铅汞,而不云四黄八石等杂药。铅汞即坎离、龙虎,皆出自丹砂,「一物分二体,半象铅半象汞」。此一物即是丹砂,此铅汞即真铅汞。炼丹者须按五行生克之理,火候卦象之机,炼养砂中铅汞成为金液还丹,则可服之长生。书中又主张内外丹兼修,反对先内后外之论。谓「修内丹未有不炼外丹而飞升者也」。内丹之说,不过心肾交会,精气搬运,存神闭息,吐故纳新,「皆所以求安乐也」。若不炼外丹则不能升仙。此说与南宋盛行之内丹派有所不同。
-
玉洞大神丹砂真要诀
《作者:张果》玉洞大神丹砂真要诀,原题唐姑射山人张果纂。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此书分十七品,言外丹方术要诀。其中前十四品皆为抄袭唐人陈少微《大洞炼真宝经修伏灵砂妙诀》、《大洞炼真宝经九还金丹妙诀》,文字略有增删改动。大抵论述丹砂之名称、品类、伏炼七返还丹之药物、鼎炉、火候、制作法诀,以及辨别石药性状之法。最后三品内容包括:炼圣修丹石诀、造小神水诀、造大丹诀、造药鼎受气诀。前两诀言制作「神水华池」之方法,以及所需玄精粉、小神水之作法。后二诀言制作「神符白雪丹」之方法,以及所需药鼎受气之法。据称神水华池「能化五金为宝,水银遇之立干」;神符白雪丹「服之即奇功莫测,造化无穷。鸟餐成风,蛇饵为龙,人服神仙」。
-
玉清内书
《作者:佚名》玉清内书,撰人不详。书中提及「今大唐国内」,当出于唐代。宋《崇文总目》及《通志‧艺文略》均着录此书二卷。今《正统道藏》本一卷,文字有残缺,收入洞神部众术类。此书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内容又见于《通幽诀》,但文字有残缺。主要论述真铅与水银的区别。认为丹砂中自然生出之阳汞为铅,从丹砂中抽炼而出之阴汞为水银,又名为「车」。铅汞二物皆出自丹砂,「本一体而无二也」。 第二部分内容又见于《红铅入黑铅诀》,主要讲述炼铅汞成丹,服食金丹求长生及点汞成金银之方法。有「金丹服食变化五金制汞」、「作外鼎制制法」等法诀。 第三部分内容多见于《还丹肘后诀》。主要讲述掌握炼丹火候之法。有「用火直符六候进退诀」、「直符更漏进退图」、「用火进退直符火记正历」、「元君潜运手镜诀」等法诀。
-
阴阳九转成紫金点化还丹诀
《作者:佚名》阴阳九转成紫金点化还丹诀,撰人不详。似出于唐代。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此书言炼制九转丹砂之法。其炼丹程式为:第一转化丹砂为水银 第二转化水银为朱砂 第三转又化丹砂成水银 第四转炼水银结汞砂 第五转炼汞砂令微坚 第六转炼微坚汞成微黄坚汞 第七转炼微黄坚汞成赤金叶 第八转炼赤金叶成紫金砂 第九转炼紫金砂成赤色还丹据称以赤色还丹出去火毒金毒,服之可除病延年,又可用丹点汞成金,或点铅、锡成金。按本书所载炼丹药物及作法,与《太上卫灵神化九转丹砂法》所述大同小异,但文字繁简、用药名称斤两略有不同。
猜你喜欢的书
铁庵集
诗文别集。宋方大琮著。三十五卷。刘克庄《后村大全集》卷一五一《铁庵方阁学墓志铭》云:“遗文皆精妙可传,有奏议、外制、杂著若干卷。”盖其时集尚未编定。清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卷二九有方大琮《铁庵集》四十五卷。倪灿、卢文弨《宋史·艺文志补》所载同。原集久佚,四库馆臣用浙江鲍士恭家藏本,乃方氏族孙良久、良节等裒辑编成,已非全帙。卷一至三五依奏议、进故事、奏状、奏申、外制、表、启、书、赋、论、策、策问、诗、记、文、序、题跋、祝文、祭文、墓志铭分类编次。清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卷三一著录《宋宝章阁直学士忠惠铁庵方公文集》四十五卷,明正德刊本(《皕宋楼藏书志》卷九○同),广西按察司按察使族孙良永校正,广东布政司右参政族孙良节编刊。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卷二三以为《四库》本及瞿氏藏本“当同出于正德本”。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卷一四于正德本亦有识语。
先秦学术概论
吕思勉著。全面论述了先秦学派的源流及其相互关系,除道、儒、法、名、墨、阴阳等六家外,兼及纵横家、兵家、农家、数术、方技、小说家、杂家等。重在剖析其思想内容,考辨著作真伪。颇多新见。将中国古代学术分为七期: 即先秦诸子百家之学,两汉之儒学,魏、晋以后之玄学,南北朝、隋、唐之佛学,宋、明之理学,清代之汉学,今之所谓新学。认为,“七者之中,两汉、魏、晋不过承袭古人;佛学受诸印度;理学虽辟佛,实于佛学入之甚深;清代汉学,考证之法甚精,而于主义无所创辟;最近新学,则又受诸欧美者也。历代学术,纯为我所自创者,实止先秦之学耳”。指出,孔子是“儒家之首”,“孔子之道、具于六经”。其中“《易》与《春秋》,则言性与天道”,“尤孔门精义之所在”。又指出,孔子之政治理想在于“大同”,“而其行之之序,则欲先恢复小康,故其于政治,主尊君而抑臣,非主君主专制”。又认为孔子“立身之道”的最高原则就是“中庸”。“中庸之道幡天际地,而其行也则至简易”。对己来说,“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也;对人来说(待人之道),“絜矩而已矣”,此即所谓“极高明而道中庸”也。“孔子所以能以极平易之说,而范围中国人心者数千年,以此。”肯定孔子是“大教育家,亦为大学问家”,但非今世所谓“宗教家”,“然宗教家信仰及慰安之精神,孔子实饶有之,其信天及安命是也。”另对曾子、孟子、荀子的思想亦有精辟分析。
芦浦笔记
《芦浦笔记》10卷,宋刘昌诗撰。据作者自序所称,此书“凡百余事,萃为十卷”,今本卷数仍旧,但仅有87条,则已有所散佚。本书内容偏重于考据,“凡先儒之训传,历代之故实,文字之讹舛,地理之变迁,皆得溯其源而循其流”。上自先秦典籍,下至宋代典章制度,以及作者所闻见之遗闻轶事,都有记载或考证。由于作者知识广博,态度认真,文中颇多创见。如第1卷“约法三章”条,谓《汉书·高祖纪》”与父老约法三章”句当在“约”字下断句,“约”字不应作省约解;第10卷“杜诗句差”条,辩杜甫《觅胡孙》诗之错简;第4卷“心经”条,驳欧阳修《集古跋》题《多心经》之误等等;均有所见,且言之成理。另外如第2卷“内长文”引《汉书·武帝记》元朔三年大赦天下诏书中“夫刑罚所以防奸也,内长文所以见爱也”两句,从魏晋以来通行本都是如此,“内长文”3字不知何意,张晏和颜师古强作解人,谓“长文“是”长文德”之意,刘昌诗据古本《汉书》,知“内长文”当作“而肆赦”,3字皆讹。此说极为有理,但今天的标点本《汉书》仍作“内长文”,没有注意到刘昌诗的这条考辩。本书保留了宋代的一些珍贵史料和佚文,如第9卷张械的《悫斋铭》就不见于本集。第5卷的《赵清献公充御试官日记》,为北宋嘉祐六年(1061)的进士考试编排官日记,是一份宋代科举的实录,对于研究北宋的科举制度很有参考价值。此书1986年中华书局出版点校本。
内丹还元诀
内丹还元诀,撰人不详。从内容看,似出于唐宋间。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此书解释内丹之五行、四象、七宝、九仙真炁、八卦内属等术语。谓五行即五脏,肝之余炁流于上腭之左名金液,肺之余炁流于上腭之右名还丹,心之余炁流入上腭之右名神水,肾之余炁流于舌下右边名华池,脾之余炁流人唇内名黄芽。又称四象者,一为金翁,乃肺中之唾;二为姹女,乃心中之穴;三为婴儿,乃肾中之精;四为黄婆,乃脾中之涎。又称内七宝即津、水、唾、血、神、炁、精。九仙真炁者,即鼻中出入炁、口中吹呵嘻炁、家长出用炁、见人喜怒炁、谷炁。又称八卦内属,即肝属震、心属离、肺属兑、肾属坎、胆属巽、小肠属坤、大肠属干、膀胱属艮,各象一卦。全篇以人体脏腑及精、炁、神释内丹术语,似为早期丹法。
金丹大要
道教论著。全称《上阳子金丹大要》。陈致虚撰。原书10卷,收入《正统道藏》,分为16卷,且将原书第8卷抽出单为一书,题名《金丹大要图》。该书综合全真道北派列祖的心法,论金丹大还最上乘之道。认为金丹由神与气、精调和而成,迎送动止皆主于意。能息意静念,见性明心,穷理尽性,则丹成道就。收入《道藏》第七三六至七三八册。
书品
一卷。书法品评著作。南梁庾肩吾撰。与齐梁间谢赫《古画品录》、钟嵘《诗品》、沈约《棋品》等,构成了“品”文化现象。编载自汉至梁能真草者一百二十八人,分上中下三等,每等又各分上中下,共为九品。如上之上品三人,为张芝、钟繇、王羲之;上之中品五人,为崔瑗、杜度、师宜官、张旭、王献之等等。每品各系为论,而以总序冠于前。论列多有理致,不失先民典型。每品各系以短论,评论其书法艺术上的成就,而以总序冠于前。有《法书要录》本,明刊《宝颜堂秘笈》本、《说郛》本,明汲古阁刊本,《续百川学海》本,明何允中刊《汉魏丛书》本、《四库全书》本、《湖北先正遗书》本、光绪刊《汉魏丛书》本、《砚北偶钞》本等。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岳飞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宋朝著名的抗金将领,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之一。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人,出身于佃农。父亲岳和,以务农为业,家境贫苦。岳飞生于北宋末年,幼时曾遇一次大水灾,母亲姚氏抱着他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襄公二十二年(一说二十一年)十月庚子日(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其远祖
孟子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创始人。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人。幼年丧父,母教极严,家境贫困。长大后,曾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的门人,是孔
张仲景
张仲景(约公元150~219年) 是东汉卓越的医学家。他的《伤寒杂病论》被后世视为经典,他被尊为医圣。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郡涅阳县 (今河南邓州市)人。张仲景少好学善思,10岁时就读了不少的书,羡慕扁鹊的“起死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