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

  • 阳羡茗壶系译注

    阳羡茗壶系译注

    《作者:周高起明代研究紫砂壶的专著。周高起撰。撰于崇祯十三年(1640)前后。1卷。除序言外分为创始、正始、大家、名家、雅流、神品、别派,以品系人,列制壶家及其风格品鉴,并论及泥品和品茗用壶之宜。后附有周伯高、林茂之、俞仲茅诗。该书是研究宜兴紫砂茶具的重要著作。

  • 饮流斋说瓷译注

    饮流斋说瓷译注

    《作者:许之衡20世纪20年代出版的瓷器专著。许之衡著。分上、下两卷,每卷各5节。上卷是:概说、说窑、胎釉、彩色、花绘。下卷是:款式、瓶罐、杯盘、杂具、疵伪。此书眉目清楚、文字简练,并对疵伪有独特主张。认为:“物有纯必有疵,有真必有伪,知其纯者真者,而不知其疵者伪者,非真知也;惟能知其疵与伪,而不至为疵伪所欺。”

  • 陶记略

    陶记略

    《作者:蒋祈又称《陶记》。元代有关景德镇窑陶瓷业的专著。蒋祈撰。约成书于元至治二年(1322)至泰定二年(1325)之间。此书较详细地记述了元代景德镇瓷器的生产组织形式,陶工分工情况,原材料的等级、来源,器物的名称种类和式样,釉色的种类,瓷窑的形式、名目,瓷器的烧制程序、火候,瓷器的销售情况和地区,以及封建王朝和官吏豪绅剥削陶工的情况,并对当时陶瓷业不振的情况,作了深入细致的探讨和分析。此书为中国最早一部系统叙述景德镇陶瓷发展史的著作,是研究景德镇地区陶瓷业史的珍贵资料,也是研究中国造瓷科学技术的重要文献。其编著体例对后世影响颇大,后来的一些有关陶瓷方面的著作,多受其启示。无单行本,始载于《康熙浮梁县志》,但未署作者朝代,《乾隆浮梁县志》也录其书,定为元人著作。

  • 陶说

    陶说

    《作者:朱琰清代陶瓷著作。朱琰撰。6卷。分说今、说古、说明、说器4篇。卷一《说今》篇,有饶州窑和陶冶图说2节;卷二《说古》篇,有原始和古窑考2节;卷三《说明》篇,有饶州窑和造法2节;卷四至卷六《说器》篇,上溯唐虞、周商,下至唐、宋、元、明,依照历史沿革,按窑、按器分条叙述,广征博引,但不加评述。此书按陶瓷器出现的顺序作历史性介绍,叙述了明、清两代饶州窑和其他代表性官窑的瓷器及制造技术,是较详尽系统地论述古代陶瓷的著作,是一部著名的陶瓷史。初刻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称鲍廷博本。以后曾多次重刻,传本较多。

  • 窑器说

    窑器说

    《作者:程哲清代研究古代瓷器的专著。程哲撰。1卷。对历代名窑所出之瓷器进行了论述,是研究中国古代瓷器的重要资料。

  • 匋雅

    匋雅

    《作者:陈浏《甸雅》原书分上、中、下三卷,现仅存上、中两卷。作者居京二卡余年,热衷此道,见多识广,发为述论,一物一条,皆阅历有得之言。虽前后有个别重复,眉目也略欠清爽,翻检有所不便,但此书整体,看似杂陈无序,实则仍有部分,有层次,有分寸。更加以文字简练,偶涉世故,时复生动,宜于品赏阅览,揣摩把玩。故其为用,也自然方便。

  • 饮流斋说瓷

    饮流斋说瓷

    《作者:许之衡民国许之衡编著,成书于20世纪20年代。上、下两卷。凡10节。主要根据清末寂园叟《陶雅》中的889条归纳整理。分概说、说窑、胎釉、彩色、花绘、款识、瓶罐、杯盘、杂具、疵伪十节,条理比《陶雅》清楚,易于查阅。立论有精当之处,如“物有纯必有疵,有真必有伪。知其纯者、真者,而不知其疵者、伪者,非真知也。惟能知其疵与伪,而不至为疵伪所欺”。也有考证失实之处,如年窑的督陶官应为年希尧,误订为弟年羹尧;臧应选督陶在康熙年间,误订为雍正、乾隆时期。

  • 景德镇陶录

    景德镇陶录

    《作者:蓝浦古代瓷器专著。十卷。清蓝浦著,郑廷桂补辑。蓝浦(生卒年不详),字滨南,号耕余先生。江西昌南(今江西景德镇)人。素善文博学。郑廷桂(生卒年不详),字问台。蓝浦门人。卷一图说,卷二清御窑厂恭记、镇器原起,卷三陶务条目,卷四陶务方略,卷五景德镇历代窑考,卷六镇仿古窑考,卷七古窑考、各郡县窑考、外驿窑考,卷八陶说杂编(上),卷九陶说杂编(下),卷十陶录余论。陶务方略详述了景德镇的十七工与十八作,对研究、了解清代窑业分工有重要文献价值。仿古窑考详列了各种釉色的配方及彩色料,对瓷土、釉料、青料的出产地与精粗记录甚为详尽。历代窑考简单介绍景德镇唐宋至明清各期的瓷窑。杂论则汇辑了唐宋以来有关景德镇的文献记载。此书是反映当时窑业状况和生产实践的专著,是研究景德镇瓷业发展历史颇具价值的文献资料。成书于清嘉庆(1796—1820)年间。通行版本为清嘉庆二十年(1815)刻本及同治九年(1870年)刻本。

  • 阳羡茗壶系

    阳羡茗壶系

    《作者:周高起明代周高起(1596—1654)撰。一卷。专门记述宜兴(阳羡)紫砂工艺发展过程及名工巧匠,分创始、正始、大家、名家、雅流、神品、别派等七个条目。行文如同讲故事,把历史、人物、工艺、名品特色等融汇其中,可读性较强,是首部记载宜兴紫砂业的专著。成书于明崇祯十三年 (1640),此书常和 《洞山茶系》合印。阳羡为今江苏宜兴古称,以制陶闻名。

猜你喜欢的书

汪艺香先生医案

汪艺香先生医案

《汪艺香先生医案》是民国十三年(1924年)至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间,由黄卓人、黄绍宗、黄蕴华等人搜罗所得手抄而成,现为南京中医药大学馆藏孤本。本书共四卷,记录了艺香先生所诊医案,不分病种,多无标题,论病以时症温病、疟痢之疾为主,兼及妇、儿。医案透彻详明,论病切中肯綮,用药灵通活变,每定一方载明经典著述,且常于汤方中合用丸散为引导,独具匠心,自成一家。

痎疟论疏

痎疟论疏

温病类著作。明卢之颐撰。之颐字子由 (或子繇),号晋公。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父卢复精医,兼通佛学。之颐幼承庭训,敏悟过人,学有根砥。邑志载: 复著《纲目博议》 有椒菊共性之疑不能决,后得之颐之论方定。顺治三年,明鲁王以海尚在山阴,之颐谒见,授职方郎。予归里,两目俱瞽,犹成《摩索金匮》、《伤寒金疏钞》、《医难析疑》。约三十万字,名 《遗香堂七录》 行世。早年尚撰有《本草乘雅半偈》。之颐之医学思想,颇受其佛学思想影响。是书中,卢氏本《内经》、《金匮要略》之旨,结合后世论疟及个人体验,详述痎疟因证,对诸疟之常证、变证之症治,逐条辨析,论述精详,于临床颇有裨益。后附《痎疟疏方》一卷,选方三十八首,于方药炮制叙述尤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曰:“是书论痎疟证治,于虚实寒热四者最为详尽,足以发明素问疟论刺疟法诸篇微意。”其主方多取王肯堂《证治准绳》。其余所列诸方亦多简当,虽为书不过一卷,然治疟之法略尽。有乾隆三十二年 (1767) 宝笏楼刻本。

中和集

中和集

道教内炼养经典。六卷。元李道纯撰,蔡志颐编。约成书于元成宗大德年间。此集系其门人蔡志颐编辑,于大德十年(1306)成书。依次为文三卷,计三十六篇;卷四后半卷收歌十一首;卷五为诗四十九首;卷六收词五十七首、隐语四则。书中力主三教合一说,认为三教异流而同源,三教所尚都是“静定”,佛教所谓“圆觉”即道教的“金丹”,而儒家则称“太极”。

宴会

宴会

夏天的一个午间,一家狭窄的饭铺里有了一个小小的宴会。
那里是十三个互称为同志的革命党人,衣襟上备有相同的蓝色而长方的徽章,操着声调各别的官话,占据了两张方桌合并的座位,低小的房子的空气因着这几个人的来到,骤然变得格外炎热起来。从各人口里喷出来的纸烟的云雾流出低矮的门框,发散在另一间房子里,使那里正在流着汗吃饭的人也感觉到了格外的炎热。

明史通俗演义

明史通俗演义

《历代通俗演义》之一。共有一百回,自平民皇帝朱元璋开国,终至明思宗殉国,经历276年。朱元璋应运而兴,不数年即驱逐元帝,统一华夏,好不容易将当时的外族赶出中土,却又怕不断的骚扰,只好将长城筑高筑厚。也唯有此时,出现一位七次下西洋的郑和,带着当时的最高科技,庞大船队大大宣扬明帝国的势力。全书文笔流畅,故事生动。

孟子全图

孟子全图

明万历刊本《孟子全图》是一本关于儒家“亚圣”孟子的圣迹图册,现藏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圣迹图册是古代儒、释、道三教为宣扬各教中“圣人”行迹而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加以绘制的通俗性编年史式的石刻、木刻等图书。我们根据万历本《孟子全图》一书末页的书肆牌记可知,该书刊刻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系福建建阳安正堂刘双松主持梓印。安正堂系建阳书林刻书名坊,书坊创建者为刘宗器,主持《孟子全图》刊刻的刘双松是其后人。安正堂刻书历史悠久,相关资料表明,该坊的刻书史从明宣德四年(1429年)开始一直持续到清康熙年间。检索瞿冕良先生《中国古籍版刻辞典》“安正堂”条的刻书目录,我们发现,明万历二十六年刊刻的《孟子全图》不在该目录之中。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岳飞

岳飞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宋朝著名的抗金将领,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之一。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人,出身于佃农。父亲岳和,以务农为业,家境贫苦。岳飞生于北宋末年,幼时曾遇一次大水灾,母亲姚氏抱着他

孔子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襄公二十二年(一说二十一年)十月庚子日(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其远祖

孟子

孟子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创始人。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人。幼年丧父,母教极严,家境贫困。长大后,曾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的门人,是孔

张仲景

张仲景

张仲景(约公元150~219年) 是东汉卓越的医学家。他的《伤寒杂病论》被后世视为经典,他被尊为医圣。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郡涅阳县 (今河南邓州市)人。张仲景少好学善思,10岁时就读了不少的书,羡慕扁鹊的“起死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