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琰

- 姓名:朱琰
- 别名:字桐川,号笠亭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浙江海盐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朱琰,清篆刻家。一名炎。字桐川,号笠亭,又号樊桐山人。浙江海盐人。乾隆三十一年(1766)进士,四十年官直隶阜城(今属河北)知县。精研经史,有志于古文。又究心于小学、古碑、法帖,遂工摹印,宗师何震而规摹汉印,刻印苍劲古雅。画山水得吴江张栋用笔用墨之法。与嘉兴张庚讨论画旨,识别宗派正脉。所作尺纸小幅,有萧疏淡远之趣。与武进董潮称莫逆。诗学钱、刘而细腻刻削,不落晚唐窠臼,为“嘉禾七子”之一。著有《续鸳鸯湖棹歌》、《金华诗粹》、《笠亭诗文钞》、《陶说》等。
朱琰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永嘉桔录
植物书,三卷,又作《桔录》。南宋韩彦直撰。彦直字子温,陕西延安人,韩世忠长子,绍兴十八年进士,官至龙图阁学士,提举万寿观。温州盛产柑桔,此书作于淳熙五年(1178),知温州任上。书前有自序,卷上、卷中记柑八种,桔十四种,橙之属近桔者五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作橙一种,桔十八种),共二十七种。卷下为种植方法,分种治、始栽、培植、去病、浇灌、采摘、收藏、制治、入药九项。在自序中概述桔之历史,说自屈原、司马迁、李衡、潘岳、王羲之、谢惠连、韦应物等皆言吴楚间出桔,而未谈及温州。温州晚出,而桔最多最出名。宋时苏州、台州、荆州、闽州、广州数十州皆出柑桔,皆不如温州柑桔好,而温州的乳柑又推为第一,以泥山乳柑最好。唐开元天宝间陈藏器补神农《本草》书,记柑类已有朱柑、乳柑、黄柑、石柑、沙柑。今永嘉所产,品数增多,而名称稍异于陈书。其记栽培、收藏、桔制品、入药等也较详细。这是我国最早的柑桔专书,现在仍有参考价值。
青囊琐探
医话著作。2卷。日本片仓元周撰于享和元年 (1801年)。此书着重阐述临床见闻,备载奇疾异治及验方,内容颇为赅博。上卷医论为主,下卷医方较多。现存享和元年日本静俭堂木刻本及 《皇汉医学丛书》本。
贾凫西鼓词
《贾凫西鼓词》,标“弹词小说”,署“木皮散人贾凫西著”。载《月月小说》第7号、第8号,分别于光绪三十三年三月十五日(1907年4月27日)、四月十五日(5月26日)印行。首冠光绪丁未二月(1907年3月)吴趼人(署名“趼人氏”)《贾凫西鼓词·序》、乾隆元年(1736年)秋统九骚人《原序一》、乾隆二年(1737年)七月二十七日统九骚人《原序二》;末附佚名《跋》、同治戊辰(1868年)闰月竹石主人《附识》。吴趼人加有眉批四条,署名“趼”。本卷即据《月月小说》本点校收入。
歧路灯
章回小说。清李海观著。一百零八回。叙河南祥符乡绅子弟谭绍闻丧父后受母亲溺爱和教师侯冠玉纵容,被同辈浮浪子弟诱入歧途,饮酒赌博,斗鸡走狗,狎尼宿娼,宠娈童,炼黄白,以致倾家荡产。历经艰险后翻然悔悟,立志重新做人,经良师益友义仆相助家业渐复。又得族兄提携,从征倭寇立功,特授黄岩县正堂。其子篑初科考得中,殿试又赐进士出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父子俱受皇恩,重振家业。本书文字简洁生动,语言朴实无华,富有河南乡土气息。塑造人物二百多个,遍及三教九流,各具性格,呼之欲出。其中尤以谭绍闻转变过程的描写,细腻生动,令人信服。通过谭绍闻的堕落和回头,可以看出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朱自清认为“单论结构,不独《儒林外史》不能和本书相比,就是《红楼梦》也较逊一筹”,总体上“只逊于《红楼梦》一筹,与《儒林外史》是可以并驾齐驱的”(《朱自清古典文学论文集》)。完稿后仅以抄本流传,主要有乾隆四十五年庚子(1780)过录本、嘉庆间抄本、安定小斋抄本等。清末民初始见印本,主要有民国十三年(1924)洛阳清义堂石印本、民国十六年北京朴社排印本(仅出前二十六回),近有中州书画社1980年排印本。
兰雪集
一卷。元张玉娘撰。玉娘生卒年未详。松阳(今属浙江)人。明慧知书。少时许配给沈佺。后父母有违言。玉娘不从。时沈佺有疾,玉娘折简贻佺,以死自誓。佺卒,玉娘也忧郁而死。明嘉靖中,邑人王诏得其遗诗,于是为作传以表其事。诗格浅弱,不出闺阁之态。卷首题张献集录,疑其为玉娘族孙。《四库全书》列为“存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有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孔继涵家抄本(藏于北京图书馆)、宋人集丙编、民国九年 (1920) 南城李之鼎宜秋馆辑刊本(藏于上海图书馆),均题名《张大家兰雪集》。另有清道光沈作霖刻、光绪修订本(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光绪八年(1882) 松阳县署刻本 (藏于上海图书馆)。
鲁迅回忆录
现代作家回忆录。许广平著。初载1960年《新观察》杂志第3期至第13期。北京作家出版社1961年5月初版单行本。回忆录记述了鲁迅的生平、斗争和日常生活,有鲁迅早年的生活经历、十月革命和苏联文学对他的影响。也记述了鲁迅在“围剿”和反“围剿”斗争,在激烈的阶级斗争风暴中的战斗历程。显示了鲁迅从革命民主主义者到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的转变。回忆录也生动地记述了鲁迅在友情、家庭生活中的风貌。回忆录所描写的许多史实和背景,长期以来成为广大读者深入地认识鲁迅、了解鲁迅、以及研究者进行研究的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