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之衡

许之衡
  • 姓名:许之衡
  • 别名:字守白,号饮流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广东番禺人
  • 出生日期:1877
  • 逝世日期:1935
  • 民族族群:

许之衡(1877—1935),曲学专家,音律学家。字守白,号饮流、曲隐道人,别署守白氏、冷道人,室名饮流斋,自号饮流斋主人,藏书处名环翠楼。广东番禺人。曾留学日本,从日本明治大学毕业后,到北京住仙城会馆,与李释戡、梅兰芳、刘喜奎等交往,写了传奇剧《霓裳艳》和词集《守白词》。当时适逢吴梅在北大主讲词曲,他即与吴梅订交而习曲,以亦师亦友之谊朝夕相处。据唐圭璋《回忆吴瞿安先生》记载:“先生在北京大学时,许之衡也从先生研究曲学。许先生每将平日读曲疑问一一记录下来,然后到先生寓所,请先生一一解答。如此日久,许先生就写成曲学讲稿《曲律易知》。”(1984年第1期《文教资料简报》)吴梅曾将《曲律易知》作为《曲学通论》的《续编》刊行,并为许氏此书写了序言。1922年9月吴梅到南京东南大学任教后,北京大学的戏曲史课程,就推荐许氏接教。此后,许氏被正式聘为北大教授兼研究所国学门词曲研究导师。许氏爱好昆曲,1933年参加刘半农、傅惜华组织的北平昆弋学会。许氏著有《中国音乐小史》、《曲律易知》、《声律学讲义》、《戏曲史讲义》、《中国戏剧研究讲义》、《饮流斋说瓷》等。他平生喜好收集昆班艺人的串演本,自加校订精抄,称为“饮流斋本”,或称“许校本”,曲界视为珍品。例如李玉《太平钱》传奇,《古本戏曲丛刊》三集的本子只有二十七出,但饮流斋本有二十九出,较为完整。他突发心脏病逝世后,各本大多为傅惜华碧蕖馆收藏。

许之衡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太乙金镜式经

太乙金镜式经

十卷,唐王希明撰。此书系奉敕之作,故书中行文往往自称“臣”;而今本推“太乙”积年有至宋景祐元年者,显然后人有所增入,已非王作之旧。《汉书·艺文志》“五行”类有《泰一阴阳》二十三卷,即太乙术家之书。其书早佚。为仿《易历》而作的占卜书。以一为太极,太极生二目, 二目生四辅,犹《易》之两仪四象。又有计神,与太乙合之为八将,犹《易》之八卦。其法以岁、月、日、时为纲,而以八将为纬;三基五福十精之类为经。

大驾北还录

大驾北还录

《大驾北还录》一卷,明陆深撰。陆深,上海人,初名荣,字子渊,号俨山。弘治进士。嘉靖中为太常卿,兼侍读。世宗南巡,掌行在翰林院印,进詹事府詹事。本书记载明世宗南巡北还事,对了解嘉靖初年政治有所裨益。本书有明刻本等,今据以标点整理。

十地经论义记

十地经论义记

凡十四卷(今存八卷)。又作十地义记、十地论疏。隋代慧远撰。收于卍续藏第七十一册。乃注解世亲菩萨十地经论之作。本书初反覆说明十地经论所言之心意识,并以未见经文之阿梨耶识一语说明之。且谓阿梨耶识与心意识不同,阿梨耶识为真,心意识为妄,然若不以阿梨耶为第八识,则不得以赖耶缘起之八识论直接比拟真如缘起。至慧远作本书,以心意识(妄识)配前七识,而总第八真识、前七妄识为真如缘起论之大成。华严之六相圆融义虽亦据世亲之十地经论,实际系依用慧远之解释始得大成。其章疏有十地经论义记抄出二卷、十地义记心意识考略一卷。

龙树菩萨劝诫王颂

龙树菩萨劝诫王颂

梵名Suh=r!l -lekha ,西藏名Bs/es-pah!i spr=in%-yig 。全一卷。唐代义净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此系龙树训诫南印度国王之书函。乃五言四句或七言四句之偈颂,共一二六颂半。其中初三颂说明撰述之意,次四十一颂半说?明六波罗蜜、八支圣戒、少欲等,次十三颂论述五盖、五最胜法、三结、三学等,次五十颂叙述无常、地狱等六趣之苦,次十三颂说明七菩提分、十二缘起、八圣道、四圣谛等,最后六颂举出观自在菩萨及阿弥陀佛之名;综观全文,旨在劝说修道。受此书?函之王,义净译为亲友乘土国王,刘宋求那跋摩译作禅陀迦王,刘宋僧伽跋摩译作明胜功德王,南海寄归内法传卷四译号为娑多婆汉那,名为市寅得迦。西藏译为德西欧得王(藏Bde-spyod )。

弥勒菩萨所问经论

弥勒菩萨所问经论

九卷,元魏菩提流支译。释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即释大宝积经第四十一会,法义甚详。(先经次论)

十善业道经

十善业道经

全一卷。唐代实叉难陀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系佛在龙宫为娑伽罗龙王所说,内容为有关十善业之功德。经载,永离十恶而修行十善者,有如下之功德:离杀生者成就十离恼法,离偷盗者得十种可保信法,离邪行者得四种智所赞法,离妄语者得八种天所赞法,离两舌者得五种不可坏法,离恶口者成就八种净业,离绮语者成就三种决定,离贪欲者成就五种自在,离嗔恚者得八种喜悦心法,离邪见者得成就十功德法。本经为‘海龙王经’中十德六度品之抄译,北宋施护所译之‘佛为娑伽罗龙王所说大乘经’为其同本异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