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

  • 太上说紫微神兵护国消魔经

    太上说紫微神兵护国消魔经

    《作者:佚名太上说紫微神兵护国消魔经,撰人不详。从内容看,似出于唐宋间。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此经乃太上老君于上皇二年在紫微上宫演说。经文称酆都六洞诸天魔鬼造恶,瘟病横行,鬼气冲人,人民悲切苦楚。太上老君敕令虚危二宿托精应变,化为真武之神,统领天兵神将于酆都山降伏妖魔,为民除害,福德无尽。真武功成之后,受封为北极总统玄天大将。按此书所述真武神话,似乎早于《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

  • 太上太清天童护命妙经

    太上太清天童护命妙经

    《作者:佚名经名:太上太清天童护命妙经。撰人不详,约出於唐代。假托太上老君说诵经吞符,消灾除病之法。附录宋绍兴甲子(1144)茅山道师传霄跋文,宣称大观三年( 1109)太上以『加句天童护命经』授道士梁悟真。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题“三茅山道者梁悟真受”。绍兴甲子(1144年)傅霄跋称大 观三年 (1109年)梁悟真从老君受该经。《云笈七签》卷122录 《真宗皇帝御制天童护命妙经序》,《四库阙书目》、《通志》皆著录, 该经盖出自北宋真宗时。太上述符咒,劝人诵经服符吞符,以驱 邪治病。

  • 太上说东斗主算护命妙经

    太上说东斗主算护命妙经

    《作者:佚名经名:太上说东斗主算护命妙经。撰人不详,约出於北宋初。假托太上老君传授正一天师,言醮祀东斗帝君忏罪延命之事。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道教经书《五斗经》中之一篇。经文假托太上老君向正一天师张道陵演说,称东斗帝君主算延年,使传下世,能度三途五苦八难之厄,能与削死上升大计之令,总监形魂,无极无穷。又称宜于本命生辰,或月之朔望,月之九日,或家庭观宇,以时花珍果,焚香静念,望东斗帝君醮谢罪业,求延年益寿。

  • 太上说转轮五道宿命因缘经

    太上说转轮五道宿命因缘经

    《作者:佚名经名:太上说转轮五道宿命因缘经。撰人不详,似出於唐代。假托太上老君为左玄真人等说宿命因缘。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太上老君说各种报应,劝人广种福田。<br/><br />

  • 太上说西斗记名护身妙经

    太上说西斗记名护身妙经

    《作者:佚名作者不详。道教经书《五斗经》中之一篇。经文假托太上老君于汉永寿二年(156)正月七日降蜀都,为正一天师张道陵说东斗长生经后,又于正月十五日降蜀都,为张道陵演说西斗真经。据称,该经乃上天所宝,度人无量;众生善恶功过,增减生死,无不与此西斗有关。经中又称:西斗下记世人,有善必录,有恶必记;西斗记名,无寂无响;凡请告醮禳灾祸,必于本命之日或每月七日、九日、十五日置坛场,种种香花置于坛上,或在家中,或在道观,于中夜修设静醮迎拜,西望叩头,密诵真经,无不应验。此经与北斗、南斗、东斗诸经一样,劝信奉者依道教科仪朝拜西斗星君。收入《道藏》洞神部本文类。

  • 易外别传

    易外别传

    《作者:俞琰元俞琰述。道教经书。一卷。前有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1284)序。全书阐发魏伯阳《参同契》之学,描述先天图环中之秘,反而求之自身,认为此是养生之切务,不可不知。内收邵康节“心为太极图”,朱紫阳“太紫虚中先天图”, “先天六十四卦直图一,“地承天气图”,“月受日光图”,“后天卦离南坎北图”,“乾坤坎离图”,“八七九六图”,并引《参同契》 《周易》、《阴符经》以及邵雍、朱紫阳等语解释这些图象,着重从养生学角度发论,以“身中之易”为主题。可作研究道教易学及养生学的参考文献。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

  • 西游记百回详注

    西游记百回详注

    《作者:刘一明悟元子曰:人身难得,无常迅速,生生死死,轮回不息;一失人身,永久恶趣,可惧可怕。举世之人,生不知来处,死不知去处,醉生梦死,碌碌一世;入于苦海而罔觉,陷诸火坑而不知,以苦为乐,以假为真。殊不知一切尘缘世事,俱是戕性之刀斧;恩爱牵缠,无非丧命之井坑。他时阎王老子打算饭钱,当得甚事?纵有金穴银山,带不得些个;孝子贤孙,替不得分毫。只落的罪孽随身,万般虚妄。所以历代丹经,群真道书,传流后世,使人寻文解义,脱火坑,出苦海,弃妄存真,以保性命。然而书愈多,人愈惑,其辞意幽深,终难窥其底蕴。<br/><br />   

  • 太上老君外日用妙经

    太上老君外日用妙经

    《作者:佚名太上老君外日用妙经,撰人不详。似出于宋代。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此经与《太上老君内日用妙经》为姊妹篇。内经言内丹修炼,而外经论处世修身。经文四十七句,每句三宁。大旨劝人敬奉天地日月,忠孝仁义,行善积德,处世温良恭俭。末曰:「依此行,可超升。」

  • 太上妙始经

    太上妙始经

    《作者:佚名太上妙始经,撰人不详。似出于唐宋。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此经首先论述宇宙天她万物之起源,即所谓「妙始」。内称:道以虚无为宗,以清微玄元之气为本,合则为元气,散则为天地。「天地之气交合,然后人民、禽兽、草木、螘行、蠕动,森然皆生」。又称天地之间有仙圣鬼神,劝人行善去恶。谓人生时能奉道守戒,死后皆生诸天中福舍安稳之处,长在道气之中,无复谪罚,福流子孙,来世转生豪贵。若生时唯恶无善,死后入地狱受考,魂魄苦痛备至,「若出为人,必生下贱痴愚之中」。篇末叙老子化胡及授张镇南正一法等事,盖为正一道士所作。

  • 太上内丹守一真定经

    太上内丹守一真定经

    《作者:佚名经名:太上内丹守一真定经。撰人不详,约出於宋元。与《玉清无上内景真经》等同时。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题“南岳七金宝山庆华紫光天母传”。述抱一契灵、服食金晶、定神御气之术。

  • 西池集

    西池集

    《作者:佚名盖闻干健统天,坤顺得主,资生之道,含二气以,交泰之和,统三才而埏埴。德言工貌,坤道云全。淑慎温柔,阃仪斯着。至于夙钟灵气,生具慧姿,锦织回文,犹受连波之憎。艳埋青冢,空归月夜之魂。

  • 西王母女修正余十则

    西王母女修正余十则

    《作者:闵一得纯阳子誓渡众生,已有《九皇丹经注》,为男子修仙之津粱。不忍坐视女子具有夙根、素存道念者不得真传,误入歧途、沦于鬼趣。乃于已未盂冬朔日临焕彩楼,感不二仙子,诚将西王母口授魏元君真传,原名《女大金丹诀》阐之。申改女修正途九则,上仍冠以西王母三字,并请颁示女真九戒,以肃道风,共成十则,统沐慈准受授,然元负能身率者。仙子勉诸,道用无边,而道基还自十则始,是为序。

  • 仙苑编珠

    仙苑编珠

    《作者:王松年三卷。旧本题王松年 (生卒年不详)撰。王松年,唐末五代人,天台山道士。撰有《仙苑编珠》三卷。古来记述神仙事迹者,常以 “仙传”、“真记”等为题目,王松年则以《仙苑编珠》为题。据王松年自序所述,他撰《仙苑编珠》是依刘向 《列仙传》、葛洪《神仙传》、陶弘景《登真隐诀》、《真诰》、以及《元始上真众仙记》(即《枕中书》)等书,又取当世接触闻见者一百三十二人记述其事迹。因记传文繁难录,所以他仿《蒙求》之体,以四字比韵。即以四言韵语为正文,每两句一条,共有正文一百五十五条。每条之后附注释,是为笺注,引古籍仙传,略述正文所列神仙事迹。所引古籍除《神仙传》等道书外,兼及道、儒、释三家之说以及王松年当时所见所闻。全书所记自元始天王、天皇、伏羲氏、盘古而至唐末五代神仙故事。书中保存了许多有关神仙故事资料,是后世学者研究神仙族系的可参考之作,为许多研究有关神仙传记的学者所采用。此书在流传过程中,历代公私藏书目录大都予以著录,或为一卷,或作二卷。今作三卷,当为后人所析,而其内容并不因卷数差异而不同。现存明《道藏》本,清《四库提要》据浙江汪启淑家藏本,著录于道家类存目。

  • 悟道录

    悟道录

    《作者:刘一明余于斯道,向慕有年,而是非邪正终难剖彻。庚午岁,遇拜来中老师,蒙恩指皈正道。于辛未年朝谒各属名山,至甘肃省,访得栖云山悟元老人,续注《周易阐真》诸祖师丹经,及自着《悟道破疑》、《修真辨难》诸书,其精义入神,炳若日星,即往谒见。而四方名土参访者甚伙,即执役门下者亦复不少。余因受业,得授诸书。旋装梓里,复见吾师,特出所请悟元老人之书,以质疑义。

  • 悟玄篇

    悟玄篇

    《作者:余洞真余洞真撰。引张伯端、石泰、白玉蟾语,盖宋末或元时之作。述内丹术,特重视玄牝。

  • 悟真篇阐幽

    悟真篇阐幽

    《作者:朱元育《悟真篇》者,宋紫阳真人天台张平叔所撰也。紫阳出海蟾刘祖派下,为南宗第一祖,悯世人不知金丹大道,堕落旁门,特作此书,令学者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耳。此书源头出自《阴符》、《道德》两经,其作用则略仿《参同契》,大抵是恐泄天机不敢直说,故有药物、炉鼎、火候之法象,有乾坤、坎离、龙虎、铅汞之寓言。奈何言之愈谆,世人愈加茫昧。孰知真者,即人人具足之真性命也。性命在先天本来一体,在后天必须全修。大约有为之功所以了命,无为之道所以了性,性命俱了,适还其具足之本来,有为即无为,后天即先天也,所谓无上至真之道也。

  • 西山群仙会真记

    西山群仙会真记

    《作者:施肩吾题施肩吾撰,李竦编。道教经书。五卷。简称《会真记》。施肩吾为唐代道士,元和十年(815)进士,隐于洪州西山(今江西新建)修道,道号华阳真人。或云施肩吾似有二人。《四库提要》认为此书系金元间道士伪托,或云此书所出不晚于北宋。据自序说,全书从前圣后圣秘密参同,一集五卷,取五行正体之数,每卷五篇,应一气纯阳之义,演说玄机,发明钟吕太上至言。此书与题施肩吾编撰的《钟吕传道集》内容基本相同。书中引《太上隐书》、《西山记》、《灵宝内观经》、《通玄经》等多种道经及葛仙翁、阴真君、吕真人等语录,论说炼养内丹之法,主旨依据《参同契》,以明抽添之理,超脱之功。卷一为《识道》、《识法》、《识人》、《识时》、《识物》。卷二为《养生》、《养形》、《养气》、《养心》、《养寿》。卷三为《补内》、《补气》、《补精》、《补益》、《补损》。卷四为《真水火》、《真龙虎》、《真丹药》、《真铅汞》、《真阴阳》。卷五为《錬法入道》、《錬形化气》、《錬气成神》、《錬神合道》、《錬道入圣》。系道教内丹比较具理论系统的著作,对研究宋元道教内丹学有重要参考价值。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

  • 太虚集录

    太虚集录

    《作者:闵一得古哲有言曰:修炼有三乘,(天仙地仙水仙也。)而炼法惟三则。三则惟何?端直其体,空洞其心,真实其念。(念即志,志乃主宰内外者,故又名曰主人翁。)此三句是双修家(性命双修之家也)彻终彻始、片时片刻,莫可或遗者,(遗忘也)其功法增减,第可自审而维持之。(秉性有明暗,体质有厚薄,阴阳有偏胜,境地有忙闲,天时有冬夏。)丹书所载,无非培命口诀,而行贵得中,又炼须合时。盖一年有二至,一月有朔望,一日有子午,体有自然气机,(机者动之兆,升降之先觉者也。)现有不同景象,(静观其机,吉凶可卜,及其已现,吉凶已定,窃欲挽回,还于机兆时以意维之,俟其已现酌加增损乃妙。)而火候寓焉。究其秘要,不过升降放收而已;其利弊,不过勉强自然、通泰塞执,与夫确遵疑间焉而已。

  • 体真山人真诀语录

    体真山人真诀语录

    《作者:汪东亭保养身体,当以存神养气为主。比如植树者,必培其根;神气乃吾身之鄞鄂也。《契》曰:“经营养鄞鄂,凝神以成躯”是也。鄞鄂即是命蒂。养之之道,不过凝吾之神入于气穴而已。你现在两眼赤红,是心火上炎,底下又漏精,是肾水下漏,已动了一心一肾。若再动肺,即咳嗽,痨病即成矣。这回回去,赶快要下功,务要死心塌地下一番苦功,方能见大效验。得诀归来,自今日始,即能使不漏精。下功时,有杂念来不要紧。你要知道杂念如落叶,心息相依是一把铁扫帚,转落转扫,总有个扫得干干净净的一日。<br/><br />   

  • 天乐集

    天乐集

    《作者:徐颂尧这部《天乐集(道教西派海印子内丹修炼典籍上下)》巨制是被誉为【西派翘楚】的徐海印关于道学和佛学著作的合编,所点校之《天乐集》是根据20世纪40年代的32卷铅印本为工作底本整理,《天乐集(道教西派海印子内丹修炼典籍上下)》是海印撰著的有关佛学著述,以及发表在诸佛学杂志上的众多文辛搜集整理的。此一比较全面的海印著作文集,便于读者全面了解海印学术成就和思想精髓。

猜你喜欢的书

重播

重播

马洛以450美元的代价,受聘于一名律师,到火车站跟踪一名年轻女性,任务很简单:别跟丢人,只须查明下榻旅馆即可。 然而马洛立刻发现事实绝不是这样,他决定买一张前往圣地亚哥的车票,追踪下去…… 与福尔摩斯或是波罗这样堪称完美的超级侦探形象不同,马洛并不比普通人高明多少,他孤独,有同情心,却不被人理解,但并不因此悔恨交加,而是默默独自承担这一切。

兰蕙小史

兰蕙小史

《兰蕙小史》是近代兰艺历史中最为著名的一部兰谱。吴恩元、唐驼先生将自己毕生选育培植的兰蕙铭品尽数收录书中

茶疏

茶疏

茶叶专著。明代 许次纾撰。成书于明万历二十五年 (1597)。曾由许世奇刊 行,现存明代陈继儒 《宝颜堂秘笈》本、喻政 《茶书全集》 本、沈津《欣赏篇》等刊本。许氏有嗜茶癖好,与深得茶理 玄旨,并与辟茶园在顾渚的姚绍宪相善。每逢茶期,次纾必 趋姚家品泉细啜,探讨品评,绍宪遂罄生平经验秘诀,悉以 相授。故次纾茶理最精,归著此书。凡一卷,约四千七百字, 分36则,论述产茶、品第、采制、收藏、烹点等茶事诸多 方面。其中,论述产茶与采制时有所得,推翻前人秋茶品质 差不宜采摘的说法,记述茶叶杀青粗茶用蒸、细茶用炒,为 我国最早记载的炒制绿茶方法,描述烹茶、品评茶汤的情况 尤为精细详尽,记录古人结婚以茶为礼,亦为前人所未言。 故 《东城杂记》评价《茶疏》:“深得茗柯至理,与陆羽《茶经》相表里。”书前有万历丁未年 (1607)姚绍宪、许世奇 序,后有许次纾自跋。

广嗣五种备要

广嗣五种备要

清王实颖辑。五种。王氏博采《医宗金鉴》、《证治准绳》 、《东医宝鉴》 诸书有关妇产、儿科内容及平日累积之医方,分类辑成 《种子心法》、《保胎方论》、《达生真诀》、《新产证治》和 《全婴须知》五书。是书有论有方。包括广嗣、妊娠及保胎、临产、产后、护婴等有关注意事项。其中,《种子心法》强调有关生育问题的若干内容,如回天、选雌、寡欲、知时、知窍、疗治,并附有种子丸四方,丰富了性医学内容。

战国策校注[标点本]

战国策校注[标点本]

又称《战国策鲍注补正》。训诂著作。元吴师道著。10卷。吴氏认为鲍彪虽然纠正了一些高诱的伪漏,但并不尽善。便用姚宏续注与彪注参校,又杂引各书加以考正;其篇第注文,仍按鲍氏原貌,只在各条下面用“补曰”、“正曰”加以增补、订正;书前列出刘向、曾巩所校33篇486章的次序,以存古本原貌。吴氏在《自序》中举出鲍注的大纰缪共19条,评论都很精到;书中随文驳正的,也很有条理。这是《战国策》的最佳注本。有《四库备要》本。

无常三启经

无常三启经

简称《无常经》,亦称《三启经》。佛教经典。唐义净译。一卷。主要内容是佛说世间有生、老、病、死,故不可爱。主旨叫人不要留恋世间,应等观生死。本经在序分前、流通分后各有一长段偈颂,这种组织形式为佛典中所仅见。据《释氏要览》卷下谓,送葬时“可令能者诵《无常经》并伽他,为其祝愿”。故本经当是佛教葬仪所用。为历代大藏经所收,敦煌遗书亦有收藏。敦煌出土后,被日本《大正藏》以“疑似”收入第八十五卷。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岳飞

岳飞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宋朝著名的抗金将领,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之一。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人,出身于佃农。父亲岳和,以务农为业,家境贫苦。岳飞生于北宋末年,幼时曾遇一次大水灾,母亲姚氏抱着他

孔子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襄公二十二年(一说二十一年)十月庚子日(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其远祖

孟子

孟子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创始人。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人。幼年丧父,母教极严,家境贫困。长大后,曾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的门人,是孔

张仲景

张仲景

张仲景(约公元150~219年) 是东汉卓越的医学家。他的《伤寒杂病论》被后世视为经典,他被尊为医圣。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郡涅阳县 (今河南邓州市)人。张仲景少好学善思,10岁时就读了不少的书,羡慕扁鹊的“起死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