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

  • 贿选案

    贿选案

    《作者:徐卓呆《贿选案》,侦探小说,民国徐卓呆著。1924.2.19,《侦探世界》第十八期

  • 三A党

    三A党

    《作者:陆澹安《李飞探案集》系列,短篇侦探小说,陆澹安著,1927年1-3月,连载于《红玫瑰》第三卷第五期至第八期

  • 夜半钟声

    夜半钟声

    《作者:陆澹安《李飞探案集》系列,短篇侦探小说,陆澹安著,1923年8月,连载于《侦探世界》第五期至第六期

  • 舞女生涯

    舞女生涯

    《作者:程小青又名《舞宫魔影》, 程小青 《旅行杂志》 1929.1-1929.4,第3卷第1期-第3卷第4期。死者生前在舞会上,各式各样的人物都盯着她。案发后,警方调查时,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嫌犯,又发现在嫌犯因其目的到达案发现场前死者已被杀害;好不容易找到那个更早到达案发现场的嫌犯,又发现还有人捷足先登……就这样,一下子扯出了十几个人物。最后才发现凶手是…………

  • 案中案

    案中案

    《作者:程小青侦探小说,程小青著,讲述了著名侦探霍桑侦破一起离奇案件的故事。故事中,霍桑接到了一桩看似普通的凶杀案,但在调查过程中却发现案情远比想象的要复杂。随着调查的深入,霍桑逐渐发现这起凶杀案背后隐藏着更深的秘密和犯罪动机。他通过细致入微的推理和调查,最终揭开了真相,将罪犯绳之以法。

  • 雾中花

    雾中花

    《作者:程小青该篇设定是抗战结束后霍桑、汪银林、包朗的再聚首。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加上战乱,一切近可以说“惨不忍睹”。故事讲述霍桑和包朗的好友何乃时医生找到他们,他的学生岑纪璋为一户姓顾的人家当家庭医生,那家的女儿顾玲玲被人用灵璧石打碎脑袋致死。程小青 《蓝皮书》 1948.12.15-1949.3.20

  • 万丈魔

    万丈魔

    《作者:袁克文白话短篇小说,原载《半月》,1921年第一卷第六号,是袁克文小说中篇幅最长的一篇。小说叙述的是:上海某市区经常失窃,引起了当地居民的不安。当地著名侦探白公乙经过明察暗访,层层推理,抽丝剥茧,最后终于侦破了窃盗集团。该故事颇有些福尔摩斯侦探小说的味道。

  • 大刀记

    大刀记

    《作者:郭澄清当代长篇小说。郭澄清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7月出版。共3卷。小说以中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为背景,在广阔的画面上再现了八路军某部游击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英勇顽强地和日伪军斗争,从战略相持到战略反攻阶段涌现出的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小说主人公梁永生,父亲被地主白眼狼逼死,他闯衙喊冤,又遭横祸,最后带着深仇大恨闯关东。一路上,他受到苦大仇深的雒大娘、魏大爷等人的保护,从门大爷处得以授刀传艺;与从人贩子手中被救的杨翠花结成夫妇。在中共地下党的帮助和教育下,他组织了“大刀队”,星火燎原,虎口拔牙,荒野斗智,夜战水泊洼,围困柴胡店,刀铣河山,血染黄家镇,带领着姓“穷”的弟兄们越杀越勇,敌人闻风丧胆。梁永生与战友们走过了一条从认命到拼命,最后投身于革命的曲折道路。他在民族解放战争中成长为英勇的战士。小说情节曲折生动,人物性格鲜明,较有生活气息。

  • 俄罗斯的童话

    俄罗斯的童话

    《作者:鲁迅(苏联)M.高尔基著,鲁迅译。于1912年-1917年间陆续发表,1918年结集出版单行本。鲁迅从日译本转译,于1934年9月至1935年4月间译出九篇,以“邓当世”的笔名陆续发表于《译文》月刊;后七篇则因“得检查老爷批云意识欠正确”,未能继续刊登,后来与已发表过的九篇同印入单行本,1935年8月刊行。“这《俄罗斯的童话》,共有十六篇,每篇独立,虽说‘童话’,其实是从各方面描写俄罗斯国民性的种种相,并非写给孩子们看的。发表年代未详,恐怕还是十月革命前之作,今从日本高桥晚成译本重译,原在改造社版《高尔基全集》第十四本中。”第二回,对于第三篇,又有这样的《后记》两段。“《俄罗斯的童话》里面,这回的是最长的一篇,主人公们之中,这位诗人也是较好的一个,因为他终于不肯靠装活死人吃饭,仍到葬仪馆为真死人出力去了,虽然大半也许为了他的孩子们竟和帮闲‘批评家’一样,个个是红头毛。我看作者对于他,是有点宽恕的,——而他真也值得宽恕。

  •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作者:周克芹长篇小说。周克芹作,发表于《红岩》1979年第2期。1980年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获首届茅盾文学奖。故事发生在1975年全国整顿时期。四川沱江流域一个小村的许茂老汉近几年眼见许多“不顺心”的事,变得顽固、狭隘、只顾自己了。他有九个女儿,秉性不一,其中四姑娘命运最为坎坷,与虚伪、狡猾的现任党支部副书记郑白如离婚,遭到许老汉的阻拦;郑为了隐瞒歹行,在工作组到来时要求复婚。四姑娘爱上已经丧妻的大姐夫金东水,同情这个被郑整下台的支书的家庭境遇。但一再受到许老汉的误解、反对,郑的造谣污蔑。在姐妹们帮助下,她一度鼓起勇气,向金表达爱情,但身处逆境的金为了避免嫌疑,拒绝了她;她向人们倾诉,也得不到理解,她绝望了,投水自尽,但生的欲望,爱的火焰又使她挣扎上岸。郑原形毕露,工作组查清问题,恢复金东水支书职务。四姑娘最后终于与金组成家庭。作品通过普通农民的遭遇,反映了十年浩劫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和人民对真理、美好人生的追求。作品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浓郁。

  • 巴黎茶花女遗事

    巴黎茶花女遗事

    《作者:林纾法国小仲马原著,林纾、王寿昌译。1899年2月由福州吴玉田付梓问世。同年夏,素隐书屋托昌言报馆代印本。广为流传的有1901年秋玉情瑶怨馆校本、1909年上海广智书局铅印本、1924年商务印书馆印行本,再版达20多次,一时“纸贵洛阳,风行海内”。该作叙述了贵族青年亚猛(今译阿尔芒)与沦落为巴黎名妓的乡村姑娘马克(今译玛格丽特)的爱情悲剧,批判了资产阶级的虚伪性,歌颂了马克对亚猛忠贞不渝的爱情。其特点正如邱炜萲所言:“以华人之典料,写欧人之性情,曲曲以赴,煞费匠心。好语穿珠,哀感顽艳。读者但见马克之花魂,亚猛之泪渍,小仲马之文心,冷红生之笔意,一时都活,为之欲叹观止。”(阿英《晚清文学丛钞·小说戏曲理论卷》)它改变了国人对西方小说的认识,促进了国人观念的变化,打开了翻译西方文学的时代风气,并对当时中国文学创作产生很大的影响。首先是题材和人物塑造上的影响,传统的“才子佳人小说”演变为“新才子佳人小说”,模仿之作纷纷问世,如钟心青的《新茶花》、何诹的《碎琴楼》、林纾的《柳亭亭》、苏曼殊的《碎簪记》和徐枕亚的《玉梨魂》等。其次是叙事方式上的影响。《巴黎茶花女遗事》保留了原著叙述者轮流交代的叙事结构、第一人称叙述以及书信体小说的叙事方式,形成叙述者话语和人物话语之间全新的关系,打破了中国传统的史传叙事和白话章回小说的叙事模式。总之,该译作大力促进了清末民初新言情小说的兴起与繁荣。

  • 一个劳动者的死

    一个劳动者的死

    《作者:杨华短篇小说。杨华著。写于1924年11月29日,系作家的处女作。初载1935年2月1日的《台湾文艺》第2卷第2号。后收入1979年7月台北远景出版社版《光复前台湾文学全集(4)》。小说描写铁工厂工人施君,在恶劣环境中,在工头怒骂鞭打下,拼命干活的情景。他终于积劳成疾,又无钱医治,致使病情急剧恶化,最后离别了这痛苦、龌龊的人间。施君的死“劳力过度是唯一的导火线”!作家怀着悲愤难抑的心情,谴责这不平而势利的世界,矛头直指殖民地统治下毫无人性的资本家。厂主像吸血鬼一样地榨取工人的血汗,“把劳工们劳力的结晶统统掠夺了,把他们的心血统统吸干了”。他们当畜牲一般地役使工人。工人住的是贫民窟,吃的粗糟劣食,穿的是百结鹑衣,终日劳累不堪,致使生命早丧。面对这一切,作家愤怒地斥责:“我真不解何以窃人钱袋要受法律的严惩,而窃人的生命与幸福却反逍遥法外”。小说还通过对比的手法来揭露资本家“鲜衣美食、华屋大厦、娇妻美妾”的生活,是建筑在工人累累尸骨上的。如此强烈的对比和深刻的鞭挞,在当时的作品中也是很有代表性的。在环境气氛的描写上,小说也相当出色。阴森恐怖的夜晚,肆虐凶暴的寒风,黯淡微弱的路灯,使人感到窒息。作家着意描写环境的阴森可怕,以此展示施君的惨死悲剧。作品直抒胸臆,急于渲泄感情而议论太多,形象的描写和刻画较弱,显得直露有余,含蓄不足。

  • 薄命

    薄命

    《作者:杨华短篇小说。杨华著。初载1935年3月5日《台湾文艺》2卷3号,初收入1936年4月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版短篇小说集《山灵》(即《朝鲜台湾短篇小说集》)。此篇与杨逵的《送报夫》、吕赫若的《牛车》,是日据时期最早介绍到大陆来的台湾小说。小说从童养媳受迫害、受摧残的角度,冷静剖析了妇女问题的要害。主人公爱娥是个聪明柔弱的女孩,从小母亲早亡,父亲赌输了钱,将她卖到一个冷冰冰的陌生人家做媳妇仔(童养媳),七八岁就惨遭毒打和詈骂,终日苦不堪言,愁容满面。长大出嫁后,受尽公婆虎狼般的虐待、摧残、殴打,变成一个呆人,折磨得“全身差不多只有一张皮了”。婆家的生意被官厅禁止,她又不慎把一间堆柴的草屋烧掉了,从此更令公婆憎恶和毒打,最终被逼发疯致死。作品在末尾对爱娥的悲剧提出了深沉的诘问:“唉!爱娥的一生的命运,有谁去怜惜呢?她的死,更有谁知道这是谁害她的呢?”爱娥的命运反映了台湾妇女的悲惨处境。表现手法很有特色,它像叙事诗一样,娓娓地叙述爱娥一生的凄苦,其中蕴含着作家对主人公的同情与痛惜,曲折地表现了对摧残人性的不公平世道的诅咒。当“我”追忆表妹爱娥发疯的往事时,那种无限的哀伤与失望,流露出作家无可奈何的感伤与哀愁。

  • 风涛

    风涛

    《作者:郑振铎历史小说,郑振铎著,世界书局,一九三九年出版。署名“郭源新”,是郑振铎的笔名。写明代后期东林党人与魏忠贤集团的政治斗争。小说歌颂了爱国者舍生忘死与权奸斗争的精神,其现实讽喻性是很明显的(陈福康语)。

  • 山乡巨变

    山乡巨变

    《作者:周立波长篇小说。周立波著。分为上下卷,分别于1958、1960年出版,1963年修订后上下卷合并成册出版。作品以1955年至1956年中国农村合作化高潮为背景,描写湖南一个偏辟山乡——清溪乡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全过程。小说以女主人公、县团委副书记邓秀梅带着党的指示下乡办社的活动为钱索,展现了合作化浪潮对私有制、私有观念的猛烈冲击所激起的层层波澜。在描写广大农民走向合作化道路的过程中,作者以细腻的文笔,带着亲切的乡土气息,刻画了一系列农村干部和群众的生动形象。其中有对党的工作充满青春热情、时时保持政治敏感,而又有些偏袒妇女利益的青年女干部邓秀梅;有朴实勤恳、克己奉公的农村干部刘雨生;有善于解决农民实际问题、宽厚风趣的党支部书记李月辉,以及忠厚纯朴却比较保守固执的老贫农陈先晋,还有绰号“亭面糊”的老农中盛佑亭等。作者善于把火热的斗争生活化入娓娓动听的日常故事之中,往往将对于新生活、新人物的描写与充满诗情画意的农村风景画、风俗画的描绘相结合,创造了优美而深远的意境,传递出新时代的信息。对人物思想行动的细致入微的刻画、对富有地方色彩的生活细节饶有情趣的描摹,赋予作品以清新明远、幽默隽永的格调,显示了作者独特的艺术风格。

  • 北欧神话

    北欧神话

    《作者:茅盾神话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灵魂。与散漫的希腊神话迥然不同,北欧的神话,是庄严的、悲剧的;北欧的众神,是庄重、正真、博大的;这些如斯堪的纳维亚群山一样粗朴而巨伟的传说,无不透露着北欧民族个性中的冰与火。本书是由我国著名文学家茅盾先生所著的一本以“北欧神话”为主题的神话学知识普及读本。不仅是文学家,同时也是中国神话学研究领域的第一人,茅盾先生潜心研究了八本重要的文献书籍,从而梳理出北欧神话的总体脉络,并深入浅出地写就了这一本通俗好懂的普及读物。本书在内容上罗列了各种来源不同的北欧神话素材,并结合茅盾先生本人的观点和解读,条理清晰地梳理了北欧神话中的诸神轶事,以及诸神之间的关系。

  • 梨园外史

    梨园外史

    《作者:陈墨香30回。陈墨香、潘镜芙著,张褚、王云鹏校点。此书大部分是陈墨香所作,写于1920~1930年间,有北京京华印书局1925年印制单行本,仅12回,署名“作剧先生”“观剧道人”。书前有䏁公、包丹庭、曹心泉、陈墨香、陈两石、荀慧生所写6篇序。又有天津百城书局1930年出版上、下册本,共30回,署“吴县潘镜芙、安陆陈墨香合著”,书前有吴梅、李释戡所写两篇序,及壶园主人(万萸翁)所写《读〈梨园外史〉漫笔》。宝文堂书店1989年6月版,书前收录上述两版本所有序及漫笔。《梨园外史》以清末名伶、票友的生活为素材,反映了他们处于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下的不同心态和生活遭遇。书中所描写的名伶如程长庚、卢胜奎、杨月楼、谭鑫培、徐小香、梅巧玲、余紫云、郝兰田、刘赶三、余三胜、米喜子、沈小庆、王瑶卿、曹春山等,都是中国京剧史上不可或缺的人物,其中不少人都是京剧流派的创始人,为京剧的形成、发展作出了贡献。本书记述了他们擅长的剧目和艺术特长,以及有关他们的趣闻逸事。涵盖的生活面较广,如对王小玉、孙大个从军的经过及其军旅生活的描述,以及对清朝官吏及其家属的生活、命运的描写。书中还涉及不少北京的民俗,尤其是戏曲界一些独特的习俗。书中人物语言生动,演员的言语都是地道的北京方言,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与同时代的小说比较,本书的文学成就不算太高,但由于采用纪实性的创作手法,虽有虚构部分,仍是研究中国近代戏曲史、北京方言不可多得的资料。

  • 刘半农侦探小说集

    刘半农侦探小说集

    《作者:刘半农刘半农(1891—1934),原名寿彭,后名复,初字半侬,后改半农,号曲庵,江苏江阴人。文学家、语言学家和教育家。刘半农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但在其文学生涯早期,曾以“半侬”等为笔名,创作了一定数量的白话和文言侦探小说,并参与翻译不少国外侦探作品。《刘半农侦探小说集》收录了刘半农创作的“捕快老王”系列文言短篇侦探小说《匕首》《淡娥》、根据其早年在新剧社经历加工改编的白话侦探小说《假发》,以及“福尔摩斯探案”仿作《福尔摩斯大失败》(共五案),展现了清末民初时期中国侦探小说的特色。后参与《新青年》杂志的编辑工作,积极投身文学革命。

  • 洞冥宝记

    洞冥宝记

    《作者:佚名民国扶乩著作之游冥类善书,撰写于1920~1921年,正式出版于1925年,题关圣帝君鉴定,三丰祖师批评,洱源惟一子编辑。共三十八回,十卷,有三十二万字,除了开头和结尾的情节交代之外,主体是各乩生“游冥”的经历和见闻。是关圣帝君为三期末劫,人心险恶,无术化导而颁也。每一晚都有两位神仙降临,一位镇坛,一位则带领游生前往各处游历。从第五回开始周游冥界,一夜一处,用了超过五卷的篇幅来铺陈地狱的恐怖,警醒愚顽。其后的四卷则游历天界,参访各路神圣仙佛,功成后关帝大开“万仙会”。玉皇感念他劳苦功高,遂退位让贤。当时的善书虽多,但《洞冥宝记》一问世,便引起了轰动。

  • 薇蕨集

    薇蕨集

    《作者:郁达夫现代小说散文集。郁达夫著。上海北新书局1930年12月初版。为《达夫全集》第6卷。收《题辞》1篇(仅存目),《二诗人》、《逃走》(原题《盂兰盆会》)、《纸币的跳跃》、《在寒风里》、《杨梅烧酒》和《十三夜》等短篇小说6篇。由于本书的《题辞》嘲讽了有关当局的高压政策,出版时书局被迫抽去该文,书才获准发行。《题辞》后改题为《〈薇蕨集〉序》,收入1933年8月上海北新书局版《断残集》。本集所收的小说虽然多数仍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但作品着重表现的却是“我”以外的其他人物。其中《在寒风里》抒写了一个老长工的真挚情感。老长工常生虽已被生活折磨得几乎麻木,但他却对只身飘泊在外的“我”给以真正的同情和关怀。他将自己仅有的5元钱寄给“我”充作旅费,并嘱“我”及时回乡。当“我”几经辗转回到家中,发现田产早已分光时,这位忠心耿耿的老仆,还亲自背着仅剩的一座神龛,把“我”这个老母不肯收容的游子送回上海。《杨梅烧酒》表现了一种由苦闷而产生的扭曲心态。一个曾以实业救国为抱负的留日学生,回国后理想遭到破灭。他和多年不见的“我”在酒馆里喝酒时,仍念念不忘自己要建立玻璃工厂的美梦。《二诗人》记述了两位失去职业但虚荣心很强的诗人何马和马得烈,利用房东太太对诗人的爱慕心理,不仅骗得了她免费提供的膳宿,还骗取零花钱。后来,身无分文的何马终因在饭店骗吃白食而痛遭毒打。作者在《达夫自选集·序》中指出,“《二诗人》虽近于荒唐”,然而其“风趣和其他各篇不同”。鲁迅也认为:“《二诗人》中有很多挖苦人的话,但我觉得有点‘幽默’。”(《1932年5月23日致增田涉》)

猜你喜欢的书

媚药

媚药

《媚药》是法国作家司汤达创作的短篇小说,发表于1830年。《媚药》的副标题是“仿席尔瓦·玛拉佩尔塔的意大利文作品”,但是迄今为止尚未查出席尔瓦·玛拉佩尔塔是何许人。看来也许是作者的杜撰。莱昂诺尔十五岁上嫁给了比她大三十岁的富翁唐古铁埃。她对他没有爱情。西班牙资产阶级革命失败后他们逃亡法国,莱昂诺尔受到一个马戏演员的勾引欺骗,但是她明知他是个骗子,仍然爱着他。是什么原因呢?莱昂诺尔说也许他给她吃了媚药。媚药只是古代的传说。真正的原因是两方面:一是作者认为西班牙女人的性格天真、正直,在爱情上忠贞、热烈;一是烦闷,正如法国军官利埃旺说的:“您那位老丈夫什么地方也不愿意带您去,跟着他您会闷死的。这一点在我眼里为您进行了有力的辩护。”

蛤藻集

蛤藻集

小说集。老舍著。1936年11月由开明书店初版,共收入《老字号》、《断魂枪》、《且说屋里》等6个短篇和1个中篇,都写成于青岛。作品大都描写了旧时代的社会生活中的某些灰暗的角落,反映了由于封建经济长期受到帝国主义资本经济侵略的破坏,整个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思想意识都起了剧烈的变化,人们在无情历史面前的无能为力和精神上所受到的沉重创伤。有的小说还揭露了汉奸卖国贼祸国殃民的罪恶行径和丑恶的灵魂。作者善于人物内心的刻画和生活氛围的渲染,从中闪现出时代变动的投影。文笔轻松幽默,写来酣畅淋漓,讽刺处泼辣恣肆,描画精细深刻。

周易参同契鼎器歌明镜图

周易参同契鼎器歌明镜图

周易参同契鼎器歌明镜图,五代后蜀道士彭晓撰。南宋《秘目》、《通志•艺文略》及《宋史•艺文志》均着录彭晓撰《参同契明镜诀》一卷,当即此书。今《正统道藏》本以此书附录于《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之后,收入太玄部。书中有《鼎器歌》,歌咏炼丹所用鼎器制度。又有《明镜图》,其图由八圈同心圆组成。依次标举八卦、二十八宿、月象、十二消息卦、十二月、十二地支及四时、五行之名。旨在图解《参同契》所述,卦爻天象阴阳消长变化之说。

太上洞玄灵宝三途五苦拔度生死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途五苦拔度生死妙经

灵宝天尊为法解真人述三涂五苦八难和三业五毒八行,劝人注想、称扬寻声救苦天尊尊容、名号,燃灯树旙,济贫散经,先度九玄七祖父母亡灵。

佛顶尊胜心破地狱转业障出三界秘密三身佛果三种悉地真言仪轨

佛顶尊胜心破地狱转业障出三界秘密三身佛果三种悉地真言仪轨

佛顶尊胜心破地狱转业障出三界秘密三身佛果三种悉地真言仪轨,一卷,唐善无畏译,日本超然题记,慈忍题记,快道题记,略云佛顶尊胜心破地狱三种悉地,尾题佛顶尊胜心破地狱法。

宿命智陀罗尼经

宿命智陀罗尼经

全一卷。宋代法贤译。又称宿命智经。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系叙述释尊对阿难说,若有众生闻此宿命智陀罗尼,受持之,可灭极重罪业;终身不断受持者,可知七俱胝劫间之前生事。继之列举陀罗尼文。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孔子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襄公二十二年(一说二十一年)十月庚子日(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其远祖

余象斗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

岳飞

岳飞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宋朝著名的抗金将领,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之一。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人,出身于佃农。父亲岳和,以务农为业,家境贫苦。岳飞生于北宋末年,幼时曾遇一次大水灾,母亲姚氏抱着他